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譯 者 作 品

卡夫卡:迷宮的噩夢
化石:洪荒世界的印記
基度山恩仇記

建築、雕塑

【類別最新出版】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阿姆斯特丹以人為本的10年街區再生筆記
木作‧系統櫃,全能收納訂做聖經:拿給師傅就能用!最強美型空間+人體工學尺
小宅試驗:從5坪到15坪,《Never Too Small》頂尖設計師不將就的小坪數生活提案
《小宅試驗+收納訂做聖經》雙書套組
潮汕老厝:四海潮人的心靈故鄉(修訂版)


羅馬考古(XB0027)──永恆之城重現
A La Recherche De La Rome Antique

類別: 藝術‧攝影‧影視>建築、雕塑
叢書系列:發現之旅
作者:Claude Moatti
       Claude Moatti
譯者:鄭克魯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6年01月15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32開/平裝/216頁
ISBN:9571319171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書摘 2



  書摘 1

第一章 永恆之城

像許多古城一樣,羅馬也曾被掩埋過。16 世紀時,法國思想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跑遍這座城市,曉得自己行走在「所有房子的屋脊」,以及「古老牆垣」之上。兩個世紀以後,德國文豪歌德懷著弔古之情,在瓦奇諾原野(Campo Vaccine)漫步。這個古羅馬廣場(le Forum),從前四周坐落著房屋和教堂,如今已成為牧場,不時可以瞥見半掩的廢墟。直到下一個世紀,也就是 19 世紀,考古學家才把這些廢墟發掘出來。西羅馬帝國壽終正寢一千多年以來;深藏於地下的古代遺跡,逐漸重新展現在世人眼前。

從古代開始,羅馬人就在房屋之上建造房屋:圖拉真(Trajan)的公共浴場,建在尼祿(Neron)的宮殿「金屋」(Domus Aurea)的廢墟之上;戴克里先(Diocletien)的公共浴場,則建在兩座神廟和好幾幢建築之上。羅馬人總是不毀掉這些地底下的建築物,他們在這些舊建築上蓋新建築。他們也不清理坍塌的建築。弗龍坦(Frotin)是 2 世紀的引水渠管理人,他這樣寫道:「山岡聳立在廢墟之上。」在羅馬帝國滅亡( 5 世紀)的,君主制度時代的羅馬和共和時代的羅馬,都一樣幾乎消失了。新的建築覆蓋了這個城市;但這些建築注定了要走向同樣的命運。

.失去了建築珍品的羅馬,頹圯的羅馬

從 4 世紀開始,羅馬帝國就信奉基督教。羅馬失去了首都的地位。君士坦丁堡、米蘭、拉韋那,相繼用歷代皇帝從羅馬竊取來的財富,建造得標漂亮亮。

禁止信奉異教,關閉神廟,普遍的貧困,以及異族入侵──這些都加速了羅馬的敬落。居民不再維修建築物。蠻族劫餘的雕像、祭器四處散落。古代遺址,像是古羅馬競技場(le Colisee)、古羅馬廣場、巴拉丁丘(le Palatin),漸漸成了垃圾場;或者任憑植物生長,塵土覆蓋。

不過,也有些統治者和入侵者試圖保護建築物:5世紀末的義大利國王狄奧多里克大王(Theodoric),派人修復龐培的劇院,鼓勵建造新建築,恢復古羅馬廣場、競技場、下水道的引水渠。

當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馬斯二世(Constance II),在 357 年到羅馬朝聖時,他感到目炫神迷:羅馬仍然保有傳說中的那種光輝燦爛!圖拉真廣場上有雕刻裝飾的柱子,長方形大會堂,還有基里納爾山(Qurinal)上的市場,在在使他心往神馳。他彷彿看到了「世界的殿堂」。

.從異教城市到基督教城市:掠奪和重新利用

但是此時,城市的景色改變得非常快。羅馬已經變成一個信奉基督教的城市,教堂取代了以往的神廟。由古羅馬帝國第一代皇帝奧古斯都的女婿,阿格里巴(Agrippa)建的萬神廟(Pantheon),從 609 年起,改奉祀聖母瑪麗亞,她是殉難者崇敬的對象。古羅馬廣場上的元老院所在地,也獻給了聖阿德里安(saint Adrien)。同時,在戰火、飢饉和疾病的交相煎迫下,居民被迫離開山岡,避到臺伯河(le Tibre)沿岸。接下來的幾百年裡,羅馬城無甚進展。市中心仍然人口稠密,但四周廣闊的地帶十分荒涼。到了11世紀初,終於建起幾百座塔樓。貴族將仍然完整的古代建築占為己有,其他的建築,像是神廟、廣場、劇院等,都變成了大理石採石場。大理石是上好的建築材料,但是這些大理石都被送到石灰爐中燒掉,以取得石灰。在整個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幾千座塑像和大理石藝術品殘塊,就這樣被送到石灰爐鋪子裡,全部熔化掉了。有一條名叫「via delle Botteghe oscure」─「暗店」的街,就留下了昔日毀滅藝術品的痕跡。

19 世紀,義大利考古學家蘭奇安尼(Rodolfo Lanciani)在古羅馬廣場上,發現了一些這樣的古代熔爐。巴拉丁廣場上的一個壕溝塞滿塑像,「有的已經燒成石灰,其他的則原封不動」,看來正準備把這些塑像送進爐子裡燒掉。但不知為什麼,它們被搶救下來。用作塑像、建築飾面和柱子材料的大理石,只要沒熔掉,就送到義大利的那不勒斯、比薩、奧爾維耶托、蒙特卡西諾,或者更遠,比如法國的聖丹尼斯,和英國西敏寺一帶。今日羅馬所剩的,就是這些劫後餘生的藝術品了。羅馬帝國的首都不是一片紅色,羅馬是一個大理石的城市,一個光輝奪目的城市!

.羅馬不死:重生,再重生

儘管羅馬曾經被掩埋、被破壞,卻從未真正消失。競技場、萬神廟,以及圖拉真圓柱,是羅馬永恆的象徵,經歷了歲月的風霜,仍然存在。這樣一種「物質上的」綿延不斷,足以解釋羅馬不尋常的命運。有多少個城市,有多少種文明,能夠像羅馬一樣,得以在人們忘了它之後,又突然被發現呢?羅馬總是保存著一種充滿生命力的氣息,它一再出現「復興」(renovatio),並且充滿活力。儘管基督教徒一再抗拒與異教接觸,但是從公元前 1 世紀到中世紀,對傳統和羅馬史的研究從來沒有中斷過,他們對古代文化有深刻的認識,對古代遺址表現了無限的尊敬。

.羅馬最早的導遊指南提到了異教的紀念建築

異教時代的羅馬吸引參觀者;基督教的首都,也獲得讚賞。遠從法國、西班牙和德國而來的朝聖者,參拜了聖彼得(saint Pierre)的墳墓、收藏著聖徒遺物的教堂等等古蹟。1300 年大赦那年,朝聖者竟超過 200 萬人!因為大家聽說,凡是前往朝聖的人,一律予以赦罪。

作於 8 或 9 世紀的「安西埃戴恩路線圖」(l"itineraire dit d"Einsiedeln),是一本篇旅行者為的導遊指南。安西埃戴恩是一座瑞士修道院的名字,路線圖的手稿就是在那裡發現的。這份路線圖提供了 11 條遊城路線,詳細描繪護城牆,還指出有多少座塔樓、城堞、窗戶和公廁。從這份指南看得出來,繪製者對羅馬城有充分了解,對於古人刻在紀念建築物上的文章更有研究。

.「羅馬的奇蹟」,中世紀的旅遊聖書

在卡洛林王朝(carolingienne, 774~901 年統治義大利)之後的三個世紀中,又出版了一些朝聖新指南,統稱「羅馬的奇蹟」(Mirabilia Urbis)。「羅馬的奇蹟」之中,有關羅馬城的知識已很零星,淹沒在描寫傳說和象徵含義的敘述中。不過,「羅馬的奇蹟」和以前的指南同樣讚賞古人,而古人的影響不斷擴大:一方面,羅馬的奇蹟挑起了後代君王想起而效之的野心;另一方面,這些充滿傳說和象徵的指南,也影響了當時人的想法。12 世紀初,羅馬人要求脫離羅馬教延而獨立;各個教皇和日耳曼帝國的皇帝,則計劃建立一個囊括世界的大帝國:羅馬將是這個帝國的中心,而羅馬帝國是它的楷模。羅馬人夢想建立一個統一的義大利,由羅馬統治;這個國家將是一個新共和國,以舊義大利為藍本而建。

這時期政治關係緊張,尤其在公社(la Commune,1143~1198)和阿維農(avignonnais,13090~1420)時期,是政治復興時期,共和制與帝制並存,信奉基督教,也容忍異教。羅馬的政治復興似乎有利於考古:人們開始挖掘,更加看重出土文物。腓特烈二世(Frederic II)派人勘察奧古斯塔附近的希臘古城。好奇者喜歡到處搜索;有些人之所以對大理石和塑像有興趣,只是為了想做藝術品生意。對某些藝術品的重視,部分原因在於無法作出同樣的藝術品。這樣,古代就具有一種神話的性質:「古人」好像是難以模仿的巨人,他們用奇蹟裝飾了自己的城市。

這些指南雖然影響了政治和考古,書中隨處可見傳說和謬誤。本尼狄克(Benoit)是 12 世紀的教士,他力圖向當時人描繪這些驚人的瑰寶。他閱讀古籍,試圖藉由研究中世紀的地名,重新找到紀念建築的古名。但是他的說明,把中世紀的傳說和謬誤兼容並蓄:他認為卡斯特(Castor)與波樂克斯(Pollux),這兩個希臘神話中的天神,是「1 世紀初,羅馬皇帝提比略(Tibere)時代來到羅馬的年輕哲學家」。他在《聖西爾維斯特傳》中記載:古羅馬宗教所信奉的灶神維斯太(Vesta),她的神廟位於羅馬廣場上,據說有一條龍盤踞其中。」他設想,在卡皮托利尼丘上,矗立著神奇而金碧輝煌的宮殿。

「羅馬的奇蹟」符合當時人的想法。那時的人希望恢復執政官和元老制,還想重拾往日的興盛。「羅馬的奇蹟」很受歡迎,直到 16 世紀,它都一直被傳抄和模仿。在很長的上段時間裡,人們接受了這種描述地形的文體;書中對於羅馬紀念建築的描述,在多年後仍為人所信。


 
書摘 1書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