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財神瑪門的貪婪面貌/南方朔導讀
內文試閱

譯 者 作 品

幸福的九個房間:發揮快樂的本能,發掘生活中的小確幸!
老傢伙,你了解我多少?:雲端時代領導的挑戰
整頓妳的情緒房間:梳理不安,清掃煩悶,告別每一天的情緒困境與幸福陷阱

人物傳記

【類別最新出版】
被稱作怪物的我:松坂大輔
范用:為書籍的一生
百年周家兩個世界:中國大動盪中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
未解的問題:伯恩斯坦哈佛六講
渡阡陌:我家的兩岸故事(二)


謊言教父馬多夫(BE0184)
The wizard of lies: Bernie Madoff and the Death of Trust

類別: 社會‧文化‧傳記>人物傳記
叢書系列:NEXT
作者:黛安娜‧亨利克
       Diana B. Henriques
譯者:顧淑馨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1月13日
定價:430 元
售價:34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72頁
ISBN:9789571354811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財神瑪門的貪婪面貌/南方朔導讀內文試閱



  內文試閱

柏納德.馬多夫(Bernard L. Madoff),囚犯編號61727054,是北卡羅來納州巴特納(Butner)郊外,占地甚廣的聯邦矯治中心(Federal Correctional Complex)內,目前所關的最有名的犯人。85號州際公路在巴特納-克里莫村(Butner-Creedmore)的出口,並未明顯標示這裡有監獄,整個小村落裡都看不到顯著的標誌,只在幾個十字路口,有黑白色油漆的小箭頭,是老式的那種,很容易被忽略。監獄也未列在當地電話簿裡的地圖上,因此訪客必須向汽車旅館的職員打聽該怎麼去。

馬多夫被關在第四棟建築裡,也是中等戒備的監獄,位於主要入口的左邊,間隔著短短的車道,兩旁的桃金孃樹正開著白花。這棟低矮的灰色石材建築像龐大的骨牌般散開。除入口通道外,四周有兩排比建物高、以鐵鍊相連的高聳柵欄所圍繞。柵欄內帶著尖銳刺條的鐵絲網發出微微光芒。幾乎看不到一株樹的大放風場地上,瞭望臺矗立於一角。警衛不時在整個區內蜿蜒的小路上巡邏,隨時注意著有沒有徘徊的獄囚或太過好奇的訪客。

第四棟建築的入口通道由空心磚砌成,天花板很低,裡面集結了安全掃描設備、給訪客用的置物櫃、公用電話和多間辦公室。在一組上鎖的門之後,是好幾道雙重閘門;每一道的後門封閉後,前面的門才會打開。最後兩道門開啟後,是一條寬敞的白色走道,通往會客室。走道一塵不染,卻不協調的裝飾著名攝影家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的黑白海報,只見開闊的天空和寬廣的空間。

當最後兩道門砰的一聲關上,一股無法穿透的隔絕感立刻襲來。手機不在身邊,留在外面的置物櫃裡。探望獄囚不能傳遞任何文字訊息,囚犯在會面過程中一直受到監視。未經准許,連筆記本都不准帶進會客室;錄音機是完全不准。囚犯像實驗室裡的老鼠或玻璃箱裡的螞蟻,那種無時無刻所受到的監視,令人很難想像。要打電話只能打對方付費,而且有一定限額,一律監聽。信函會被拆閱。一切人際互動都受到警戒、管制、壓抑、限制、束縛,包括即將進行的訪談。

所有媒體訪問都需要有囚犯的邀請函,並經典獄長批准。經過將近一個月的書信往返,典獄長批准的通知寄達時,距離訪問日已經不到一週。准許會面的時間有限,獄方會客氣的執行這項限制。(第二次訪問在2011年2月獲准。在其間的空檔,馬多夫以書面保證,將以信函回答任何其他問題。他信守諾言,在隨後幾個月內寄出幾封手寫的長篇回函,也透過受到嚴密限制及監控的獄囚電郵系統,傳過幾次短信。)

在今天以前,除律師之外,馬多夫唯一的訪客只有其妻露絲。到目前為止,除了在法庭上回答法官的提問,他不曾回答過任何關於其罪行的立場超然的問題。

馬多夫入獄後始終保持沈默和神秘,這段期間其實也有幾家八卦雜誌和電視特別報導,以他為主題,而最新一則報導本週就要播出。在那則報導中,有一名前獄囚宣稱,獄警「像明星般對待」這名來自華爾街聲名狼籍的囚犯,可是今天在這裡看不出他有特殊待遇。那則電視報導還把巴特納描繪成「鬆鬆營」(Camp Fluffy),言下之意,比起關殺人犯和其他暴力犯的州監獄,這裡對白領罪犯寬鬆得多。馬多夫的受害人可能覺得,他應該被關在像越共老虎籠的大牢裡;若有這種想法可能要大失所望,這裡的囚室跟一般房間差不多,兩人一間,另有運動設施和電視房。

不過馬多夫毫無疑問是置身中等戒備的監獄裡。既不是殘酷、充斥著暴力邪惡的鋼鐵叢林,也不像有高爾夫球場和網球場的「渡假村」,親友還可以三不五時來探訪。獄囚們想輕鬆抽根煙,也走不出聳立的圍籬和帶刺的鐵絲網外。以馬多夫150年的刑期,他應該會終老於此。

從這封閉的世界洩露出去的關於馬多夫的資訊不可信。最早有八卦小報報導他罹患胰臟癌,不久於人世。後來出現比較可信的報導,說他與另一名獄囚爭辯時被痛毆。也有報導說,他告訴一個訪客,他「懶得管」兩個兒子。《紐約》(New York)雜誌則說,馬多夫在獄友刺激之下,曾脫口而出:「滾他媽的受害人。」又根據《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他告訴未透露身份的獄友說,這麼多年來,他暗藏了幾十億美元。

真相是什麼?獄方堅決否認,現年72歲的馬多夫得了胰臟癌或其他不治之症,他本人附和這種說法,今天也看不出他有一點病容。獄方和馬多夫也否認,他曾經攻擊別人或涉入打鬥中;引起重病謠言的輕傷,是因為他某次服血壓藥覺得頭昏,然後跌倒受傷,這一點獲得證實。對於蔑視兒子或受害人的話,馬多夫否認他說過,也否認說過暗藏大筆錢財。就暗藏錢財這一點,在此謊言當道的世界裡,有一方是說了真話,說不定就是他。

**

馬多夫在全世界家喻戶曉,而且是惡名昭彰,他被當做一個自私、可恥年代的普遍縮影。瑞士有人譴責他,澳洲的廣播節目討論他,中國的耳語議論他,波斯灣也有人為他而發愁。他的面貌曾經出現在美國每一家報紙上,並登上六種語言的雜誌封面,更被畫入各地媒體的諷刺漫畫中。

即便在此見怪不怪的時代,馬多夫的故事仍然令人難以置信:幾十、幾百億美元的龐氏騙局,延續了數十年,遍及世界各地。不但有一些全球最富有、最精明、最有地位的人士上鉤,也有成千上萬的普通老百姓,被馬多夫的金錢網套牢,整個人生全毀。

在2008年全球經濟大崩潰後,財經界被揭露各種舞弊和詐欺,可是沒有一個壞蛋像馬多夫那樣,披上人性化的外衣,或許那是因為他犯的罪遠不止於金融危機。龐氏騙局本身就是沒有時間之分的把戲,是與人性貪婪一樣歷史悠久、與人類信任一樣慘痛的道德劇。

馬多夫醜聞觸動了我們想像力的深處,我們正因如此而愛聽童話故事,並賦予它豐富的情感力量。童話故事一個主要的梗就是倏然轉變。一眨眼,醜陋的青蛙變成英挺的王子。輕輕一吻,睡夢中的公主立即甦醒,睡了百年之後依然貌美如花。魔棒一點,滾動的南瓜和六隻跑得飛快的老鼠,就變成金色馬車和六匹灰馬。

變生肘腋是馬多夫垮臺的核心經驗。一夕之間,有錢人變成窮光蛋,精明的人變為呆瓜,受艷羨的人遭到嘲笑,講理的人變得怒不可遏。英挺的王子變成醜陋的青蛙。就是這一個人,柏尼.馬多夫,使世界各地許多人畢生的積蓄一下子化為烏有,怪只怪他們太過相信別人。午夜突發事件斷送過很多人,這種事豈止發生過千次、萬次。轉瞬間一切成空:財富、地位、對未來的信心、頭等艙的旅遊、有保障的退休、大學就學基金、安穩的睡眠、已認捐的善款。在汲汲營營的生活中,短短一刻間,在睡覺、剪髮、下班回家、或排隊買電影票時,所有的財富就這樣消失無蹤。

而馬多夫就站在那裡,那邪惡的巫師揮揮手,在比心跳更短的剎那間,便奪走一切。

**

數十年來,馬多夫高居於一張不斷擴大的謊言網的中央。

他被捕後始終保持沈默那段期間,這張網的某些部分,無可救藥的被添加錯誤訊息和惡意傳言。這些死結在本書以下的內容中,有很多會解開。那得歸功於全新的資訊,以及重新分析馬多夫與家人和重要投資人的關係、還有那些人與馬多夫罪行的關係。

更重要的是,以下各章會探討,部分從未曝光過的馬多夫原始謊言。這些說詞之所以能夠首次詳述於此,乃由於馬多夫本人同意在獄中與筆者見面,談談他的說法。這是他震撼世人的被捕以來,首次同意接受媒體正式報導的訪問。

筆者曾經多次要求訪問他,都被他以奉承及敷衍的承諾混矇過去。2009年9月他在寄自獄中的信裡說:「在下注意過你多年來傑出的報導及工作成就。我一定會在適當時機考慮你的請求,不過也只能在公開起訴和偵訊結束之後。你可以放心,你在我的受訪名單上排第一位。在下相信你會繼續保持專業記者風範,也會諒解本人的立場。」

後來他終於首次坐下來與筆者對談,一談就是兩個多小時,話題涵蓋家族歷史到華爾街怪現象。對於自己犯下大罪的後遺症,他的看法叫人吃驚:使那張謊言網又擴大了一分。他曉得,某些早期受害者從他的吸金騙局領到的錢,多過他們原本的投資金額,其餘的人則沒有;但是他明白,規模龐大的馬多夫破產案不論留下多少資產,那些人都可以去分。基於這兩點,他不合任何邏輯的斷言,2008年金融危機時,「在我這裡投資的人會比自己操作的績效好」。

馬多夫也透露了他早年生活與事業發展的點點滴滴,那是過去很少人知道的。從這些細節中可以看出,他騙人的習性比我們所知道的,更早就開始了。他自己承認,早在1962年便掩飾過大額的虧損,那是他把客戶的儲蓄不當投資於高風險的新發行股票,以致造成客戶損失。他這次造假誇大的獲利擦亮了他的招牌,帶進更多生意。他承認,在1980年代後期,曾經用秘不可宣的策略,協助最大的客戶逃漏所得稅和避開外匯管制,這又更接近舞弊的灰色界線。1987年股市大崩盤後,有些投資他多年的客戶搶著提款,使他陷入困境。那些人的姓名耳熟能詳,如今我們可以從新的角度去看他們與馬多夫的關係。馬多夫說,此時他開始用剛好陸續湧進的新避險基金客戶的現金,來支應令人傷腦筋的提款,而他的龐氏騙局,即典型的「挖東牆補西牆」欺騙手法,於焉誕生。

到1992年,他毫無疑問的不斷偽造大批股票、選擇權及債券投資組合。到後來,他騙倒的客戶包括世界各地的大型機構投資人:從西班牙的桑坦德銀行(Banco Santander)到阿布達比的政府,從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s)的避險基金到瑞士的私人銀行:其竊盜的範圍之廣前所未見。在他被捕那一天,理論上他應該管理著約648億美元別人的錢。假使馬多夫真的握有那麼多錢,他應該是全球最大的投資經理人,比銀行業巨擘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還要大50%,是高盛(Goldman Sachs)的兩倍,也比全球傳奇投資人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成立的基金,大三倍以上。

然而那些錢只有極少數是真實存在的。從馬多夫提供給顧客的對帳單,到按政府規定建立的檔案,他樣樣都造假,而且規模會讓史上歷來的龐氏騙局相形見絀。

他在一次獄中訪問中說:「1998年時,我覺悟到自己是再也脫不了身了。那時我才對自己承認,終有東窗事發的一天。」

當他發現自己永遠爬不出那個大窟窿時,為什麼沒有帶著餘下的幾百萬美元遠走高飛,躲到美國司法管轄不及的地方去呢?他在8月時說:「那些年我有很多可以去做的事〔逃走〕,可是我沒有那麼做。我從來沒有想過要逃走,或是把錢藏起來…。我心裡從未出現過這種念頭。」

他說,於是他繼續下去,培養信譽和名聲,以維持不斷擴大的騙局,過著由誠實與尊敬組成的「虛假」人生。

當然關於馬多夫的謎團永遠不會消失。在未來的歲月裡,政府調查人員也許會發現新的證據,使今日看似可信的事有新發展或令人起疑。當我們評估馬多夫本身對其罪行的記憶和敘述時,一定要始終抱持著強烈的懷疑:他說謊和說實話同樣面不改色,真實與謊言間的界線也不時在遊走。把握住這個原則,本書將詳述馬多夫邁向毀滅的漫長旅程中,走過哪些不為人知的路途,並且釐清還有什麼是我們到今天還不得而知的。

馬多夫之所以能夠建立規模空前的龐氏騙局,他曾經協助打造的華爾街難辭其咎。馬多夫在塑造現代化交易市場上曾經扮演要角,從納斯達克(NASDAQ)交易的電腦化,到避險基金的奧秘,再到華而不實的衍生性商品大量出籠,他均參與其事。他了解大勢,洞灼先機;他協助擬定新規範,也撩撥我們每個人都有的弱點,即使到現在依舊如此。他也是自己出過力的這個世界的產物,在這個世界裡,人們貪求無風險的收益,不耐煩政府的管制,自負的認為萬無一失,悲哀的無視於可能出的差錯,自私的漠不關心別人遭受的損害。

馬多夫的人生與華爾街的故事如此緊密的交織在一起,必然有助於他盡可能延續犯罪勾當。要了解馬多夫醜聞就必須明白,他曾經為我們促成多次市場轉型,而轉型後的市場對個人的經濟保障日益重要,但是也愈來愈讓大多數民眾難以理解。馬多夫擅於新的市場語言,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學得會或是假裝自己懂得那種語言,所以他能夠給人安全感。他在這個令我們覺得冰冷而焦慮的陌生新環境裡,似乎左右逢源、如魚得水。

假如馬多夫是邪惡魔法師,那正是因為有我們追隨他一起進入魔法城堡,才使他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