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文學小說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讀者書評

線 上 試 閱

01歷史
02還是歷史

作 者 作 品

霜冷長河
鞦韆架
千年一嘆
行者無疆
山居筆記
千年一嘆:十年珍藏版
行者無疆十年珍藏版

文學小說

【類別最新出版】
故鄉無用
故鄉無用(首刷限量 馬尼尼為手繪印簽版)
假面的告白
巴奈回家:凱道.二二八公園的二六四四天
牛仔很忙: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精裝版)


我等不到了(AK0207)

類別: 文學小說
叢書系列:新人間叢書
作者:余秋雨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7月26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18開/平裝/300頁
ISBN:9789571352480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01歷史02還是歷史



  02還是歷史


02還是歷史

余家流徙到浙江有好幾批,時間先後不一,人數都不大,我在這裡不作仔細考證了。只說落腳我家鄉的那一批,分成了兩支。一支在山上種茶,一支在山下養蠶。

簡單說來,我的祖輩,安安靜靜地在青山綠水間向外面提供著茶葉和絲綢。

他們怎麼會想到,正是他們提供的茶葉和絲綢,給中國帶來了災禍。

原因是,歐美從十九世紀初期開始,對茶葉和絲綢的需求大量增加。時間一長,他們發現,為了茶葉和絲綢,他們每年要支付中國一百萬兩至四百萬兩白銀,也就是產生了巨額貿易逆差。這個情景,與他們現在對「中國製造」的抱怨如出一轍:明明是他們自己的需求,卻要懲罰中國。

為了取得貿易平衡,英國商團向中國傾銷鴉片,美國商人也參與其間。結果,貿易逆差快速扭轉。

鴉片嚴重地禍害了中國人,毒癮籠罩九州,到處煙燈閃閃,大批有為之士再也無力從事一切正常勞作,一個個面黃肌瘦,淪為廢物。後來連多數官員也在吸食,最後都一一家破人亡。這是西方留給中國的一頁人權記錄。

奄奄一息的中華民族也曾試圖反抗,因此引來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其他許多侵華戰爭。結果是,中國一次次慘遭失敗,一次次割地賠款。

鴉片戰爭的結果是列強勢力的進入,帶來了上海的畸形繁榮。我家鄉離上海只隔了一個海灣,很多走投無路的家鄉人都想到上海闖一條生路。

有一個統計,十九世紀後期,上海的人口增長,是世界平均增長數的整整十倍。這個龐大人群中的不少首領,與我家鄉有一點關係。

例如,一個在十四歲就闖蕩上海的男孩子叫虞洽卿,就是我們家鄉人。他後來出任了上海總商會會長、全國工商協會會長。此外,上海幫會首領黃金榮、張嘯林,上海現代娛樂業創始人黃楚九,算起來也都是我們家鄉人。

我的曾祖父余鶴鳴先生和曾外祖父朱乾利先生,沒有他們那麼出名,卻與他們基本同齡。與他們一樣,也擠到了奔赴上海的人流之中。

余、朱兩家只隔半華里,曾祖父和曾外祖父從小就認識。他們是一起坐木帆船渡海灣來上海的,從慈溪的庵東出發,到上海的金山衛上岸。

那天兩人是結伴步行去庵東的,各自背著一個不小的藍布包袱。包袱裡除了很少幾件替換衣服外,還塞了不少茶葉和絲綢,是準備用來換食換錢的。這是當時家鄉出門人的習慣。

兩人互相瞟了一眼就笑了,從包袱的大小可以判斷,他們所帶的茶葉和絲綢,在數量上差不多。

曾祖父稍胖,曾外祖父略瘦,個子一樣高。他們走得很快,大概走到勝山頭,曾祖父哼起了這裡流行的灘簧調。

邋遢包袱重九斤,
出門就是吳石嶺。

曾外祖父一笑,含糊地跟了下面兩句:

千難萬難都是難,
一步一步要小心。

曾祖父和曾外祖父去了上海二十年,一年比一年發達,終於都成了大老闆。

他們的發家史,可說是乾脆俐落。曾祖父余鶴鳴先生與別人一起開了一家不小的煙草公司,曾外祖父朱乾利先生則買下了一家很大的染料公司,這已經使他們進入富商的行列。一九一五年,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染料停運,曾外祖父趁機大大發了一筆意外之財,成了大富商。十年後,一九二五年,上海市民反抗日本、英國暴行的「五卅愛國運動」連帶出了「不吸外國香煙」的熱潮,給曾祖父的煙草公司帶來了巨大商機。

余、朱兩家,都成了上海十里洋場中真正的「闊佬」。

花園洋房、私家汽車、銀行帳戶、大批僕役……一切好像都是從天下掉下來的,余、朱兩家對此有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

克服這種不安全感的方法,就是強化對兒子的教育。當時上海的富人,都看不起貴族背景,認為那只是北京、天津的破衫遺老在翻已經發霉的老家譜。他們自己的家譜是新的,正裝在兒子的書包裡,讓兒子一年年去編寫。祖父和外公不約而同地考上了當時極難考的啟慧學校,成了同學。

祖父和外公在走進學校的第一天就互相認出來了,兩家父母經常餐聚,他們多次見過。一星期後,他們又結交了一位叫余鴻文的同學,細說起來還是祖父的遠房堂弟。半個月後又多了一位一起玩的鄰班同學叫吳瑟亞,他父親是一位洋行買辦。

外公和余鴻文經常去虹口的一家「復禮書院」,能夠見到一些穿著長衫馬褂前來演講的國學名家。祖父和吳瑟亞偏向西學,喜歡去徐家匯的一家「東印度總會」。

不久,曾祖父因病去世。一年後,曾外祖父也走了。那年月,多數人的壽命都不長。兩個葬禮辦得非常隆重。余、朱兩家,就此進入了祖父和外公的時代。只可惜,祖父和外公為了當家,都把學業中斷了。中斷了國學,中斷了西學,一頭扎進了當時亞洲最繁華的街市,剛操步,便昂首。

這兩個富家子弟,都風度翩翩,堪稱典型的「海派俊彥」。但是當他們接手了企業,僅僅十年,兩家幾乎同時敗落。在上海,這個過程之快,甚至來不及細加描述。

像一切敗落一樣,最後一關是人格災難。正是在這一點上,祖父首先崩潰。

他,抽上了鴉片。

鴉片肯定是在東印度總會抽上的。外公和余鴻文先生一直認為,這是那個總會的兩個英國經理故意設下的一個圈套,為了報復曾祖父在五卅運動中令他們遭受的虧損。但是,這種說法還缺少證據。

一切高明的報復都缺少證據,何況,這件事情對他們來說實在太小。說大了,鴉片是對茶葉的報復;再說大一點,毒品是對快樂的報復。人類的一切災難都因報復而來,只是人們找不到其間的因果線索。一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天開始,就已經置身在密密麻麻的報復圖譜中。

天地間再小的報復,落到一個具體的人身上,都可能是滅頂之災。而且,滅頂的,不止是自己。

祖父上癮後,不敢到家裡抽。他知道這事對不起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因此一直隱瞞著,不露任何痕跡。

祖父不僅把家吸窮了,而且把身體吸壞了,但他已經不能自拔。他變賣和典當了家裡的大量財物,而他那時已經有了七個孩子。

每天下午,祖父避開家人的耳目偷偷摸摸出門。他去的地方既明確又不明確,因為當時上海的鴉片館數不勝數,僅法租界就有一萬多個。

深夜回來,祖母還沒有睡,祖父總會從皮包裡拿出七八本書交給祖母,說:「收在書櫃裡,以後孩子們要讀。」

這事一直讓祖母感到奇怪,孩子們不都在學校裡讀書嗎,為什麼還要在書櫃裡存放以後要讀的書?

原來,祖父已經看到自己的末日。他算來算去,被自己吸剩下來的家產,今後沒法讓七個孩子都上學了,那就只能讓他們去做工,回到家裡還有一櫃書可讀。但是,吸到後來,他已經舉債累累,斷定自己走後,妻子根本養不活這麼多孩子,只能送人,因此不再買書。 「你已經一個多月沒買書了。」那天祖母對祖父說。

「讀書也沒用。」祖父說:「大難一來書作墳,亂中添亂是儒生。」

祖母疑惑地看著他,不知道他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