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自序
前言

管理領導

【類別最新出版】
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一場奇幻的海外職場大冒險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一本讀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走向上市上櫃之路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新創公司的100件大小事【專業會計師教你規劃新創公司套書】


有學問的蠢故事(DH0136)──當CEO遇上MIS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管理領導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金立信、韓明澄
繪者:楊德全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4年04月19日
定價:220 元
售價:174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00頁
ISBN:9571341061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自序前言



  前言

新的概念

本書的價值在於提出「在管理資訊的工作中,『少犯錯』要比『前瞻』更重要」這個新概念。如果讀者不認同,有兩種可能,一是筆者錯了,另一是讀者並沒有多次控管、接觸大型專案發展的經歷,因此難以體會。本篇將把這個思維邏輯以最簡單的方式呈現出來,讓讀者先在腦海中建立基本的觀念內視圖,再去閱讀本書的五十餘篇故事,自然可以比作者有更高明的看法。

■ □企業 IT 成長的週期

從長遠處著眼去看,企業 IT 的成長是呈階梯狀的,每一個週期大約是十至十五年(或二十年)。而 IT 的成長與企業本身的成長是呈交互的現象(如圖1)。在扎根時期,當企業逐步累積實力時,其 IT 必須努力革新、提升;而在發展時期,當企業突飛猛進時,其 IT 要力求穩定,並以靈活運用為最高指導原則。

■ □ 資訊發展的本質

在這十至十五年(或二十年)的「資訊成長週期」當中,「扎根時期」約占三至五年,這個階段必須與企業所採行的策略密切結合發展,這樣才可能在「發展時期」協助企業的經營突飛猛進。而在企業扎根時期,管理資訊與策略同步進行的過程中,認清楚這個期間是有許多專案同時或先後進行的觀念非常重要(很多人會誤以為只有一個專案),這能讓你看清管理資訊的本質,而不是凡事都推給一個「專案的名稱」。

■ □ 管理資訊專案最重要的發現

每一個管理資訊專案都會演出「發展→反噬→平穩」的戲碼,這是一種無可躲避的宿命。而當筆者從這個宿命的觀點切入,試著摸索出管理資訊的奧祕時,猛然發現,原來管理資訊專案原本的面貌是那麼的簡單清楚;過去所學的各種理論、親身經驗與別人的經驗,都可以用邏輯的解釋,與這個宿命觀串連在一起。這是本書最重要的發現,也是促使筆者數年不間斷地收集與研究相關短篇故事的動力。

要更深刻地認識「管理資訊專案生命週期」,必須了解生命週期中「發展期」、「反噬期」、「平穩期」的特質:

1. 發展期的混沌,讓人失去方向

在管理資訊專案的「發展期」,可以清楚看見的是強烈的企圖、充足的預算、美妙的光環,和老闆的支持,所有還未發生的好處都可以「先享受後付費」。而且理論與經驗可說是百花齊放,反正還沒有結果,因此分不清誰是蠢才、誰是人才,也不懂該用何種理論較為正確。要在這個時期生存,口若懸河、爭權奪利是少不了的作為。然而若是身為老闆,你一定要跳出這個漩渦,做到成本控制即可,其他的,你只需要信任一位專案經理,而不要過度干涉。

另一方面,若是身為員工,埋頭苦幹是沒有用的。你必須堅守勢力範圍,不讓混水摸魚之輩從中獲利,否則有一天你會發現,為什麼老闆換掉有實際作為的你,而重用一竅不通的人。這不是老闆的錯,是他接收了錯誤的訊息,有能力的人堅守著「與人為善、厚道處事」,而「手腕高明」的人懂得給老闆一個「不錯的leader」的印象;老闆重用有領導能力的人,當然是正確的事。所以說,若發生了這種事,錯在你的偽善,而不是老闆。你必須在自己的工作領域中,培養一種能夠抑制不當批評言論擴散的氣勢,這並不違背你「與人為善、厚道處事」的原則,而同時又能保障老闆吸收正確的資訊。有了正確的訊息,你就該信任你的老闆會做出正確的決策,帶你走向更高的成就。

2. 反噬期的無奈,讓人失去信心 

在「反噬期」,該走的人老早就走了,而沒走的人可忙了。忙些什麼?如果系統發展得健康正確,你就要忙於四面八方湧入的求助人潮,而且必須很有耐心地一一輔導。在這段時期,你必須告訴自己,你的任務是不讓系統反噬期的跌幅太深,只要擋住回跌的壓力,你就成功了。

如果系統發展的錯誤百出怎麼辦?當初被老闆信任、重用的人都走了,沒有人願意負責任,總不能把自己賠進去吧!所以,你會忙著找「代罪羔羊」,或是找「另一個工作」。

3. 平穩期的假象,讓人鬆懈怠惰

在「平穩期」就沒事了嗎?答案是錯。這段時期是企業從「優秀」到「卓越」噴出的動能所在,「安內」之後當然是要「攘外」。所以老闆會很忙,如果老闆很忙,相信你也閒不了。你必須運用開發的系統,支撐「卓越」時代的來臨,否則你就與公司脫節,終將流於公司的負債(至少別人是如此看你)。

■ □ 「少犯錯」比「前瞻」更重要

一個企業不可能只有一次管理資訊的發展,管理資訊是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投注一次資源,而每一次的投入,都要有相對的成長。然而不幸的是,如果發生錯誤,其跌幅有可能大於前一個基期。管理資訊不可能一步登天,就長遠來看,只要「少犯錯」就可以不斷提升基期,其穩定成長的路徑,可喻為「績優股」。

相反的,「前瞻」只能歸類為「投機股」,因為其成長或許有三級跳的能耐,但回跌的幅度往往會讓你貼上老本(這裡所謂的「前瞻」,不僅指系統本身技術的前瞻,還包括公司的願景,與達成願景的策略)。

如果我們可以做到「少犯錯」,並且加上「前瞻」,那就會成為大家都喜愛的「轉機股」。但是,當我們不能同時做到「少犯錯」與「前瞻」時,當然「少犯錯」要比「前瞻」更為重要,畢竟企業可以接受穩健,卻不能接受衰退。

■ □ 勇於接受現實的洗鍊

在管理資訊的工作中,少犯錯的人就是領導者,犯了「不能犯的錯」的就是失敗者。這與你的學經歷、技術能力並無絕對關係,而是關乎你的「管理資訊」能力。只要在每一次的專案中少犯一些錯,企業的 IT 就可以不斷提升基期,以及良性循環的發展。但是讓人遺憾的是,每一個專案在發展期根本沒有是非可言,因為一切的是非都必須到反噬期才能蓋棺論定。在如此不確定的結構下,哪一家企業敢將重責大任賦予管理資訊?但是不敢賦予權責,科技就會離你越來越遠,「善用科技」這句話,不就成了廢話?

■ □ 平衡好 IT 的供給面與需求面 

以經濟學的說法來做比喻,管理資訊可算是「總體經濟」,而比較不像「個體經濟」。管理資訊的工作是使 IT 的供給與需求達到平衡,畫出美麗的企業 IT 成長曲線(經濟成長曲線),而不是盲目地供給,例如不斷引進新科技,或盲目地創造需求,例如脫序地包攬管理資訊工程。

雖然管理資訊發展的結構中存在著極大的風險,但仍有足夠的依循原則。本書經過長期的觀察和記錄,重點在於表達出「別人」犯了哪些錯誤。如果你不犯這些錯誤,你所發展的管理資訊就可以縮小回噬期的跌幅,確保企業管理資訊結構的良性循環發展,你就可以控制好 IT 的成長曲線。如此,你才有資格向你的老闆說:「我是這方面的人才,你不用我,是你的損失!」

 
推薦序自序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