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
推薦序 2
代序
老張說三國
洗澡
家書

散文雜論

【類別最新出版】
無盡的遠方
有時我獨自念想
沒有最好的季節,轉個念一切都是剛剛好
三十女子微物誌
時空迴游


離別賦(AK0090)

類別: 文學‧小說‧散文>散文雜論
叢書系列:新人間叢書
作者:張輝誠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5年04月25日
定價:180 元
售價:142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08頁
ISBN:9571342939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推薦序 2代序老張說三國洗澡家書



  推薦序 1

情理交織的錦繡

◎文/楊昌年

我與輝誠

初識輝誠於師大國文研究所的課堂,知道他是資優生。這種保送英才免試入學的制度曾在九十年代初辦過幾屆,轟烈開始無疾而終,短暫的精采恍如炫目彗星掠過暗空。我所指導的一、二兩屆四女一男(第一屆的莊雅婷,董妍希,第二屆的凌性傑,林思涵,楊惠)表現出色,曾為我在憶念之中留下美好的風景。而今在十稔之後回顧,崔護重來,人面桃花俱杳,曩昔的事與人依舊分明,憬然赴目之餘,大有「腸斷揚州杜牧之」之慨。

輝誠曾在一次發表會中與我指導的兩個小女娃(莊、董)同場,兩員驃悍的女將把時間幾乎佔光,使得他不能充份發揮。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使他對我這主持人也不無微詞。還好在他研作文學的過程之中,逐漸建立起我們之間的香火之緣。當他捧著三類作品(詩、散文、兒童文學)來問津時,我最初的判斷是詩作型式特別,似可發展。接下來經由他的勤力(幾乎每週都有他給我的限時專改),發現改轍散文分明更好。也以為他曾窺經、子門牆,建議他不妨由理念出發。果然這一下正打正著,作品紮實可觀,參加師大文學獎,首戰大露鋒芒,囊括獎項。賡繼出征校外,學生文學獎,大報文學獎等,幾乎是無役不經每戰必克,攻城略地捷報頻傳。不但已奠定他青年作家名實相副的地位,更也使得我既喜且慰。高興的是藥方沒開錯,更重要的是類同伯樂之喜,於眾多鬣蹄之中識拔了這一匹千里之駒。

題材之源

始終相信東坡的豪語:「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信然,一流作家的才情雄力,錐處囊中不得不出的龐沛江河本應如此。所以還會搜索枯竭撚斷莖鬚者:無非是少了一根筋的未能通貫;或者是自我設限走進了一條短狹的小衖;甚或竟就是無藥可救的才力之不濟。

也曾教到過一位很美麗的女作家,提醒她散文題材侷限於「異域風光」必然窄小的危機,改轍莫如就生活取材。她在懂了之後也就改了,改得很好,漸成為屢獲大獎,聲譽鵲起的青年名家。只是我仍然不免擔心,擔心她先天的古典修養不夠,源頭活水不旺,那創作之河雖曾一度奔流,其後或將在沙磧之中淡然斷失。

而輝誠可信不致如此,原曾致力過的經、子之學對他大有助益,那窖藏的芬洌氣流仍在他的心胸中縈迴鼓盪。既然作為他創作題材資源的是我華族數千年積累的文化,那是一座延萬里蘊藏豐厚金礦的山脈,雖千百人歷一世紀也不見得能開挖得盡的,又何況面對寶山而苦於無技可施的束手空歎。輝誠君的矢志以赴,數十年後,或仍僅是弱水三千中的一瓢之飲,而所以珍貴正在於此,他是首先通瞭開礦技法的先行之人。

在這一集的篇章之中,不時漾動著他追懷彌篤的亡父之靈。這位籍隸江西黎川的漢子:木工出身,徐蚌戰後胡璉在江西徵兵時入伍,十二兵團三五三團的二等兵,南撤參與金門古寧頭之役、八二三炮戰,返台,積功升到上士排附,五十二歲退伍,二十四年軍旅戎衣封束,落腳雲林褒忠,結婚生子,憑著曩昔的手藝以模板工起家立業,培植孩子們成長。珍貴的不僅是他胼胝辛勞的庇蔭護成了輝誠君堅實的成長;亦且是他平實為人,人生智慧體悟的傳承,濡染點滴功效揮發,使得這位肖子終能不同於時下青年的空虛凡庸;更或是拜輝誠這青年難能的重倫理,緬懷真情之所賜,這位老父的肉身雖壞,屬於他最使人欽敬的明道力行的精神,卻已常留在輝誠君的篇章之中鮮活再生。

經、緯析評

全集是輝誠欲養不待的亡父之誄,且是以經、緯兩線交織而成的錦繡篇章。經線是情,包括有父親的經歷誌傳,父病以及父子之情;緯線是理,是他承祧乃父的人生悟得。願為分別一析:

經緯的情熱最多。由〈最初的告誡〉使我想起梁任公的〈我之為童子時〉。那位沒多大學問的母親以大恫嚇阻絕幼子的說謊,從此奠定他做人的「慎始」之基。真對!時下歐美風染,父母對子女從小就尊重、寵溺,雖然有助於自我發展,但放縱趨劣之虞也大有可慮。反思如輝誠君的這位嚴父,在他著力管束之下,養成小輩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個正正當當的人,豈不正就是為人父母者的期望?寬嚴鬆緊,今世的家庭教育究該何去何從?看來嚴緊愈少寬鬆愈多已是必然,而曩昔的森嚴範例輝光漸黯,弔詭如此,真不知還會不會有轉化的可能?

〈離家〉一篇類同於小說手法中的「主從錯綜」,以「門開」記實,「門關」記往。往昔滄桑與現實病苦相間可感。結尾新居已立,而老父斯人已去,輝誠能以淡筆抒寫至痛,自是「淡極始知花更艷」的雋品不凡。筆者認為「厚」與「淡」是為我華族文學尋溯的上游,古典領域中曾經閃爍的晶華,尤望輝誠君今後賡繼移來現代文學新土之上再開煌燦。

〈洗澡〉中有省籍的扞格與父親誠懇的化解。病弱的父親忍耐傷痛不願影響兒子的學業,瑣事縷縷,憶念淒梗。而由兒子侍父洗澡進展到最後的親侍入殮,果然竟就是了無起色的每況愈下,剛強的漢子也難免頹倒,為人子者,縱有熱淚橫流,又何能挽他停留須臾?

〈消失〉中記作者的童年,清寒的鄉野生活中有小小的童趣快樂,落腳異鄉者不捨血緣根屬的真切。而死亡美學的基調不改,親友名單上「歿」字的增加,與其說是鄉里人事,失根族群的逐漸凋零;毋寧說是作者對於亡父赤子愴懷的變型。

〈職業〉記事豐富而鮮活。先是雲林褒忠鄉的素描,父母經營麵攤車的艱苦。父親由五十二歲到六十八歲一十六年間胼手胝足模板工的辛勞,由模板工而主廚而門衛,那是人生戰將在體力已衰之下沉重的無奈。常說「事件」在文學創作中的重要,那是屬於它「真」的感染之力。作者何其有幸,親炙到父母的坎坷,儲蓄起豐富的創作寫境。如今使用,非僅能作為對亡父的真切之誄;亦且藉此滄桑來感染讀者;甚或可以徵信的是,作者建樹起他的悲憫情懷,那正是文學創作者不可或缺的主要動力。

〈醫院史〉記述陪侍兄姐老父進出各醫院的經歷,而以父親的病史為主。由工地意外而心臟、耳瘤、氣喘、白內障、帕金森氏症、洗腎、血管阻塞腦幹出血去世。這一路行來由住到壞與病魔爭戰的節節敗退驚心動魄。而醫療機構的仁術雖可仁心未必,徵諸邇近發生的邱小妹事件,使人感覺到高收入的醫師、律師、民意代表、法官等有「術」而不「學」。那一份足能與科學相輔成的人文素養,何時才能蒙受這些菁英們的重視?

〈返鄉〉是尋根之旅的記實,出身、成長在台灣的作者,孤身返回血緣根屬故土,代替亡父完成心願,是他以娓娓之述向父稟告。這其中有大陸的形形色色,相較之下,或能使青年作者慶幸人在台灣吧!回到江西黎川,果然是近鄉情怯。這又是我飄零族群共同的心態,不能不去,去了終不免感傷,要怪就只能怪生不逢辰,二十世紀中這一支類同於白俄的族群,屬於我們的失根飄蓬,離散苦辛,何可言宣?

〈從軍考〉是作者為父親整理出來的誌傳。戎馬半生,硝煙彈雨中親身參與了一九四九年的古寧頭之役。戰功彪炳的三五三團被選為「威武團」,來自江西的子弟兵在胡璉將軍的回憶錄中被特列為「正氣在江西」的一節。而鋒鏑餘生的張上士仍然屈沉卑秩,只能靠自己的手藝毅力血汗在退伍之後掙扎求生。老兵不死也會凋零,到如今還能看到老病無依的,真怕看到他們面對一壺濁酒時的目光淒茫,想見他們在暮色昏黃中的伶仃,有誰能記得他們血汗淋漓,守土奮戰,屏障孤島的慘烈功勳!

集中經線各篇析介已如上述,現在來談緯線各篇。所以與經線不同的是:前者是作者懷念之情的交代,予讀者的功用是感染;而後者是為作者得自承傳的菁華,予讀者們的應是省思的啟引。

相較之下,這一線的重量更大。

〈相牛〉題材特殊而寓意非凡。相牛的精、體、氣、骨、性五觀,其實正也可以用來相人。結尾的不識伯樂之歎,「沒有識人的人」顯示這位老父大有良駒伏櫪,不為世用的自傷與寂寞。

看來這位父親不但誠篤正直而且旁博,在〈相牛〉中已見他的鑑識功力,而在〈藥〉篇中復有他的醫藥知識。在他「漢藥世界」中所透露的醫道藥理,「用藥如用兵」,君臣佐使∣∣如選鋒、後備、左右兩翼、中軍主力五軍攻守的相輔相成。有如我另一位學生徐國能在〈第九味〉文中所述的:「辣甜鹹苦酸澀腥沖」各味奇正生剋之理。是呵!飲膳、醫藥之理無非人生之理,唯通貫者始能了解。看來這位父親當得上是一位「通人」,更可貴他可是憑著自學尋來的「自得」,哪是一般囫圇吞棗得之於傳授者所能比!

〈說書人老張〉與〈老張說三國〉同是父親自學所得的會心,同時也是他自擬書中人物的感懷流露。在此常可察覺他的淳樸,如唸到宋江拆讀父喪速歸的家書時:「右手逕自往胸膛捶打起來」,那是他愧為人子的真情使然。說到李逵盲母死於虎口之時的「眼淚汪汪」是他如武松一般的別兄、林沖一般的拋妻、宋江一般的離父、李逵一樣喪母的自況。誠如篇中所述:「每逢到這些情節,他的人生才彷彿從書中甦活了過來,活生生地與之哭、與之悲、與之慷慨、與之憔悴,然後他人生大半輩子萬里萍飄、多年轉蓬,隻身來台的苦悶、寂寞、辛酸和想念,才都濃濃地化在那一段又一段觸動他思鄉心弦的共鳴上,久久不散。」是呵!老張的說書是借酒澆愁,抒發的是飄零一生沉重的鄉愁與緬懷難捨的蓼莪、友于之思。

作者的認知將三國分成三段,而以孔明出山迄至秋風五丈原的中段最為精采。信然!那諸葛亮原本就是羅貫中的理想,情感一化三清寄託的化身(另兩位是貫中先生寄託他有志圖王領袖慾的劉備,代表他嚮往勇武義烈潛意識的關羽),是他一往情深的眷注使得三位歷史人物在書頁之中鮮活永生,贏得了後世億萬讀者的嗟歎感慨,表徵的既是僵冷歷史人物雪泥鴻爪的性行事功,同時也就是落拓江湖、有志未伸的才人作家自己。

最為奢遮的一篇是〈太極〉,昔年在他所繳來的各篇之中,曾被我許為扛鼎之作的。最早曾在鍾阿城的〈棋王〉之中見到我華族的文化風華,曾使我瞿然驚艷,但那也只不過是吉光片羽罷了。如今欣見這文化源頭活水行之於生命動力的全貌構圖,拳意與人理環環相扣,怎不叫我感動不已。可歎的是這位通貫者最後仍不免於衰朽,一如〈棋王〉中的老頭困窮於拾荒,究竟是知易行難,還是成住壞空的宿命?這人生的弔詭如何能解?

「學書需要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而書法之極致,就是與乾坤一氣,不光是在筆劃上計較」這是〈書法〉中父親所轉述的精深庭訓。「由技入道」的人生體悟,何其高偉?何其貴重?令人欽遲。由此可見輝誠君的源承有自,以及他矢志學道的迢遙之路,發軔之始,長亭短亭站程的設計,原就是乃父乃祖曾經跋涉過的山嶺江河。

萬里之行

經學、子學是我華族文化中的瓖寶,士人安身立命之所依。但在今世,非但經、子的研究,履行不盛;甚且國人、士子對此不明究理而束之高閣。之所以有此誤認而視作畏途者,原因在經、子的深奧,表現的堅硬,曲高和寡,未能與現代人的習尚連結之故。

我曾與輝誠君討論過這一癥結,若使經、子的實用價值能見,能行於今日,若非「柔化」不克為功。想想這些祖先傳留下來的,在前代多曾研究、奉行而著具成效的,若仍是塵封棄置,豈不慚愧?非不能也實不為也,豐厚遺產的使用不是不行,而是要針對現代人的特質來設計鎔舊鑄新使用的技法。若是能通道深思,以經、子理念與現代人的生活接軌,柔化硬度,增加可讀性,那一定是一條當行可行、指標在望的康莊大道。

輝誠的這本散文問世,以此紀念亡父的心願達成;在集中諸多承祧的理念,足供我現代人省思、調適,更是這集中重於緬懷、孺慕的價值所在。今後,輝誠君更大、更遠的長路業已展開,在「柔化經子,發皇今世」的壯志立定之後,就此要憑藉乃父傳承給他的誠心耐力,點點滴滴理念省悟而累積的人生智慧,一如達摩在一葦渡江之後,孤身曳杖,從此展開他悲壯的萬里之行!

盼望他的決志順利進展,更希望吾道不孤,這條路上終能由少有人行漸成絡繹。

是為序。

二○○五年三月三日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