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近在眼前的歷史
自序 政治歸政治,歷史歸歷史
第十二章 臺灣前途,臺灣人決定
編輯推薦:最親近的最陌生

臺灣史

【類別最新出版】
黃旺成的林投帽:近代臺灣的物、日常生活與世界
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
開箱臺灣史:一本制霸中小學108課綱臺灣史學習內容!
再見.草山:陽明山的這些年那些事
閃耀台灣一套八冊(精裝套書,附贈明信片八張)


戰後70年臺灣史(VLK1013)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臺灣史
叢書系列:HISTORY
作者:陳世昌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12月11日
定價:380 元
售價:30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36頁
ISBN:9789571364865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近在眼前的歷史自序 政治歸政治,歷史歸歷史第十二章 臺灣前途,臺灣人決定編輯推薦:最親近的最陌生



  自序 政治歸政治,歷史歸歷史

  臺灣資源不豐,可是氣候宜人,尤其戰略地位重要。所以在歷史上,西方列強和東方日本,先知先覺,先後覬覦臺灣,占領臺灣;唯獨近在咫尺的中國,反而後知後覺,忽視臺灣。有清一代,雖領有臺灣二百十二年,但無為而治,令人失望,直到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蔣介石在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慘敗後,才看上臺灣,退守臺灣,統治臺灣,寫下了戰後臺灣史。

  縱觀史實,從一九三七年的七七事變起算,長達八年的中國抗日戰爭,起先是中日兩國的單打獨鬥。國軍對日軍打「正規戰」,共軍則對日軍打「游擊戰」。到一九四一年,日本偷襲美國的珍珠港而演成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就此開始了中美共同抗日的新局面。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美國仗其強大的國力打敗日本,二次大戰結束後美蘇爭霸的世局中,美國的對華政策是「扶蔣反共」。所以美國就把從日本奪回的臺灣,在二戰後立刻交給蔣介石接收和統治,從此,開啟了戰後臺灣史。

  蔣介石接收臺灣的時候,國共內戰已經開打。經過四年的國共決戰,蔣介石一敗塗地,落難臺灣。那時候,他對臺灣素不相識,為何他看上臺灣,退守臺灣呢?一則因為臺灣地處要衝,又有海峽天險,對中國大陸可攻可守;二則日本統治臺灣五十年,厚植臺灣實力,可秣馬厲兵,生聚教訓。

  因此,在一九四九年底,蔣介石就把他在南京倉促制定的「中華民國憲法」,張冠李戴,和盤移用臺灣;又把他在中國大陸打敗仗的全班人馬,撤到臺灣,統治臺灣,使他成為「中華民國」統治臺灣的首任和其後四任總統。同時,在國共內戰中贏得勝利的毛澤東,也搶在同年十月一日在北京正式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雙方隔著臺灣海峽,對立對壘,形成今天的兩岸局面。

  可以說,今日的臺灣問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國共內戰所遺留的歷史問題。因此,戰後的臺灣史,不止是臺灣島內的經濟、民生、教育、社會、以及民主政治等等各方面的演進史,其中更涵蓋了兩岸關係的激盪,也摻進了美國政策的左右。因此,戰後的臺灣史,比起先前的臺灣史,更為錯綜複雜,也更為詭譎多變。

  回顧戰後臺灣史,由農業社會走入工業社會,帶動臺灣經濟繁榮,民生樂利,人口暴增三倍,改變整體社會結構和文化內容。尤其戰後臺灣因為教育發達,民智大開,到一九八○年代,竟然促使威權統治走向解除戒嚴,昔日的二二八事件、終身總統、萬年國會、白色恐怖、以及黨禁書禁等等的亂象敗政,都一掃而光,走入歷史。到了今日,臺灣同胞自力更生,開創出民主自由和政黨輪替的新時代,在這段七○年(一九四五~二○一五年)艱辛困頓的漫長歲月中,不知有多少不為人知的歷史殘留,埋沒在荒煙蔓草中,正待發掘起出,警示世人,不可重蹈覆轍。

  就整體史觀來看,主導戰後臺灣七○年歷史的三大人物是蔣介石、蔣經國以及李登輝等三人,本書特就這三位風雲人物,論其功過得失,試作歷史評價,就教於賢達先進,以匡不逮。

臺灣四百年史,以戰後七○年這一段,最多彩多姿,也最引人注目,是當前臺灣二千三百多萬同胞休戚相關的一段歷史,其中確有許多深值國人共知共覺的課題。例如,「聯合國內之中國代表權問題」、「臺灣地位未定問題」、「美國對兩岸政策的始末」、「臺灣修憲變革問題」、「臺灣政黨輪替的始末」以及「臺灣前途何去何從」等。在這樣的背景下,我決定鼓起勇氣,深入研究臺灣史。

    我一生在四所專科學校和科技大學分別擔任過教授、教務主任和校長等職務。如今回顧,人生如浮雲,這些都是過眼雲煙,只有為國家社會留下歷史紀錄、永留青史,可貴的人生才算不虛此行。由此緣故,我本著「見史不如知史,知史不如留史」的心境,將我七十多年來所見所聞所觸所感,下筆撰寫成本書。

  唐太宗說:「以史為鑑,可知興替」。俗語也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歷史是一面鏡子,足可懲前毖後,避免重蹈覆轍。有鑑於此,本書的寫法特重探求史實的來龍去脈,並分析史事的前因後果。務使讀者詳細見史並深入知史,做為立身處世的借鏡和參考,而對國內統獨史觀爭議和兩岸史觀爭議的紛紛擾擾,本書的立場,既不湮沒史實,也不扭曲史實。「政治歸政治,歷史歸歷史」此為我的基本態度和寫作方法,本書的問世,果能有助於讀者瞭解戰後臺灣真正的歷史真相,既不矇蔽讀者,也不誤導讀者,是所至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