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導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古典文學

【類別最新出版】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精裝增訂限量簽名版)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上下冊)
西南聯大詩詞課
論語
莊子選


洛陽伽藍記(XO0062)──淨土上的烽煙

類別: 文學‧小說‧散文>古典文學
叢書系列: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
作者:王文進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87年01月15日
定價:100 元
售價:79 元(約79折)
開本:菊32開/平裝/272頁
ISBN:957131482X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特 惠 推 薦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全集:(共42本)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書摘 1

第一章 導論篇

第一節序曲

西元一七六四年的十月十五日,十八世紀最偉大的歷史家——吉朋(Edward-Gibbon)旅行到史跡斑駁的羅馬古城中,立刻被四面八方湧來的滄桑所包圍。他走過羅馬元老院的每一個台階,就想到杜雷(Tulley)演講時的風采,想到凱撒被刺時的眼神;尤其當他聽到朱比德的神廟中傳來赤足唱詩班的詠讚之歌時,心中一直激盪不已,終於那本史學經典鉅作——羅馬帝國興亡史——的底稿就這樣閃現在這位大師的腦海中(註 1)。

西元五百四十七年——「武定五年,歲在丁卯」——這時中國的歷史舞台已演進到南北朝對峙的晚期:北方正是東、西魏分裂後的第十三年,而南方正是侯景亂梁的前一年,距梁亡只有七年。這時候,有一位神色黯然的詩人(註 2),名叫楊衒之,因為朝廷派赴使命而回到自己的故都——前北魏洛陽城。當他看到這座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宏偉的都城,在歷史的夕照中,顯得如此的荒涼。昔日繁華,眼看就要被無情的歷史所吞噬,於是這位詩人也陷身在沈痛的回憶中,「恐後世無傳,故撰斯記」,終於下定決心要把這個洛陽城的興衰記錄下來。

但是楊衒之和吉朋處身的環境不同。吉朋是以十八世紀英國人的身分來寫歷史陳跡中的羅馬帝國,他可以縱橫千古暢所欲言。而楊衒之是以北魏子臣的身分來為正在戰火紛爭中的祖國,在落筆時必然會有許多忌諱,所以無論在史料的運作或是史事的評論上都會有極大的差別。單看楊衒之的書名《洛陽伽藍記》,我們就可以領略出楊衒之是如何運用其謹慎的手法,聲東擊西地寫下這部北魏「洛陽城興亡史」。由於楊衒之落筆時的種種顧慮,所以我們無法看到像吉朋那樣酣暢淋漓的史論,但是經由他那蓄意抑制的筆調,我們應該更可以從反面聽出他曲折敘事中的隱痛。至於楊衒之以當代人寫當代史所帶來的真切感,那更是洛陽城本身的幸運了。因為有了楊衒之這麼一念之筆,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洛陽城,竟因此栩栩如生地標示在歷史的舞台上。尤其把洛陽這個城市和當時中國南方另一個都市——建康城對照來看時,楊衒之這本書在史學上的價值簡直是難以言喻的。

在中世紀的南北朝時代,中國有兩個極繁華的大都會。一個是北方的洛陽城,一個是南方的建康城。建康城歷經東晉、宋、齊、梁、陳(西元三一七-五八九)兩百七十二年,再加上三國東吳時期,建都長達三百三十二年(註 3)。一時多少豪傑英雄,才子名士活躍在這個大舞台上,創造了所謂六朝金粉世界。哪知道卻禁不起幾場戰火,一旦隋文帝大軍東指,三百年的基業剎那間夷為平地(註 4),就連唐人都無法按圖索驥辨識舊貌,徒有「朱雀野草,烏衣夕陽」的惋歎。一個如此多采多姿的都城,居然如此永遠消逝在歷史的舞台上(註 5)。反觀建都只有四十二年的北魏洛陽城(西元四九三——五三四),當東、西魏分裂,京師遷鄴後,雖然都城逐漸受到戰火的摧蝕,卻由於出現這麼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楊衒之,基於一股強烈的文化使命感,知道如何去珍愛這最後一抹夕陽。於是用一本《洛陽伽藍記》,藉著寫寺廟佛塔為名,實質上卻用盡心思把洛陽城像精工細筆畫一般描繪下來,使得我們今天不但對北魏洛陽的宮城建制、街道里坊瞭若指掌,甚至還可以和考古出土的文物相互比對(註 6)。一千五百年前中國北方的一個大都會,就這樣被妥善地保存在歷史檔案中。

當然,在那烽火四起的時代,庾信也寫《哀江南賦》,顏之推也寫《哀我生賦》,共同表達了對南方故城的懷念。但是庾、顏二人身陷北國而遙望千里南城,縱然哀腸百轉,也僅能止於殘碎的回憶,拼湊不出具象的圖案。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則不然。楊衒之是踏在自己的泥土上,凝視著即將消逝的國都,「恐後世無傳,故撰斯記」轉而撲身去搶救的,所以無論就空間的具體性,時間的臨迫性或是作家感情的充沛性,都是在最豐盈的位置上,完美地交集在一起,也正基於這些因素而造就這部作品千古以來令人著迷的複雜性格:地學家可用她來還原洛陽城的建構尺寸,史學家可用她來探測北魏遷都以後的宮廷政爭及風俗民情,文學家則神馳於其華美曲折的文采。對於這本書的複雜性,四庫全書提要掌握得最貼切:

「其文穠麗秀逸,煩而不厭,可與酈道元水經注肩隨。其兼敘爾朱榮等變亂之事,委曲詳盡,多足與史傳參證。其他古跡藝文,及外國土風道里,採摭繁富,亦足以廣異聞。」

因此,我們同樣地要以地學的、史學的、文學的角度來挖掘她的價值。


註釋:

1、參見Edward Gibbon, Autobiography(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07 and subsequent editions pp.157-160)

2、楊衍之事蹟不見載於《魏書》、《北史》,作品除廣弘明集收錄一篇《上東魏主啟》外,僅存《洛陽伽藍記》一書。據全篇所呈現的精神,實有極高的詩人懷抱,故此處以「詩人」之名稱之。

3、據劉淑芬《六朝時期建康城》一書所統計。壹灣大學博士論文。七十一年七月。

4、隋將賀若弼,韓擒虎攻入建康。詔令「平蕩耕墾」。隋書地理志丹陽郡。鼎文版頁八七六。

5、由於今人劉淑芬《六朝時期的建康城》一書之作,該城在文獻上亦可謂之復存舊觀。

6、北魏洛陽城實地考古工作研究有:郭寶鈞《洛陽古城勘察簡報》,《考古通訊》創刊號。一九五五。閻文儒《洛陽漢魏隋唐城址勘查記》,《考古學報》第九冊。一九七三、一九七八續有挖掘工作。本文資料均引自村田治野《中國帝都》,昭和五十六年及岸俊男《中國都城遺跡》,昭和五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