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1/郝譽翔
推薦序2/楊隸亞
內文摘錄

散文雜論

【類別最新出版】
莫斯科的情人
無盡的遠方
有時我獨自念想
沒有最好的季節,轉個念一切都是剛剛好
三十女子微物誌


夢時年(AK00399)

類別: 文學‧小說‧散文>散文雜論
叢書系列:新人間叢書
作者:周紘立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03日
定價:420 元
售價:332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96頁
ISBN:9786263743984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1/郝譽翔推薦序2/楊隸亞內文摘錄



  推薦序1/郝譽翔

推薦序1
幽暗華麗的肉體廢墟──讀周紘立《夢時年》   郝譽翔


怎麼看都覺得我這篇序文的標題下得古怪:「幽暗」又如何能夠「華麗」呢?而「廢墟」只有毀損破敗,更是和「華麗」兩個字扯不上邊?所以這標題就像是一個不會寫作的孩子,硬生生擠出來的形容詞,沒頭沒腦的矛盾和不搭,教人看了只是迷糊,不禁歪著頭地感到齒冷。
然而紘立就是這樣一個不搭的人。他的父母幫他取的名字十分響亮,但他自己卻偏喜歡諧音「紅利」,充滿了喜感,而且是一種蠅頭小利也好的、喜孜孜的庶民歡喜。但若要說紘立老練世故嘛,他卻又天真浪漫得就像一個大孩子,雖然懷有滿腔的理想和抱負,但那抱負卻多少帶著股童稚的傻氣,就像是一個從日本漫畫裡跳出來的人物。
但也難怪紘立寫起散文來是如此的迷人,自成一格,而那是從本性之中渾然天成的,既細膩婉轉,又灑脫大氣,旁人根本學習模仿不來,只因他就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乍看之下有如孔雀開屏,抖著一身鮮豔亮麗的羽毛登臺了,然而仔細一瞧,卻又發現處處都滲透出暗影。
那暗影如同不甘死去的冤魂,流淌在字裡行間,哀哀戚戚地嗚咽著,又像是依稀聽得一縷南管的絲竹樂聲迴盪著,飄散著,而渲染成了一種既現代摩登,卻有古雅蒼涼的韻味。
所以「華麗」怎麼會不能與「幽暗」同行呢?而「廢墟」來到了紘立的筆下,竟也透出華麗燦爛的光影。我尤其喜愛他對於臺北城市空間的書寫,從他所生長的萬華寫出了摩登秩序之下的反面,而那是一張「三十二顆牙悉數落光的張開嘴,舌頭是紅地毯,咽喉往下是全然的黑暗」。
紘立就以華麗的感官打造出一座夜的國度,而現實和夢境彼此交融,難解難分,就連善與惡、愛與恨都是。他寫道:「荒地。無草。水窪窟窿彼此相連,無秩序的人造湖泊。一窪一坑皆在發光。」故在這無秩序無生命的所在,卻仍有光。處處微亮,而夢在發光,精液也在發光,路燈之下更是撒落漏斗狀的光束,一盞接著一盞,在黑夜之中,有如繁花綻放。
我以為紘立的寫作和人生美學更趨近於直觀,無須辯證,只要文字所及之處,就有如探照燈掃過黑夜,而浮光掠影底下存在著深不可測的深淵,直落入生命的底層,千瘡百孔的廢墟,那是靈魂的馬里亞納海溝,全世界沒有任何人造訪過的最深之處,以致幾乎失去了救贖的可能。然而只要有光,便有了一絲仰臉向上、重新浮出海面的希望。
看《夢時年》中寫他到雲南格拉丹高原陷入高山症的譫妄,忽而跳接父親癌末陷入昏寐的最後時光,而他亦陷入重度憂鬱哭喊:「不是我爸死,就是我死。」兩個人只能活一個,而自己如果不想回歸正常,便是反向成為脫軌的瘋子。故從橫逆乖訛的弒父逆倫,到伏地謙卑懇求原諒,如此逆反的兩極在大腦之內劇烈地彼此拉扯,那儼然是一場怵目驚心的生之折磨,靈與肉合一,兩者皆無從解脫,只因為「我的世界充斥抱歉的過敏原」。
所以紘立的喜感和歡樂,不也就是出於這樣一種「抱歉的過敏原」嗎?他用笑來遮掩對於人世的過分敏感,也總是比旁人更早一步察覺到了生命所必然歷經的苦、無奈、不安、惆悵、憤怒……,這不就注定了他必得要走上寫作的這一條路?因為唯有通過文字的驅遣,他才能刻鏤出這個世界的真實面目,以及對於人類必然崩壞的不捨,和痛哭。
也因此《夢時年》是紘立對於人間的深情凝視,不管是對於生命中大多缺席的父親,到情感糾葛最深的母親,乃至於母系家族、情人,就在那「天空半明半暗,太陽與月亮同時橫掛東西兩方」的世界裡,「黑暗裡燃有金黃的光」,而我們聽見了他對於已逝(失)之人的聲聲召喚,溫柔而且耐心地,通過了這本散文密密麻麻的文字,建構起屬於他的萬華生命史。
我們也彷彿在閱讀之際,穿越了臺北城西那重重疊疊的水泥牆壁和木造隔間,那充斥著潮霉味的老舊公寓樓房,發現竟仍有一浪漫天真的大男孩,依然坐在書桌前,孜孜矻矻地伏首書寫,一個字接著一個字,認真寫下了他對於周遭人們的不捨之情,即使暴烈也是溫柔,仍在渴望著愛的微光。
即使只是微光,也好。那是救贖的契機,從廢墟中長出了一對天使的翅膀,潔白得發亮。那更是一個人直到中年,卻仍舊可以保持樂觀和天真的不二法寶,而那樣的光正彌漫整部《夢時年》之中,讓我們讀了不禁感覺到:有夢真好。
(本文作者為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暨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