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讀者書評

線 上 試 閱

有關書名的說明兼臺灣版序言
自序
無罪假定
辛普森怎麼引起了我的興趣
審前聽證
移民、移民
美國的特殊性

作 者 作 品

帶一本書去巴黎
總統是靠不住的

評論

【類別最新出版】
自由主義VS身分政治:《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身分政治》
殲-20空中威龍:揭密中國軍事崛起下亞洲第一架匿蹤戰鬥機
特務時代與他的人生
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
堅守議題,撼動韓國的力量:世越號、閨密門、MeToo,國民主播孫石熙的新聞關鍵場面


辛普森案的啟示(AK0086)──美國的自由及其代價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評論
叢書系列:新人間叢書
作者:林達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4年04月19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80頁
ISBN:9571340987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有關書名的說明兼臺灣版序言自序無罪假定辛普森怎麼引起了我的興趣審前聽證移民、移民美國的特殊性



  移民、移民

移民、移民

盧兄:您好!

很高興又一次收到你的長信,謝謝你和朋友們的關心。每次來信,你總是提出不少問題,問到我們在美國到底生活得如何;問到這個號稱世界上最自由的國家到底有著什麼樣的自由;這自由又有什麼特殊之處……這些問題實在不容易回答,這也是每次回信我常常繞開這些問題的原因。但是,在這裡生活的時間長了,了解得多了,體會也一點一點深起來。幾年生活下來,我覺得,也許現在,我可以在信裡給你聊聊美國了。

在美國的華人移民有新老之分。老移民是上一世紀或更早來這塊土地上謀生的。以從福建、廣東來的為多數,修鐵路和淘金就是他們的歷史業績。以後,則像所有其他國家來的移民一樣,盡量發揮自己的專長做些經營,美洲大陸上,中國飯館也就是這樣如雨後春筍般冒了一地。至今,這些老移民的後代(戲稱為ABC--America Born Chinese,即美國出生的中國人),已經融入美國社會,與其說是中國人,還不如說是美國人。

新移民多數是近幾十年來從台灣和大陸來的留學生及其家屬,台灣來美國的移民風要比大陸的早颳幾十年,幾十年下來都已經基本立足了。最嫩的還是近十幾年來從大陸來的留學生。儘管時代不同,新移民和老移民一樣,要扎下根來都有一番數不清道不明的掙扎拚搏。說是闖蕩曼哈頓闖蕩得自我感覺良好者,確屬鳳毛麟角,屈指可數。對於華裔新移民,最常見的道路還是讀書。在大學裡讀出一個或數個學位,直至可以找到工作為止。有了一份穩定的技術工作,這就算是成功了。還有一部分人,是拿的短期簽證過了簽證期的,這樣,只能在中國人圈子裡找一份低薪工作。所以,對於新移民,就其絕大多數而論,若談及衣食住行,所謂汽車洋房等等,大致都不亞於一般的美國民眾,要說好好品一品自由的滋味,許多人大概還沒顧得上。

高等學府裡,也有一些專學政治法律或社會制度的學者,也許,他們也難於不知如何向國內的學術圈外人開口,因為聽眾若是對美國歷史不甚了了的話,要向他們解釋清楚專門的理論,也實在很吃力,得不償失。大概正因為以上情況,至今為止,我們還很少看到向國內普通人介紹美國社會一般百姓生活中的法律、政治情況的書籍。所以,你的問題問得很自然:美國的自由到底是什麼滋味啊?

我也不敢說已經品出美國自由的滋味來了。我來美國後沒有再進過大學的門檻,尤其是剛來時尚有語言障礙,甚至還不能從書本上去了解我已經生活其中的社會。同時,我一直工作和生活在最普通的美國人中間,大多數還是頗為底層的美國人。所以,我也許沒有資格從理論上系統地回答你的問題。但是,可不要因此就不讀我的信。我作為這裡一個最普通的人,可以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談一些對美國的所見所聞所讀所思。我相信,你讀了之後,一定也會像我一樣,時而大惑不解,時而豁然開朗,最後沒準就能品出一些滋味來了。

要下筆談美國,確實非常猶豫。我記得看到過一個旅美人士寫的感想,他說,剛到美國的時候,好像有一肚子可寫的,體會特多,可是待的時間越長,越覺得「參不透」,反而不知如何下筆。因為一深入進去,你就會看到,不論是正面還是反面,美國的真實,都比觀光兩個月的旅客眼中的美國,要複雜得多。

兩國背景大不同

猶豫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中國和美國,是兩個背景非常不同的國家,相互之間的誤解和隔閡實際上非常深。到了美國以後我們才發現,美國人是多麼地不了解中國,尤其是普通美國民眾,他們想了解中國的熱情,遠遠比不上中國民眾對於美國的好奇心。但是,同時我們也發現,包括我們在內的中國人,在自己的國家裡,感覺自己已經透過「全方位」的資訊管道了解了美國,大致對美國應該有了八九不離十的概念了。跑來一看,居然全然不是一碼子事兒!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前兩年的春節晚會,有一個非常受歡迎的小品,表演了一個中國父親給在美國的留學生兒子打越洋電話。這位當父親的擲地有聲地在電話裡對兒子說,將來我們國家富強了,讓他們美國人來給我們涮盤子!話音一落,下面激動的觀眾席上,發出一陣如雷般心有共鳴的掌聲。這個場面傳達了這樣一個訊息,中國大陸已經有相當多的「遊子」在美國留學,他們在餐館打工的情況非常普遍,他們向自己的家鄉抱怨在餐館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也很多,由於心疼兒子而產生對美國人憤憤不平的家長及其親屬,在中國已經形成一定的輿論。

我不知道這位「兒子」在電話的另一頭作何感想。我和一些中國留學生談起過這個節目,他們和我一樣,都是在美國看的錄影帶。提到這一情節,他們都無可奈何地搖搖頭,一臉的「不清楚」。真實嗎?你可以說很真實。幾乎所有我遇到過的中國留學生都有過很漫長的餐館打工的經歷,幾乎人人都遇到過幾個苛刻的餐館老闆,工資給得低,不給好臉色,甚至根本不尊重雇員的人格。使得在大陸時被視為「佼佼者」的大學畢業生們,嚴重心理失衡。其中總有人寫信回家訴苦的,沒什麼不對。但是,為什麼這裡的留學生看了會搖頭呢?因為這是發生在美國,可又不是真正的美國。因為,這是美國的華裔社會非常特殊的現象。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中國留學生,他們初來乍到時那段最艱苦的日子,都是在中國餐館裡度過的,餐館的老闆也都是華人,這是一個華裔社會。這個社會有時可以說很封閉,它不僅有它自己的語言,還有它自己的規範規則和道德標準。美國餐館的工作環境,包括雇主對於雇員的態度,與中國餐館常常有本質上的不同。之所以中國留學生一般不進美國餐館,是因為基本上進不去。原因有兩個,一是剛來時英語不過關,不能適應工作,更重要的原因是,多數留學生沒有工作許可,打工是非法的,美國餐館的老闆不會接受。

原則上說,美國接受外國留學生的時候,要求對方有支付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用的經濟來源。可以是親友的贊助。目的是保護自己國家的公民工作的權利。外國學生沒有經濟來源,勢必要去打工維持生活和支付高昂的學費,這就形成了和美國公民搶飯碗的局面。一個自己還有大量失業人口的國家,當然不希望出現這種情況,這就是取得留學簽證都要求經濟擔保的原因。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不能說是無理的。

但是,大多數中國留學生的經濟擔保都是以各種方式「找」來的,很多人取得「擔保」的時候,都向對方講清楚,這是「名義擔保」,也就是說,這個「擔保」只用於取得一個簽證,之後,就「自己想辦法」了。這個「辦法」只能是非法打工,非法進入工作市場。也許不是絕對的,就算相對來說,美國餐館的老闆一般比較守法,不會接受這樣的非法雇員,而中國餐館的老闆一般都寧可冒違法的風險,也願意接受。他們願意這樣做,原因很簡單,雇非法工便宜,聽使喚。於是,一種供求關係就這樣形成了。當然也有好的老闆,但是,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苛刻的華人老闆比比皆是。受到委屈的並不止是大量的中國留學生,還有來探親想掙一些錢的探親者,最底層的還是非法移民,這裡甚至包括一些非華裔的非法移民。今年六月,移民局從密西西比州傑克森市的一家中國餐館中,發現一個十三歲的墨西哥男孩,一天工作十二小時,一星期幹七天,每天工資只有二十一美元,遠遠低於美國政府所規定的最低工資。這種情況,首先受到衝擊的,是原先在這裡合法工作的華人移民和華裔美國人,因為這些工作機會原來是他們的,其他的美國人一般不會在中國餐館找工作。其次,受到損失的有可能是一般美國人,因為失去原來工作的華裔美國人可以得到一些社會福利金,這份錢,是工作的美國人交的稅金。

因此,你讓聽「越洋電話」的兒子,跟他爸怎麼說好呢?這「兒子」肯定知道,一般的美國人,根本搞不清楚「華人社會」的這筆帳,如果他們也看到這個節目,肯定搞不懂這是什麼意思。他們既不知道這裡面的恩恩怨怨,也不知道外國留學生想留在這個國家所必須經歷的許多合法和非法的「技術訣竅」。在美國的「兒子」,不管自己的遭遇多麼令人同情,也不管自己的種種做法是多麼情有可原,但是當「父親」要把這口氣出到非華裔社會的美國人頭上,「兒子」也只能一臉苦笑了。

更何況,「兒子」的大多數美國同學也個個都在「涮盤子」。「涮盤子」掙學費養活自己,對他們來說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美國的年輕人,一般很早就有打工的經驗,年齡很小的時候,就試著打點零工。美國的家長有時為了從小鍛鍊他們的「打工」能力,甚至先讓孩子從家務活兒「打」起,讓他們承包一些家務,掙一些「小工資」。我剛到美國時,自己還沒有割草機,房東介紹了一個割草的臨時工。一會兒,只見一個男子用小卡車載了一個割草機來,車上還跳下來一個十三四歲的男孩。卸下割草機,小卡車就開走了。留下來工作的是那個男孩。在七月的大太陽下割得滿臉通紅,掙一點零花錢。到十六七歲,除了很少的富家子弟,一般的美國年輕人都已經進入自立或者半自立狀態。什麼都幹,非常吃苦耐勞。我的朋友比爾就是十七歲完全自立的。

全美大量的快餐店需要不計其數的雇員,它們的雇員都是臨時的、流動的。幾乎全是高中畢業生和大學生,快餐店是美國年輕人最平常的打工起點。即使在大學畢業甚至研究生畢業之後,他們都有一個長短不一的尋找合適工作的階段,在這段時間裡,「涮盤子」也常常是他們暫時解決生存問題的辦法之一。更有大量的美國青年,大學畢業後,他們選擇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們根本不打算找一個穩定工作,下苦力做一段,然後就痛快玩一段,幾十年都在「打零工」。這是他們對生活方式的一種選擇。

我在國內的時候,看過介紹,也知道美國年輕人比較獨立,但是,真的和這些獨立的年輕人生活在一起,還是很吃驚。印象最深的是他們自由自在很放鬆的心態。「涮盤子」就「涮盤子」,「扛大包」就「扛大包」,美國青年不會在打工時,因為覺得自己「屈才」了而痛感命運不公,怨天怨地或自怨自艾。對一個臨時工作,他們只在意工資的高低,一點沒有什麼貴賤之想。也許中午為別人端盤子,收別人的小費,到了晚上,坐在酒吧裡,就是別人為他服務,付給別人小費。他們根本意識不到這裡有什麼區別。如果現在告訴他們,中國有工資很高的餐館打工,他們肯定會奔走相告,相約而去,絕對不會覺得是「丟了份了」。

在討論兩個國家的「距離感」時,我曾經試圖向我的美國朋友勞拉解釋這個小品和它所包含的豐富內容,可是非常非常吃力。這裡有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求生問題,有移民問題,有美國的華人社會的種種特殊情況,有中國人對於「涮盤子」和美國人的不同理解,還摻雜著複雜的背景文化。她聽得目瞪口呆。許多中國人覺得理所當然和想當然的事情,對於她都是不可思議的。

我提這樣一個例子,只是為了說明,路程的距離也造成了理解的距離,對於雙方都是如此。而站在誤解和隔閡中間,不論想對其中的哪一方講清另一方的故事,都是有困難的。真實的故事也會造成不真實的印象。給「父親」寫信介紹了半天「美國情況」的「兒子」,肯定也沒有預料到會引出「父親」電話裡的這樣一個結論。再說,你的問題都是一些「大問題」,答好了,能使你對美國加深了解,答不好,只能加深誤解。所以,我得深呼吸一下,很當心地給你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