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自序
書摘
前言

烹飪食譜

【類別最新出版】
早餐之書:穿越歷史時空與文學品味的早餐解謎之旅+紅茶之書:穿越東西方文化與趣味冷知識的紅茶品味指南:【早餐配紅茶的品味生活套書】
早餐之書:穿越歷史時空與文學品味的早餐解謎之旅
世界酒莊巡禮:精選100支美好年代葡萄酒,獨家品酒筆記與推薦中華料理搭配
空姐媽咪的百變餐桌:便當菜、鍋物、元氣早餐、暖心宵夜、生日小點,家庭料理最需要的65道菜色一次學會!
被誤解的老台菜


健康藥膳(CG0014)──家常進補的養生食譜

類別: 飲食‧休閒‧娛樂>烹飪食譜
叢書系列:生活事典
作者:楊玲玲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4年08月30日
定價:180 元
售價:142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40頁
ISBN:9571312525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自序書摘前言



  書摘

1

藥食同源論飲食

中華民族以農立國,早於五千年前即有神農嚐百草,並教導人們如何「食」和「醫」,而被推為吾國農耕及藥之始祖。中華文化之發源地──黃土高原、黃淮平原,即以「五穀」、「果樹」、「蔬菜」為食物,累積了神農嚐百草及世人之生活體驗,這些食物亦逐漸被發現具有治療、預防疾病之神奇功能,而被收載、編錄成書。家喻戶曉的《神農本草經》中即記載著許多我們日常所食用亦為藥之蔬菜、家禽,例如薑、蔥、大棗、辣椒、甘藷、木瓜、魚、羊肉、牛肉、稻米、慈姑等。大家都熟知薑汁可驅寒邪,昔日農耕時每當遇有寒風、雨淋,為預防感冒,收工後家中一定都會煮一鍋加黑糖之薑湯飲用。寒冷的冬天我們喜食用偏熱性之沙茶火鍋、燒酒雞等驅寒。慢性瘦弱胃病患者(胃寒)吃大白菜則胃痛加劇,因此調理、烹煮時需加薑炒再煮,以調和白菜之寒性。古人即將點滴之經驗收錄於歷代本草經書中以供後人參考、應急。例如《神農本草經》中收錄有穀部七種、菜部十三種、果部十一種、鱗部七種和禽部五種,孟詵《食療本草》記載有十七種(草部二種、穀部三種、菜部三種、果部一種、鱗部六種)。其他食療有關之書籍尚有汪穎《食物本草》收載十六種,甯原《食鑑本草》收載四種,就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有收載,並將其中無毒,多服不傷人,且龍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列為「上品」藥物,即我們現今所謂之「補品食物」,此即藥食同源之由來。

俗云「庸醫治病」、「良醫首重預防醫學」,預防之道即遵循自然治療之原則為上策。我國古代對「食醫」有四大原則,即一、五味相調,食物各具有味,如何配佐以達酸鹼中和。二、性味相勝,食物各有性味,例如酸味勝過鹽、辛味。三、以類補類,即日常國人生活中所謂之吃心補心,吃肝補肝。四、求所宜所忌,由於身體代謝之不平衡,為防止其惡化,食物亦有禁忌,例如糖尿病患者禁食或控制糖之攝取,腎臟病者禁食或控制鹽等,以及一般農民曆上所見食物相剋論。更使我們了解傳統之食物攝取有「因人而施」,乃依據各人之環境及條件,以及「因地制宜」,即因氣候、風土所造成飲食習慣之不同。換言之,食雖同為求飽腹,但並非萬人一律相同。此點更提醒我們,為求正確的健康保健之道,除重視均衡之營養外,尚須就個人特異之體質、能量之需求,加以平衡、調和至合乎中庸之道。

我們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中,以食為最先,由於時代之進步,新的疾病名稱日益增加,在我們食的生活中,由於農藥、加工食品之添加物、有害物質黃麴毒素之污染都會影響我們的健康,更由於科技之發達,經由傳播媒體、教育之宣導,讓國人對這些知識已有深刻之認識。過去由於食物之缺乏、經濟之貧困,使得人們饑不擇食,現今之台灣物質生活富裕,食物需求已由均衡營養之重視,提升到不但要求精,還要求盡善盡美以及長壽不老。近年來由於加工食品及速食之引進,使原本自然之營養素受破壞;精製食品、垃圾食品充斥,已逐漸造成國人熱量攝取過剩之諸多代謝異常體質,例如肥胖症、糖尿病、膽固醇過高之心臟血管疾病;維他命B2、B6、B12等攝取不足而造成生長遲緩、貧血等,其他尚有如肉類營養價值雖高,但多量攝取則體液呈酸性會產生生理障礙,蔬菜則為鹼性食物,若能配佐蔬菜共食則可達酸鹼中和。

基於「藥食同療」論,國人對現代營養學之知識已日益普及,但以中醫藥之觀念去選擇搭配飲食之想法尚未十分受重視。著者以傳統中國醫學上之食療法則,介紹如何正確選擇適合您所需之食物,不但能填飽肚子,又有益健康。

中藥治病首論「對症下藥」,在飲食方面亦相同,除了須了解您自己是屬於何種體質外,尚須了解各種食物之性味,否則會吃出反效果。例如一個口乾、便祕,又有發炎症狀之人,吃了沙茶火鍋、飲五加皮或高粱之烈酒,再加炸花生,隔日則會使原本便祕更嚴重、充血發炎症惡化,口乾舌燥更劇,甚且會有喉痛現象等反效果。因此下個單元中將介紹人體體質之分類,此為傳統中國醫學治療疾病之獨特理論。


2

中藥治療法

掌握四大祕訣常保健康

健康之四大祕訣是:

一、「通」

乃通便之意,如何應付治療便祕。便祕易使血壓上升而形成一個因果關係的對比。總之,乃因便祕會使沉積廢物之排泄不順,致使沉澱於血管上而產生硬化,在中藥臨床治療上,亦常有利用治療便祕以促使血壓恢復正常的方法。便祕不但血壓不易下降,亦易引起不眠,此乃廢物、毒素刺激神經所致;因此有些不眠症亦經通便後即治癒。年輕人常因「青春痘」而煩惱,而他們大半多是有便祕傾向的人,這亦是廢物之毒素影響所造成。另外,易便祕的人,常覺得味覺能力較差,無食慾,即使山珍海味亦不覺快樂。同時,由於便祕所產生的毒素,會使負責解毒之肝臟負擔過重而肝火大。常便祕的女性性感力減低,同樣的,男性的性能力亦會變弱。因此,便祕會使健康快樂的人生受到障礙。

二、「下」

「下」代表「喜」。就如現在大家喜見物價、油價「下」跌一樣,健康之人若血壓過高則會產生危險的腦溢血等。當然前述之「通便」亦會使血壓下降,中藥治療則偏向於使體質恢復正常。血壓高的人常會引起氣之逆上(面紅現象),易造成不眠;此即現代醫學上所謂不眠症與高血壓產生之因果關係之一。因此許多不眠症治療、改善後,即能使血壓下降。血壓高的人一般喜吃的山珍海味不能吃太多,因其易使血壓節節上升,並且食之無味。一般醫療上醫師會勸病人不能吃得太油膩、以及肉類、飲酒,致使人生過得索然無味,與飲食之快樂享受完全絕緣了。所謂血壓高,一般是年齡加九十,例如四十歲為一百三十。

三、「消」

指面皰、青春痘等之消失,與「氣」之消失。皮膚為內臟之鏡子,一般現代醫學皮膚病除外敷塗布治療外,甚少用內服藥物,而治療效果均非常低,不得不用最後的傳家寶刀,可體松類藥物,其副作用非常危險不能常用。面皰、青春痘其實是青春期之生理現象,說不定有此現象才顯示正常之健康呢?只是有些人因其外觀不好看,而當作是一種「病」的心理。因此,只要面跑、青春痘一消失,就立刻恢復健康。其實青春痘產生的原因,便祕為其中之一,由於毒素積存體內而產生,顯現於臉上。其他如不眠、胃腸疾病、肝臟病亦均有關係。

四、「眠」

即指睡眠,大家都知道這是健康的第一步。一般最常見便祕所造成之不眠,乃因有毒廢物之排泄不暢,刺激神經所致。就如前述不眠和便祕有因果關係,不眠和血壓、面跑、青春痘均有密切之關係;同時不眠症者之胃腸及肝臟都易受損,對兩性之「性」關係亦會失去樂趣,致使人生乏味,因此能睡眠是人生健康、快樂之條件。

表裡論位.熱寒論性.實虛論勢

中藥之治療主在「對證下藥」。中國醫學所謂「證」,以表裡(病位)、熱寒(病性)、實虛(病勢)分類為最基本。

中藥治療之診斷不像現代醫學賦予病名,而是以「證」來治療,即隨證療法。中國醫學之診斷即醫師利用望、聞、問、切四診行之,並輔之脈證、腹證、舌證而加以綜合之參考,症狀以病位論分表裡,以病性分熱寒,以病勢分虛實。因此,過去傳統中醫沒有「胃癌」而僅有「腩噎」之名,糖尿病則統稱「消渴證」,扁桃腺炎即「喉痺」。而中醫所謂之臟躁為歇斯底里(hysteria),歷節風為多發性關節炎,驚風為腦膜炎等病之總稱。

何謂「證」?此乃於方劑之末尾加個「證」,例如葛根場證,即指葛根湯能治癒之證。而現在醫學則以徵候加以分類,例如經診斷有胃潰瘍徵候即屬胃潰瘍。

中國醫學是「形而上」且貝「哲學」內涵之醫學。陰陽係指疾病之類別,在古代宇宙萬物均能以「能與質」言之,而萬事萬物均有正反兩面之相對性,簡單言之,人體內之有形物質為陰,而能量、機能為陽,而中國醫學謂之陰陽平衡失調即產生疾病,而將病症分為陰證與陽證。

陽證病之症狀一般屬活動性、發揚性,易呈現於外部,例如感冒時脈浮數、發燒、頭痛、身痛、口乾、強咳嗽,即屬生理機能異常亢進或異常興奮的症狀或心臟機能興奮。一般八綱中之表證、熱證、實證均屬陽證。

陰證病之症狀為較靜、沉降性,呈現於內部的,例如老人的虛弱,幼兒之感冒,沒有氣力、臉色蒼白、嗜睡、發燒,不是屬高熱,脈沉緩遲、沒有激烈之咳嗽,一見其症狀屬於較輕,像此種陰證與陽證相較,其治療則較困難。一般陰證屬於生理機能之異常衰退或異常萎縮的症狀。

中藥治療陰陽證之別,陽證一般常使用發汗劑、解熱劑或瀉下劑;而陰證則用溫補之方式。因此同樣是感冒,陽、陰之治療法完全不同。

虛實和陰陽相同,乃指人體抵抗力之強弱與病邪之盛衰。換言之,乃人體內之正氣與病邪間之鬥爭表現。虛證者,人體之正氣不足、抵抗力減弱;實證者,乃病之邪氣旺盛,邪氣與正氣爭鬥劇烈。總之,病人體質強,病變屬於亢進之狀態者為實證,病人之體衰弱,機能衰弱者屬虛證。虛實是相對的,亦會互相轉化,例如某種長期病,整個病變會很複雜,常常因病邪留滯,致使正氣損傷而由原本之實證轉為虛證,虛證之患者會正氣不足,抗病毒能力減退,生理機能減退,臉色蒼白,精神不足,易疲勞,心悸,呼吸困難急迫,自汗盜汗,脈虛,無力。相反地,實證之患者身體強壯,抵抗力充沛,生理機能亢進,內臟有積熱,易燃躁,大便煩燥,小便黃赤。

表與裡乃指疾病之內外、病勢之深淺和病狀之輕重。表證乃屬病勢較輕,裡證屬病勢較重。表裡是相對的,互相有密切的關係,亦會互相轉變,同時呈現寒、熱、虛、實的錯綜現象。

表證乃六淫(風邪、火邪、燥邪、濕邪、暑邪、寒邪)侵入人體,僅犯及皮膚或經絡,例如由口鼻侵入肺,引起惡寒、發熱、身痛、鼻塞等症。表證分衷寒、表熱、表虛、表實。表症一般為感冒、流行性感冒及各種急性傳染病之初期屬之。

裡證乃六淫或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等為病因而影響到臟腑、血脈或骨髓,例如外感病由表邪轉入裡至臟腑會有高熱、煩躁、口渴、腹脹、腹痛、便祕、小便紅赤,多屬急性、熱病之中期。另內臟之病變像肝病引起之脅痛等裡證,尚分裡寒、裡熱、裡實、裡虛之別。

八綱中病性之分類,寒及熱乃人體抵抗疾病所產生之一種現象,古云「陰盛則寒」、「陽盛則熱」。疾病寒、熱之辨別在中藥治療上具有重大之意義,即寒證以熱性藥物治療、熱證以寒性藥物治療。

寒證乃因寒邪產生之病症,或陽氣衰弱,即身體機能及代謝活動衰退,抵抗力減弱,例如體溫不足、腹冷、精神萎縮、下痢、小便色自多屬慢性或機能減退之疾病。

熱證為防氣亢盛,所呈現一系列熱之症候。例如:身熱、煩躁、面紅耳赤、不畏寒、惡熱、口乾、喜食冷飲、小便紅赤、便祕。多屬感染性疾病或身體機能代謝活動過度亢進。

中藥之治療務須先診察病象;推定形成病象之種種因子才能採取對付的治療方法。而每個人雖同樣罹患感冒,卻因病性、病位、病勢之差異所用之治療藥物不盡相同,這是與現代醫學治療上之最大差異,必須十分謹慎,方能「對證下藥」。

你的體質屬於那一類?

體質之分類是傳統中國醫學治療病之獨特理論。中藥治療之體質分類如下:

一、寒熱分類法

熱性體質:緊張、興奮、亢進、炎症、充血之症狀,即口渴、喜喝冷飲,尿量少而色黃、便祕、生理變化較早,交感神經興奮。

寒性體質:弛緩、萎縮、衰退、無力、貧血症,口不渴、喜喝熱飲,尿量多而色淡,生理週期較遲,副交感神經興奮。

二、實虛之分類法

實型體質:缺乏病毒由體內排出之能力,但在體內即有能力可加以撲滅。一般即言語行動力氣足,體力充沛,無汗,便祕症。

虛型體質:具有病毒由體內排出之能力,但身體卻無撲滅之力,即言語行動無力,體力虛弱,會自汗、下痢、瘦弱、蒼白。

三、躁濕之分類法

躁性體質:全身體內水分不足,空咳無痰、身體枯躁、口渴、便祕、月經少。

濕性體質:身體局部水分相對過剩,血壓高、浮腫、腹鳴、多痰、嘔氣、下痢。

食物性質有那幾類?

治療之中藥一般可分四大類,即補性、瀉性、溫性及涼性,食物亦相同。

一、補性

即可補強人之抵抗力,增加元氣,適合虛弱體質之人:相反的,對實型體質的人吃了反而造成便祕,汗排不出,病毒積存於體內引起高血壓、發炎、中毒等病。

二、瀉性

即可協助將病毒由體內排瀉出之作用,可改善實型體質之便祕、充血、發炎,但對體質虛弱者會因食用過多,造成下痢,身體更虛弱,以致對病毒之抵抗力消失。

三、溫性

食用後,使身體之機能興奮,身體產生熱能與增加活力。寒性體質者服用後會改善其已衰退、沉滯、萎縮、貧血之機能。特別是對冷症及無力症狀會促進健康;相反的,熱性體質者服用後會過度興奮、亢進,造成不眠、發腫、充血、便祕之情形。

四、涼性

服用後對於生理機能具有鎮靜和清涼消炎作用,因此實性體質人食用後,會使其已亢進之機能、炎症、興奮性、充血性改善,並能消除其不眠、腫脹及炎症。相反的,寒性體質者服用後,則冷症及貧血更嚴重。

中藥治療原則是「對證療法」,希望經由上述之說明,使讀者能了解,相同的痛,會因各人體質之異同而服不同的藥物來治療。

 
自序書摘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