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序
為夢想與浪漫奮力一搏
我擔任大學校長已有一段時間,至今仍有許多新公司的年輕老闆向我請教公司經營的看法。除此之外,為了培育下一世代的政經領袖,我還成立了「糸山政經學校」。
因此,我與年輕一輩接觸、對話的機會日益增多。最近特別令我感到詫異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說他們不懂吵架之道,向我詢問「如何跟別人吵架」。
起初我還不懂他們為何有此疑問。我猜想他們或許不知道如何吵贏,所以向我詢問吵架必勝之法。但是事實並非如此。經過我再三確認,我才發現他們原來沒吵過架,根本不知吵架是謂何事。了解這個問題的緣由後,我再度陷入迷惑了。
對我們這個年代的人來說,吵架根本是家常便飯。
從孩提時代開始,經過青少年的思春期到大學畢業出社會做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一到兩次的吵架經驗。我以為這是成長的必經過程,對新世代年輕人而言,似乎並非如此。
不知是否因出生率降低,或是父母親過度保護的影響,也或許是人際關係的淡薄,新世代年輕人似乎不太習慣吵架。縱然隨著年歲增長,他們依舊不知如何與人吵架。我想這也是該話題最近浮上台面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他們問我這個問題或許也因為我「莽撞」、「愛吵架」、「不知死活」的急躁形象所致吧!對此我不予以否認。的確,我這個人喜歡吵架,和吵架這件事無法劃清界線。
在青少年時代,我就是個不良少年,到處吵架滋事;後來出社會,在商場、政界我也大吵過數十回。
我每次吵架皆被新聞媒體報導成「糸山英太郎又再鬧事」,所以我已被社會定位成「很棘手的人」。如果容我自我辯護,我認為自己是為正義而爭。況且媒體的「糸山英太郎又再鬧事」之說大多是空穴來風,在我看來都是媒體炒作話題的手法罷了。
話說回來,對那些連吵架都不會的年輕人來說,我糸山英太郎應該是個難以理解的人吧!我曾經被問道:「老師您為什麼要吵架呢?」對此問題,我的回答非常簡單明瞭:吵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事實上,我這個人有太多計畫想進行。說得難聽一點是貪心,說得好聽一點是很有上進心。不管是誰,只要你有想完成之事,使你和周遭他人、組織或是社會發生衝突,就難以避免。
舉個簡單例子,假設你出身於鄉下,想前往高薪的東京都會區求職。父母極力向你勸說,表示薪水低也無所謂,希望你在鄉下就業就好。這時若你堅持無論如何都要到東京求職,那麼一場家庭革命就不可避免了。
因此,想做的事越多,摩擦與爭執的機會就與日俱增。反之,如果人們淡泊名利或沒有目標,架也就無從吵起。
對那些詢問我「如何吵架」的人,我有時會故意刁難地反問道:「對你而言,真的有迫切重要之事,就算非得與人爭執也無所謂嗎?」
「還是你根本沒有迫切重要之事,所以才不會跟人吵架呢?」
不管別人怎麼定義,對我來說,所謂的「夢」與「浪漫」,就是不論跟任何人、甚至與整個社會發生衝突,也會堅持讓它實現的事。沒錯!我認為人就是為了實現夢想、浪漫而據理力「吵」。我吵了這麼多年的架,足以證明我確實擁有許多夢想與浪漫,而這些夢想與浪漫也都付諸實現。
縱使我與人衝突無以計數,但我從不覺得疲憊。就算有,也早已忘得一乾二淨,況且我從不後悔與人爭吵。用誇張一點的方式來說,不管是哭是笑,人終究難逃一死。等到夢醒時分你回首看人生,你會發現它其實很乏味。但是只要你有夢想、有浪漫,這樣的人生就會充滿快樂。
至於人生能否過得充實豐富、吵架的生活是否具有意義,關鍵在於你能將夢想與浪漫做多大的延伸,你為它又盡了多少的努力與心血奮力一搏。
正因為如此,不只針對年輕人,我對所有不吵架的日本人以及變得沒有吵架文化的日本感到憂心。一翻開報紙或打開電視,我就屢屢發現令人憂心之事。在這個社會中,除了不吵架的人有增加之趨勢,為口角之爭或感情因素而殺人的事件也層出不窮。
除此之外,這種視「不與人爭吵」為理所當然的大眾想法,也會影響政治與行政運作。以外交為例,關於北韓綁架日本人的事件處理(提到此事,或許與我曾任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委員長有關)【註釋
A】,很明顯地就是一群不了解「吵架之道」的精英分子談判能力不足,最後讓整個事件發展到荒唐至極。
倡議武士道的《葉隱》一書有言:「所謂武士道就是視死如歸。」或許此後我們應該仔細思考吵架的目的為何,現代社會也必須重新思考「吵架之道」的意義吧!
被人起了個「吵架太郎」渾名的我,如今再也不可能回到高中當「大哥」、一邊與人拳腳相向、一邊指導他人吵架的年代。況且我已年過六十,不想遭受譏諷過完這一生,所以我才想將個人的吵架經驗加以整理,付梓成書供世人參考。
對媒體記者諸君而言,或許我是喜歡鬧事之人。若我的爭吵經驗能帶給世人更多反省與學習,則吾願足矣。
因本書書名稍顯聳動之故【註釋
B】,我下筆時特別注意用字遣詞,希望不至於太過粗俗。如有筆鋒氣勢洶洶、狀似爭吵之處,尚祈見諒。
言歸正傳。話題就從我與身載日丸旗【註釋
C】的日本航空(JAL)之戰切入吧!
【註釋】
A 關於此案,請參閱第一章第六十八頁之後內容。
B 本書原日文書名直譯為《吵架哲學》。
C 即日本國旗圖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