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經濟貿易

【類別最新出版】
數碼港元:Web3.0構建香港新金融
資本主義的倫理力量:為什麼自由市場能創造更好的人文價值
經濟寒冬怎麼過:如何逆勢崛起
商業簡史:看透商業進化,比別人先看到未來
重新面對經濟學:經濟學沒有你想的那麼難,也比你所知道的更加重要


中國企業無限公司(BE0135)
China Inc.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經濟貿易
叢書系列:NEXT
作者:泰德.費雪曼
       Ted C. Fishman
譯者:胡瑋珊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12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52頁
ISBN:957134401X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書摘 4

第一章 搭上中國洪流中的慢船

黃浦江蜿蜒流過上海的土地,改變的不光是外灘的地形,還有人心。一百五十年以來,變化的洪流對現代中國造成的衝擊,沒有任何地方比上海外灘更明顯。在這兒,西方強權於十九世紀中期大舉入侵,接著一八九五年則為日本的鐵騎踏過。外國人在此建立形同獨立的城邦,經營在中國的生意。中西融合的濃厚色彩,讓當時上海在黃浦江西岸的商業中心外灘看起來,就猶如某個歐洲首都的林蔭大道一般閃耀。

在二十世紀初葉──直到中國和這個世界在一九三○年代陷入一團混亂之前──上海躋身世界五大商業中心之列,和倫敦、紐約、巴黎以及東京齊名。這個城市同時也是全世界第二繁忙的港口。上海的銀行大多坐落在外灘,壯觀的歐式建築和高塔相互輝映。西方和日本商人在中國銷售機器、棉花、衣服、藥品和鴉片,在難以抗拒的對外貿易吸引之下,各路掮客在這些歐式金融機構裡尋找機會。中國的工廠大量生產衣服、紙和一些簡單的產品,而價格之低廉則是外國廠商無法匹敵的。中外雙邊貿易進行得極為熱絡。

外國人把上海塑造為世界級的港口;可是沒有多久,在社會動亂的時候,這個城市立刻變成中國人的避難所,大量的中國人民湧入上海,希望在工廠找到工作。外國人擔心大量湧入的外來人口會將上海淹沒,於是著手把上海劃分為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就猶如殖民地一般地進行管制,禁止其他的中國人進入──這就是所謂的租界。不過諷刺的是,歐洲人在上海成立正式的市政府,這樣的劃分也因此催生了中國第一個現代城市。以往的中國城市規模雖然都很大,卻沒有一個市政府。有趣的是,「現代」(modern)這個英文字頭一次翻譯成中文就是在上海,而這個城市也成為新穎的同義字。

這個在西方管理方式下重生的中國城市,不但擁有全國最高的建築物,也吸引了全國最負盛名的銀行;這個城市有汽車、自來水、美容院、西裝和法國時尚。上海現代化的推手不見得都是歐美人士,從上海開始現代化,就有為數不多但非常傑出的猶太人居住在此,許多是來自伊拉克、西班牙、葡萄牙和印度。哈登(Hardoun)、卡多里(Kadoorie),以及沙松(Sassoon)家族掌控了這個城市的地產、娛樂界和金融業,而上海也在這些家族的經營之下,綻放出既非中國、也非西洋的嶄新面貌。

儘管如此,這個城市不論再怎麼新,都還是洗刷不掉昔日的偏見。許多人應該都聽過這個惡名昭彰的故事──在英國黃埔公園入口掛著「中國人和狗不得進入」的牌子。當時的上海,就如同今日一般,匯集了全世界的矛盾。這裡雖然是亞洲的資本主義中心,卻也是中國共產黨在一九二一年頭一次開會的地點。上海使「shanghaied」(迷昏誘騙)這個動詞創造出來,卻也同時照顧著許多喪失家園的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個城市遠離世界其他各國的戰火,有多達三萬歐洲猶太難民為了躲避納粹而避居此地。

中國共產黨在一九四九年建國之後的四十年,當初商業界蓬勃的創造力消失殆盡,商場一片死寂。上海宏偉的歐式建築,以及一九四○年之前所建融合世界各國風格的房舍,也隨之荒蕪。

如今上海再度成為中國最自豪的全球性現代都市。不過昔日列強割據的歷史依然是中國人揮之不去的傷痕。那樣的集體傷痛激勵當今的中國人更加自立自強;而中國和外國往來的態度也因此充滿矛盾。昔日的上海雖然腐敗,卻光彩奪目;雖然貪婪,但很世故;雖然令人厭惡,但很有錢。中國政府三不五時提醒大眾上海昔日的黑暗面,更曾經以殖民時期的上海是「亞洲的妓女」來告誡人民──敵人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再度羞辱中國驕傲的人民。

所以,要是說肩膀上有籌碼,那肯定是上海人了;他們正積極地將這些歷史籌碼投入摩天大樓的興建中。上海人雖有備感屈辱的歷史,但可能正因如此,上海人和中國其他地區的人比起來,可能是最有自信的──其他中國人會說他們自大。上海人自認為是中國最會做生意的人,最擅於處理行政工作,眼界最具世界觀,而且最勇於冒險。共產黨最高層領導人當中,極大比例都是來自上海;而且中國還以上海取代香港作為全國金融中心,進而寄望上海躋身成為全球頂尖的商業和金融中心──這種種可都不是巧合而已。

黃浦江是目睹這個城市今昔律動的好地方。水上交通之繁忙絲毫不下這個城市裡過於擁擠的街道,午後是黃浦江上往來交通最繁忙的時刻,遊客搭船觀賞兩岸風光之外,黃埔江上的四、五個水道擠滿了好幾百艘的大船,有的像是超大型的舢板、有的則載滿砂石和煤礦,堆得像座山一般地在水上漂浮,旁邊還有橘紅色船身的遠洋貨櫃輪,或是灰色的輪船,看起來宛如會漂浮的工廠,只不過它們載的是汽油和化學物品。

觀光船的收費跟豪華郵輪差不多,可是看起來和搭乘起來的感覺,卻像是行進緩慢的平底貨船──船的頂層還有家三層樓的餐廳。除了船首那兩隻突兀的銅製凸眼龍頭之外,這艘船就跟廉價的中國宴會廳差不了多少。船裡頭擺了許多雕以巴洛克式風格花紋的龍椅,宴會桌上的桌巾雖然漿過,卻有許多污點,服務生一臉無聊的樣子,動也不動一下;這艘船就像是國營觀光事業派出的流動大使、全國性的廉價旅館和餐廳帝國。這艘船是中國對於觀光事業投資的首度嘗試,即使在寬廣的灰色水域上航行三個半小時,朝著長江以及東中國海的交會處緩緩前進時,也不忘散播著共產黨式的「魅力」。

儘管水路交通往來繁忙,但上海四周都是農場,一直到近年才真正自成一格。中國於一九八○年代初期經濟自由化之後不久,上海就開始推出觀景遊船;當時遊客還可以觀賞到兩岸稻田、菜田風光,還有許多養雞、養豬、養鵝的農場和花木扶疏。共產黨政權數十年來任由外灘荒廢,幾乎沒有任何企業看得出這個地點的發展潛力。當地宏偉的建築為地區性和市政府機構所占用,而這些機構在意識型態的影響之下,對於昔日的外商銀行和飯店都仇視有加。即使在上海於一九九○年代蓬勃成長的時候,外灘依然一片沉寂──宛如一九三○年代好萊塢豪華的電影佈景,一直沒有能夠找到新的劇本上演。

後來當上海昔日的商業榮景恢復時,致力於吸引外商,於是將位於外灘的大樓之一租給肯德基炸雞分店;在當時,這對當地人而言可是西方的豪華美食。現在,肯德基已在外灘銷聲匿跡,但是遍佈整個城市的各個角落,在當地頗受歡迎。現在的外灘,隨著世界各國的資金進駐,居民的生活風格也跟著國際化。我們可以在當地找到義大利的巧克力、Evian Spa(法國專供皇宮貴族享用的Spa)、全新裝潢的精品飯店,以及由巴黎、紐約明星級廚師經營的世界級餐廳。外灘三號是一座位於岸邊的百年建築,昔日原本作為辦公大樓,但在斥資五千萬美元、由全世界最負盛名的建築大師葛雷佛(Michael Graves)監工重新裝潢之後,已成為吃喝玩樂樣樣都有的大樓。聳立在江畔的大樓中還有一家畫廊,從窗戶往下看,黃浦江上的水上交通、江畔的五彩燈光盡收眼底──對於畫廊而言,這或許是全世界最令人嘆為觀止的地點。

一個城市要出現這樣的變化,必須要有錢才行。上海的平均所得是外地的十倍,為數眾多的中產階級一年所得達一萬美元(或以上),而且通常不只這個數字。人們實際的所得如果超出他們所申報的數字,有個正式的名稱叫「附加收入」(additional sources)。看來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收入來源;外灘和高速公路上塞滿了私家轎車,這些車子的價格比起在美國和歐洲要貴上好幾千美元。上海市政府規定,光是購買轎車就得支付五千美元才能取得許可證。不過頂級車還是要走後門。許多私有公寓要價十萬美元以上照樣熱賣,如果人民沒有許多附加收入,就不可能會有這樣的現象。而且榮景會推波助瀾。上海房地產價值飆漲,令這個城市產生了一群新富階級。一九九○年代中期和末期,當地有錢、有膽子進入房地產市場的人,看著他們的房地產價值每年以至少二○%的速度增長。許多房地產價格在不到三年的光景就翻了一倍,因此買氣增強。賣掉一些之後,再買更多。當地媒體曾揭發這樣的醜聞──上海新蓋的豪華公寓有三分之一在經過轉手買賣之前,根本沒有人住過。上海經濟起飛之後誕生的年輕人並不十分清楚這個城市發展的歷史,天真的以為只要手往空中一揮,鈔票自然會從天上掉下來。

共產黨最大的成就之一在於普及普通話,幾乎全國人人都會說。當然,現在的上海人也能說一口漂亮的普通話,不過從中國其他地區搬到這個城市的新移民,則得開始學習當地的方言──上海話。當地書店開始出現各種學習上海話的會話書和字典,讓習慣說普通話的人可以順利學習當地方言。專教上海話的學校也開始出現。這全是因為上海籍的管理階層彼此都以上海話交談,就算有外地工人、執行主管或是政府官員在場也是一樣。他們彼此表示了解的點頭和眼神,讓人不免懷疑這些上海人是不是有什麼秘密。外國人也有同樣的疑惑。eBay網站上開始出現協助美國人和歐洲人學習上海話的教材。

學習當地方言的目的在於盡力掌握這個城市的每一個脈動。殖民時期,上海因販賣鴉片而發跡;現在的上海,活力就是它令人上癮之處,當地經濟成長翻了一倍、又一倍、然後又再加倍;在這樣的能量吸引之下,外地人蜂擁而至,渴望和這個城市分享這樣光輝的時刻。

從觀景船望過去可以看到外灘後頭的景象──這個城市正在天南地北地全方位拓展當中。一九八○年代末期,上海開始從世界各國進口建築用的起重機。除了向外圍擴展,這個城市也向天空發展,到二○○四年,新建的十五層以上大樓就超過五千棟。

如果說黃浦江是觀賞這個城市最好的地點,那麼鳥瞰這個城市最好的地點是哪裡?答案不是上海四處林立的高樓大廈。從這些高樓往下看,只會看到天際因空氣污染而漂浮著一層令人作噁的棕色煙霧,就好像礦工洗澡水上漂浮的泡沫一樣。觀賞上海地形最好的地點,其實是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北靠人民公園(人民公園就像是上海人的北京天安門廣場一樣),是一座造型奇特的展示中心。這座展示館像是一個白色的玻璃箱子,在陽光之下閃閃發光,規模跟都市裡的百貨公司一般大小,屋頂有四個巨大的頂蓬,形狀好像倒過來的馬戲團帳棚;這樣的造型讓它成為上海最讓人賞心悅目的建築物之一。

參觀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內部,就可以了解到上海多麼努力地想要擺脫不光彩的過去、創造光明的未來。展示館三樓是整個城市的等比例模型,上海幾乎每一座現有的、在規劃中的建築物都在其中,看起來就像是一座沒有顏色的堡壘。這座模型的大小跟籃球場一樣大,模型裡的每一個建築物都不超過四吋大小。這個世界上,除了上海,還有哪個城市會把城市的中央公園蓋在黃金地段上,還在裡頭興建展示館,宣揚人民領袖對未來的規劃?要是在別的城市,可能只是在某個網站用電腦圖像說明未來的計劃,或是在市政府或科學博物館裡擺個放置在玻璃箱裡的模型,而不是像上海這樣用一整棟建築來做這件事。在上海,就算是對市民的宣傳也不脫「大就是美」的魔咒。這招的確有效。就算模型縮到只有昆蟲的大小,這個欣欣向榮的城市感覺上就像個活生生的東西,在地球上不斷地擴張,一直到消失在水平線的盡頭為止。

當地人走在升高的平台上觀看模型,從中尋找他們的家,d或是已經被高樓大廈取代的舊址。上海沒有多久以前完全不是這個樣子。在上海,尋常人家的鄰里之間就有當地學校(通常是昔日外國菁英份子的豪宅改建的),小型的商店,還有街上的小販,以及櫛比鱗次的兩、三層住家;這種種元素構成了緊密、自成一格的社區。小孩玩球、媽媽晾衣服、祖父玩麻將或是拿著鳥籠賞玩。現在,離家去別的城市,或是到外國唸書,或者畢業後離鄉工作的年輕人,一、兩年之後回到故里可能發現以往巷弄裡的小房子已經蓋起高樓大廈,變更土地的規模不下於紐約的聯合國大樓。這樣的體驗不光是造成實際住址的遷移而已,還讓人覺得,這個城市不論改造成多麼光鮮亮麗,都只是暫時的,唯一能夠永恆留在上海的是野心。

在人民公園,和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同樣引人矚目的是上海大劇院,這座劇院占地廣大,造型優雅,是由一位法國人設計的,於一九九八年開幕,外型仿中國廟宇的建築,看起來跟龐畢度中心頗為相像。上海大劇院的對面是圓形的上海博物館,採粉紅色的西班牙花崗岩建造,造型設計仿中國古代銅器,甚至屋頂的拱形就是銅器把手的形狀。這是中國頭一次以美國為師所規劃的博物館。經費和展覽的藝術品都是來自慈善家的捐獻,特別是已經成為百萬富翁、希望對祖國有些貢獻的海外華僑──有的則是希望藉此和祖國交換一些利益。古老的中國在此和現代接軌,這裡也是上海讓外國觀光客覺得最自在的場所。這些因時差和五千年古老王國的展示品而頭昏腦脹的外國人,在藝廊中感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