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文學評論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自序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文學評論

【類別最新出版】
讀出一記左勾拳:日本與美國的詩朗讀擂臺
反事實歷史小說:黃錦樹小說論
心是宇宙的倒影:楊牧與詩
文學的海峽中線:從世變到文變
復魅:臺灣後殖民書寫的野蠻與文明


文學風流(AK0057)
《人間副刊》的〈三少四壯〉專欄集結,書寫中外文學軼事

類別: 文學評論
叢書系列:新人間叢書
作者:莊信正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8月15日
定價:200 元
售價:15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32頁
ISBN:9571334405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自序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



  書摘 1

鬼才

湯瑪斯‧查特頓(Chatterton,1752-1770)在世界文學史上可以列為最奇異的人物之一。他是英國西南部古城布里斯托爾一個小學教師的遺腹子,生計賴寡母在家開小學和替人縫紉勉強維持。從小耽於幻想,落落寡合;5 歲進慈善學校,被認為愚騃不可教。8 歲去另一慈善學校,是變相的職業訓練所,管制嚴酷如監牢。7 年畢業,訂契約給一律師當學徒,為期七年,形同賣身。

查特頓初識字便靠《聖經》自修出閱讀能力,繼而發現了斯賓塞的《仙后》,非常喜歡。他家在教堂附近,歷代擔任司事一職。教堂裡放著許多羊皮紙印的中古世紀文獻,他父親生前經常拿些回家在上面重新寫字。查特頓倒對原有的文字極感興趣,積極抄錄,研究其筆跡、拼法和措詞,從而創出一套古英文語彙,並學會畫紋章圖案。當時人們愛收集古史和家譜方面的資料,他為了賺錢──可能也為了好玩──開始偽造文書起來。

11 歲查特頓就用自創的古英文寫詩。學徒工作看來並不很忙,他會抽暇吟詠。12 歲那年虛構出一位 15 世紀詩人「湯瑪斯‧羅利」,杜撰他的「逸著」向本地和全國報刊投稿,反應不惡。他膽量大了,竟把「羅利」的英國古代繪畫史寄給當時文壇重鎮沃爾浦爾,要求幫助發表,並暗示還有些逸詩可以繼續供應。沃爾浦爾很興奮,立即要他寄來;同時託專家(包括大詩人格雷)鑑定第一批稿件,結果斷定是假的。收到第二批以後沃爾浦爾毫不容情地揭穿,並冷嘲熱諷,叫查特頓安分守己。其實沃爾浦爾已先有過類似的行徑。他的代表作《奧特朗托堡》初版未署作者本名,偽稱是從意大利文譯的;成了暢銷書以後他才出頭顯露真面目。

失去沃爾浦爾的支持對查特頓當然是個嚴重的打擊。他接連去信要求退還稿件,對方置之不理。查特頓寫了一封辛辣的詩簡,其中問他「《奧特朗托堡》是誰作的?」但因姊姊勸阻,沒有付郵。(沃爾浦爾至終把稿件退還了。現存「羅利」詩比較重要的有〈布里斯托悲劇〉和〈吟遊詩人之歌〉等。)

查特頓人小志大,當學徒固然不甘,連故鄉也使他窒息,決心遠走高飛。靈機一動,想出妙計。他寫一短簡給朋友,說不願意活了,威脅要自殺,卻故意把信放在辦公室桌上讓人看到;果然雇主大驚,情願解除合同還他自由。不到一星期他就去了倫敦。起初以為可以靠賣文為生,但是有偽造文書的惡名,他不受歡迎;有文章被接受也要等發表──常常拖延很久──才能領到稿酬。生活漸漸不能支持,人又孤傲(「我的成分中二十之十九是自尊」),拒絕接受拖捨。終於身心交瘁,四個月後服砒霜自盡,享年十七歲九個月。

人死了,文才卻被發現。有人責沃爾浦爾太過殘酷,對查特頓的死該負責任;他寫文章為自己辯護,改口承認查特頓是卓越的天才,是個「神童」。約翰生此前曾率先識破蘇格蘭詩人麥克弗森的偽作,他也很快看穿查特頓;後者死後八個月博士和鮑斯威爾旅遊途中去布里斯托爾,看到一些手稿,證實了自己的結論。他貶查特頓為「庸俗無知的小子」,又說他是「我所知道的最不尋常的年輕人。」(查特頓有一個短篇小說幾乎是逐字逐句由約翰生的《隨筆》中抄襲來的。)

及至浪漫主義興起,查特頓成為反叛精神的化身,受到該派所有重要詩人的敬重和悼惋。布雷克深深受其影響,始終表示欣慕。華茲華斯生在查特頓死的那一年。其名篇〈決心與自主〉中「我想起查特頓,這了不起的孩子,/懷著自尊而泯滅的失眠者」成為有名的句子,至少已有兩本查特頓傳借用「The Marvelous Boy」作書名。柯爾律治(Coleridge)比查特頓晚生 20 年,從小喜歡他的作品,十三歲在作文課上寫了悼念詩,後來擴增為〈哀查特頓之死〉,為他的遭遇鳴不平,痛惜他身懷絕才而過早夭折:「噢查特頓啊!但願你還活著!」顯然他對此詩十分重視,不斷加以修訂,直到去世為止。濟慈〈致查特頓〉也是其最早詩作之一,也傷悼他「極可悲的命運」,結尾說世上的好人會保護他的名譽,不讓卑鄙小人詆毀。在一封信裡把查特頓同彌爾頓相提並論,說比較喜歡前者的「本土性音樂感」。雪萊悼念濟慈的長詩〈阿多尼斯〉則把查特頓同濟慈相提並論。拜倫與約翰生相反,說「查特頓從來不庸俗」。查特頓的老鄉騷塞編了他的全集,並幫過他姊姊很大忙。在法國,維尼的《查特頓》(1835)是他的成名作,也是浪漫主義戲劇傑作之一。少年福樓拜有一陣子總是身懷匕首,以便忽然決定追隨查特頓於地下時使用。

浪漫主義運動過後勃朗寧寫過長文〈論查特頓〉,一生對他表示推崇。先拉斐爾畫家兼詩人 D‧G‧羅塞蒂也揄揚不遺餘力,嘗云「不知道查特頓就不會了解現代浪漫派詩歌的肇端」,甚且說如非短命早死,他可能會成為英國文學史上唯一足與莎士比亞分庭抗禮的大家。

王爾德精讀過查特頓,認為他是「偉大藝術家」,曾以他為主題作過演講,結尾宣讀了一首未發表過的詩,頌讚「高貴的查特頓」。另外計畫在查的母校立碑紀念,沒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