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序1
序2
跋語
第一輯 佛法無邊 佛教的法界眾生

作 者 作 品

被誤認的老照片

中國各朝歷史

【類別最新出版】
紅軍長征記:原始記錄
最後的使團:1795年荷蘭使團和一段被遺忘的中西相遇史
近代的尺度:兩次鴉片戰爭軍事與外交(增訂本)
十三經講座
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


神話傳說筆記(WHA0380)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中國各朝歷史
叢書系列:香港中和
作者:陳煒舜
出版社:香港中和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05日
定價:400 元
售價:316 元(約79折)
開本:32開/平裝/248頁
ISBN:9789888369508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1序2跋語第一輯 佛法無邊 佛教的法界眾生



  跋語

青鳥飛來是故知

神話(myth)一詞來自希臘文mythos,其意與英文的「murmur」相近,無論是言語、思想、故事,只要是從口中講出的,都可以稱為mythos。傳說(legend)一詞則來自中世紀拉丁文legenda〔legere(閱讀)的動名詞〕,亦為故事、讀物之意。神話、傳說似乎非常接近,但現代學者卻用以指涉不同內容的散文?事(prose narrative)。神話一般來說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方面,只要有超自然之內容者,都可稱為神話。而狹義方面,則需要靠幾條準則來界定︰

1)具有超自然之內容;
2)角色不僅出現在單一的故事中;
3)發生時間一般在遠古;
4)發生地點並非與今天相同的世界;
5)被全民(無論是一個國族、部落、家族或信眾群體)視為神聖的、真實發生過的故事。

以大禹治水的神話為例,這個故事的主角大禹為半人半神式的人物,採用各種神奇的方法來治理洪水、解救民困。大禹所處的時代為民神雜糅的洪荒之世,與現在頗不相同。大禹其人不但出現於治水故事,也是修己生禹、建立夏朝等故事的主角。對於夏族而言,大禹是真實存在過的祖先;而對於此後千百年的華夏民族而言,大禹更是祭祀不絕的聖王(直到五四以後,顧頡剛才開始質疑大禹的真實性)。因此,大禹的故事大抵符合狹義神話的準則。其他如女媧補天、神農嚐百草、黃帝戰蚩尤、顓頊絕地天通、堯舜禪讓、伊尹佐湯等故事,亦可作如是觀。相對而言,如劉邦醉斬當道白蛇的故事並非發生於遠古的神異世界,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並非為全民所信仰,似乎更適宜歸為傳說一類。換言之,漢民族的狹義神話,大概是以先秦神話為主體的,而傳說、民間故事乃至宗教故事則可納入廣義神話的範圍。

神話往往承載著一個族群的集體記憶,並嘗試解釋天人之際的現象與道理,且能令人產生審美之愉悅,故此可視為人文之濫觴。我們講述文學史、歷史、哲學史,都必然以神話為開端。十多年前,當我初到臺灣任教,恰好與神話學專家王孝廉教授失之交臂。而王老師留下的神話研究課,則由我來承乏。爾後自臺返港,依然繼續開設此科。由於神話傳說莫可致詰的本質,人文各科的講授也各有其傾向。愚見以為,要瞭解、研究神話傳說,必須從狹義神話入手。因此在臺灣任教此科時,採用袁珂先生《古神話選釋》一書,強調以文獻材料為主、考古材料為輔的研讀方法,從三皇、五帝仔細講到夏代,一個學期也就差不多結束了。回到香港後,索性將課名定為「先秦神話」,先後在大學部及文學碩士班開設。

神話傳說與宗教之間又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以死神或冥王為例,先秦神話的顓頊、希臘神話的哈得斯(Hades)、印度神話的大神濕婆(Shiva)、猶太教的撒旦(Shatan)、佛教的閻羅王(Yamaraja)、地藏菩薩(Ksitigarbha)、道教的玄天上帝、東嶽大帝等,雖各有淵源,卻不無可比較性。佛教傳入後,與華夏文化相融合,如和合二仙、布袋和尚、關公伽藍等,都具有強烈的本土色彩。至於和佛教並駕齊驅的道教,大量吸收、改造先秦神話,如軒轅黃帝逐漸與玉皇大帝合而為一、西王母從半人半獸的人物嬗變成中年貴婦、堯舜禹被附會成三官大帝等,不一而足。研究這些古帝仙佛的形象及相關故事變化,是饒有趣味的。

所謂教學相長,在神話課程的預備及講授中,往往有靈機一觸的時刻。久而久之,累積了一些己見。可惜傳世文獻匱乏,出土文物又多為「啞巴證據」,如果站在傳統「孤證不立」的角度來檢核,不少神話材料都是孤證。可以說,以文獻為基礎的神話學論文並不好寫。然而,正如胡適先生提出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我們不能因為目前還沒有「小心求證」的條件,就乾脆把「大膽假設」這道功夫置之不顧。因此,拉雜撰成這六十一篇《神話傳說筆記》,每篇約1200字左右,乃是嘗試換一種形式來呈現自己對相關論題的一些拙見,質諸大方。這一系列的短文,先在臉書隨寫隨發,請各位師友指正。師友們對於各篇每有具建設性的回應。如黃耀?老師針對〈倉頡〉一文談及,從前聯合書院中文系老師姚克(莘農)教授也是重瞳;李達良老師說姚教授可在渡海小輪上去看隔了四排座位的報紙的小字。由此可見,重瞳者果然視力極佳,而非徒為網路所言的病狀。又如師弟程中山博士論及媽祖一詞的讀音,也談到此處的「媽」字在傳統閩南及莆田方言中是指祖母,從來都讀上聲「馬」音,不讀平聲。後出的專指母親的「媽媽」一詞讀平聲,是受到國語影響。傳統閩南及莆田方言稱母親為娘,不喚媽媽。因此,現在國語、粵語將媽祖之「媽」字讀平聲,並不正確。再如臺灣門人曾郁翔先生針對〈東嶽大帝〉一文論及的天柱概念而補充道,朝鮮《三國遺事》提到???神壇樹,也屬於東夷薩滿天柱,天神之子桓雄即由此樹降至人間,巨大樹木的觀念從此流傳於朝鮮文化。如是不一,令人感佩。修訂後,再交《大公報》副刊連載,刊登過程中得到編輯傅紅芬女士幫助。年前承蒙供職香港中和出版社的師弟張俊峰先生青睞,擬將全稿付梓,其後並繪製插圖、蒐羅配圖多幅。香港黃耀?教授題字,澳門張澤珣教授、高雄林佳燕教授撰序,感念曷極。對於所有促成拙書完成、出版的師友們,謹致以由衷的謝意。此外,〈西王母〉篇提到與兩位臺大老教授張亨、彭毅先生伉儷聚餐的往事,猶歷歷在目,不意張先生已於今年五月十九日病逝臺北,享壽八十有五,在此向張先生表達深切哀思,並望彭先生善自珍攝。

這輯小文的首篇〈三官大帝〉寫於2013 年元宵節,末篇〈孺童菩薩.衍聖公〉完成於翌年正月初六,恰好是孔德成老師的冥誕。諸篇並非成於一時,編排次序又有調整,因此在引文、論述內容、人物中西名稱等方面容或有重複、顛倒之處。雖已幾度整理,恐尚未盡善。還請讀者諸君包涵。再者,俊峰師弟建議在〈趙太祖師.宋皇臺〉一篇中補充關於宋皇臺的資料。在不影響全文篇幅的前提下,我對固有文字作了調整,且略為提及地鐵沙中線的情況。2013 年撰寫此篇時,相關古蹟保育問題尚未出現;然為免節外生枝,落款日期不作改動,還希諒察。四年前在整理神話學講義時,曾作七律一首,茲附於此為本文作結︰

登葆連天萬丈孤。春魂招罷逝群巫。
西行遙指青丘玉,北顧空遺赤水珠。
風過薰華香未已,日移建木影猶呼。
連蜷莫辨雲郊路,鑾鳳聲中憶女嬃。

陳煒舜
二零一六年六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