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Win上網理財賺錢
Win基金理財賺錢
Win保險理財賺錢
Win外匯理財賺錢
錢難賺,退休金別亂擺
空巢的勇氣:人生下半場的35個必修學分
想賺錢,要買對投資型保單
安養信託(實例篇):樂享晚美人生,讓親情不變調
安養信託1+2【套組】

投資理財

【類別最新出版】
超完美!股債平衡才能精準致富:巴菲特投資攻略圖解+存債致富
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一場奇幻的海外職場大冒險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存債致富:每月3000元,輕鬆投資債券抗通膨,穩穩賺,資產不縮水


安養信託:放大你的退休金,打造晚美人生(VK00042)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投資理財
叢書系列:識財經
作者:李雪雯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年12月23日
定價:450 元
售價:356 元(約79折)
開本:18開/平裝/256頁
ISBN:9786263530102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雖然個人早在20年前,就考取了信託業務人員專業證照。但這麼多年以來,我與信託的唯一連結,差不多就只有透過銀行「特定金錢信託(簡稱「特金」)業務」,投資各種國內、外共同基金。
    
這期間,隨著對各種金融工具優、缺點的更深一層了解,再加上親自接觸過一些真實案例,逐漸讓我體會到信託業務,對於個人或家庭的重要性。並且開始認清一個事實:受惠於醫療科技的進步,人們的壽命的不斷延長,「長壽風險」絕對是每一個人既逃不掉,也不容迴避的重要課題。特別是當生老病死,都不是每個人能夠決定之際,自己辛苦累積的財富,一旦沒有好好及早規劃及預做處理,極有可能會落入「下流老人」的階層之中。以上這些由長壽所引發的風險,正是我會寫這本信託專書的起心動念。
    
簡而言之,想要打造一個安穩的退休生活,及早規劃是重點之一,而用對方法及工具,則是重點之二。一直到今(2022)年年初,上了「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的課程,並順利考取證照之後,我的心裡突然有了新的構想:如果每一個人,都將面臨長壽風險的退休規劃問題,而信託,又是非常好的解決工具。那麼,為何不寫一本專書,從退休規劃的角度,把可以解決長壽風險的兩大困難—退休金不足與資產保全的信託業務,做一個詳細的彙整及分析?
    
當然,信託業務的範圍非常廣,有些,甚至並不是一般普羅大眾有機會或能夠使用。所以本書所列的,主要是跟銀行信託業者所推出的,與個人有關(也就是個人可以承做)的信託業務,且一定是與退休規劃這個議題緊密相扣。例如「3.1 特定、指定、不指定金錢信託」中提到的特定金錢信託、指定單獨管理運用金錢信託(指單業務)、指定集合管理運用金錢信託(集管業務)、員工福利信託(參見「3.2 員工福利信託–促進勞資雙贏的好制度」一文)、有價證券信託(參見「3.4 有價證券信託–滿手股票之下的好選擇」一文)等。儘管有財富管理的專家會說:在解決長壽風險中的「退休金不足」問題的解方非常多,信託業者所提供的一些業務,都不會是最值得民眾參考及選擇的標的。但為了避免本書重點的失焦,本書的篇幅,就只能只鎖定在以上相關的信託業務介紹上。
    
至於其他非信託業中,與「積極存夠退休金」有關的方法,還請讀者另外參閱個人之前出版的《錢難賺,退休金別亂擺》、《空巢的勇氣:人生下半場的35個必修學分》,以及各種投資基金及購買保險的專書(特別以高齡者為例,最需要的就是年金險與各種健康險)。
    
整體來看,也許解決「退休金不足」問題上,信託相關業務並不是最佳解。但在「資產保全」問題上,目前除了信託業務,恐怕也找不出其他更有效的辦法了。所以本書的架構,先是從「每一個人所面臨的長壽風險」開始談起,接著在第一篇,先介紹有關信託的小常識,讓有心想要善用信託業務,助自己一臂之力的民眾,有一個基礎的認識,以便在未來與銀行業者洽談,或是自行規劃安養信託契約時,能夠順利抓住信託業務的重點。
    
至於第二及第三篇的差異是:第二大篇介紹了原本信託業務中,與個人相關的信託業務;至於第三篇,則是隨著金管會及信託公會,不斷推展「信託1.0」與「信託2.0」等各階段目標,以及對業者的各項鼓勵措施之下,由信託業者(銀行)發想出的結合安養信託的創新業務。而在這次採訪及撰寫的過程中,個人有以下幾點心得與想法,想與廣大的讀者們一同分享。舉例來說,無論是從個人的需求、想法,或是多年來接觸到的案例,現階段信託業者(銀行)所推出的,與投資相關(例如指單、集管、AI機器人理財……),或是留房養老及保險金信託業務發展,是真正能符合多數希望擁有美好退休生活民眾之所需。
    
因為以上這些業務,無疑是目前金融市場中,唯一能夠結合「穩健累積退休金」及「資產保全」兩大優點,值得想要預先做好退休規劃民眾,優先參考的安養信託業務。但是,有些業務因為無法打廣告(例如指單與集管帳戶),或廣告效果有限(例如AI機器人理財);有些則因為稅負等考量(例如留房養老信託);更有一些,則是受制於其他金融機構的無法配合(例如保險金信託),目前在信託業務整體規模上,佔比都非常低。
    
以下,是個人從消費者實際需求角度出發下,認為對一般大眾退休規劃最有利,且值得信託業者持續努力推廣的(安養)信託業務。
    
1‧直接代客戶定期支付相關費用:如此一來,老來行動不方便的客戶,就不用拿著信託的定期支付款,再跑一趟銀行去匯款。對於正常人來說,匯款也許是件輕鬆的小事;然而,對於手腳不靈活的銀髮族來說,可是禁不起這番折騰的。
    
2‧保險金信託:個人認為,現階段保險金信託最大的障礙,是在於保險公司的「不願配合」。據私下了解,保險公司(或保險業務員)不願意承做的原因,除了麻煩、錢(保險金)會跑到銀行去之外,最重要的是:沒有業績計算的獎勵,以及「客戶有可能被銀行搶去」的風險。  儘管有些保險公司,願意配合一整筆保險金的信託業務承做;但是,對於分批給付的保險金(例如年金險的年金、各種健康險的分期給付),則絕大多數是「敬謝不敏」。原因就在於:每次撥款,保險公司都要打電話到銀行確認(照會)。
    
然而,當退休銀髮族越來越多,且很多人可能因為失能或失智,而無法自行管理這些保險金時,保險金信託業務就顯得格外重要。相信讀者在看了「3.3 保險金信託–抱歉沒做好規劃,保障只做對一半!」一文開頭2個案例之後,一定會更堅信「能承做分期保險金信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3‧員工福利信託:雖然台灣中小企業的佔比,高達97.5%,且多數屬於「員工數在數人到數十人」的「微型企業」,再加上推行員工福利信託,有不小的規模門檻(因為信託業者所收取的管理費不低,提撥金額未達一定門檻之上,員工累積退休金的效益並不高),所以,國內員工福利信託業務的推展相當受限。
    
只不過,現階段就算是大型企業,也還有許多並未推出員工福利信託(包括員工持股信託及員工儲蓄信託)業務。因為據銀行局的統計,到今(2022)年6月底為止,國內16家金控中,只有11家的子銀行有員工福利信託(即台銀、合庫、一銀、北富銀、兆豐銀、新光銀、元大銀、永豐銀、玉山銀、台新銀跟中信銀),且只有富邦、元大、玉山、台新及中信是全金控集團,都在員工福利信託的涵蓋範圍之內。例如某大金控,是在金管會擴大推出「信託2.0第二階段計畫」,讓企業(特別是金控業者)辦理員工福利信託,做為加強員工未來退休準備的第三支柱之後,宣布將立刻啟動「員工持股信託」計畫,未來將開放金控及所有子公司內勤符合資格的員工、及外勤一定職級以上業務員參加,依標準每月提撥固定金額,同時企業將100%相對提撥金額,在公開市場買入該金控公司股票。
    
事實上,在長期低薪趨勢,以及各大退休金有破產危機之下,國內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員工,也許更加需要員工福利信託這一塊,幫他們補足「退休金有可能不足」的缺口。但這方面要怎麼做,恐怕也有勞監理單位、信託公會及信託業者,一起動動腦、集思廣議了。
    
4‧有價證券信託:根據業者的說法,國內有價證券信託佔全體信託業務比重極低。其中的「運用型」,也就是所謂的「借券」業務,多半是證券商在做,銀行所獲得的業務量極少。至於另外兩種「有價證券信託」—管理型及處分型,幾乎都是相當有錢大客戶的「專用」,一般普羅大眾極少會有此需求。然而在近起年,國內投資市場吹起一波「存股風潮」,也就是投資人買進配息穩定的高殖利率個股、長期持有、不賣出,以便獲取每年穩定的現金流收益之際,個人倒是認為,不論是「運用型(借券)」或「本金他益(股票留給子女)、孳息自益(父母每年收取股息)」的有價證券信託業務,應該是大有可為才是。
    
5‧與長期積極、穩健投資理財結合:在採訪過程中,許多信託業者都不斷地「糾正」我道:安養信託對於退休族來說,最大的功能及優點,就是「定期而穩定的支付」。且「凡投資,必有風險」,一旦虧損產生、不足以定期支付給受益人時,受託銀行所擔負的責任過於重大。因此,信託業者並不贊成將信託資產,做投資等運用,只願意(建議)放在銀行存款上。更有不少銀行解釋:之所以目前以銀行上架的投資標的為限,主要是依照《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信託業營運範圍受益權轉讓限制風險揭露及行銷訂約管理辦法》等法規的規定,銀行對於客戶可投資標的,都必須辦理商品審查及後續的風險適配的審核。
    
但事實上,就有銀行私下表示,安養信託連結任何投資標的(基金、ETF或債券),都需要進行電腦系統的變更,且系統就算只增加一個小小的功能,其費用動輒就是數百萬元起跳。在銀行看不到太多獲利的前景之前,並不是每一家銀行都敢先花錢修改軟體!
    
所以個人認為,既然(安養)信託的所有優點,不是只有「已退休者」才適用;那麼,準備退休者,也一樣值得善加利用。一旦把安養信託的族群,擴大到「準備退休者」,民眾既能因此得到信託規劃的好處,信託業者也可以因為信託資產規模的增長,而產生規模經濟的效果。如此一來,也才更能創造出「雙贏」或「三贏」的局面。
    
個人向來認為,在自由市場經濟之下,唯有企業有利潤(非指暴利),且消費者能獲利的「雙贏」局面下,市場才會更趨於健康,也才更能因此而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既然信託有其不可取代的優勢,也能助高齡退休族一臂之力,若能把市場的餅做大,就能有更多人的因此而受益、受惠。再說了,只要當事人能做好個人投資理財中,最重要的「資產配置」動作。也就是將「退休後固定生活費」交付信託,或是擺在銀行存款上,而只是將額外的資產,進行穩健的投資。如此,誰曰不宜呢?
    
6‧留房養老信託:我在「4.3 賣房養老?以房養老?留房養老?」一文中曾經提及:儘管留房養老信託的立意不錯,但多數客戶只願從「不動產保全」及「租金」信託業務中「二選一」,除了修繕成本,以及租金收益可能不穩定的因素外,最大的關鍵就是在於「稅負」的問題無法搞定。正因為如此,就使得許多透過「包租代管」方式養老的民眾,多半只與銀行簽立安養信託契約,而不願意將不動產進行「不動產保全信託」。但這種做法,將更容易讓這些屋主,面臨不動產可能被有心人惡意遺轉的風險。
    
根據《人口及住宅普查》的內容,以及《家庭收支調查》的資料顯示,2020年全國住宅自有率分別為78.6%及84.68%,代表國人持有不動產的比率相當高。另以台北市之前曾做過的調查發現:60歲至69歲房屋持有者比例最高(佔27.12%)。也就是說,大約4棟房屋中,就有1棟房屋是由60歲至69歲的所有權人持有。
    
再以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之前,所公佈的「僅老年人口居住宅數」資料指出,2021年第2季全戶都為65歲以上老人的住宅數,已達62.7萬宅,比10年前的33萬宅,幾乎是翻倍成長。其中,只有1名老人獨居的宅數,也從10年前的22.6萬宅,增加到47.7萬宅(增加一倍),且全國獨居老人宅數,佔只屬於老人宅數的比例,也高達76%。
    
以上的訊息,其實透露出一個極大的重點是:超過65歲高齡者持有不動產宅數大幅增加,且更有近8成是獨居老人持有。但就如同個人在本書前言—「長壽風險」篇中所言—高齡者是最容易受到金融剝削的一群。
    
當不動產的價值,動輒上百、上千萬元,且不動產又是國人,最重要的資產項目(因為依據行政院主計處所公佈的2020年「國富統計調查」結果顯示,不動產佔了家庭部門資產的33.76%)之際,萬一高齡者手中握有的不動產「滅失」了,這將會如何嚴重影響其安穩退休的目標的?由此,更突顯出留房養老信託業務中,有關稅負方面問題非常需要儘快解決,才能更加保障有房產的高齡者。
    
最後,我想藉此機會,感謝信託公會呂蕙容秘書長、三信銀行張齊家副總經理,以及威瑞財富管理顧問(股)公司董事長陳慶榮這三位信託業的專家與前輩。他們不但在我寫書過程中,提供非常好的方向建議、幫本書撰寫推薦序,更是義務幫忙進行審稿及除錯的工作。
    
當然,除了以上三位之外,我也要同時感謝撰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所有接受我採訪,以及提供相關資料給我的信託業者及專家們。沒有他們熱心的提供訊息,也就不會有這本書的問市。如果這本書,能真實對想要做好退休規劃的社會大眾有益,個人願意把其中的所有功德,全都迴向呂秘書長、張副總、陳董事長,以及所有協助我的受訪者們。當然,若書中有錯誤,也絕對是個人不可推卸的責任。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