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新體制運動
受難的生靈
與「海角七號」不同的真實遣返作業
後記

作 者 作 品

日治台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灣(全4冊)

臺灣史

【類別最新出版】
黃旺成的林投帽:近代臺灣的物、日常生活與世界
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
開箱臺灣史:一本制霸中小學108課綱臺灣史學習內容!
再見.草山:陽明山的這些年那些事
閃耀台灣一套八冊(精裝套書,附贈明信片八張)


日治台灣生活史(BC0182)──日本女人在台灣(昭和篇1926-1945)下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臺灣史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竹中信子
譯者:熊凱弟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5日
定價:580 元
售價:45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592頁
ISBN:9789571349466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特 惠 推 薦

日治台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灣(全4冊)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新體制運動受難的生靈與「海角七號」不同的真實遣返作業後記



  後記

一九七九年夏,戰後第一次訪問台灣的時機終於來臨。飛機降落在桃園國際機場後,我立刻沿著北宜公路前往蘇澳,一路上內心雀躍不已。

沿著斷崖的彎曲道路行進時,此時不知是雲是霧,陣陣逼近,遮蔽了我們的視野。雲霧配上暗夜的山區,讓人感覺像是脫離了真實世界,來到異次元的世界。那種妖魅與驚悚的感覺直叫人心驚膽跳。

車子終於開下山路,左手邊緊接著就可以看到宜蘭市。街上佇立著盞盞白熾燈,讓市區夜景非常明亮。如果能水平眺望銀河,看到的大概就是這種景象吧!讓人腦海裡浮現浩瀚無垠的宇宙中那種寂靜的美感。過了羅東,可以看到夜空中仍吐著白煙的工廠,其實我早就聽說台灣發展充滿活力的樣子。

──終於,抵達蘇澳了!

翌日,我在下榻旅館很早就醒來。昏暗中,連我的肌膚都能感覺到「清晨破曉的蘇澳」,這種感覺令我內心欣喜不已,之後便一躍而起。即使歷經三十三年,我的五官知覺仍未忘記蘇澳空氣中那種微妙的氣氛。

當時,台灣各地都朝向現代化邁進。蘇澳的建築物、道路、港口等地與我記憶中的樣子都不同,令人百感交集。

不過,重重山脈的稜線仍然如記憶中的樣子。曾在蘇澳外海看到的海市蜃樓、騰雲盡情揮灑出的美麗天空壁畫、發出鳴咽般聲響的綠樹、竹葉互相摩擦的聲音、澆水照顧過的花、已經死了的愛犬「可樂」,記憶一一浮現腦海。

我接受朋友們的歡迎,也去了台北和高雄,但直覺那些矗立的建築物和工廠竟表現出意氣軒

昂的民族自負感。很多在日本時代不常見到、色彩繽紛的塔及廟,告訴我們這個民族原本的感性面正在復甦。但另一方面,到處又聽得到日本歌曲,我猜是台灣人與日本人感情非常接近的緣故吧!此外,看到那些熱鬧喧譁的用餐情景,不禁讓我對這些歌詠人生的人產生好感。我也歷經歲月,愈來愈認同人們用各自的方式力行「活著就是要開心」的想法。

我難捨台灣的大地,原先預定停留兩個星期,結果又多留了一星期,而且還不想回國。

我經常參加東京「台灣政治犯援救會」及「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的集會。雖然瞭解繁榮的背後潛藏白色恐怖及台灣人身在其中的苦惱,但經過這趟台灣之旅,我開始重新研究日本統治時代,下定決心慢慢作殖民時代日本女性的調查與研究。

為了撰述《日治台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灣》,需要認真蒐集、整理資料,愚鈍如我至少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

開始調查研究時,我拜託過由台灣歸國者、研究者組成的團體「財團法人台灣協會」,得到他們開辦的《台灣協會報》的協助,並將我的計畫刊登在一九八四年九月份的報紙上。

當時的文章提到募集殖民時代生長於台灣的日本女性相關文獻及資料,並希望讀者提供從父母親那裡聽到的事蹟,以及自己在台灣親身體驗的故事,呼籲有意從事共同研究的人共襄盛舉。

過沒多久,就有八位讀者寄稿子來並鼓勵我,卻沒人願意與我一起研究,我只得一個人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明治、大正時代,女性史的資料幾乎完全沒人整理。精讀日本統治時代相當有力的報紙《台灣日日新報》後,我爬梳了一些記述,寫在「明治篇」的「後記」。我繼續工作,一邊到東京大學的新聞研究所、明治文庫、國會圖書館查資料。有時則請假到台灣的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等機構查閱資料。但是決定出版日期後,我放棄原本的工作,專心致力於此項工作。

我將台灣相關的重要文獻及新聞一點一滴整理出來。用微縮膠卷備份資料的同時,文字處理機及影印機普及,為研究帶來相當大的方便,但那都是後來的事了。好不容易,有關女性的研究終於一點一點累積起來。

搜尋文獻及書籍文物時,我不是以水準高低作為選擇標準,而是以擴大範圍為目的。有關女性的報導中,到底哪一篇潛藏重大意義,我們不知道。哪怕是世俗、低俗的內容,也是人類本質的一部分。

對於親身經歷者的證詞,有很多必須深刻地洞察、慎重地判斷。證詞經過長時間歲月的洗禮,或許會有所遺忘或者因為錯覺顯得曖昧不明,有時甚至會為了自己而加以編纂。更甚者,在懷有愛恨或利害關係、特別是有精神創傷的情況下,很多記憶會被偏頗地扭曲,因而缺乏客觀性和真實性。歷史的解釋及評價也會隨著時代思潮的變化及新史實的發現,跟著改變,進而影響當代人的記憶。

無論如何,這部《日治台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灣》整理呈現的,是將相關資料盡可能放進有限的頁數中,這是首要之務。這一點能夠得到出版社的理解,我感到非常榮幸。

就在我擱下筆的此刻,腦海似乎浮現晴天時從與那國島遙望海的另一邊、遠遠佇立的「高山國」雄姿。

明治二十八年六月二日日本接收台灣的那一天,祖父隨著近衛軍踏上這塊土地,以為這將是家族永居、埋骨之地,對人的命運有著無限的感慨。

本來所謂的「故鄉」,應該有回憶中的山河及親人、熟人,自己人說出的話能得到共鳴吧。

我的「故鄉」台灣,已成為異國。在歲月的隔離和望鄉的回憶中,我的記憶與現實的台灣島一點一滴背道而馳,不知不覺間浮在島的上方。在夕陽映照下,台灣彷彿是永遠的故鄉,在空中閃耀著暗紅色餘暉。這至今仍是我「心中的台灣」。

我在各卷中讓許多女性登場。能夠登上舞台的,都是在那個時代令人瞠目結舌、也讓我心動的女性。許多富話題性的女性當然納入其中,但是那些出現次數很少的無名市井女性,其存在與否絕非不重要。只有她們才是《日治台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灣》原本的主角,因為她們當時以草根般的韌性支撐那個時代。不管請哪位女性出場,舉她生活的一部分,都可作為考察當時政治、社會、文化、老百姓遭遇的佐證。

我很尊敬的一位有見識、有人格且在台灣住過的人士說:「過去在台灣的日本女性,以一句話來形容,就是順從、非常地順從。」我也這麼覺得。

女性在「昭和時代」歷經經濟恐慌、戰爭、疏散、戰敗、遣返回國,遵從「天皇」的指示,以智慧與努力響應戰局。尤其在慌亂的戰爭年代,她們只管以「皇民女性」的身分犧牲自我、協助並服從。然而,男性外出期間的「後方生活」,不知不覺也讓女性鍛鍊強健的身心。遣返前後,有不少男性重新評估妻子及女性的實力,進而「刮目相看」、銘感五內。歸國後,女性為了基本生活與重建也拚命奮鬥,對於提升戰敗國的生活水準及解除飢餓具有莫大貢獻。

這本書中提到的女性,會不會對剛入門的「作者」我抱持不滿呢?

然而,「時候」到了。

紀錄五十年間的《日治台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灣》在這裡暫且落幕。

時間的沙漏記錄人類悠久的歷史,現在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這本書的完稿時間也跨越兩個世紀。在此請對我有所期待的朋友,原諒我的才學粗淺與延宕。

有很多出過力或鼓勵過我的朋友無法在此一一致謝,還請各位見諒。此外,文中人物原則上都省略了敬稱。

在此除感謝諸位前輩、友人和所有朋友,我也要紀念繼母親之後過世、但在生前一直期待本書完成的妹妹光子,以及全力協助我的家人。祈願日本與台灣永遠友好。在此謹以刻骨銘心的激動心情,記下擱筆日期。

二○○一年八月十五日 竹中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