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導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古典文學

【類別最新出版】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精裝增訂限量簽名版)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上下冊)
西南聯大詩詞課
論語
莊子選


洛陽伽藍記(XO0062)──淨土上的烽煙

類別: 文學‧小說‧散文>古典文學
叢書系列: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
作者:王文進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87年01月15日
定價:100 元
售價:79 元(約79折)
開本:菊32開/平裝/272頁
ISBN:957131482X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特 惠 推 薦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全集:(共42本)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書摘 4

第四節 洛陽伽藍記作者生平事蹟之謎

楊衒之寫下這麼一本曠世之作,果然以一己之力把洛陽城即將沈陷的光輝留住。可是他自己卻默默地隱身在歷史舞古的布幕之後。

這的確是一件令人訝異的事:如此一位作家,不但北魏的兩本主要史書《魏書》、《北史》未曾替他立傳,甚至在當代時人的詩文筆記中,都找不到有關他的記載。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確知的一手資料,僅止於書首署名「魏撫軍府司馬楊衒之撰」,和書中自述「永安中(公元五二八-五二九)衒之時為奉朝請」,還有隨河南尹登永寧浮圖,以及序文的「武定五年(五四七),余因行役,重覽洛陽」。若是再把隋唐之際的重要資料算進去,也許可以再加上隋費長房《歷代三寶記》所云:「期城郡太守楊衒之撰」及唐釋道宣「廣明弘集所云:「楊衒之,北平人,元魏末為秘書監」」。至此,我們僅多知道了楊衒之可能擔任過的兩項官職。除此之外,我們對這位偉大的作家簡直是一無所知。面對這個一千多年來的難題,難道我們真的已經束手無策了嗎?

就客觀靜態的資料而言,我們對楊衒之的認識,的確只能停留在這個基礎點上;但是我們若能將這些資料作動態的處理,未嘗不能有所突破,一步一步地浮雕出楊衒之的神貌。

首先我們要特別珍視楊衒之在《洛陽伽藍記》正文中驚鴻一瞥乍然露面的場景。那是在卷一城內建春門中,莊帝馬射於華林園,眾官讀「苗茨碑」疑而不決,衒之挺身出而論斷之事。時間是「永安年中」,永安為號一共是三年,依常例我們定為永安二年(五二九)。「奉朝請」是從七品的閒職官。再來就是在序文中十八年後「武定五年,歲在丁卯」(五四七)時神色黯然,懷著黍離之歎的楊衒之,這時的官職是「撫軍府司馬」,撫軍府司馬則是五品官(註 13)。至於在永寧寺中與河南尹共登浮圖事,應該是在任職秦朝請期間。雖然在這十八年中,楊衒之的政治生涯不算順利,但是可以推知的是楊衒之既然在朝為官,當然和政權核心維繫著相當的關係。於是我們可以扣緊這一段期間北魏朝廷與楊衒之較可能發生關係的人事,來襯照楊衒之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結果我們會發現在楊衒之的背後,極可能有一個人的影子,給了楊衒之極沈重的壓力。這個人就是早在普泰元年(五三一)就參與修國史(註 14),武定二年(五四四)又再次在高氏政權下,以中書侍郎的身份奉命修史的魏收(註 15)。

魏收所修的《魏書》在當時甫一草成(五五四),即掀起軒然大波(註 16),至有「穢史」之稱。歷來中國史學界對魏書的評價也都不高(註 17),雖然周一良和孫同勛曾為文翻案(註 18),欲替魏收洗刷罪名,但是魏書的問題的確很多,要翻案並不容易。現在姑不論個中是非曲直,關於魏收人品的浮誇,則是當時人共所聞知之事(註 19)。魏收自己就常常狂傲地自稱「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舉之則使上天,按之當使入地。」(註 20)以這種姿勢來修國史,楊衒之心中的憂慮可想而知。

因此只要把《洛陽伽藍記》全書詳加考察,就會發現楊衒之對魏收的態度的確有異乎尋常之處。因為以魏收在朝廷的地位以及活動率的頻繁,楊衒之卻只在《平等寺》一章中輕輕提筆一番。相對地對溫子昇與邢邵,楊衒之則一再記載稱頌他們的事跡。根據魏書,天平元年(五三四),魏收已經和溫、邢並名,三人合稱北地三才子。楊衒之若非別有懷抱,以《洛陽伽藍記》這種正文、子注的筆法,要稍加記載幾件魏收的事,在章法上並不困難。為什麼談邢邵時,論其文采則以班固、司馬遷喻之(註 21),推其人品則以許邵、郭泰這些高風亮節的名士許之(註 22);談到溫子昇更是蓄意生動地敘述其幫助莊帝誅殺爾朱榮霸臣的過程。惟獨提到魏收時,不作隻字片語的鋪述。更何況在南北朝對峙的大環境中,對於南北文化優劣之爭,楊衒之一向表現著相當強烈的本位主義。北魏只要稍有名氣的文人,在《洛陽伽藍記》中,無不用力渲染。如為魏孝文帝所賞識的常景,楊衒之除了在永寧寺中述其生平,揚其文功之外,更在卷二正始寺、卷三追聖手中一再提及。其中追聖手中還抄錄其《洛汭頌》一文。另外姜資替司農張倫景陽山所寫的庭山賦,以今天眼光來看,並不很傑出,楊衒之也不憚其煩,用了長篇幅收入。尤有甚者,只要是事涉南人對文物考察略有偏失之事,楊衒之便不惜小題大作,用重筆指責。像關於建春門外石橋的製作年代一事,南人戴延之所言稍一失誤,楊衒之除了立刻毫不留情地引據古物加以駁斥之外,更責以「誤我後學」的罪名。凡此皆足以反映出楊衒之處身在文風貧乏的北國,究竟是如何挖空心思地想要來強調該國的文化份量。因此若非基於上述理由,絕無可能將這麼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人物輕輕一筆帶過。如果順著這個路子推展下去,楊衒之對魏收必有極深鷙的鬱結在焉。並且以魏收在朝廷的主要職務是修史這一層來推敲,楊衒之和魏收牽涉官場人事糾葛的成份不大。那麼楊衒之對魏收最大的疑慮還是來自對其修史態度的不滿,尤其是武定五年(五四七)距魏收正式奉高氏政權修史已有三年之久。楊衒之一方面惋歎著洛陽故城實體的崩毀,一方面又深恐洛陽城人事的是非曲直在魏收史局中的命運。因此在《洛陽伽藍記》中,他竭力記下他所認為的史實。這份心願真可以說是名山大業的大懷抱。至此,雖然我們對於楊衒之的身世之謎仍然沒有解開,但是我相信已經將他最精華的地方勾勒出來。

果然,魏收在天保五年(五五四)魏書修成之後,將所有前人的史料焚燬。於是《洛陽伽藍記》真的成了劫火餘生的北魏史書。今天要討論《魏書》的真實性與成份,由於留下《洛陽伽藍記》,一切研究才得以進行。這正是楊衒之當年苦心孤詣之所在。關於楊衒之和魏收、溫子昇、邢邵的歷職對照,可以參考史學篇頁一一六附表。


註釋:

13、案撫軍將軍則為從二品。見魏書卷一百一十三官氏志。鼎文版頁二九九四及二九九七。

14、北齊書卷三十七魏收本傳。鼎文版頁四八三。

15、同前註。頁四八七。

16、同前註。頁四八八-四八九。

17、案《魏書》自唐修北齊書北史《魏收傳》有穢史之稱後,劉知幾《史通》,趙翼《二十二史劄記》均有貶詞。

18、周一良《魏收之史學》見氏著《魏晉南北朝史論集》,孫同勛《「穢史」辯誣)見《幼獅學報》四卷,民國五十年。

19、據魏書本傳云「收昔在洛京,輕薄尤甚,人號云「魏收驚蛺蝶」」。頁四八六。

20、同前註頁四八八。

21、見卷三景明寺。

22、同前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