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讀者書評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
推薦序 2
自序
導讀
前言

作 者 作 品

DNA:生命的祕密

譯 者 作 品

戰之華:美國帝國主義大戰略
基因騙術
後人類未來: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
Linux 傳奇:讓比爾‧蓋茲坐立難安的天才
死亡原因:法醫之神奇案祕錄
天使墜落的城市
正宗CIA詐騙術

人物傳記

【類別最新出版】
范用:為書籍的一生
百年周家兩個世界:中國大動盪中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
未解的問題:伯恩斯坦哈佛六講
渡阡陌:我家的兩岸故事(二)
朋友、戀人與最糟糕的事──馬修.派瑞回憶錄


基因、女孩、華生(BE0108)──雙螺旋二部曲
Genes, Girls, and Gamow

類別: 社會‧文化‧傳記>人物傳記
叢書系列:NEXT
作者:詹姆斯‧華生
       James D. Watson
譯者:杜默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27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44頁
ISBN:957133829x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推薦序 2自序導讀前言



  導讀

人不風流枉少年--青年華生的煩惱

◎文/潘震澤

今年(二○○三年)是DNA構造--雙螺旋--問世五十週年紀念。DNA是生物細胞攜帶基因密碼的分子,曉得其構造讓生物學家能在分子層面探討生物性狀遺傳的機制,也開啟了「分子生物學」這門研究領域。一九七○年代的重組DNA技術,一九八○年代起的基因工程,再到一九九○年代的基因組定序,都是該發現的後續產物。

這項可說是二十世紀生物學最重要的發現,卻是由兩位初出茅廬、名不見經傳的科學家,利用別人的實驗結果,給憑空「想」出來的。五十年來以此發現為主題的文章及論著已不計其數,其中最負盛名、且流傳最廣的,就是兩位當事人之一的華生,於一九六八年出版的《雙螺旋》(The Double Helix)一書。至於本書則遲至二○○一年才出版,晚了三十三年。原文書名副標《雙螺旋之後》(After the Double Helix),顯示故事是從發現雙螺旋之後說起。本書中文版能於五十週年前夕適時問世,也饒富意義。

華生在《雙螺旋》中,以直率無隱的敘事方式,記錄了一九五一至五三年間,他在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希實驗室所接觸的人與事,以至於解開DNA雙螺旋結構的經過。由於他在寫作中毫不掩飾對人對事的評價與看法,引起其他當事人閱讀初稿後提出抗議,也使得原本答應出版的哈佛大學出版社在最後一刻反悔,造成該書未出版先轟動。至於另一位當事人,年長華生十來歲的克立克則遲至一九八八年才出版《瘋狂的追尋》(What Mad Pursuit)一書,裡頭對發現雙螺旋這一段經過僅點到為止,並未大作文章。

華生《雙螺旋》一書的成功,從初版至今三十五年來不斷再刷,美國稍有規模的書店架上一直都有陳列,可見一斑。該書的成功有許多因素,華生獨樹一幟的寫作風格、書中鮮明的人物個性,以及謎底解開前的幾番曲折,就算是不懂科學的讀者,也都讀得津津有味。然而不可諱言,《雙螺旋》一書之所以比同類型的科學寫作受到更多的重視,原因仍在於:解開DNA的構造是生物學上最重要的發現。

華生以不到二十五歲的年紀,就獲得了可能是一生最大的成就,接下來,他還想做些什麼呢?很自然地,他還想得到更多(不一定更大)的發現,以維繫他早慧天才的形象;同時身為年輕男子,他還想找個伴,以分享他的光彩。這兩樁活動,就佔去了之後十五年間華生大部分的心思。華生在一九八八年慶祝六十歲生日場合說過,發現雙螺旋之後的日子是他一生當中最難過的,《基因、女孩、華生》一書就記錄了這段時光。本書從一九五三年四月按月寫起,一直到一九五六年九月為止,共三年半的時光。其間華生從英國劍橋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待了兩年,又再返回劍橋客座一年,才到哈佛大學正式定下來。

解開DNA結構之後,華生以類似的研究方法:X光晶體顯像及模型建立,希望再得一回大滿貫,解開DNA姊妹分子RNA的構造,以及RNA在蛋白質合成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過,幸運之神卻未再眷顧,他在這段時間的努力,大多數都泡了湯;本書忠實記錄了當時許多錯誤的假說與解釋,讀者大可不必費力解讀。科學研究本是瞎子摸象,最後真相雖然重要,但摸索的過程,也是有趣及好玩的。至於雙螺旋發現之後分子生物學的重要發展,在最後一篇橫亙十一年半的〈尾聲〉中,有所交代。

然而本書真正動人的部分,還是華生的情感生活。在《雙螺旋》一書中,我們已經看出十五歲上大學、二十二歲就已是博士的華生,在兩性交往上的笨拙,本書則是青年華生一系列求偶史的赤裸告白,其中令他動心的女性近十位之多,有兩位還是羅敷有夫。但那三年半的時光,卻也是他一段最刻骨銘心戀情的開始及結束。華生鍾情的對象不是別人,而是哈佛大學出名演化生物學家麥爾的大女兒克莉絲塔。四十多年後,華生仍不願把這段陳年往事埋藏心底,非要公諸於世,可見這段初戀在他心中的地位。在此,我們看到的不是因發現雙螺旋而得了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而是一位為感情不定所苦的年輕人;其中從青澀的期待、到交心的喜悅,從未知的遲疑,再到痛苦的分手,華生再一次向世人揭露,科學家渴望感情之心,亦與常人無異。

對於華生筆下人物不怎麼熟悉的讀者,可能會有錯覺:科學家是一群成天酒會不斷、高談闊論,並且四處開會兼旅遊的花花公子。的確,華生自己說過,高層次的科學不只是整天待在實驗室裡苦思猛幹,還包括許多戶外活動及胡鬧的時刻。對學術圈稍微熟悉的人,就會知道書中華生所交往的人物都非泛泛之輩,各有成就,其中諾貝爾獎得主的人數,多得驚人。華生曾說過,他無法忍受思路慢半拍的人,因此,本書亦可視為一群聰明人追求知識與享受人生的紀錄。

其中出現於本書書信集的伽莫夫,則是這群聰明人當中相當有趣的一位。伽莫夫是出名的俄裔天文物理學家,對宇宙起源的大霹靂理論有過重要貢獻,也是當年重要的科普書籍寫手;他以小說筆法寫成的幾本作品,五十幾年後仍有增訂版發行。伽莫夫對DNA的編碼發生興趣,提出了一些後來證明是錯誤的理論。那幾年間,他給華生寫的二十來封圖文並茂的信件,影本都收在附錄當中,給本書生色不少。他並倡議成立「RNA領帶俱樂部」,其中二十位正式會員都有一條繪有RNA鏈的領帶,加上一只標明二十種胺基酸之一縮寫字母的領帶夾為代號。該俱樂部成員甚至包括出名的物理學家費曼及泰勒等人,只不過他們從未齊聚一堂。

熟悉《雙螺旋》故事的讀者,對於其中一位舉足輕重的女性科學家佛蘭克林當不陌生。佛蘭克林拍攝的DNA晶X光繞射圖型是解開DNA結構的關鍵之一,但她英年早逝,未能同享諾貝爾獎的肯定。而華生《雙螺旋》書中對佛蘭克林的某些敘述,卻引起某些人士不滿,認為他有歧視女性之嫌(就算華生多加了一段後記,承認他對佛蘭克林最初的印象有誤,也未見成效)。

迄今,已有兩本佛蘭克林的傳記出版,讓世人更了解這位科學家。雖說這樁公案是非自有史家論定,但本書中提及佛蘭克林從雙螺旋發現後以迄去逝前,與華生與克立克的交往,包括在克立克家養病等,讓人有完全不同的認知與感受。

華生的一生過得相當精采,不過迄今為止,華生拒絕與任何作家合作出版自己的傳記,顯然他不想假手他人。就算如此,也阻止不了非經傳主授權的傳記出版。雙螺旋發現滿五十週年前夕,美國已有一本華生傳記的出版:《華生與DNA》(Watson and DNA, by Victor K. McElheny, 2003),其中著重華生一生的事業為主;想必以後還有更多不同角度切入的傳記出現。不論如何,想要閱讀華生真情告白的讀者,本書及之前的《雙螺旋》,還是不二選擇。

(本文作者為前陽明大學生理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