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紅樓百科
序章 文化的精魂
第一章 紅樓服飾攬勝(1)
第一章 紅樓服飾攬勝(2)
第二章 紅樓服飾中的文學文化

散文雜論

【類別最新出版】
無盡的遠方
有時我獨自念想
沒有最好的季節,轉個念一切都是剛剛好
三十女子微物誌
時空迴游


紅樓服飾(CV0001)

類別: 文學‧小說‧散文>散文雜論
叢書系列:生活文化
作者:李軍均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4年06月21日
定價:260 元
售價:205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192頁
ISBN:9571341444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特 惠 推 薦

紅樓文學五書:服飾、美食、收藏、園林、情榜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紅樓百科序章 文化的精魂第一章 紅樓服飾攬勝(1)第一章 紅樓服飾攬勝(2)第二章 紅樓服飾中的文學文化



  序章 文化的精魂

序章 文化的精魂

《易經》言: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天文」是自然,「人文」則是人類所創造的文化。
當身為萬物之靈的人們,
從「衣皮毛」進化直至如今繽紛五彩的服飾追求,
就是因為「靈」的驅動,也因此而有了「人文」。
曾有哲人說,時間是一具能磨滅一切的機器,
雖然時間可以撫平人類服飾的歷史印痕,
卻不能磨滅人類對服飾美的追求,這就是文化。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李白的這首《清平調》,相傳是唐玄宗為貴妃楊玉環譜寫新詞而令李白即興創作的,楊玉環的傾城美貌就此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就在這花襯人豔、人比花嬌的時刻,「衣裳」卻起了不小的作用。李白用彩雲與鮮花來比喻楊貴妃服飾與容貌的美麗,可見服飾在審美中的重要地位。

當然先民並不是起初就知道服飾的作用,當他們在山林中生活,與大自然為伍並與之鬥爭的時候,並不知「衣服」為何物。但是,我們可以設想,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某天,我們的一個祖先因為某種原因,把一片剝下來的獸皮披在身上,或者試著把樹葉串起來掛於腰間,這時他的夥伴們發出了一聲「啊」!這一聲「啊」也許包含著驚訝,也許包含著讚許。但無論如何,從此這樣的穿著成為他們的時尚。

在現代人眼中,獸皮和樹葉是最原始、最簡單不過了,但對那些剛剛和猿猴分道揚鑣的先民來說,這一步的邁出卻是相當不易。這一塊獸皮和這一片樹葉的意義,絲毫不亞於人類點燃的第一個火種和發出的第一個語言音符,因為它們都代表了人類與獸類的分離,標誌著從蒙昧邁向文明。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看,獸皮和樹葉不僅是遮體禦寒之物,更代表一種文化的誕生。

女媧摶土造人是中國最早的造人神話故事。女媧開始時用手捏人,後來由於累了又嫌速度慢,就用繩子甩泥漿,而這些星星點點也化成了人。她用手捏成的就是上等人,後來那些就成了普通老百姓。在這個浪漫的造人故事裏,一點都沒有涉及女媧和她所造的人穿什麼衣服,唯一的解釋是當時根本就沒有服飾的觀念。(魯迅先生在他的《故事新編》中為女媧和她所造的人都穿上了遮羞的衣服,那是魯迅先生為了諷刺封建道學家而做的藝術想像和誇張。)後來,原始社會中,面對大自然風雪雨霜的肆虐,因為生存的需要,我們的先民學會了利用獸皮樹葉之類的東西來避寒暖體。中國古代典籍中,記載我們最早的先民穿衣的是《禮記》,其中的〈禮運篇〉有這樣一段話:「昔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說的大概就是我們先民進入文明門檻的初級階段。他們尚未學會利用火,還處在茹毛飲血的時代,但他們知道用鳥獸的毛皮來避寒暖體。這些衣服當然未經加工,毛皮簡簡單單地披在身上,就成了他們的衣服,這應該就是中國先民衣服的原始樣態。

服飾從起源之始,在日常的穿戴中就已融匯了先民的生活習俗、色彩愛好、審美情趣、文化心態、宗教觀念等,服飾文化因此也就具有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重內涵。

衣服之於人,其作用當然不僅僅是避寒暖體。當人類度過最初的那一段「避寒暖體」的時光後,因為群居和共同勞作,他們個人意識中的性別意識覺醒了,為了遮羞,衣服就被賦予了性的意識,其中包含有個人的性生理和性心理;而愛美本性又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於是衣服同時具有了美化功能,並帶來了式樣與裝飾的不斷革命。   

中國的上古傳說和典籍中,沒有先民因為遮羞而穿衣的記載,但西方基督教經典《聖經》中有這樣一個神奇的故事:創造了天地的上帝耶和華,在一片豐饒美麗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伊甸園,園中花木成林,果實纍纍。此後,上帝創造了男人亞當,並從他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創造了女人─夏娃,讓他們配成夫妻,守護園中的果木。最初,亞當和夏娃都赤裸著身體,並未覺得有何不妥。但有一天他們受到蛇的引誘,偷吃了善惡樹上的果子,萌發了羞恥之心,於是就摘下無花果葉掩蓋住自己的下體,這一片綠葉就是他們的衣服,也是人類服裝用以遮羞的開始。文化既有民族性、也有世界性,我們的先民應該也經歷了這樣一個階段。

中國古代典籍中雖然沒有關於先民因為遮羞而披戴獸皮和樹葉的記載,但有許多為了美化而披戴植物等的記載。戰國時代,楚國的大學問家屈原,在他的《九歌‧山鬼》中,描繪了一個漂亮多情的女神,這個女神的形象是「被薜荔兮帶女蘿」,此外他的詩歌中,還多次出現「薜荔」、「女蘿」「木蘭」、「秋菊」、「芰荷」、「芙蓉」等代表美好的植物。《九歌‧山鬼》中所描繪的女神用「薜荔」和「女蘿」作衣裳,當然是為了美化。屈原筆下的女神是文學的想像和誇張,但在原始社會,人們用紋身、紋面來進行裝飾,則既是一種圖騰,也是美化的需要。屈原所描繪的女神用「薜荔」和「女蘿」作衣服,正是原始社會紋身、紋面的進化,既有圖騰文化,也有人性美的追求內涵。

後來,隨著對自然界的認識能力和改造能力逐步提高,古人學會了製造麻布、毛紡織品、絲織品等,圖騰和美化的追求逐漸以刺繡為手段,轉移到用這些原料製作的衣服上來。《後漢書‧輿服志》記載:「上古穴居而野處,衣毛而冒衣,未有制度。後世立人,易之以絲麻,觀翬翟之文,榮華之色,乃染帛以效之,始作五采,成以為服。見鳥獸有冠角髯胡之制,遂作冠冕纓蕤,以為首飾。」可見最早的服飾及其色繡等都是對遠祖的模仿。據《尚書》記載,早在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詩經》等典籍中則有「素衣朱繡」、「袞衣繡裳」之說。這些都足以說明我國古代成熟服飾的產生歷史悠久。當然,《尚書》和《詩經》中提到的這些刺繡紋樣,包含的文化意義更加複雜。《易經‧系辭》中所謂:「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乾坤之象不可顛倒,使人知尊卑,上下不可亂,則民志定,天下治矣。」一方面是說黃帝堯舜治理天下的祥和安寧;另一方面則說明,在黃帝堯舜時代衣服的穿著,已經為傳統禮樂文化中的禮文化所制度化了。

從西周開始,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服飾制度,而專門設置「司服」這個官位來掌管服飾制度的實施。《周禮‧春官》記載:「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辨其名物,與其用事。」此外,周王在不同的祭祀場合必須穿不同的祭祀禮服:「祀昊天上帝服大裘而冕」「享先王則袞冕,享先公饗射則鷩冕,祀四望山川則毳冕,祭社稷五祀則希冕,祭群小祀則玄冕」,如此等等。這時,人們因為對物質佔有的多寡而在社會中形成的等級尊卑關係,也在服飾制度中充分地體現出來。服飾在避寒暖體、遮羞、美化的功能之外,完全附屬於階級制度。階級社會的「分貴賤,別等威」,完完全全地滲透到人們日常穿衣戴帽的生活中。服飾已跨越個人行為,成為一種社會規範,從而冠之以「禮」的堂皇理由。

西周貴族服飾
《易經·系辭》記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之乾坤,乾坤有文,故上衣玄,下裳黃……」這時候的服裝,分出了天地,卻泯滅了男女的性別意識,不分男女,全都做成了兩截:一截穿在上身,稱作「衣」;一截穿在下體,叫作「裳」。

「禮儀之邦」素來是中國人引以為傲的美稱,而「禮」的內容,則如荀子所認為的那樣,包含「事生」、「送死」、「祭祀」、「師旅」等內涵。但「禮」的作用,歸根到柢則是「所以章疑別微,以為民坊者也。故貴賤有等,衣服有別,朝廷有位,則民有所讓。」(《禮記·坊記》),也就是使整個社會時時刻刻遵循一套內在有序的規範,以維護以帝王為至尊的階級社會。禮制本來就是一種非常形而上的精神產物,虛幻地存在於人們的腦海中;如何使虛幻的禮制徹底地規範人們的生活,服飾無疑是最佳選擇,它能在生活中時時刻刻提醒臣民「貴賤有等」,不可「僭越」和「犯上」。社會各階層成員的衣冠服飾,都有嚴格的限定和區別,絕不可以任意僭越,服飾在階級社會中,完全成為人們地位高低貴賤的醒目標識。

在禮制的要求下,中國人的服飾從樣式、花紋到色彩,都要以皇帝為至高無上的中心來擬定,不同的階層有不同的服飾,不同的官職穿著不同的官服,絕對不可以隨意穿戴。例如黃色,在唐代之後,就成了帝王的專有色彩,不僅平民百姓不准穿黃色的衣服,即使位居高官重位的文臣武將也不能僭越,否則就是「犯上」的滔天大罪。黃色貴為天子們所獨享,那麼能夠穿著黃色服裝,就代表了至高無上的尊崇和權力。清朝時期,當大臣們為帝國立下卓著功勳時,皇帝為了表示對臣子的寵信和獎勵,就會將象徵崇高地位的黃馬褂賞賜給他們,而受賜者自然也因此身價倍增,感到無上榮耀。

由此可知,代表物質與精神兩個層面文化的服飾,足以映射出中國古代的美學文化、制度文化、習俗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等,可說是歷史的縮影。小說同樣是歷史的投影,它能忠實地記錄人類的心路歷程;而服飾文化的發展在小說中必然留有深深的印記,形成錯綜複雜的意象。小說中人物的服飾,不僅是文學的需要,還是歷史的寫照;不僅體現了人物的內心情感世界、性格特徵,宣洩了作家的情感,還是對人物歷史時期生活層面的寫照及外觀形態的表露;更是中國小說美學、服飾美學及文學傳統的一部分。

中國古代小說中藝術成就最高者,無疑是被譽為世情書、文化書和中國封建社會真實寫照的《紅樓夢》。因此,透過對紅樓服飾的探索,將能對中國古代服飾文化進行一次文化的巡禮,感受服飾的魅力和深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