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延伸閱讀

線 上 試 閱

醫病解嚴:知情同意(簡守信/大林慈濟醫院院長)
甲狀腺結節切除手術─節錄該手術的風險和併發症(魏昌國醫師)

作 者 作 品

你可以跟醫生喊卡:常見手術及其風險(下)

CARE

【類別最新出版】
肌膚算病【望診護膚篇】:三代中醫教你從皮膚解讀體質密碼,對症調理、控熱排毒,養出不老好膚質!
憂鬱不只是藍色:用德國心身醫學走出身心困境
一輩子的好視力:只有眼科醫生才知道,保持好視力的50個習慣
牽手就不放手 :我們一起穿越憂鬱流沙
不生氣的藏傳養生術:身心靈全面呵護的預防醫學


你可以跟醫生喊卡:常見手術及其風險 (上)(VH1004)

類別: 保健‧養生‧美容>CARE
叢書系列:CARE
作者:大林慈濟醫院醫療團隊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04月22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88頁
ISBN:9789571353708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醫病解嚴:知情同意(簡守信/大林慈濟醫院院長)甲狀腺結節切除手術─節錄該手術的風險和併發症(魏昌國醫師)



  醫病解嚴:知情同意(簡守信/大林慈濟醫院院長)

醫病解嚴:知情同意(簡守信/大林慈濟醫院院長)

也許有人認為醫病關係緊張、健保給付緊縮和如影隨形的各種評鑑是臺灣醫院面臨的最大困境。其實比這些更嚴重的是醫療複雜度的與日俱增。那種「一招半式即可闖遍江湖」、「一夫當關、萬病莫敵」的時代早已隨風而逝。二○○○年以色列科學家觀察加護病房,發現一天二十四小時病人所接受的處置(從餵食、點滴到急救等等)竟然高達一百七十八種。這麼多處置中很少是絕無風險的。所以如何在系統上營造一個安全的就醫環境是現代醫院無可避免的責任。

醫師開的藥物如果病人之前對這種藥品會過敏的話,電腦會拒絕;開的劑量如果過量,電腦會討價還價;處方中如果有些藥物會起交互反應,電腦會跳出警示,如果這種交互反應不是太強,醫師仍執意要開,過沒多久藥師在調劑藥物時又會打電話來關切一番;病房迴診,醫師如果沒有洗手,護理人員會拿著消毒藥水,請醫師當場乾式消毒一番。凡此種種都是透過系統、透過醫療團隊的彼此提醒讓疏失不至於發生。

可是您有沒有覺得怪怪的?這個團隊好像少了一個主角──病人!

這讓我想起多年前由羅賓威廉斯主演的一部電影《心靈點滴》。劇中人派區克亞當斯醫師還是醫學生時,最期待的臨床工作就是跟著大教授巡房。有一次,他們到一位罹患糖尿病多年,已經產生出多種併發症的女性病患的病床邊。他看到大教授沒打聲招呼就掀開床單,頭頭是道的分析起這位病人糖尿病足的發病機轉,順便也「電」得所有的住院醫師和實習醫師啞口無言,真是好不威風。在結束迴診前,大教授意氣風發的問大家還有沒有什麼問題?這時只見年輕的亞當斯舉手怯生生地問:「請問教授,病人叫什麼名字?」結局如何?相信您也可以猜得到,就是亞當斯得到系主任那裡去報到、去悔過。

這種醫療父權沿襲著數千年來的社會制約現象,那就是所有的決定權都掌握在父親手上。作子女的當然只能聽命於偉大得像一座山的父親。醫師與病人之間也有這種威權關係。有關於醫療的決定與執行完全由醫師主導。大家普遍認為,只要動機純正、對病人有利就可以去做,不必考慮病人是否同意。

這種威權式的作風,隨著近年來民主社會的發展和公民意識的抬高,自然會受到嚴厲的挑戰。醫界在面臨醫病關係緊張、醫療訴訟此起彼落的衝擊下,也越來越重視醫療人權這個新興議題。

「知情同意」也自然應運而生。在重大的醫療決策上,病人被告知、完全了解後的自願遵從及應允,一方面保障了病人「知」與「決定」的權利,一方面似乎病人也共同分擔了醫療決策的責任與風險。知情同意既然有這麼大的功效,又有法律文件的規格,自然得留下所有的證據,證明這是經過充分溝通說明之後所締造的「醫病共識」。隨之而來的當然就是病人得在做檢查和手術前簽署一份又一份的文件。這些文件的共同點是文字密密麻麻又不怎麼好懂,除了這些惱人的文字外也會不時出現一些帶著小數點的數字。病人在看得「霧煞煞」又有時間壓力之下,多會選擇略過仔細閱讀、趕緊簽名一途。只是這種徒具形式不見初衷的「同意」又怎麼能說是病人真已「知情」。

這些一般人看來已不太友善的文件,對大林慈濟醫院裡多數的阿公阿嬤而言更是天書一本。如何真正能讓病患了解為什麼要做這個檢查或手術、過程如何、有沒有其他選項、可能的風險以及要怎麼自我照顧,顯然光靠文字是不夠的。多媒體、動畫和影片再加上醫師親切的說明,讓冰冷的「知情同意」變成病人實際可以讀得懂的叮嚀。我們已經完成了五十多種多媒體版本的知情同意。病患及家屬的反應也相當正向。

時報文化希望這份心意能傳播更遠,於是有了這本書的誕生。在淺顯易懂、圖文並茂的說明下,讓我們釐清「為誰而戰」、「為何而戰」,進而將醫療的「真情實境」轉成串起醫病之間的「針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