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導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作 者 作 品

尚書:華夏的曙光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

【類別最新出版】
唐代詩選:大唐文化的奇葩
世說新語:六朝異聞
山海經:神話的故鄉
鹽鐵論:漢代財經大辯論
孟子:儒者的良心


尚書(XO0053)──華夏的曙光

類別: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
叢書系列: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
作者:李振興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87年01月15日
定價:100 元
售價:79 元(約79折)
開本:菊32開/平裝/352頁
ISBN:9571314838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



  書摘 1

第一章:認識《尚書》

壹、為什麼稱作《尚書》

《尚書》又稱《書經》,在我國的文化演進過程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為什麼稱作《尚書》?如長話短說,實可一言而盡,那就是:「從上古時代所遺傳下來的一部典籍。」所以叫《尚書》。因為「上」與「尚」,在古代是可以通用的。換句話說,該用「上」字的地方,用「尚」字也可以代替。套句訓詁學上的術語來說,就叫做「同音通假」,意思是:凡是同音的字,都可以借來通用。

話雖如此,可是「尚書」這一名詞,卻在先秦的典籍中無法找到,當時文人學士,著書立說的時候,如果要引用《尚書》中的言論,只是說「書曰」,或是「某書曰」,根本就找不到「尚書」這兩個字連用在一起的例子。如:

《論語.為政篇》說:「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這意思是:孔子說:《尚書》中有這樣的記載說:孝的功用可真大啊!只有孝,才能使兄弟之間,永遠友愛和睦。

左氏襄公十三年傳說:「書曰:『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意思是:《尚書》說:在上位的國君有善政,這是全體人民所仰賴的。

襄公三年傳說:「商書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這意思是:尚書中的《商書》說:不偏邪不私黨,王道的推行,就坦蕩無阻礙了。

成公八年傳說:「周書曰:『不敢侮鰥寡。』」

這是說:在上位推行政令的人,要一視同仁,對於孤苦無依的可憐人,絕不能輕忽。

《孟子.滕文公篇》上說:「書曰:『若藥不瞑眩(ㄇ一ㄢ ㄒㄩㄢ),厥疾不瘳(ㄔㄡ)。』」

意思是說:《尚書》說:生病吃藥,假如藥服下去以後,藥力不能發揮,不能使病人感到頭暈眼花,那麼他的痛就不能好起來。

同為下又說:「書曰:『洚(ㄐ一ㄤ)水警余。』」(案:警,「大禹謨」作儆。)

意思是:《尚書》說:(舜告禹)洪水警懼了我。

《苟子.勸學篇》也說:「故書者,政事之紀也。」

這是說:所以找說:《尚書》呀!是記載政事的。

以上我們所舉的《論語》、《左傳》、《孟子》、《荀子》,都是先秦的典籍,當他們稱引《尚書》中的言論時,不是說「書曰」,就是說「某書曰」,我們是找不出「尚書」一詞的。然而《尚書》這個稱呼,到底是怎樣產生的?有關這個問題,說法非常不一致,我們從紛雜的言論中,約可歸納成三種。

1.把《尚書》尊為天書的說法:主張這種說法的有二家,一篇書緯璿(ㄒㄩㄢˊ)璣(ㄐㄧ)(一件璇機)鈴。他說:「尚,就是上天的上,就好似上天垂文象,布施節度的書,也如同天體運行一樣的有規律、有節度,……因為它是書,所以就加上一個『尚』字,用來表示尊重的意思。」一是漢代的鄭康成,他說:「尚書的尚,就是上天的上,我們尊崇它,就如同天書一樣。」(《尚書正義》引)

2.以「上」為君主,君主的言論,為史官所記錄的說法:主張這種說法的也有二家:一為漢代的王充,他在所著《論衡.須頌篇》中說:「有人解釋尚書說:尚,就是君上,君上的所為,被在下的人所書記。在下的人是誰?就是臣子。這樣說來,那就是臣子記載君上的所為了。」一為曹魏時代的王肅,他說:「君上所言,史官所書,所以叫做尚書。」

3.以為是上古之書的說法:主張這種說法的有三家:一是春秋題辭(案:為緯書)。他說:「尚,就是上的意思,尚書,就是上世帝王遺留下來的書。」(《初學記》二十一、《太平御覽》六百九引)二是漢代的馬融。他說:「因為它是上古遺留下來的一部書,所以叫做尚書。」(《尚書正義》引)偽孔傳大序與馬氏說同。三為唐代的孔穎達。他在《尚書正義》中說:「尚,就是指上代的上,是說這是上代以來的書,所以叫尚書。」

以上所舉的三種說法,我們認為璿璣鈴的言論,迂曲荒誕,而且迷信的色彩太濃,所以不足採信。然而鄭氏康成卻本著這種言論,來建立自己的學說,這是不對的。我們都知道,孔子對於《易經》也非常重視,他曾經這樣說:「多給我一些時間,使我從容的學易,就可以避免大的過失了。」可是也不曾把《易經》尊為天易啊!孔子曾經這樣說過:「上天何嘗說過話?」難道說孔子真的以為上天有書嗎?至於王充、王肅所說,那是以上為君主,以下為史官(臣子),如果我們認為這說法是對的,那實在應該說是「下書」,因為是在下的臣子所記啊!所以近人簡朝亮駁斥說:「史官記錄君臣的所為,難道只是記載君上的書?只是記載言論的書?」(見《尚書集注述疏》卷首)所以二王的說法,我們也不認為是正確的。因此,我們以為春秋題辭、馬融、孔穎達的說法最為確當中肯。

至於「尚」字為何人所加的問題,孔穎達則以為始於伏生(見《書序正義》),以理推測,這說法是可信的。因為在伏生以前,根本就沒有《尚書》這個名稱,然而伏生所著書,則名為《尚書大傳》(案:此書為伏生弟子輯錄其遺說而成),從此以後,如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就稱《書》為《尚書》了。所以我們說,《書》的名為《尚書》,應該從伏生開始。

最後我們還想一提的,就是《墨子.明鬼篇下》所說的「尚書」,與我們現在所說的《尚書》,是辭同而義異的。《墨子》原文是「故尚書夏書,其次商、周書。」這是按照時代先後來說的。首先為夏書,其次是商、周書,所以孫詒讓《墨子閒詁》把這句話改為:「故尚書者夏書。」並注說:「尚者,舊本作尚書,王念孫讀書雜誌墨子第三說:尚書夏書,文不成義,尚與上同,『書』當為『者』,言上者則夏書,其次則商、周之書也。此涉上下文書字而誤。案:王說是也,今據正。」這記載,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墨子》所說「尚書」的真正意義。因《墨子》一書,也是先秦的典籍,既然有此記載,惟恐引起誤會,所以附此說明。


貳、《尚書》的編集

要了解《尚書》是否為孔子所編集這個問題,可從兩方面來探討。

1.從儒家書籍所載內容來看:前節我們已經確定了《尚書》為上古時代所遺留下來的一部典籍。而就其內容說,這部書記載了上自堯、舜,下至秦穆公的事蹟,當然,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仁民愛物、治國興邦的大道,會含蘊其中,且孔子又是「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的一位大聖人,而《尚書》自然是他「祖述、憲章」的對象,更何況孔子又設教於株泗之間,開創了平民教育的先河,傳授先王的道統,受業弟子有三千人,而身通六藝的,有七十二人,至今,我們尊稱他為至聖先師。然而我們要問,孔子用什麼來教授弟子?要回答這個問題,最可靠的辦法,就是在《論語》中找答案。因為這部書,是研究孔子思想言論最使人信服的著作。

「子罕篇」說:「顏淵渭然歎曰:博我以文。」

「雍也篇」說:「子曰:君子博學於文。」

「學而篇」說:「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曹魏何晏《論語集解》引馬融的話說:「文者,古之遺文。」宋.朱子(熹)《四書集注》說:「文,謂詩書六藝之文。」邢昺《論語疏》說:「注言古之遺文者,則詩、書、禮、樂、易、春秋也。」

從以上三家的注解中,使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孔子用《尚書》作為教本,乃是必然的事情,更何況太史公在《史記.孔子世家》中又以肯定的口氣說:「孔子以詩、書、禮、樂教。」這更可證明我們的見解是有根據的。

孔子既然以《尚書》為教材,可是《尚書》在當時,又是如何的一個情狀?《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詩、書缺。」詩、書既然殘缺,而孔子又以書作為教本,那就勢必要先加以處理、排比,同時也更要作進一步的深入研究,這難道不是情理之常?要證明這些並不難,如:

「述而篇」說:「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雅」字雖有「常言」「正言」即官話兩種不同的見解,但不管採取哪一種說法,都可以拿來作為孔子對《尚書》有深入研究的證明。因為當執以教弟子或「時人」的時候,如對其內容不作深入的研究,又如何可以教人?除此以外,在孔子平時對答「或人」與弟子的言論中,不時引《書》文作解,也可以證明孔子對《尚書》有深入的研究。如:

「為政篇」說:「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憲問篇」說:「子張曰:『書云:高宗諒陰,三年不言。』何謂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

這不更可證明孔子對《書》文見解的透闢和運用的精熟?還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的,孔子不僅明用《尚書》中的文句,來教弟子,應答時人,同時也暗衍《書》義,來說明事理。如:

「學而篇」說:「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這句話,在「里仁篇」、「陽貨篇」都有同樣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