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文學史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線 上 試 閱

序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專訪
書評 1
書評 2

作 者 作 品

金賽的祕密花園:豐盛的性之旅

文學史

【類別最新出版】
幽靈的獨白故事集
西南聯大文學課
毛姆文學課:最會說故事的人,如何閱讀、創作與洞悉人性
魯迅作品十五講
山水有清音:古代山水田園詩鑑要


金賽的祕密花園(BC0097)──性壓抑的歲月
Alfred C. Kinsey: A Public/Private Life

類別: 文學史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詹姆斯.瓊斯
       James H. Jones
譯者:王建凱、吳家恒、吳佳璇
出版日期:1998年06月20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60頁
ISBN:9571325767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書摘 6專訪書評 1書評 2



  書摘 5

金賽總共花了超過兩年的時間完成寫作。當然其間他和工作人員仍會出發去做訪談,但在布魯明頓他能偷到的每一刻鐘,都花在寫作上。週復一週,月復一月,他振筆疾書,展現正字標記的工作精神。初稿既成,他便真正投入工作,開始修改。改變措辭、推敲用語、整段移動、重組、視文字為武器,細心琢磨他的文章。有時他甚至會把內容唸出來,知其抑揚頓挫以便修改得更為鏗鏘有力。結果令人滿意,說金賽是風格家或許太過,但其文清晰有力,精確傳達出他的想法。

在文章每個環節,都有金賽對信念的全心投入、強烈的求知慾及對科學典範的奉獻在支撐。而性的政治議題也在他的腹中燃燒。自幼年起,金賽便親身感受性罪惡加諸的痛苦及焦慮,而他過去數年的研究也顯示,他不是唯一痛苦的人。在多年苦心的研究之後,金賽終於有機會將他的資料呈現世人面前,以科學去反擊。而他的確重重擊出一拳。

很難想像會有比這冊男性卷更震撼人的書了,它有重量級科學的所有外飾。粗體的標題,173 幅圖及 162 個表,羅列出嘔心瀝血的細節,另有驚心動魄的書目統御所有文獻。事實上書中的每一項設計都是為了讓讀者對金賽的資料留下深刻印象。他在男性卷的第六頁就提醒讀者此書是根據五千三百個性史寫成,但只是他蒐集的一萬二千件個案中的一部分。

金賽的策略是在每一個轉折都吶喊出「科學!」提醒讀者謹慎閱讀,不要馬上為他的發現附上太大的重要性(但接著又保證他的資料既具代表性又可靠);一再強調他的客觀,又一再否定自己有任何影響社會政策的想法。「這是第一份對於人類行為的報告。」開宗明義即如此宣布:「並不對人們應該怎麼做,或什麼樣的人做這些事,提出問題。」他的目標是「累積關於性的客觀事實──這些事實是可以不受社會及道德詮釋的。」金賽口口聲聲自道冷靜客觀,其實他對於人在性方面應怎麼做,有明確的看法,而這些偏好在他的書寫中再明顯不過。男性卷絕非冷淡的論文,反而包裝著特別的訴求、隱藏的意見,及議論的姿態,所有的設計都是為了挑戰傳統道德,並促進新的社會倫理。

男性卷出版後數十年,加布海特指出金賽主要的矛盾,這個擺出客觀科學家姿態的人,事實上是最熱切的改革者。「金賽努力做到完全客觀,但他無法成功,因為這件事對他而言,是與情感交關,不能由書寫中剔除。」加布海特相當瞭解金賽這股熱情的來源:由於年少的壓抑經驗,他「想傳播一種更理性的性態度,使人們得以更快樂。」這個「較理性的態度」下,武裝著一種新的性倫理,主旨很簡單:性是善的。在此標舉下,金賽讚揚各種性活動,反對禁慾。

這股對性的狂熱,在金賽書中昭然若揭。此書從頭到尾是對愛慾之神的頌歌,稱美「人類動物」在一味限制性自由的社會中尋找性發洩的能力。廣義而言,金賽顯示了美國人多浸淫於性活動之中,其中只有少部分在為社會所允許的行為範圍內活動。此外,他指出並評估決定美國人民性發洩次數及種類的因素,為限制性活動的因素悲嘆,向能促進性需要及慾望的追求者歌頌。

男性卷對性行為提出大要,也呼籲進一步的解放。他竭力尋找希望的徵兆,適時報導人們在掙脫嚴格傳統枷鎖時的小小勝利:例如,年輕男孩擺脫父母性道德觀念的勇氣;低階層者超越社會對婚前性行為的限制等──「他們或許知道性交是不對的,但他們還是想要,因為那是人性的、自然的。」這是反抗、希望以及救贖的語言。

然而,沒有一本以金賽為名的書能掩蓋那在他生命中投下陰影的痛苦。他從自己的經驗及研究指出:「性史經常牽涉傷害、挫折、痛苦、未獲滿足的渴想、失望、無助的悲劇,以及全然的毀滅。」書中有些部分流露他私人的憤怒,特別是在描寫性少數者命運的段落──他們被迫生活在性風俗由幾個世紀前的宗教狂熱者所形塑的社會裡。

男性卷中的主要訊息即容忍,為了顯現寬容的必要,金賽以多樣「性」的主調轟炸他的讀者。他大膽宣稱:「沒有所謂美式的性行為模式,而是成打的模式,每一種都屬於我們社會中的一個特別部分。」金賽善於也樂於揭穿真相,他指出許多被標示為有罪、無道、罕見的性行為,事實上是相當普遍的。他強調:「如果執法單位如大部分人所期待的那麼有效率,那麼至少百分之八十五的年輕男性人口都可被控為性犯罪者。」單一、嚴格的道德法規如何能容納這麼多不同的變化?在面對這種多樣的性形態時,包容是唯一有意義而人道的作法。

全書共三大篇。《第一篇:歷史與方法》分為四章,用以說服讀者相信他和他的同仁是嚴格精確的科學家。他冠冕堂皇地敘述從事性研究的起因:學生提出問題而他無法回答,他對文獻的研究方法揭顯可靠的訊息,於是便自己投身研究,以期補足科學之缺漏。又解釋分類學步驟如何適用於他的研究,他以提供人類性行為之精確資料為唯一動機云云。

其次,金賽帶領讀者進入訪談階段,對內容詳細討論,對訪談的嚴格及可靠性提出響亮的辯護。當他描述訪談的進行以及他如何學到訪談的竅門時,字裡行間充滿權威的驕傲。金賽接著討論性研究中艱難的統計問題,繼之對取樣技術加以中肯有力的說明。最後再度強調資料的有效性。因為他採用各種確證的方式,重複詰問、交叉訪談及比較、百分之百樣本等。

雖有這些姿態及狂語,金賽在統計學方面對自己還是一直不太有信心。此情形不無反諷。金賽對過去性研究者的主要批評即在於樣本的數量及蒐集樣本的方法。他指出大部分的研究者依賴問卷,但此法極不可靠,無法使人認識非法或所謂非道德的行為。他一再在此點上抨擊前人,但自己取樣的可信性也並非沒有問題。金賽雖然蒐集了大量的性史,但取樣非隨機,因此代表性也不足──太多個案來自於犯人、學生,以及太多他事先已知道是男同性戀的受訪主體。

男性卷第二篇共九章,討論《影響性高潮的因素》,這些因素包括年齡、婚姻、宗教及社會階級。為知道這些因素如何運作,金賽以性高潮做為基本衡量單位。在認識上,有強制的理由這麼做。大部分的男人可以知道他們是否有性高潮,而性高潮是可以計數的。一切都是這麼直接明瞭。但不論知識上的理由為何,金賽對性高潮的強調也是高明的一招。性高潮把性化約為量化的生理事件──此法對於傳統道德可說最具顛覆性,同時也將性的神祕感解除。這也正是金賽的意圖。

根據金賽的調查統計,他研究組中介於青少年到三十歲的男性,平均每週有二.八八次的性高潮,但是論及過去二十五年來已成為他研究主幹的主題,金賽再度警告道:「沒有任何平均值或中間數是有意義的,除非我們時時牢記個別變化的範圍及這些變化在人口全體中的分布。」金賽為證明此點,舉了極端的例子,有一個案主體,三十年中只有一次性高潮,另外一位(後來成為媒體「英雄」的一位律師)三十年中平均每週有三十次性高潮。

對金賽而言,個別變化不可化約的事實極具社會意義。「公開要求的道德規範、我們的社會組織、婚姻習慣、性法律以及教育和宗教系統,皆奠基於一個假設:所有個體在性活動上是十分相似的,且多根據習俗的指令規限自身的行為。」金賽語帶嘲諷,指控道德的監護人忽視個別差異。嚴苛的標準要求每個人行為相同,既不符合現實也注定失敗。

金賽對影響性發洩因素的分析,包含銳利的社會評論。他強調,社會禁止及控制成員的性活動,由童年時就開始,並持續一生。但金賽在遊戲進行的方式中發現一絲反諷。社會使年輕人覺得罪惡及焦慮,但性的衝動實在太強烈,完全禁慾的目標總無法觸及。金賽的訪談個案顯示大部分男孩早在青春期之前就有性經驗。他唯一的遺憾是孩童未能有更多的經驗,而社會正是阻礙少年探索性的罪魁禍首。

金賽自己不快樂的童年記憶,籠罩著他對童年的描繪:一個衝突巨大的時期。他認為成年性行為的來源在於童年經驗,「然而,兒童很早就知道,這些活動帶有社會價值,在參與這種遊戲時,情緒的興奮必然涉及神祕、禁忌,及有害社會的作為……」

這些活動包括對一種特殊行為模式的廣泛實驗,亦即同性孩童間的遊戲──比前青春期的異性遊戲頻率更高、更具體。大約百分之四十的年長男性受訪者,及百分之六十的年幼男性受訪者,在青春期之前就有同性性活動。另外,許多男性幼兒及孩童或以玩弄性器或因為他人的操弄而達到性高潮。兩種方式帶來的性高潮,「除了沒有射精外,簡直就是成年人性高潮的複製。」

在影響性發洩的因素中,金賽認為年齡是最重要的。伴著生物學的絕對權威,年齡在決定行為的開始、達於旺盛及至停止時,是很有幫助的。他報告道,大部分的男性在早年便開始性活動,十六歲到二十歲間達於性的頂峰,一直到老年,性的能力都還在,但外在行為隨著時間過去逐漸減少。金賽並讚揚男性在性事上保持活躍直至年老的能力。

金賽更關懷的是年輕人而非老年人。他了解在性發展過程中,男性必須面對尷尬的情況:在他們的需求最切時,也是社會對其性滿足最無所預備的時候。「這意謂著大部分男性在性能力最旺盛的生命階段,必須採取暗中性交易或不合法的發洩,或者在試圖適應並降低發洩時產生心理衝突。」無庸贅言,金賽本人就對這些衝突的結果有第一手的經驗。

在影響性事的因素中,宗教一項最充滿金賽個人的共鳴。雖然金賽報告中,宗教在決定行為時的重要性不及其他諸如年齡及社會階級的因素,但他把最尖的矛頭對準宗教。廣泛而言,有虔誠宗教信仰和不信教的兩組人,在面對性發洩的選擇時,都會從事同樣的活動,雖然有宗教信仰者要為自己的虔敬付出良心譴責的代價。金賽也指出宗教熱情和較低的性高潮有直接關聯:「虔誠接受宗教教義的男性,和同年齡、相同教育程度、但未主動參與教會活動的男性相比較,性事頻率大約是後者的三分之二,或不足三分之二。金賽也否定信教者會將性趨力導向其他興趣的理論,如佛洛伊德的昇華說法;金賽觀察到:「虔誠的宗教信仰者是壓抑而非昇華了自己的性史。」宗教未能改變人的性享受,只是在從事性發洩的頻率上予以斬截。

金賽認為宗教是許多人類悲劇的來源。他以為天主教徒尤其可憫,天主教會「總強調婚姻以外的性行為是不正常及變態的。」金賽語帶憤怒及同情。天主教徒自幼被教導,性的目的是繁衍後代,且必須限於婚姻關係內,因此許多人長大後態度模稜兩可。有人甚至以為性是骯髒的。在性的適應上也發生困難。「在性發洩頻率及對不同性發洩方式的接受上,天主教徒都受到限制。」

金賽從未懷疑性壓抑的根源在宗教。然而,他似乎未察覺,性的壓制牽涉到的不只是以手段為考量、剝奪人類樂趣的作為,事實上可能還有諸如保存族群文化認同的利益目標。

金賽也非現代性風俗的擁護者。當代性風俗對他而言不過是受教士蹂蹓後的過往殘跡。是人性中所有自然、自發事物的敵人;而改革性風俗及性犯罪法令,就要以科學取代宗教,來裁決何為道德或不道德,正常或不正常。從這一觀點來看,男性卷是金賽重塑辯論、改變社會定義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