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序/張維中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女人的幸福造句
幸福號列車
呼喊快樂
永恆的傾訴
海水正藍20週年珍藏版
張曼娟詩文卷(6冊)
幸福號列車2.0:隨時停靠,沒有終點

散文雜論

【類別最新出版】
莫斯科的情人
無盡的遠方
有時我獨自念想
沒有最好的季節,轉個念一切都是剛剛好
三十女子微物誌


永恆的傾訴:當你願溫柔聆聽(AK00401)

類別: 文學‧小說‧散文>散文雜論
叢書系列:新人間叢書
作者:張曼娟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10日
定價:380 元
售價:30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88頁
ISBN:9786263745131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張維中內文摘錄



  序/張維中


親密的聆聽/張維中

每當媒體提出邀請,希望能夠採訪曼娟老師談一談生活當中的蒐集品,期盼讓攝影師為她與她的蒐集物件合影時,負責處理事務的我們總是有點尷尬。我們不忍拒絕但又很難答應。總不能這麼回答吧:「嗯,那些,都吃到她肚子裡去了。」因為曼娟老師除了狂愛品嘗世界各地的美食,這部分還能勉強稱得上是戀(食)物以外,她幾乎沒有蒐藏特定物件的習慣。
無論男女,身處在這個消費的商品時代裡,戀物癖彷彿早已成為一種自然的人性特質了,於是看見家庭主婦採購各類型鍋碗瓢盆;女人蒐集飾品與高跟鞋;男人熱愛各式電腦與車種;小孩愛戀卡通玩偶與玩具。不過,這些狀況絕少發生在曼娟老師的身上。曼娟老師從來不算是一個戀物的女人。她不蒐集品牌,也不因為喜歡了某一樣物件,從此就瘋狂迷戀起相關產品。
可是,心思細膩而充滿好奇心的她,依舊關切著許多出現在她身邊的物件,仍然有著私心厚愛的物品。只不過在我看來,她不是戀物,而是「鏈」物。她用一條情感的鏈子,連結起物件與她所偏愛的人、記憶、故事和當時的氛圍。當她特別熱愛某樣物件的時候,通常不是因為物件本身的價值或形體,而是這個物件可能暈染著她幼年的美好回憶;保存著她和朋友的溫暖情誼;或者還流竄著那一年冬天,她曾經和情人吐吶著相同頻率的氣息。是這些她所珍重的人事,才讓她愛屋及烏地戀上相關的物品。
就像在《永恆的傾訴》裡,曼娟老師以女性的思維和角度,細膩地書寫了許多生活之中的物件,其實已經接近於戀物的情結了,但是這些毫無生命的物件在與她相遇之際,竟都奇異的旋轉出一圈又一圈豐盈的情事。物件的書寫不是理論式的,即使有其歷史典故,她也絕不用學術背景填充艱澀的介紹性篇幅;她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歷史,女人的歷史,以及這些物件在她的觀察中,顯現出怎麼樣的時代動向。
歸納她書寫的對象,大致可以分成三大類:女性物件、身體物件以及中性物件。女性物件全是與女人貼身的東西,包括了衛生棉、胸罩、絲襪、口紅、耳環、裙子和戒指等物品,女人與它們相處的時光和親暱的程度,恐怕遠遠超過自己與任何一個男人吧。身體物件則是她將自己的身體視作另類的物件,從臉上的眼耳口舌,到手腳髮膚甚至是經痛,每一項身體的器官與感應,原來都是世界上最該寶愛的物品。至於中性物件的範圍更寬闊了,比如果醬、行李箱、鑰匙、罐頭、信件、磅秤或熱水瓶等物件,它們看似與女人毫無關係,但閱讀以後才赫然發現這些東西與身為女人的她,如何的切身相關,甚至是跨越性別的,從女人擺盪到男人。
這本書的文章曾在中時〈人間副刊〉的「三少四壯集」專欄刊載。每個星期等待看見曼娟老師的文章,成為讀者、網友和我的一大樂事。我看著這些篇章成長,也看見她的用心和努力。記得有一天,她好不容易獲得空閒待在工作室,不必上課也沒有通告,於是同我聊起打算寫一篇關於杯子的文章。聊著聊著,她忽然想起女作家蘇青與杯子的關係,接著就告訴我,她必須立刻去一趟學校。我訝異地問為什麼,她回答,她有一本蘇青的書放在研究室,想重看一回,作為那篇文章的基調。於是,明明可以休息的她,竟又舟車勞頓地花了將近一個小時趕去學校,為的只是一篇一千兩百字的文章。
曼娟老師藉由種種的物件與女性友人相互傾訴心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也是她對讀者的私密傾訴,更是她自我心靈的對話。女性研究學者Trinh T. Minh-ha在《Woman, Native, Other》一書當中論述女人與敘事的關係,她以為傾訴故事的女人往往具備一股能量,使傾聽的女子結盟,抵禦恐懼和悲傷;簡而言之,傾訴故事的女人正是女子的「保護者與療癒師」(a protectress and a healer)。Trinh T. Minh-ha說得很好,但只說對了一半。因為即使是身為男人的我,在閱讀《永恆的傾訴》時,彷彿也能獲得神奇的力量,感受到撫慰。
也許物件是沒有性別的,因而透過物件所傾訴的情愫也跨界了。於是當曼娟老師溫柔的傾訴時,女人與男人都將靜靜的聆聽。即使是遙遠的,也彷彿親密了;即使僅是剎那的感動,也都是一種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