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
推薦序 2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作 者 作 品

健康捕手:文明病的草本對策
Win股票基金賺錢

投資理財

【類別最新出版】
挑戰消費腦的DTC邏輯:比按「讚」更重要的事
超完美!股債平衡才能精準致富:巴菲特投資攻略圖解+存債致富
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一場奇幻的海外職場大冒險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上海股票一點通(DH0100)──前進大陸,跳開地雷,賺大錢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投資理財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劉心陽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3月27日
定價:200 元
售價:15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48頁
ISBN:9571333492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推薦序 2前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



  書摘 4

此外,證監會允許降低 B 股交易手續費,中共當局也接受改造 B 股體質的建議,並於去年三月對 B 股實行了資產重組。具體辦法是將這些老舊的傳統企業和較新的科技企業嫁接,使老舊企業有了新生命。例如 ST 鋼管 B,已經連續三年虧損,去年宣布與上海寶鋼下屬資訊產業公司合作,立即大飆特飆。對大公司來說,等於將旗下的小公司借殼上市,省卻輔導上市等過程;對 B 股公司則是借屍還魂,兩者都受惠。

至於開放境內人士購買 B 股的措施,對境外的法人機構來說,絕對是樂觀其成。因為此舉將為 B 股帶來嶄新面貌、流動性提高,最大的作用是增強外資對中共改革資本市場信心及投資意願。

同時大陸已躍居全球持有外匯第二大國,統計顯示,到 2001 年 1 月底,國內中資金融機構各項外匯存款已達 1, .00 多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24.5 %。其中居民外匯存款餘額為749 億美元,僅上海的小額外匯存款就有一百億美元。 B 股會持續連日無量漲停,其實也是反應大陸居民外匯存款與 B 股股票流通供需嚴重失衡,龐大的外匯與僅 60 億美元的上海、深圳 B 股流通市值相比,供求矛盾顯而易見。

而且從去年起開始課徵銀行利息所得稅,使民眾的存款苦無出路,不少人還將外幣存在外商銀行,賺取較高的利息。中共適時開放 B 股市場給民眾投資,可以引導銀行爛頭寸、激出民眾手中的外幣回流股市、活化 B 股,有助於促進大陸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進程。

為何選擇 B 股作多?

中共今年有多項經改大工程要做,包括開發大西部、籌措虧損國有企業薪資與下崗員工救濟金、金融改革等,這些都需要資金。同時為了成立二板市場,讓數千家的中小科技企業在二板市場上市順利而鋪路,也都需要有市場的榮景支撐。而股市是窗口、是門面,當然要特別好看。過去中共當局已在一連串拯救港股或大陸股市的行動中嚐到甜頭,品嚐出資本市場的箇中三味,自然食髓知味。

於是中共選擇先激勵 B 股,讓投資人產生諸多聯想,既為加入WTO 熱身,也給人開放市場的形象,進而活絡股市,當然稅收也增加不少。至於 B 股飆多少,中共毫不在意,因為經過去年的重組和嫁接,B 股 70%的股權都回到中共手中。趁著這次 B 股飆漲,可將股權散回民間,換回不少資金。

因此,這波 B 股兩年的多頭走勢絕對不是市場的自發行為,而是政策干預的結果。從短線看,可能有些甜頭,但在題材退去後,股市終究還是要反應基本面。目前大陸上市公司經營績效普遍不佳,A 股平均本益比在 80 餘倍,但每年仍有數百家公司上市。加之佔總市值六、七成的國家股可能會陸續釋出,以及深圳創業板市場成立所造成的資金排擠效應,這種種利空都將使大陸的股市風險增高。

目前中共政府還能主導大盤,然而隨著加入 WTO 日近,經濟自由化、國際化加深,行政干預力量終將日漸式微。因此,若真想轉進大陸股市,仍得多加小心,並有兼顧靈敏的大陸政策風向嗅覺。畢竟大陸股市是可以說停一週,就停一週的市場。同時台灣投資人距離大陸有段距離,容易產生距離感,也不容易了解股市動向,想如當地人一樣,靠內線消息或政策研判來玩短線賺錢,難度更高,因此,進場前千萬要謹慎。

B 股的組成成分

114 家深滬 B 股公司中,總股本超過 10 億人民幣的共有 80 多家。其中,傳統產業佔了 9成以上,如傳統製造、房地產、能源交通、基礎建設、商貿旅遊、綜合類等;屬於生化或資訊等高科技產業的只有七家:電子(深賽格、京東方、真空電子)、通訊(寧通信、上海郵通、東方通信)、生化製藥(麗珠)。

從基本面來看,業績較好的公司集中在基礎建設、能源、通信、造紙和機器製造等行業。其中又以深中集 B 連續三年每股盈餘名列 B 股榜首,顯現傳統產業類股也有資優生。

至於目前唯一在大陸掛牌的台商燦坤企業,是在 1993 年以閩燦坤(大陸代碼 2512)在深圳掛牌,目前資本額 4.51 億人民幣。台灣燦坤持有閩燦坤 63 %的股權,伴隨 B 股大漲,頗有母憑子貴的感覺。

2000 年 B 股大飆股有何特點

分析去年上海與深圳 B 股的前十大飆股,可以發現有些明顯的特點。

一、重組概念股表現優異,這是深滬兩個市場共同的特點。在兩個市場漲幅居前的個股,都是業績較差、價格較低的重組概念股。例如上海交易所的膠帶 B 、金泰 B 、 ST 鋼管 B 等;深市的 ST 英達 B 、ST 大洋 B 、ST 中華 B 等。這種轉機股題材也是台股時常上演的熱門戲碼。

二、上海證交所掛牌的十大強勢重組股,都是上海本地註冊的重組股。 1999 年 3 月深滬市場反轉、確立大盤的底部後,原先最不被市場看好、平均價格墊底的上海交易所本地重組概念股,卻趁此時異軍突起,成為近兩年來的市場明星。這類個股的特點是數量多,佔滬市上市公司總數的 75 %,形成一個族群,足以集體造勢展開主流攻勢,對市場形成強大的影響力。

這些重整概念股的上海 B 股公司,大多是集中在 1992 年到 94 年間早期上市的公司,多半屬於傳統產業類股,經營狀況不太理想,九九年平均每股盈餘僅 0.053 元。這些重整概念股長期無利潤可供分配,嚴重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意願,企業又無能力擺脫困境,所以在過去大陸股市長空之際,是最先受到投資人唾棄的。不過當市場反轉時,股價跌深,外加先前個別企業成功重組案例(早期的上菱 B 、彙麗 B 、近期的輪胎 B 等)的轉機題材表現優異,卻展開 180 度的大轉變,使投資人追價信心大振。

三、滬強深弱。過去兩年來,上海 B 股的表現一直強於深圳 B 股。去年深圳 B 股的漲幅只有上海 B 股的一半,今年 2 月 19 日宣布開放境內人士投資時,深圳 B 股的平均本益比只有 12 倍,遠低於上海 B 股的 21 倍。成交量與大盤走勢也顯露出兩市的差異。

在去年深滬兩市 B 股個股的漲幅排名中,除了 PT 中浩和 PT 水仙外,漲幅前 10 位的 B 股中沒有一檔是深圳市場的股票。統計顯示,漲幅最大的深市股深益力 B 排在全體 114 檔股票中的第 22 位。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差別呢?一般認為,兩個市場分別以美元和港幣交易與結算,投資者沒有辦法在兩個市場中快速調整部位以追逐套利的機會,資金也很難交互流動。因此,滬深兩市的投資者通常是完全不同的投資群體,兩市的資金來源來自不同的管道。於是兩個市場在幾近完全隔絕的情況下,加上新上市的股票一律移往上海交易所掛牌,於是兩市產生強弱的分別也是可以預期的。

其次,深圳 B 股是以港幣進行交易與結算,上海 B 股則是以美元。雖然同樣是可自由兌換的貨幣,但是港幣與美元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般的商品市場和金融市場中,除了亞洲,特別是東南亞地區外,基本上港幣流通的範圍較小,地位與國際龍頭交易貨幣的美元絕不能相提並論。更何況美元過去兩年的強勢走勢,使得投資人也較有意願持有美元計價的資產。在這種貨幣功能的差異下,造成兩個市場投資人的屬性有顯著不同,使上海 B 股投資者和資金來源更加趨向多元化,但是深市則相對顯得孤單。因為當時買美元、賺股票外,還有機會賺匯兌收益,一石二鳥。

四、上海 B 股聯動效應強於深圳 B 股。上海 B 股市場中,板塊(類股)聯動效應較為明顯,本地股 vs. 異地股、重組股 vs. 績優股的區分十分明顯,各族群的走勢風格相當明確;但是深圳市場通常只有個股行情,沒有類股的大兵團作戰,甚至是類股輪動的情況。深圳股市除了 ST 股和新上市股的走勢較強之外,其他個股因各自業績、題材等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整體上顯得較為凌亂和分散,當然也會影響股價的表現。

展望 B 股未來

在中共二月份公布上市公司的下市機制後,過去以轉機題材勇奪去年 B 股漲幅寶座的情況,投機氣焰應該會受到壓抑。以後的強勢類股或個股應該有機會換人做做看,轉而由一些產業成長性良好、業績穩定的新股板塊成為市場共同焦點。另外,隨著加 WTO 的期限日益接近,WTO 概念股的紡織和外貿等股也可能成為主流,這點可從去年底的強勁走勢顯露端倪,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