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第一章 專屬的自有空間

譯 者 作 品

時空旅行的夢想家:史蒂芬.霍金【2017年全新增訂版】
神的方程式:對萬有理論的追尋
回到地球
被蒙蔽的視野:科學全球發展史的真貌
食物與廚藝:麵食.醬料.甜點.飲料
食物與廚藝:蔬、果、香料、穀物
我在MIT燃燒物理魂
超高效心智圖學習法
心理之書
大發現:一場以科學來型塑世界的旅程

人文

【類別最新出版】
南沙爭端的由來與發展:南海紛爭史國別研究
博物館的守望者: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我
尼泊爾:不平衡的邊界
被遺忘的中亞:從帝國征服到當代,交織與分歧的中亞近代大歷史
監控危險心靈:穿透人性裂隙的觀護人筆記


敬畏:帶來生命驚奇的情緒新科學(WSA1008)
Awe: The New Science of Everyday Wonder and How It Can Transform Your Life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人文
叢書系列:知田出版
作者:達契爾‧克特納
       Dacher Keltner
譯者:蔡承志
出版社:知田出版
出版日期:2024年02月02日
定價:550 元
售價:434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00頁
ISBN:9786269825103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第一章 專屬的自有空間



  第一章 專屬的自有空間

「敬畏」的原文awe,詞源可以追溯至八百年前的中古英文「ege」和古挪威文「agi」,兩個詞都指稱恐懼、憂懼(dread)、驚恐和恐怖。這個詞源遺產根深蒂固。若我現在請你回答我們現在這道問題──「敬畏是什麼?」──你或許會以恐懼相關術語來為它定義。不過要記得,約八個世紀之前,當「ege」和「agi」出現在口語中的時候,那是個瘟疫、饑荒、公開酷刑、宗教審判、戰爭和預期壽命短暫的時代;稱得上壯闊、神祕的正是暴力和死亡。

今天當我們使用「敬畏」一詞之時,我們描述的是一種類似恐懼的經驗呢,還是感覺受到威脅並設法逃避的另一種說法?

另一道問題是這樣:我們對敬畏的體驗,和我們對美的感受是否不同?我們對形形色色能給我們帶來敬畏的事物做出反應,從而產生美的感受,這些事物包括從天空到音樂到城中充滿活力的鄰里街坊。敬畏只是一種更強烈的美的感受嗎?

直到最近之前,情緒的科學依然沒有對這些問題提出解答。情緒經驗研究大致上都專注於艾克曼在一九六?年代研究過的六種狀態,使用討厭、可怕事物的圖像──蜘蛛、咆哮的狗、猩紅血跡、糞便──來誘發恐懼和厭惡等情緒,而感官樂趣或喜悅方面,則使用巧克力蛋糕、熱帶海灘、美麗臉孔和田園自然風光的照片。沒有研究試圖激發參與者感受敬畏。就算這樣嘗試,依然沒辦法捕捉到那種經驗,因為使用最廣泛的情緒經驗問卷,測量的正向狀態只包括積極的、感興趣的、驕傲的、振奮的、堅強的、激勵的、警覺的、熱心的、堅定的和專心的,完全沒有提到敬畏或美(或者被逗樂、愛、欲望,也或許可以包括悲憫)。敬畏的經驗仍屬未知領域。

就測繪敬畏經驗映像方面,我很幸運能與我很有計算頭腦的合作夥伴,艾倫‧科文(Alan Cowen)共同執行以下研究。艾倫是個數學神童,精通測繪人類經驗結構映像的新式量化方法。艾倫首先上網際網路搜尋,找到了兩千一百幅情感豐富的GIF〔編按:圖像互換格式(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的簡稱,是一種可呈現動畫效果的圖形檔案格式〕或兩、三秒的短影片。我們的參與者觀看GIF,範圍遠遠超出了從前用來誘發艾克曼那六種情緒的圖像和影片內容,並納入了狗狗跌跤、彆扭的社交接觸、小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的感人演說、看來可口的美食、情侶接吻、毛茸茸蜘蛛的恐怖圖像、可怕的車禍、腐爛的食物、怪異刺眼的幾何圖案、美妙景觀、嬰兒和小狗的臉、貓的有趣事故、雙親擁抱嬰兒、搶眼的風暴雲等等。看了每幅GIF之後,我們的參與者使用五十多種情緒術語來評估他們的經驗,包括與我們當前所關注最能相符的敬畏、恐懼、驚恐,與美。

有一天艾倫帶著他資料視覺化圖解的結果來到我的辦公室,我把它呈現在下一頁。我們到底是在看什麼?這是我起初向艾倫提出的問題。在詳細介紹了他推導並產生出這種圖像的新式統計分析法之後,艾倫解釋道,每個字母都代表我們研究中的一幅GIF,每個GIF的空間擺放位置,都取決於它主要喚起哪種情緒而定。情緒的整體分布狀況稱為語意空間。倫敦市街道有它們的地圖,我們的情緒經驗也同樣如此。

你會立刻注意到,我們的情緒經驗是多麼地豐富;在這項研究中,民眾感受到二十七種不同的情緒。這幅視覺化圖解顯示,許多情緒經驗是參雜或混合不同的情緒,例如悲傷與困惑、愛與欲,或敬畏與驚恐。情緒經驗很複雜。
敬畏落在這種情緒語意空間的什麼地方?它僅只是種恐懼嗎?不,無論把想像力如何伸展,它都不是。各位可以看出,我們的敬畏感受,追根究底都與恐懼、驚恐和焦慮毫不相干。我之所以在看著羅爾夫死去時大受震撼,部分歸因於此:儘管有癌症的驚恐,還有他離開人世帶來的重大損失,他往生造成的深邃影響,和在我腦海中挖掘出的奧祕,都讓我感到敬畏。

事實上,敬畏感受的位置很接近敬佩、興趣和美感鑑賞,或就是對美的感受。敬畏感受本質上就是好的。不過,我們的敬畏經驗顯然不同於對美的感受。喚起美感的GIF都是熟見的內容,很容易理解,也比較符合我們對視覺世界的期望──海洋、森林、花朵和日落的圖像。引發敬畏的GIF都很壯闊又神祕──川流不息的公路自行車賽選手長河;起伏盤旋的蜂擁鳥群;沙漠中隨時間變化的繁星夜空;以鳥瞰鏡頭拍下的飛越阿爾卑斯山影片;沉浸於梵谷畫作《星夜》(Starry Night)的迷幻之感。

在後續以相仿方法進行的映像研究中,艾倫和我記錄了敬畏有別於恐懼、驚恐以及美感的其他方式(相關情緒圖解可於網站alancowen.com審視)。我們用來表達敬畏的嗓音,有別於我們傳達恐懼的發聲方式(而且比較接近我們在學習新鮮事物時,傳達所體驗情緒發出的聲音,好比代表興趣和領悟等)。我們傳達敬畏和恐懼的臉部表情是很容易分辨的。促使我們產生敬畏感受的音樂和視覺藝術,和誘發驚恐與美感的創作是不同的。我們的敬畏體驗發生在它們的自有空間裡面,遠離恐懼並且與令人愉悅的熟悉美感大相逕庭。

日常敬畏

有了來自全世界的故事,以及情緒經驗圖解,我們已經測繪出敬畏的「什麼」的部分。不過或許你會有所保留。當我們回顧敬畏的故事──跨二十六種文化研究的核心方法論──我們很可能會回想起比較極端的、千載難逢的經驗──拯救一位陌生人的性命,成為墨西哥城瓜達盧佩聖母節(festival of Guadalupe)數百萬民眾之一、遊覽大峽谷、看著一位母親死去。帶給我們敬畏感的藝術描繪,包括GIF、音樂和我們的敬畏映像研究中採用的畫作等,都是經過風格化和理想化處理的表現形式。兩種方法都無法捕捉到,敬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呈現什麼模樣──如果真有這樣的事物的話。

搜尋日常敬畏時,白洋、密西根大學教授愛咪‧戈登(Amie Gordon)和我用上了一種「每日日記法」(daily diary approach),在不同國家執行了好幾項研究。這種方法把人類書寫和記錄情緒的這種非常人性的傾向帶進了實驗室,藉此將感覺轉譯為文字表達出來。在一項研究中,中國和美國的民眾,每晚都把他們的日常敬畏經驗──果真發生時──記載下來並持續兩週。這裡引述來自中國的一則故事,內容再次談到博物館讓我們湧現敬畏感受的力量:

在國立博物館,我看了商代青銅器展、畢卡索的藝術作品展,還有毛澤東雕像展……那些展品讓我嘆為觀止,驚羨那些雕像的細膩、手部的精緻造型、畢卡索藝術作品中的男女裸體結構,以及青銅器所披露的、女戰士婦好的故事。我滿心敬畏。

婦好是位女將軍,約三千年前為守護商朝出戰──展現中國歷史中的道德勇氣。賞識手之奇妙特性的不只這項研究的參與者:雕塑家羅丹(Rodin)認為手是我們身體的靈性部分,在他的雕塑作品《大教堂》(The Cathedral)中,兩隻右手指向上方,產生出一種光與空間的神祕感受,而這點我們也正可以在森林裡或在大教堂中發現。
化學這種基本的、無形的生命層理,構成了可見現實的基礎;柏克萊一位學生在學習化學中的因果過程時感到敬畏:

我當時在實驗室工作,並學到了一項在當天之前我不曾經歷過的新過程。這個過程所得結果,出現的任何非常細微的溫度改變,都會釀成貨真價實令人敬畏的作用。實際用來引發這種過程的工具也同樣令人敬畏。

另一位學生在思考大數據資料的海量程度之時發現了敬畏:

那是在關於社群媒體的社會學課堂上。那種資料的海量程度,還有不論我們是否選擇忽略它,它對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所施加的那種影響力量,都讓我心生敬畏,自覺渺小。社群媒體和技術累積了我們生活這麼多資料,多到難以理解──多到連我們每次心跳都可以蓋上時間戳記的程度。

這些每日日記研究所得結果,和我們從跨二十六種文化研究學到的知識十分相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最常在接觸道德之美的時候感受到敬畏,其次是在體驗大自然以及在接觸音樂、藝術和電影之時。靈性方面的日常敬畏體驗很罕見(不過倘若我們在宗教學院做了研究,這無疑會有所不同)。就像我們的映像研究,我們還證實了,大多數敬畏時刻──約四分之三──都感覺良好,只有四分之一帶了威脅的味道。

文化以深刻的方式形塑敬畏。北京的學生較常對道德之美感到敬畏──啟發思維的老師或祖父母,以及音樂家的精湛演出。就美國學生而言,敬畏來源則是大自然。底下是讓我們搖頭的文化差異:在美國,個人本身成為敬畏源頭的可能性,是在中國的二十倍。美國學生總忍不住要對以下舉止感到敬畏:在艱難課程拿到A等成績、在激烈競爭中勝出取得獎學金、講一段搞笑的笑話,或者對真正的自戀狂來講,在約會軟體Tinder上貼出新照片。

有時,科學研究最重要的發現是一個簡單的觀察,完全沒有任何假設,或是理論觀點的相互對立、揭瘡疤。這在我們的每日日記研究中也同樣成立:民眾每週體驗敬畏兩到三次。也就是每隔幾天就一次。他們得以如此,是因為在平凡中發現不凡:一個朋友對無家可歸街友的慷慨舉止;一朵花的香氣;觀看人行道上一棵枝繁葉茂樹木的光影演出;聽到一首讓他們回想起初戀情景的歌曲;和朋友沉迷觀賞《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電視劇。

日常敬畏。

偉大思想家們,從華特‧惠特曼(Walt Whitman)到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以及禪學大師鈴木俊隆(Shunryu Suzuki)都提醒我們,要意識到生活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敬畏。全世界各地許多原住民哲學都堅信,我們周遭那麼多生命都是神聖的。我們的每日日記發現表明,這些偉大的哲人和文化都矚目於某種現象:生命中的驚奇往往就在左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