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讀者書評

線 上 試 閱

前言
許士軍推薦序
趙義隆推薦序
吳惠林導讀
陳建甫導讀
書摘:墮落之後
書摘:從根本消滅貧窮
深度悅讀:面對未來,還好我們有─托佛勒!
原書註解 1
原書註解 2
原書註解 3
原書註解 4
原書註解 5
STRATEGY+BUSINESS WIN 2006 冬季號專訪 托佛勒
大陸新京網專訪 托佛勒(第四次浪潮/節錄)
凱倫.托佛勒(托佛勒夫婦之女)《紐約時報》訃聞
《華盛頓郵報》:被刪改的托佛勒中國版《財富的革命》
新財富革命 50 兆美元財富待開發!

NEXT

【類別最新出版】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自由主義VS身分政治:《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身分政治》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15週年長銷紀念版)
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
你有數字病嗎?:數學、數據、績效、演算法,數字如何控制我們的每一天


Wealth 3.0(BE0143)──托佛勒 財富革命
Revolutionary Wealth: How it will be created and how it will change our lives
革命正在發生 財富定義已然改寫

類別: 人文‧思潮‧趨勢>NEXT
叢書系列:NEXT
作者:艾文‧托佛勒、海蒂‧托佛勒
       Alvin Toffler, Heidi Toffler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22日
定價:500 元
售價:395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64頁
ISBN:9789571346182

停售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許士軍推薦序趙義隆推薦序吳惠林導讀陳建甫導讀書摘:墮落之後書摘:從根本消滅貧窮深度悅讀:面對未來,還好我們有─托佛勒!原書註解 1原書註解 2原書註解 3原書註解 4原書註解 5STRATEGY+BUSINESS WIN 2006 冬季號專訪 托佛勒大陸新京網專訪 托佛勒(第四次浪潮/節錄)凱倫.托佛勒(托佛勒夫婦之女)《紐約時報》訃聞《華盛頓郵報》:被刪改的托佛勒中國版《財富的革命》新財富革命 50 兆美元財富待開發!



  書摘:從根本消滅貧窮

任何策略的背後都有一個夢想,一個理想的藍圖。在很多人看來,消滅貧窮的第三波策略也是始於一個夢想──且這個夢想也許很快就會實現。

真正不切實際的是舊的策略,在農村一點一點推動小改變根本不足以帶動應有的進步。

中國、印度或追隨其腳步的國家若要成功改革,絕不能一味興建汙染空氣、土地、水源的大型工廠,或是讓千萬農民湧入已經飽和的城市。

要避免農人湧向城市的貧民區,唯一的方法是縮短兩種生產方式的差距──一是在土地上的勞動所得,一是高科技產業(及其蘊藏的潛能)。此外,我們還需要訂定明確的目標。

當人們公開討論全球的貧窮問題時,常有一個盲點:無法決定目標究竟是減少絕對的貧窮,或拉近常被討論的貧富差距。

要縮短貧富差距未必需要提高生活水準,也可以讓富人變窮。工業革命大幅拉開貧富差距──但同時也使窮人減少。人類歷史上曾多次嘗試讓所有的人同步向前,結果都是災難一場。最重要的目標應該是將生活水準提升到絕對貧窮之上,不論貧富差距是否變大。

唯有當每個嬰兒都能吃飽,每個人的飲用水都安全無虞,窮國的平均壽命都能達到七十歲以上,基本的教育目標能夠達成,然後才能談縮短貧富差距。

現在最需要的是提出一套策略,讓貧窮的鄉下轉型為進步、高生產力的產業中心,這些地區的發展不能再仰賴未老先衰的上一代出賣體力,而要寄望下一代的腦力。

這樣的策略絕不能只看眼前,應該把目光放在未來,甚至要看到還在蘊釀的機會。值得慶幸的是,現在已有一些強大的工具被發展出來──第一項是飽受爭議的基因改造食品。

不再仰賴嘗試錯誤

社會大眾理應要求農業單位提高作物的安全性,避免意外的交叉汙染,這是應該的事。但想要完全禁止基因改造食品是不負責任的,甚至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就連綠色和平組織的創始人之一摩爾(Patrick Moore)也認為,這是「不切實際的做法,對科學與邏輯完全欠缺尊重。」

儘管有激進的反對聲音,未來符合環保的基因改造食品及其他生技產品的生產與運用必然會更普遍。此一趨勢加上其他領域的創新,將有利於永遠解決貧窮的核心問題。

現在我們知道,基因改造食品及其他生技產品可提高作物的營養成分,減少肥料、灌溉、農藥的需求,讓農作物可以在貧瘠的土地或寒冷的氣候下生長,大幅提升特定面積的產量,也就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農產品的價值。

在此之前,基因改造作物主要集中在六個國家,主要作物是大豆、油菜、玉米、棉花等,因為這些作物在西方較受歡迎,商業上比較有利可圖。但這種情況將會改變。

印度生物科技部認為,在不久的將來,應可看到基因轉殖的甘藍菜、蕃茄、馬鈴薯等作物大量生產。印度前農業部長辛吉(Rajnath Singh)指出,他們正在研究貧窮國家十二種主要作物的改造,如玉米、樹薯、木瓜。

中國最近才核准進口孟山都公司的基因改造玉米與大豆。據說會延遲至今,是為了讓中國的科學家有時間迎頭趕上,問題是有些農民已迫不及待。

科學與發展網(Science and Development Network)指出:「近年來雖採行嚴格措施,管制基因改造大豆的進口,實際上進口額仍持續成長。二○○三年,中國進口了二千萬噸以上的大豆,總值四十八億美元──較前一年成長了一倍。中國進口的大豆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基因改造的。」

由此可見,要管制或監督這項新科技相當困難,尤其是在政府公權力不彰的地區。但這並不表示就不需要管制。根據《科學期刊》的報導,「中國因體認到這個現實,正在發展北美之外最大的植物生技產業。」

作家曼寧(Richard Manning)在《對抗自然》(Against the Grain)一書中探討農業的歷史與影響,他提醒我們,農人進行植物異種交配已有幾百年的歷史──都是仰賴嘗試錯誤與碰運氣。「現在他們不再靠摸索,而能精確掌握每一種基因對植物構造的影響。今天的科學家可以快速找出需要的特性──過去這可能要耗時十幾年才能做到。」

健康香蕉

在生物科技的協助下,愈來愈多食物將可具備對抗疾病的功能──包括在貧窮國家廣泛存在的疾病。

舉例來說,每年因B型肝炎喪命的人超過五十萬,其中三分之一在亞洲。全球有四億人為帶原者。在美國,肝炎疫苗接種要打三針,總共花費二百美元──這個數字遠超過數百萬農民能負擔的程度。康乃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嘗試將疫苗植入香蕉,如此可將每劑的成本降低至十美分左右。不久之後,我們或許會看到可預防B型肝炎的蕃茄和馬鈴薯。

或是出現富含維他命A的「黃金米」(golden rice),可預防貧窮地區孩童常見的眼盲。印度的科學家也在研究對抗霍亂與狂犬病的疫苗食物。

尚在研究中的食物包括可預防腹瀉(嬰兒常見致死疾病之一)的蕃茄,對抗囊腫性纖維化的玉米,含維他命的蔬果等。

除了醫療之外,有些高附加價值的食物是為了美容或提升個人條件而設計──任何人若是對人類的基因與蛋白質構造略有了解,應該都不會感到意外。

隨著生技公司不斷推出新型種子,「醫藥農學家」(pharmers)可望針對愈來愈小型的高附加價值市場乃至個人需求生產客製化產品。

在這個領域,可以說大家都才剛起步,人們沒有理由說窮國一定無法「追上」領導國家,而他們將來甚至不僅能餵飽自己的國人,還可進一步輸出獲利。這還只是生技發展的其中一種可能而已。

生物經濟學

根據一份很重要但鮮少被注意的文件,華盛頓特區國防大學(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的分支──科技與國家安全政策中心(Center for Technology and Naional Security Policy)指出,在未來的世界,「農田將和油田一樣重要。」

甚至連石油公司的主管也開始談到「石油時代的末日」。上述文件的作者阿姆斯壯博士(Robert E. Armstrong)進一步指出,我們正邁向「以生物為基礎」的經濟,「基因將取代石油」成為很多原料的主要來源,甚至包括關鍵能源。

在本世紀初,美國農民一年產生二‧八億噸無用的葉、莖等部分。其中一部分的生質物(biomass)已被轉化為化學製品、電力、潤滑油、塑膠、膠帶,以及最重要的──燃料。

這還只是開始。阿姆斯壯預見將可看到鄉間散布小型的「生物精煉廠」,將廢棄的生質物轉化為食品、飼料、纖維、生物塑膠等。他引述一九九九年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的估計:美國的生物經濟將可滿足「美國所需有機化學品的百分之九十,及液態燃料的百分之五十。」

這不只是美國的事。阿姆斯壯指出,在這樣的經濟裡,「基本的原料將是基因,基因與石油不同,全世界到處都是。」因此他預言將發生地理政治的權力大移轉,從沙漠油國移向富含生物多樣性的熱帶地區。

「在一個以生物為基礎的世界,我們與厄瓜多(舉一個典型的例子)的關係將比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更重要。」原因是:厄瓜多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亦即基因多樣性,很可能對世界較有價值。果真如此,這對巴西或中非洲又具有何種意義?

在英國康瓦耳郡(Cornwall)的伊甸園計畫(Eden Project),由史密特(Tim Smit)負責主導《快速企業》(Fast Company)所稱之「世上最大的溫室」。史密特說:「我們正要經歷一場二十世紀以來最大的革命。現在我們可以利用植物做出比鋼鐵或克維拉(Kevlar,編註:一種極強韌的合成纖維,由杜邦公司生產)更強韌的複合材料,這種影響是很深遠的。世界上每個國家都可利用他們的植物做出高級的材料。」

「生物精煉廠的位置必須靠近原料來源,因此可能會發展出地區性的農業,特定地區栽種特定作物以供應當地的生物精煉廠……一個很重要的影響是在鄉村創造出非農業的工作。」

阿姆斯壯說:「以生物為基礎的經濟,終將阻遏都市化的趨勢。」

天助自助

農人並不笨,否則也不可能生存下來。他們了解土地,聞得出風暴來襲的氣味,知道旱季何時來臨。然而這只是他們能夠掌握的一部分知識,農人能掌握與真正掌握的知識之間有很大的差距,這個差距造成農人的貧窮。

就連富裕國家的聰明農人也都在浪費勞力、能源、水、肥料、農藥;造成嚴重的生態問題;無法充分生產應有的產量──理由是他們對土地欠缺某些細部的了解。所幸不久之後,他們即從一萬二千哩外的太空獲得幫助。

到今天,一般農人以及農企業多是採取同一種方式耕種整片農田。

但現在的科技非常進步,一個或甚至數個農村只要有一個手提式GPS裝置,就可從正在繞行的衛星獲取愈來愈詳細的資訊──包括每一畝田(甚至每一株植物)所需的肥料、營養素、水量等。

如此便可能發展出客製化農耕,亦即農人可依據作物需要的部位與時機,施以最少量的肥料。此外,目前的灌溉系統與循環利用方式也可獲得改善,甚至可利用高附加價值的水源達到特殊目的。

根據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的研究,「光是灌溉科技的進步,就可讓全世界水資源的需求在未來二十五年減少一半。」

這對農人與環境都是好消息,「精確農耕」(precision agriculture)與客製化淨水設施可以讓農業走向小眾化。

這些都指向更大、更重要的改變。我們知道,工業式農耕會導致對環境有害的單一作物與單一栽培。我們現在則看到可能往反方向發展的第一個線索。我指的不是回復,而是超越工業時代以前的方法。

隨著市場對客製化食品與健康產品的需求日殷(至少在富裕國家是如此),將來必然會出現各種新技術,讓人們更善用世界各地的作物──這應該是環保人士所樂見的。

精確農業及其他新技術才發展沒多久,而且成本相對高昂,但未來可望逐步降低。(本文節錄自《Wealth 3.0──托佛勒 財富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