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譯 者 作 品

埃及學家商博良:破解古埃及文的天才

發現之旅

【類別最新出版】
哥雅:既華美浪漫又殘酷寫實
達利:超現實主義狂想天才
發現之旅藝術大師 (11冊) :馬內+竇加+華格納+夏卡爾+哥雅+達利+米羅+高更+柯比意+莫內+林布蘭
聖修伯里:永遠的小王子
凡爾納:追求進步的夢想家


拜占庭(XB0072)──燦爛的黃金時代
Tout l' or de Byzance

類別: 百科‧圖鑑>發現之旅
叢書系列:發現之旅
作者:Michel Kaplan
       Michel Kaplan
譯者:呂淑蓉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3年08月20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32開/平裝/184頁
ISBN:9571339334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書摘 3

第三章 光明之城

一如它所由出的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完全認同於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新的羅馬城。在鼎盛的時期,君士坦丁堡人口將近400,000,超過帝國其他一切城市。它的居民對它懷抱強烈感情,並以各種誇大的名字來稱呼它:美麗城市、光明之城、眾城之后。

不同凡響的城市

君士坦丁堡的成功非常迅速而特殊。它成了帝國之內獨一無二的現象,尤其是在帝國失去東方的大都城如安條克和亞歷山卓城(Alexandrie)時。確實,帖薩羅尼亞(Thessalonique)、以弗斯(E’phe\se)、或是特拉比仲德這幾個在當時因為商業(特別是其集市)以及30-40萬的居民數目,而具有重要性的城市,面對首都時始終只能扮演次要的角色。

  選擇了在古拜占庭遺址上建都,君士坦丁大帝是幸運的。確實,此城位於分隔馬爾馬拉海(Marmara,又稱「普羅朋帝海」〔Propontide〕)與黑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西面入口,所以是位處東方與地中海間的海路樞紐,而在陸路上則是來往歐亞必經之地。很快地,世界各處的人口與商品便朝此地匯聚。

  為使新羅馬有如舊羅馬的翻版,便得把全城劃分成14個區。此事純屬行政規劃,並不費力,不過除此之外,還得要指認出七座山丘,這就比較困難。靠金角灣(Corne d’Or)那一面,半島本身以相當陡峭的角度落海,但靠馬爾馬拉海的一邊則坡度較緩,於是便嘗試在那上面尋找丘陵,而因為結果只找到六個,只好又在南邊選了整個地景上並非真的顯明可見的一座。至於注入馬爾馬拉海的那條可憐兮兮的里寇斯(Lykos)小河,我們怎麼也無法認真把它拿來與臺伯河(Tibre)相比。

若僅依靠它的地理位置,君士坦丁堡原無法抵擋侵略者在超過一千年間週而復始的攻擊:所以必須建造無法攻克的城牆

第一道城牆為君士坦丁大帝所建,由海陸兩面保護都城,城牆圍起的面積計有750公頃。五世紀初開始,它就明顯地不敷所用:人口急遽增加,向城西氾溢出去。於是狄奧多西二世(The’odose II)一舉將城牆防衛的面積增加一倍,並建工事防禦沿海。至於陸地上的城牆,他則做了雙圍設計。在土耳其人使用火炮攻城之前,唯一的危險是內奸或地震。就在狄奧多西還在世時,447年11月7日及448年1月26日的地震損壞了城牆與394座城樓中的57座;不過,因為匈奴王阿提拉(Attila)的威脅而變得非常緊急的修復工程僅只耗時60天,而且其後再無任何一次地震造成真正的威脅。靠馬爾馬拉海那面的城牆長達8公里,金角灣一面是7公里,而防禦陸地的一段,則長6公里半。

  城牆高度儘管有12-15公尺,但看在那些由海上抵達君士坦丁堡的旅人眼裡,卻顯得渺小,因為它後方明顯突出的,就是公共機構、皇宮、賽馬場,此外特別是各教堂的穹頂--其中最高的一座屬於聖索菲亞大教堂--巨大的身影。這四座建築物面對一個寬闊的廣場:市中心所在的奧古斯提翁廣場(Auguste’on)。廣場東面是元老院,有一穹頂,前方有一道柱廊,其上鋪滿白色大理石;它雖自7世紀起就已失去政治實質,但依舊保有象徵價值。元老院之後,可見大皇宮的剪影,皇宮以有一扇青銅大門的前棟建築(la Chalce\)對著奧古斯提翁廣場。6世紀時,原本裝置在這幢建築上的君士坦丁像被換成了基督像;726年,利奧三世下令取下耶穌圖像,為毀壞聖像運動拉開序幕,並引起激烈暴動。

社會各階層皆熱愛馬賽

賽馬場位於奧古斯提翁廣場南邊,為君士坦丁大帝在330年5月11日與新都同時啟用,自一開始即在君士坦丁堡的城市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建築仿照羅馬的大競技場(Circus Maximus),觀眾席直到10世紀止是木料搭建,其後改為大理石,可容納3-5萬名觀眾。君士坦丁堡的居民承襲羅馬傳統,熱愛馬賽,即使在停止分發免費食物之後,還繼續受吸引前來。賽馬場裡有馬伕的雕像,此外還有他們的頭像和浮雕玉石紀念章在大眾間流傳。到12世紀為止,任何慶典、任何皇帝誕辰或軍隊凱旋,沒有馬賽,那是無法想像的。其中最重要的是5月11日那天的競賽,四輛由四匹馬拉的二輪車必須競跑全場七圈,而比賽是早晨及午後各四場。

  支持者組織成團黨或陣營(de\me),首先是四人一組,隨後很快減至二人一組:藍營吸收白營,而綠營吸收紅營。團黨的角色並不局限於組織馬賽並提供其經援:兩名首領(de’marques)皆為地位很高的顯貴,指揮著雇來擔任城市警務的數百名民警(de’motes),且需要的時候也防禦城牆。

  賽馬場與大皇宮相通。皇帝有一座位於東看台中央的包廂(cathisma);他在元老院議員及高級顯貴環繞下現身其間。藍營在右,綠營在左,未曾加入任何陣營的百姓則佔據階梯看台的其餘部分。入場時,皇帝先向兩陣營中的一方致意,他登基時所選的那方──通常是藍營。這種偏好的表現並非全無政治、甚至宗教層面的後果,因為藍營通常是傳統主義者,而在宗教方面則屬正教派;相對的,綠營較為躁動,通常是政治反對派,信奉基督一性說。是故賽馬場在政治生活中是有其角色的。新皇帝被舉在大盾上推舉出來是在此地進行;皇帝與首都人民對話,並使人民參與一切他們感興趣的活動,也是在這裡。比如說,在毀壞聖像運動時期,766年時,修士修女被剝光衣服,強迫他們一男一女,兩人一組,攜手走遍賽場。

  在最初的幾世紀,賽馬場曾是兩個敵對陣營劇烈衝突的舞台。一般說來,他們的對立會使皇權漁翁得利,而他們聯手則令其陷入險境。532年的「尼卡起義」便是如此的情形:查士丁尼受藍、綠陣營聯手威脅,全賴皇后狄奧多拉的冷靜和大將貝力撒留的果斷,才保住皇位;貝力撒留成功將兩營人馬堵回賽馬場,關閉起來並且屠殺。這其間,聖索菲亞大教堂已被焚毀,後來須得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