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序幕
書摘 1
書摘 2
對談
書評

作 者 作 品

守株

人物傳記

【類別最新出版】
范用:為書籍的一生
百年周家兩個世界:中國大動盪中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
未解的問題:伯恩斯坦哈佛六講
渡阡陌:我家的兩岸故事(二)
朋友、戀人與最糟糕的事──馬修.派瑞回憶錄


落葉歸根(PE0301)
Falling Leaves : The True Story of an Unwanted Chinese Daughter

類別: 社會‧文化‧傳記>人物傳記
叢書系列:People
作者:嚴君玲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9年08月23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20頁
ISBN:9571329444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幕書摘 1書摘 2對談書評



  書摘 2

1924 年,姑婆創立了自己的銀行,也就是上海女子銀行。這是個意義深遠的成就。在當時那種封建社會裡,一個女人料理日常事務的能力都常常被人嗤之以鼻,極盡否定之能事,婦女擔任重要商業洽談的主角,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了。姑婆真是勇氣過人。

姑婆在過去二十年裡贏得的聲譽使她的銀行籌資工作進行得很順利,股票一開出來,馬上全部售光。銀行所雇用的職員大多數是女性,銀行本身就是為了服務女性客戶的特殊需要而興辦的。銀行開張後,女客戶們果然蜂擁而至。單身婦女帶來了她們繼承的遺產和私蓄;大老婆存入了她們的嫁妝和打麻將贏來的錢;小老婆儲進男人塞給她們的體己。客戶當中還包括職業婦女和知識分子,她們厭倦了一般銀行的男職員對待女客戶那種居高臨下的態度。上海女子銀行從開辦之初就業務興隆,直到 1953 年姑婆退休時仍持續盈利。

姑婆用銀行利潤在南京路 480 號蓋了一座六層高的銀行大樓。20 世紀 20 年代和 30 年代的南京路稱得上是中國貿易首屈一指的黃金地段,姑婆的銀行就位於公共租界的神經樞紐,緊鄰著重要的商業區和購物區,離外灘不到一哩路。

當時的外灘被稱為「上海的華爾街」,那裡沿著江畔有著名的公園式堤岸,但中國人卻沒有資格購買那一區的土地。姑婆的雇員們住在銀行大樓樓上舒適的宿舍裡。銀行大廈建造時選用了最好的建築材料,設有升降電梯、新式上下水道、抽水馬桶、暖氣設施、以及冷熱水供應。姑婆和她在教會認識的朋友鄺女士住在頂樓寬敞的豪華套房裡。社會上對於姑婆和鄺女士的關係有過一些傳言,她們不但同住一間房,並且同睡一張床。在當時的中國,女人和女人之間的親暱關係雖常會遭到譏笑,但多數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容忍。鄺小姐生於 1903 年,經濟上獨立自主,是姑婆的第一個投資贊助人,並出任銀行副經理。姑婆後來領養了一個女兒(這在有財力而無子女的女性中間極其普通,而且不需要任何麻煩的手續)。她們還雇了三個女僕、一位廚師和一名司機。她們喜歡享受家裡的舒適奢華。不知有多少筆交易就是在姑婆的頂層豪華公寓裡,面對一盤魚翅湯談妥的。

姑婆的第三個哥哥就是我的爺爺。他在 26 歲時,通過媒人說定了一門婚事。我那當時不過 15 歲的奶奶是當地一戶殷實商人的女兒。爺爺奶奶的婚姻可以說得上是門當戶對的婚姻,奶奶的父親是一家中藥房的老闆,藥房就在我曾祖父的茶館斜對街。舖裡裝滿了各種乾的葉子、草根、樹皮、犀牛角粉、鹿茸、乾蛇膽以及其他一些稀奇古怪的中藥。新郎新娘在 1903 年他們的婚禮之前從未見過面。

在新婚前夜,奶奶被她父親叫到跟前訓話:「從明天起你就是嚴家的人了。」奶奶的爸爸對她說。「這裡也就不再是你的家了,你以後未經過丈夫的允許不要隨便回來,不要太任性。你的責任就是使你丈夫和你夫家人高興,為他們多生幾個兒子,要是你能心甘情願地把自己當成嚴家的尿桶痰盂,我們聽了也心滿意足。」

第二天,戰戰兢兢的新娘花枝招展地穿著大紅絲袍,頭上蓋著紅絲巾,坐在從專辦紅白喜事的店舖裡租來的一頂金紅相間、龍飛鳳舞的大轎上,悠悠地被抬進了嚴府,然後被揹進夫家。

新婚是一樁豐富多彩、熱熱鬧鬧的大事,燈籠旗子到處皆是,嗩吶聲鑼鼓聲響成一片。為了顯示家族的氣派,許多人家不惜因辦婚事而弄得傾家蕩產。我爺爺奶奶還算好,親戚朋友們給了不少結婚禮物,其中包括大筆現金以支付婚禮的開銷。

年輕的新娘對婚姻的恐懼後來證明是一場虛驚,她漸漸發現爺爺是個體貼周到的丈夫。在奶奶的要求下,新婚夫婦反傳統地從嚴家搬了出來,住進了他們自己在法租界租的一套公寓。奶奶無師自通學會了數學,她的數學知識使她在每天打麻將時很占便宜。我記憶中的奶奶是個頭腦機敏,意志堅強的人,小腳、短髮、香菸從不離手,舌頭像刀子一樣不饒人。

奶奶三歲就開始纏足。長長的條形帶子緊緊地裹在她的腳上,大腳趾以外的四個腳趾全部被硬生生向腳心壓彎過去,只留下大腳趾是直的。纏腳布綁得一天比一天緊,一綁就是好幾年,結果是腳趾越來越向腳掌心彎曲,永久性的終止了腳的生長,最後就形成了在中國男人看來魅力無窮的三寸金蓮。綁了腳的婦女們簡直就變成了瘸子,她們走路時的吃力與痛苦既象徵著女人的軟弱,又意味著家庭的榮譽和地位。奶奶的一雙小腳整整疼了一輩子,後來她寧願冒著世人的嘲笑也不肯讓自己的女兒再遭受這種痛苦。

爺爺奶奶婚後的生活很恩愛,他們很緊湊地生了七個兒女,但可惜只有前兩個孩子活了下來。老大是姑姑,我們叫她姑爸爸,生於 1905 年;老二是我父親,生於 1907 年。

1911 年 10 月 10 日,姑爸爸年滿六歲,清朝覆亡了。革命領導人孫中山在聖誕日結束了流亡回到上海,他被委任為中華民國大總統,他所頒發的一系列新政之一就是禁止纏足。

爺爺靠著租售舢舨養家。舢舨是當時於上海黃浦江繁忙往返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貨品就這麼在舢舨的來往擺渡之間流入流出,從中國內地運到上海,然後裝上停泊在外灘的巨型遠洋輪船。爺爺從不賭,也不將錢亂花在逛妓院或抽鴉片上,到四十歲時他已經積蓄了一筆頗為可觀的財產。剛好在這個時候,年輕有為,精力充沛的李國欽,一家興旺發達的進出口貿易公司華昌行的老闆,邀請爺爺充任他分公司的經理。分公司位於上海以北千里之遙的天津港。

爺爺有個不為人知的小祕密--他很易暈船,甚至連自己公司的舢舨也不願踏上。因此,即使他的生意利潤很好,他還是決定賣掉公司的一切北上。不過他把妻子兒女都暫時留在上海,因為姑爸爸和父親正在當地的教會學校就讀。教會學校在當時的中國是優秀的學校,爺爺不願中斷孩子們的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