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原序
前言

作 者 作 品

暗夜傳燈人

臺灣史

【類別最新出版】
黃旺成的林投帽:近代臺灣的物、日常生活與世界
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
開箱臺灣史:一本制霸中小學108課綱臺灣史學習內容!
再見.草山:陽明山的這些年那些事
閃耀台灣一套八冊(精裝套書,附贈明信片八張)


日據時期台灣新劇運動(1923-1936)(BC0050)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臺灣史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楊渡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4年08月30日
定價:140 元
售價:11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175頁
ISBN:9571312584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原序前言



  前言

對日據時期台灣藝術活動之研究,目前較具完整面貌的是美術(《台灣美術運動史》,謝里法著)及文學。文學中又以小說及詩的整理較為完整。有關理論資料之整理與蒐集,仍稍嫌欠缺。但戲劇部分,竟一直付諸闕如,一般人甚至不知道日據時期台灣即曾有過轟轟烈烈的話劇活動!為了彌補這個遺憾,著者乃不揣 陋,發憤努力蒐集資料,試圖來理解它的面貌。

在目前所能見到的資料中,最完整的應屬呂訴上的《台灣電影戲劇史》一書中的「台灣新劇發展史」。但該文卻是一篇大雜燴,共襲取了張維賢的「台灣新劇運動述略」及「我的演劇回憶」,王一剛(即王詩琅)的「日人在台灣話劇活動」及「台灣省通志」稿中的片段,集錦而成。每篇文字幾乎是照本抄襲,鮮少改正。甚至前後矛盾,錯漏不少。但已是最豐富的一篇了。

《台灣省通志》中的新劇部分列在戲劇中,與九甲、四平、車鼓等劇並列,但文字甚為簡略,無法明瞭此一全新的藝術形式如何可能進入台灣。此外,《台北文物》三卷二、三期曾刊載過日據時期話劇活動史簡述,其資料雖少,但確較為信實。

以上諸書或文章,都存在一些共通的問題;對新劇興起的背景與原因未有探討,對新劇活動之情況亦乏歷史的編排與發展的觀念,對新劇與反抗異族統治的近代民族運動間的關係缺少互動的思考,對新劇的沒落缺少解釋與發展性的觀點……。因此,令人深感其中仍然有待補不足之處尚多。

筆者寫作之大前提即是將新劇運動,放在台灣史的大流中,由歷史的發展與台灣原住社會文化的特質,來觀察新劇的興起與沒落的過程,試圖釐清一些環繞在新劇運動中的迷霧,冀能較清晰地見其真貌。

在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下,台灣的原本文化飽受摧殘破壞,再加上教育的不足,知識上有意的閉鎖政策,使得台灣話劇運動的初始不得不起於日本;然而等到留學生一多,與祖國接觸的機會增加,才真正地促成了台灣新劇運動的萌芽。

台灣文化劇之始祖,也是最早組織的彰化新劇社即是受到廈門通俗教育社的影響,其中成員亦多為留學中國大陸的留學生。可見在日本嚴厲的控制下,仍然無法阻止人民與大陸的血緣根脈。台灣民眾亦曾以此種新劇作為啟發民智,反抗帝國主義統治的宣傳利器。因之,對新劇運動之研究不僅可以明白台人抗日之決心,更可透過新劇之發展,而見證這五十年心路的斑斑血跡。這些也應當是整個戲劇史上光榮的一環。

本論文的目的,也正是想補足戲劇史上,缺乏台灣近代話劇運動的缺憾,從而見證其意義。但有幾點必須說明的是:

(一)由於資料之蒐集匪易,且因原始資料散失,故所本資料大抵以第一手為準。例如《台灣省通志》與《台灣民報》衝突者,以《台灣民報》為準,餘此類推。

(二)由於日本據台五十年,這半世紀之中,正逢世界之遽變,兩次世界大戰,日本侵略中國,一次大戰後的思潮之丕變等等,這一切世界性的轉變,對台灣之影響不可謂不深。正如中國大陸於五四之後的思想與局勢之變化,作為血緣的台灣也起了巨大的變化。各種思潮同時進入台灣,因而有各種主義(如三民主義、自由主義等)與運動方向。但是無論任何思潮,在台灣卻都是為著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統治而發生,是以,對當時之思想(如無政府主義者冀圖反抗日本總督府而高倡)我們應有著更大的胸襟與包容,了解並面對歷史,從而能看見台人為反抗帝國主義而留下的足跡。我們也較能明白戲劇工作者、文化運動者的苦心,並定下較準確的論述。

(三)本論文的工作是想在零散的資料中,較完整地描摹原來面貌,完全正確是不可能的,若使能夠為未來的工作者奠下一塊磚石,使後來的研究者可更輕易地做進一步研究,則是最大的心願。

 
原序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