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社會學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自序
書摘

社會學

【類別最新出版】
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
人民參與死刑審判事件簿:當法槌落下!借鏡日本判例,為國民法官作好準備
台灣生態家庭:六個女性、環保與社會運動的民間典範
擺脫市場的自由:自由市場的公義思辨
在承認與平等之間: 思想視角下的「馬華問題」


文化.賄賂.脫衣秀(BA0110)

類別: 社會學
叢書系列:文化叢書
作者:馮建三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2年11月10日
定價:230 元
售價:182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72頁
ISBN:9571305413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自序 書摘



  書摘

一位頭長反骨的記者

麥道格(MacDougall, A.K.)是美國加州大學怕克萊分校新聞研究所的專任教員,但廿年前,他並不是在學院中傳道。當時,他是實務界的新聞尖兵。

而且不是普通的新聞尖兵。事實上,在轉往《洛杉磯時報》任職了十年之前,麥氏在1961至1972年的十二年間,是紐約《華爾街日報》大紅特紫的財經記者,任內總共獲得了四次提名,角逐美國最富盛名的普立茲新聞獎,並且贏得了史丹佛大學專業新聞院士的身份一年,由道瓊公司(《華爾街日報》的東主)替他出版了二本專書。

不止如此,好戲在後頭。麥道格三年前在《每月評論》(Monthly Review)發表專文,《在資產階級的報社工作,煩死人》:許多年來,他竟然不僅是信誓旦旦,而且是發為言論的「社會主義者」!就在全世界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最具資本主義特徵的金融界之財經報紙當中,以敵對者的身份,「臥底」了十多年,窩裡反,打著紅旗反紅旗,不讓人咄咄稱奇,也難。這比間諜工作還要刺激,情報人員畢竟是偷偷摸摸的來,見不著天地,麥道格居然光天化日之下,堂而皇之地宣揚社會主義的理念,有趣,精彩。資本主義社會「可愛」的地方或許在此,容許挑戰(《人民日報》可能出現麥氏這種臥底工作經年的人,成天刊登其作品嗎?);人心尚未徹底腐化,甚至說,人心大有可為的證據,從中也可以找到支持(否則,麥道格如何會受歡迎、重視到得了四次爭取獎項的機會?)

麥道格是怎麼「濫用職權,為敵張目」的?

說來不難。以其人之道還諸其人之身而已。現今新聞界奉為圭臬的採訪典範,是一種形式上的客觀主義,雙邊平衡,不片面不偏倚,公平有加。問題是,這個世界原本就是強凌弱,人欺小,依其本貌而報導,豈不徒然延伸了現狀,符合大眾媒體為民喉舌的要求嗎?顯然不可能。因此,目下所謂的客觀報導,往往只是「言必稱堯舜」,但求在行文之時,交待有名有姓有地位之人的意見,至於這些意見是否為記者贊同,那倒並不重要。

訣竅正在這裡,透過消息來源之口,合則用,不合則捨,直接加以引述,說出本身想要傳達、強調或淡寫的題旨。麥氏說,「事先,我會把相關專家的見解弄得一清二楚,引述那些能夠支持我的價值觀之專家的意見……在另一方面,我也設法找來主流權威,透過他們的形象,幫助我讓那些我想使之流行的激進觀點,取得社會認可,甚至得人敬重」。天下當然沒有白吃的午餐,麥氏能夠長期深入地撰寫這些特寫稿件的代價,在於他毫不懈怠地,以均等但單調的速度,按日寫些例行的工商新聞。

饒是如此,看官可不是睜眼瞎子,麥道格的讀者經常法眼洞明,大聲質疑:「你是一個共產黨人罷?」;他的編輯也毫不含糊,曾經把原本應該在第一版連載四天的深度報導,以間歇時日的方式加以處理,並且將其中的一篇從第一版抽離,放置於不起眼的角落。人在屋簷下,還得低點頭。為了因應這些「有色眼光」,麥氏在遣詞用字時也就十分謹慎,如果提及馬克思的說法,則把它以有趣的言詞包裝起來,左派人士經常使用的術語,他也極力避免,但求傳達意旨,不惜多花些筆墨,至若引述資料所應具備的正確性,那更是不在話下,絕不授人以攻擊的話柄。左支右閃,麥道格總算是把他的分析變成了鉛字,讓《華爾街日報》的版面上,間斷舞動著更為生動活潑的身影,不同於鄰近訊息所構築的呆板世界。

在麥道格公開宣稱當年的信念與作法之後,美國的新聞界掀起了不大不小的一陣波瀾:符合建制利益的新聞「客觀」典範,居然罩不住一個麥道格,讓他那麼「主觀」而有技巧地宣揚了十多年的人文價值!是可忍孰不可忍,麥氏的前任雇主《華爾街日報》咆哮道,「曾經公然恬不知恥地在報端自作政治主張的記者,竟然在素富文名的大學新聞科系任教,真是荒謬」;《洛杉磯時報》則狡滑了些,表示該報政策向來不對先前員工的言行有所評論,因為「如此一來,不啻是給那些不肖記者更多的公信力」。

真的不予置評嗎?檯面上不妨如此說說,「客觀」典範的家規卻不容逾越。美國的新聞界以種種不同的途徑,企圖降溫,圈住麥氏事件的波及範圍。方法之一便是矮化人身,說麥道格並沒有那麼重要,充其量只不過是小卒一名,邊緣人物的文字舉止,又有什麼影響力?任他去翻天覆地,總成不了氣候,接著就是再次補強工事,表示傳統的新聞編採過程、例行公事,確實足以保證「客觀」的新聞報告,麥氏的行為僅僅是例外中的例外,用不著掛慮。拍擊了兩下之後,主流新聞界輕輕撫摸麥道格:畢竟你沒有在課堂上強加你的意識形態於學生的學習過程。既然有這一份職業「良知」,未來記者恪守「客觀」的專業精神,總算還能保得住。

美國的新聞業界終究是對的。不是嗎?山姆大叔穩如泰山,一如往常,在蘇聯瓦解以後,更是無人能出其右的霸主。庸俗地套用庫恩(Kuhn, T.)的典範觀,麥道格違反了資本主義的新聞常態,只不過一個異例,根本不可能茁壯到足以威脅典範結構的程度,一顆小小的石頭丟入汪洋大海之中,激起了一點漣漪,然後迅即為巨浪吞噬,了無痕跡。是也不是?

 
自序 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