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序曲
書摘 1
書摘 2

INTO系列

【類別最新出版】
全台凶宅打卡
自由與干預:搞好經濟就手握權力,借鏡自由市場的歷史、擘劃經濟的未來
蘭花賊(二十週年紀念新版)
親愛的圖書館
花月殺手:美國連續謀殺案與FBI的崛起


OED的故事(IN0039)──人類史上最浩大的編纂工程

類別: 人文‧思潮‧趨勢>INTO系列
叢書系列:INTO系列
作者:賽門‧溫契斯特
       Simon Winchester
譯者:林秀梅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24日
定價:320 元
售價:253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80頁
ISBN:9571343838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曲書摘 1書摘 2



  書摘 1

第一章 測量規模(節錄)

《英語大辭典》正如《英國憲法》,既非一時也非一人之作,乃是累世緩慢增衍而成的產物;它的諸多源頭幾乎都遠在史前時代,儘管現今的《牛津大辭典》從此脈出,但這些源頭不是辭典,甚至連英語也不是。 ──莫雷,〈英語辭典編纂學之演進〉 (”The Evolution of English Lexicography,” 1900)

英語這個語言,語彙繁浩,龐雜精微得教人讚嘆,今日更以其豐富無窮而顯得壯觀無比;然而英語本質上是個關於侵略的語言。英語向來註定有此命運:地質學與海洋學的研究證實,不列顛群島早在有人跡踏至前,地形幾乎一直是島嶼,在此生活過的英國先民最初自遠方飄洋過海而來,帶來了自己的風俗、長相、書籍——還有語言。

英語累積的字量大得驚人;其中四十一萬四千八百二十五萬字經過辨識、發掘後編成了一九二八年初版的《牛津英語大辭典》,也就是本書探索的主題;此外,十分暢銷的《韋氏美語辭典》中也條列了幾十萬字,之後幾十年,更發現、創造了好幾萬字。絕大多數英文字彙都是拜外人、客旅、入侵者之賜,方能造出,或是完備。

原鄉語言

我們對這些移民者的語言略有所知。一般認為凱爾特人(Celts)是外來移民中最早的一批,他們來自多瑙河上游河谷中陰鬱的森林與沼澤地。約在青銅器時代,他們成群結隊穿越歐洲大陸向西而行;耶穌誕生前五百年左右,有些人來到歐洲大陸西北邊的多雨多霧島嶼上,在以岩石為屏障的堡壘住了下來,有些人則在別處落腳。群島南半部的氣候普遍較適人居住,在此定居的人自稱Britons(不列顛人),後來便有 British Isles(不列顛群島)的說法;事實上,「不列顛」(Britain)的名稱也脫胎於此。

他們在此創造了某種家園及文明,使用的語言在現代英文雖只留下些微珍貴痕跡,但今日仍有人使用的威爾斯語(Welsh)、康瓦爾方言(Cornish)、蘇格蘭蓋爾語(Scots Gaelic)及愛爾蘭語(Irish)卻是以這些語言為基礎。極少數字彙完整保存下來——brock(獾)、可見於某些英文村莊名及當代威爾斯用語的combe(深谷)及torr(山巔)等字眼,至少言談間故作風雅或稍愛賣弄學問的人還會使用。同樣地,有些凱爾特地名如London(倫敦)、Dover(多佛)、Kent(肯特),河流名稱如Thames(泰晤士河)、Exe(埃克斯河)以及Wye(瓦伊河)至今都仍沿用。凱爾特人到了他們的歷史晚期,可能向客居的傳教士借用了少數字彙——如assen(驢),以及cross(十字架),不過詞源學學者仍沒有定論。大體而言,凱爾特人在口語及文字方面的語言影響,對後來的英國世代其實無足輕重。基督教時代伊始,不再有人看好凱爾特不列顛語(Celtic British)會有長遠影響。當時數千支全副武裝、戰術精良的軍團席捲上岸,凱爾特語還來不及紮根,整個南不列顛旋即臣稱羅馬帝國為殖民宗主。

羅馬人殖民

羅馬人留在不列顛四百年,直到西元四○九年才離開,前去挽救急速崩解的西羅馬帝國,結果卻徒勞無功(一年後,羅馬帝國遭匈奴人攻克,不下七十年,整個帝國滅亡)。不列顛人受到羅馬軍事及文化影響的時間,幾乎等同從文藝復興到現今的時間。羅馬人確實留下某種屬於帝國的語言遺產;下一批侵略者的船艦來到今日的東英格蘭(East Anglia)圓卵石海岸登陸,但在那之前,已有一種語言在不列顛群島的南方島嶼紮根。那是種混合語,一部分是早期的凱爾特方言(有人稱之為不列顛語),一部分是則是讓許多英國學童愁眉苦臉、在凱撒大帝《內戰:卷二》(Civil War, Book Two)之類的教科書中還使用的語言。

羅馬統治下的不列顛人所用的語言是以拉丁文為基礎的混合語言,如果當初能一直不受沾染,很可能順理成章地脫穎而出,成為這些島嶼上一枝獨秀、乃至於最強勢的語言;畢竟當時受統治的原住民與管理他們的總督、使節,以及控制他們的士兵,都普遍說同一種語言,少數幾個例外的地區是威爾斯和坎伯蘭(Cumberland)兩地最偏遠的山谷,以及地勢更孤絕的蘇格蘭峽谷,盤據在此的是聞之令人喪膽且大肆傳繪的皮特人(Picts)。倘使後來第五、第六世紀的那些事件沒發生,不列顛經歷的語言演化,與同樣被羅馬殖民的西班牙人或法國人所忍受或享受過的,或許便別無二致了。

條頓人入侵與古英語

事實上,結果天差地別。在第五世紀中期,前所未聞且意想不到的侵略者及殖民者,乘著大約二十艘長船,從東邊潛行至英格蘭東方及南方海岸,也就是今日的約克郡(Yorkshire)、諾福克郡(Norfolk)、艾塞克斯郡(Essex)、肯特郡(Kent)以及漢普郡(Hampshire)等地。那些行過北海波濤洶湧的陰鬱海域、最後成功登陸的脆弱船隻,全是從地形參差,向北突出的波羅的海半島(即今日丹麥)出發。入侵者簡直是手到擒來:羅馬人已經撤離,剩下的凱爾特人無從發動像樣的防衛戰,屬日耳曼語系的條頓民族(Teutons)很快統治了他們。不過,這些侵略者到達的時間雖然差不多,卻不屬於同一種族。我們多少可以從長船啟航的地點,得知有弗利西人(Frisians)、朱特人(Jutes)、撒克遜人(Saxons),以及最為重要的盎格魯人(Angles);英國這個國家及語言都因這一部族而得名。

我們大概瞭解條頓人到來的情況。例如,第五世紀中期,傳說衡吉斯特(Hengist)與賀薩(Horsa)這對朱特族兄弟來到泥濘的塞尼特島(Thanet),在艾伯斯福壢(Ebbsfleet)登陸,他們與同胞陸續在肯特郡、漢普郡、懷特島建立殖民地;爾後幾十年間,殺盡每一個遇見的凱爾特人。撒克遜人的作法也大同小異,他們於西元四七七年在東英格蘭(East Anglia)登陸,分別向西及向南遷移,無情地將凱爾特人逼到威爾斯、康瓦爾以及蘇格蘭邊境。而來自丹麥的盎格魯人,西元五四七年陸續在漢伯河(Humber River)北方幾處上岸,在今日的諾森伯蘭郡(Northumberland)建立起王國。兩個世紀後,神學家暨歷史學家比德(the Venerable Bede)在泰尼賽(Tyneside)一處修道院中,記錄下當時的動亂:

在很短的時間內,上述這些部族來到這個島,開始大量繁衍,讓邀請他們的土著原住民萬分驚恐。他們突然與之前被他們以武力驅逐的皮特人結盟,之後又將武器對著自己的盟友……

結果不出殺戮及動蕩,而且進行了一段漫長而悲慘的日子,卻也為現今英語奠定了基石,留下了少數幾個截然可辨的名字。例如,條頓人稱凱爾特人wealas(外國人),這個字成了威爾斯的現代名Wales。凱爾特人最初稱他們的壓迫者為撒克遜人,後來又稱作盎格魯人:艾塞伯特國王(King Aethelbert)稱為rex Anglorum,他的國家為Anglia,而且Engle、Englisc譯註:字尾sc的發音如sh。及Englaland則悄悄成為通用的稱呼,直到十一世紀,這個逐漸成形的國家正式命名為England(英格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