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序言
前言
書摘

作 者 作 品

大未來
未來的衝擊
第三波
未來對話錄
新企業報告
未來的衝擊
第三波

NEXT

【類別最新出版】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自由主義VS身分政治:《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身分政治》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15週年長銷紀念版)
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
你有數字病嗎?:數學、數據、績效、演算法,數字如何控制我們的每一天


再造新文明(BE0105)
Creating A New Civilization : The Politics of the Third Wave

類別: 人文‧思潮‧趨勢>NEXT
叢書系列:NEXT
作者:艾文.托佛勒
       Alvin & Hedi Toffler
譯者:白裕承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7年03月01日
定價:120 元
售價:95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112頁
ISBN:9571322512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言前言書摘



  前言

第三波政治:再造新文明

美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重重危機,家庭體系出現了危機,健保、都會、價值體系亦然,特別是政治體系,更是在實踐層面喪失了人民的信賴。為何這許多的危機,都在這個歷史時點上紛至沓來?難道這是英國行將沒落的證明?我們是否走到了「歷史的終結」?

本書抱持著另一種觀點。美國的危機並非源自其失,而是源自其得;我們不是在歷史的終點,而是在「前」歷史的終點。

拙著《未來的衝擊》(Future Shock)在1970年提出「工業社會的普遍危機」概念,之後煙囪工業裁掉一批又一批的手工工人,而正如書中首先預測到的,整個家庭結構開始崩壞,大眾媒體分眾化,人民的生活型態與價值觀也趨於多元化。美國的面貌已經截然不同。

這也就說明了,為何舊有的政治分析框架不再適用。像「右翼」、「左翼」或「自由派」及「保守派」之類的名詞,都不復其原來的意義。如今在俄羅斯,我們將共黨人士稱為「保守派」,改革人士稱為「激進派」。在美國,經濟上的自由派可能會是政治的保守派,反之亦然。「左翼」的納德(Ralph Nader,綠黨黨魁)和「右翼」的布坎南(Pat Buchanan,共和黨極右大將),卻會聯手起來反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不過意義更為重大的一件事,是政治權力日益從國會、白宮、政府機關及政黨等有形的政治架構,轉移到以電子網絡互通聲息的草根組織及媒體身上。

類此的重大變遷,無法僅以政治角度作出解釋,因為這些和家庭生活、工商企業界、科技、文化及價值觀各方面的重大變化,也是息息相關。在這個社會快速變遷、人心幻滅乃至同胞相殘的時期,我們需要有一套適用於 21 世紀的治國之道。為因應這個變局,本書提出嶄新而有力的一套架構,一旦這套架構為人了解,我們就能採取實際措施,形塑未來更重大的變局,去主宰之而非受其宰治。

當今變局的一大特色是速度;這是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一切都是快節奏,即使書本的命運也是一樣。

1994年10月本書由進步暨自由基金會發行限量教育版本,其後不到一個月所舉行的大選,讓紐特.金瑞契(Newt Gingrich),一躍成為美國眾議院議長。此一發展使得本書成為報章及電視爭相報導的焦點,因為本書不僅是由金瑞契作序,並且是在他推介給國會議員及美國民眾的一份「書單」之列,和《聯邦論文集》(The Federalist Papers)、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法國政治家兼作家)的著作等政治學經典著作並列。

此外,金瑞契在一場接一場的演講及記者會中,都提到我們1980年的著作《第三波》(The Third Wave),也就是本書部份內容之所本,他稱許之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富開創性的著作之一」。

大選的結果加上本書的問世,讓媒體爭先恐後的想要探究我們和金瑞契是什麼交情,在公眾眼中,我們的政治立場,和他的立場有大相逕庭之處。記者一再追問,多奇怪呀,像你們這樣的社會思想家、未來主義者,竟會和金瑞契這種保守派政治家有所關聯。保守派不是都想回復舊制嗎?

這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並不盡然如此,事情沒這麼簡單。

搞不懂金瑞契為何呼籲美國民眾讀我們的書(我們反對在學校祈禱,贊成墮胎權)的人,以及搞不懂我們為何以金瑞契及其夫人瑪莉安這樣的朋友為榮的人,這篇簡短的前言就是最好的答案。

我們認識金瑞契有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了。1970年《未來的衝擊》出版後,一名頭髮略長、兩鬢濃密如貓王的年輕助教,從喬治亞州飛來參加我們在芝加哥一場教育座談會的演說。他對我們的書印象深刻,主動要和我們結識。他的首度競選公職是好些年後的事。

1975年,我們應國會民主黨人士之請,以未來主義及「前瞻民主」為主題,為參眾兩院議員舉辦了一場座談會。我們邀請了金瑞契,他大概是我們認識的眾多未來主義者中唯一的共和黨人,而他也到場了。

這場座談會催生了「國會未來意見交換論壇」(Congressional Clearinghouse on the Future),這團體後來的共同主席之一是年輕的參議員高爾,也就是現任副總統,他使得資訊基本建設的必要性躍而為全國性議題。

其後的歲月中,我們和金瑞契夫婦私交甚篤,彼此間不僅針對特定政治議題舌戰,也在廣泛的社會理論、哲學、世界大事及未來變遷上爭論不休;許多次吵到不可開交之際,突然間會相視大笑起來。金瑞契被媒體描繪為保守陣營的薩馮納羅拉(Girolamo Savonarola,中世紀義大利佛羅倫斯的殘暴宗教領袖),但他具有狂熱份子身上少見的一個特質,也就是高度的幽默感。

我們和金瑞契夫婦的交往密切,彼此間的理性互動則包羅萬象、針鋒相對。紐特的興趣層面至為廣泛,從太空計畫、恐龍、剛出道檢察官的辦案辛酸、學習理論、軍事史到好萊塢電影,而政治更是不消說。也就因此我們很有得爭辯,論爭時雖未必然意見一致,但至少理路為之清晰不少。

紐特曾說,我們和他的觀點可能有八成的交集,但對另兩成卻礙難苟同,我們相信他也跟別人講過這樣的話。後來這同異比例隨情況不同而有懸殊的起伏。

金瑞契也許不是美國政壇最聰明、最以學識見稱的人,但無疑是一時之選。他曾是歐洲史及環保研究教授,所思所見率皆出以長遠眼光,在演說中不時都會用到「文明」、「革命」這樣的大字眼。金瑞契和多數只會向後看的歷史學家不一樣,也和僅著眼於下屆選舉的政客有異,他誠如夫子自道的是個革命性思考的人,也是個保守派的未來主義者。他既為未來主義者,即使眼前正有一場戰術性的仗要打,也仍能出以戰略性的目光,前瞻三、四十年的時間。

職是之故,把金瑞契視為又一名政客的選民、大眾、新聞記者或政壇人士,其實是受到誤導而未能明察真相。不管你喜不喜歡他的意見(他有時會衝口而出,第二天才為失言而懊惱),金瑞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以及美國在接下來這一個世代要何去何從,都作了深長而嚴肅的思考。

我們執筆寫作這本《再造新文明》,有必要在此表明我們既非共和黨人,也非民主黨人。我們不僅有時會和金瑞契切磋一番,更感到高興的是在這次大選之後,國會民主黨黨團開始對我們的理念重燃興趣。他們邀請我們前往討論第三波的政治意義,並開始把本書列入參考書目。他們當然知道我們和金瑞契的長久交情,而紐特聽聞我們在和民主黨對話的消息時,說「那再好不過了」。未來原本就不是任一政黨的禁臠。

這本小書將闡明,我們為何認為美國的政治已到下一個大步飛躍的時候了。這不是民主黨對共和黨,或是左派對右派,或甚至自由派對保守派的問題,問題比這些要大得多。我們認為,有必要更加明確區分誰是想要重拾那一套已經行不通舊制的守舊人士,誰又是準備好要轉換進入我們所稱的「第三波」資訊社會的政治家。

全球性競爭所意味的是,世界不能再回到裝配線工業社會那樣講求服從領導、統一樣式、官僚主義、霸道經濟的時代。第三波並不只是科學技術和經濟學的問題而已,還牽動到道德觀、文化、理念、社會建制以及政治結構。一言以蔽之,第三波意味著人世的一大轉型。

工業革命使舊有的許多政治結構為之陵夷,同樣的道理,知識革命及其所帶來的第三波轉變,將對美國等許多國家造成相同影響。體認到這個歷史現實的政黨及團體,將可活存下來,形塑子孩的未來,而昧於這個現實的人,會被歷史的洪流所吞沒。

 
序言前言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