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歷史‧傳記VIEW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你的溫柔只有我知道:透視親密心理
天生一對:解讀情人的非理性行為
鍛鍊心理肌力:15項心理練習,擺脫那些職場與人際間的控制、害怕、停滯、危機與焦慮
從習慣洞察人心:學會識人術, 解決人際關係的所有煩惱
洞察鬼滅之刃暗藏的心理現象:解析角色人格特質,探索天賦潛能,培養穿越險境的內在勇氣
從外遇洞察人心:療癒創傷與重建信任

VIEW

【類別最新出版】
那一天,我追的歐巴成為了罪犯
醫美大叔的戀愛腦摘除手術
【1書+1筆記】好好走向終點線:人生最重要的10個終活練習
25張命盤:25種精彩人生的課題與啟示
監控危險心靈:穿透人性裂隙的觀護人筆記


從說話洞察人心:摸透對方心理,把話說得恰到好處,輕鬆駕馭人際關係(VP00116)

類別: 歷史‧傳記>VIEW
叢書系列:VIEW
作者:林萃芬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年04月15日
定價:420 元
售價:332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16頁
ISBN:9786263351790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自序

從一個人的「說話語言」,聽出多重心理線索

心理諮商的過程,就是透過「語言」去建構當事人的主觀世界。常常一邊聆聽當事人的故事,一邊釐清當事人真正的困擾是什麼,然後慢慢整理出當事人的邏輯、想法、價值觀,再抽絲剝繭找出隱藏在背後的心理議題,接著摸索出療癒心靈的有效方法。
    
從一個人的「說話語言」,可以細細聽出許多心理線索,有助於走進對方的內心世界,進行深度的溝通。
    
舉個例子來說,同樣開場是「大家都……」但背後的心理動機卻完全不同。

「大家都這樣做,為什麼只說我」
    
「大家都這樣做,為什麼只說我」說這句話的人很可能正在啟動防衛機轉,為了避免自己的心理受到傷害。這個時候,如果想跟對方溝通,就需要先降低對方的防衛心理,不然很可能越說明解釋,對方情緒越高漲。

「大家都到了,只差你一個人」
   
這句話要看說的人是在什麼狀況下說的,不妨先查證一下,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譬如,曾經有個朋友的長官跟她說:「大家都到了,只差你一個人,趕快過來。」等她匆匆忙忙趕過去,才發現「大家都沒到,只有她一個人到了」,差點受到性侵害。
    
所以,當一個人說:「大家都到了,大家都會來」,有可能是真實的狀況,也有可能是「想降低別人的防衛」,為了安全起見,事先確認狀況,就不會事後懊惱了。

「大家都知道」
    
這句話很可能是「曖昧溝通」,言下之意是「只有你不知道」或是暗示對方:「大家都知道,為什麼你會不知道」,也因此,聽完這句話的人接下來大多會急著說明:「我真的沒有收到訊息」,內心充滿被誤解的委屈。

「大家都討厭我」
    
說這句話的人很可能是「自己討厭自己」,如果把「對自己的感覺」投射到別人身上,就會常常覺得「大家都討厭我」。
 
「大家都買了」
    
這句話運用的是「從眾心理」,不斷強調:「大家都有」,讓消費者擔心:「大家都有只有我沒有」,恐懼自己會因此被排擠,需要透過擁有相同的物品來感覺自己跟別人一樣。

為了讓大家容易覺察自己跟別人的說話方式,書中的每一種說話方式都做成「測驗的勾選」型式,相信很快就找到經常聽到或習慣使用的說話用語。

想要人際互動順暢,了解自己的「說話風格」是很重要的,無論是諮商或演講的過程中,我常會幫當事人評量「說話風格」,清楚自己的說話風格和效果後,自然能夠使用適合的語言,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如果想了解語言背後的真正意涵,在這本書中,也深入淺出分析各種常常聽到的說話方式,除了說明語言背後的心理動機外,也整理出不受傷害的應對方式。

聽懂別人話裡的「弦外之音」
    
訊息解讀錯誤,非但製造緊張衝突,更會刺傷彼此心靈,讓人生徒留遺憾。
    
有天夜裡,住在我家隔壁的一對母子發生激烈的爭執。哭泣聲混雜著吼叫聲。正想一探究竟,突然他們家的窗子「嘎」地一聲推開,那位母親激動地叫著,「我被你氣到腦衝血,你的所作所為就是要逼我去死,對不對?那我現在就死給你看。」一邊說還一邊做出跳樓的姿勢。
    
為了避免悲劇發生,我決定先報警,再仔細聆聽這對母子爭吵的原因。
    
氣憤的母親這時又轉過頭去,繼續怒罵兒子:「我真是命苦,怎麼會養出你這種自暴自棄的小孩?」
    
看到母親採取如此強烈的手段,兒子完全不為所動地回應:「你以為考試很容易嗎?那你自己去考考看,保證你抱鴨蛋回來。」
    
母親似乎被兒子氣到忘了要跳樓,她轉過身去,對著兒子說,「你認為我沒有唸過書嗎?」
    
兒子用激將法的語調說:「那你考給我看啊!就不相信你會考多高分。」
    
聽到兒子的答案,母親不禁悲從中來,哭著說:「你知不知道我賺錢養你有多辛苦?我真是太失望了,花那麼多錢請家教,你還是學不會。早曉得你現在這麼壞,當初就把你餓死算了。」
    
兒子一點都不領情,語氣很衝地反駁:「好啊!你不要給我吃東西啊,餓死我啊。」
    
母親的情緒再度被兒子挑起,憤怒地咆哮:「我就是犯賤,幹麻養你這個寄生蟲,你乾脆出去外面流浪,當個沒人管的野人。」
    
兒子也不甘示弱,立刻反擊:「你每天一見到我就罵我,我才不想住在這裡,我要去婆婆家住,再也不要回來了。」
    
母親用一種看好戲的口吻說:「哼!婆婆那麼老了,哪有錢養你?哪有錢給你亂花?」
    
兒子則自我防衛地說:「我哪有亂花錢?」
    
母親開始算舊帳:「怎麼沒有?你昨天買的那雙球鞋,不用花錢買嗎?」
   
這個時候,電鈴響了,警察來了。這場唇槍舌戰的爭執終於暫時告一段落。
    
聽完這對母子的爭吵對話,真的令人感觸良多。在那位母親怒罵與責備的背後,其實隱藏了對兒子的關懷與期待;可是,她卻使用負面的表達方式,結果當然只會激起兒子的叛逆與不屑。
    
至於兒子呢,由於聽不懂母親話中的關懷與愛意,便選擇用最叛逆的話語反擊回去,自然會讓做母親的氣到要做出非理性行為。

無論我們多疼愛、多關心、多在乎一個人,選擇錯誤的說話模式來表達情感,對方都接收不到;同樣的,聽不懂別人話裡隱藏的涵義,也很容易形成誤解,導致衝突對立。
    
想要有效溝通,最重要的,就是要聽懂對方話語中的弦外之音,了解對方內心的心理、感受、想法,調整好彼此對話的頻道,再開始溝通,才能順暢溝通。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