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 力 推 薦 |
|
|
▌名人推薦
周芷萱|女權主義寫作者 張翔一|換日線頻道總監/天下雜誌資深撰述 溫朗東|鳴人堂專欄作者/評論人 蔡宜文|作家、姝文創共同創辦人
|
|
內 容 簡 介 |
|
|
顏色決定一切? 我很清楚,在這個巨人的國度中,當個亞洲人就不算是個男人。
普立茲獎得主 熱門點閱文章<我家的奴隸>作者 ————阿力斯.泰森Alex Tizon————
「你本來是什麼?你是從地球的哪個地方來的?你是什麼人? 鏡子裡那個人是一杯咖啡加上兩匙奶精的顏色。」 一趟拾回記憶、重組靈魂碎片的人生之旅
▍我曾經加入郊區的白人兄弟會一段時間;我曾經很短暫地在貧民窟扮黑仔,還用長爪鐵篦梳了個爆炸頭;我曾經是個扭屁股跳舞的拉丁情人、波多黎各嬉皮、墨西哥混血小哥,還有美洲原住民占卜師。我像在梅西百貨的試衣間換上各式各樣的制服,唯一不想穿的就是亞洲人的制服。因為我早有結論:在這個巨人的國度中,當個亞洲人就不算是個男人。 ──阿力斯.泰森Alex Tizon ▍
在阿力斯的爸媽眼中,白色是最崇高、最優雅的顏色,美國等同高大尚的夢幻國度。
阿力斯4歲跟著爸媽移民美國,原以為自己踏入的是從此幸福快樂的極樂之地,沒想到卻彷彿誤入「巨人星球」。不幸的是,他的角色不是巨人,而是被巨人玩弄的迷你人……
身為一名亞裔男性,阿力斯的美國成長史是這樣的:在學校被霸凌是家常便飯,甚至路邊拿玩具槍的小屁孩也能向他咆哮:「你他媽的本來是什麼啊?」;女孩們當他是閨蜜,常拿亞裔男的矮小身材開玩笑;每次看電影,亞裔演員總是惹人發笑的配角,讓他對自己的臉、膚色和身高感到羞恥。於是,他拚命鍛鍊身材、練習美式英文,夜晚用曬衣夾捏高自己的鼻梁入睡,企圖使外貌內在都成為最美國的美國人。為了融入人際圈,他會在自我介紹的第一時間自嘲自己的亞裔身分;自卑讓他變得敏感多疑,連帶搞砸所有的戀愛關係。最終,他感覺自己的存在就像被橡皮擦抹去,連影子都不剩。在這個把亞洲女性看成性感玩物,視亞洲男人為無物的國度,阿力斯探索與挑戰刻板印象的歷程確實艱苦異常。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矮小的亞洲男人能否成為真正的男子漢?」
多年以後,阿力斯才明白這些始終縈繞腦中的問題,都和心裡那份找不到出口、難以緩解的祕密有關。做了超過二十年的記者,他透過新聞專業,以種族議題及美國亞裔文化為核心進行報導書寫;他重回故鄉菲律賓宿霧,閱讀非西方中心視角的殖民歷史,回溯自己的家族根源。阿力斯.泰森以幽默諷刺的筆調描述亞洲人在白人眼中的扁平印象與歧視困境,呈現出亞裔男性在美國面臨的環境樣貌;更毫無顧忌地直接檢視在美國生活的亞裔男性對性和戀愛的焦慮與欲求,觀點尖銳又有趣。他穿梭於種族、性別議題之間,凝視過往的成長傷疤。這趟追尋自我的旅程使他重新理解父親移民後卻鬱鬱寡歡不得志的人生,以及父母離婚的緣由;重新理解過去那些關於親密關係、關於性、關於自己是誰的內在混亂,並與自己的人生和解。
這是一個男孩如何成為男人的故事,獻給那些被男子氣概困住的靈魂。
▌各界好評
周芷萱|女性主義者 張翔一|換日線頻道總監/天下雜誌資深撰述 溫朗東|鳴人堂專欄作者/評論人 蔡宜文|作家、姝文創共同創辦人 (依姓氏筆劃排序)
「作者阿力斯.泰森無所畏懼的追尋,不只要找到美國男性與亞洲的意義,同時也在找尋普世的人生價值。」──雪兒.史翠德Cheryl Strayed,《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作者
「既是直白坦率的回憶,也是精闢獨到的文化研究。這本書檢視許多針對亞裔男性的刻板印象,拆穿其中的粗糙虛構。阿力斯.泰森敏銳洞察、勇敢寫作的成果,就是這本富含啟發和解放自我束縛的好書。」──彼得.霍.戴維斯Peter Ho Davies,The Welsh Girl作者
「這是歷史、記憶與和社會分析的組合,步調合宜,引人入勝……擅長專題報導的泰森在這本書中發揮所長,在各種相關主題和場景之間穿梭凝視,化為生動流暢的敘述。」──《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輕靈巧妙的回憶錄和文化歷史探索,充滿啟發。」──《科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令人讚嘆,大開眼界……既深入又廣泛的探索和研究,讓人深深感動。」──《書單》(Booklist)
「泰森探索男子氣概和男性理想,坦率直白地檢視其中的轉變和多重含意,帶來深刻的啟發性及反思的契機。」──《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非常好看……這種自我教育與成長的個人敘述,對於被美式文化、美國亞裔及男子氣概所困的讀者尤其具有吸引力。書裡多元的文化傳承引發深度思考,也替亞裔男性拓出值得樂觀以待的可能性。」──《明尼阿波里斯明星論壇報》(Minneapolis Star Tribune)
「美國當代文化終於出現這本大膽無畏的坦白反省與辛辣批判……作者深入挖掘和探索的寫作技巧,內容十分令人信服。他蒐羅網站、歷史文本、學術研究和社群媒體等各種相關資訊,施以嚴密而謹慎的自我反省。如此大膽的自省,使書中對亞洲男性低蔑誤解的揭露更具權威性。」──《西雅圖時報》(Seattle Times)
|
|
作 者 簡 介 |
|
|
阿力斯.泰森 ALEX TIZON
曾任美國《洛杉磯時報》西雅圖新聞室主任,也曾長期在《西雅圖時報》服務,並榮獲普立茲獎的肯定。泰森在奧勒崗大學擔任教職,於2017年與世長辭。本書《亞洲男人的美國生存紀事》榮獲安東尼.盧卡斯(J. Anthony Lukas)獎助計畫的「進步作品獎」。
泰森的個人網站:alextizon.com
|
|
譯 者 簡 介 |
|
|
陳重亨
淡江大學國貿系畢業,曾任《財訊快報》、《經濟日報》編譯,譯作散見於財信、皇冠、時報、遠流、臉譜、麥田、新星球、聯經、今周刊等出版公司。譯有《現金的詛咒》、《行動的勇氣》、《鍵盤參與時代來了!》、《忍耐力》、《獲利的法則》、《自食惡果》、《大緊縮》、《失控的撙節》、《正如身體駕御意識》等。
|
|
目 錄 |
|
|
各界推薦 作者序
一|刺殺麥哲倫 ▍你本來是什麼?你是從地球的哪個地方來的?你是什麼人?鏡子裡那個人是一杯咖啡加上兩匙奶精的顏色。 二|巨人家園 ▍我爸彎腰在我的耳邊小聲說:「巨人家園。」這是我們家經常收看的電視影集,說的是一群太空人被困在巨人星球的科幻故事。那些太空人常常被巨人捏在手上玩弄。我想,我們就是那些面對不可思議大巨人的迷你人。 三|東方人 ▍我曾經加入郊區的白人兄弟會一段時間;我曾經很短暫地在貧民窟扮黑仔,還用長爪鐵篦梳了個爆炸頭;我曾經是個扭屁股跳舞的拉丁情人、波多黎各嬉皮客、墨西哥混血小哥。我像在梅西百貨的試衣間穿上各式各樣的制服,唯一不想穿的就是亞洲人的制服。因為我早有結論:在這個巨人的國度中,當個亞洲人就不算是個男人。 四|要找個亞洲辣妹嗎? ▍你的舉止要符合他們的猜想,他們才會喜歡你。如果不一樣,他們就會很失望。這種刻板印象很煩,你懂吧?就像:「喔,我就應該要又乖又聽話嗎?很抱歉!」然後突然間他們就把你當作龍的婊子傳人一樣。 五|再談亞洲辣妹 ▍談到跨種族戀愛話題時,美國的亞裔女性和男性可是站在完全不同的立場,甚至常常會引發謾罵衝突。亞裔女性覺得這可能只是單純的「偏好」,但亞裔男性有時候卻認為這完全就是背叛。而亞裔男性對女性的哀嘆,聽起來就像對她們進行人格謀殺。 六|亞洲男孩 ▍就跟世界各地有色人種男性一樣,我被白人女性的形象催眠已久,以為那才是理想美女。但是我一旦拜倒石榴裙下,真正看透這個神話以後,魔咒就開始失效。 七|大銀幕上的小男人 ▍好萊塢根本不想費心去描述亞洲男性,他們只跟著大家熟知的陳腔濫調走就行:高深莫測、勤練不輟的武林高手,而且不要隨便脫褲子。 八|顏色就是大小 ▍身為美國的青少年,我更希望自己「性」能優異而非智力超群。我相信自己得要性能卓越,才能進入那個我最想玩的遊戲。如果不是這樣就表示永遠失去資格。被排除在那個領域之外,就像是被生活本身摒棄在外,從世界萬物的核心遭到驅逐。 九|變高變大 ▍不論時代或不同的文化,我們都比較崇拜更高大的人。不管多麼不公平(而且也不正確),許多人把體形高大視為一種優越的能力。身高就代表著力量和潛能,並且進而帶來身分和地位。亞裔男的婚姻、戀愛在西方社會遭遇的種種困難,「身材矮小」正是最簡單也最有力的解釋。 十|文武雙全 ▍我在成長期間從學校學到的歷史,讓我深信不疑地以為,所有偉大的征服者、探險家都是歐洲人。所有高貴權勢者,是歐洲人的臉。所有開路先鋒拓荒者,也都是歐洲人的臉。如果你出生沒帶著那樣一張臉,就注定此生無望。 十一|黃色旋風 ▍雅典奧林匹克體育場的觀眾目瞪口呆,像是不知來自何處的彗星突然劃破天際。有些觀眾叉腰站著,四處張望,臉上的表情似乎在問:你有看到嗎?這是真的嗎? 十二|男人應該做的事 ▍我離家後的許多年來,都盡可能地想跟我爸不一樣。當他往這個方向走,我就一定會調頭往相反方向前進,盡可能遠離,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對向面對他。但是在追尋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男人、能成為什麼樣的男人時,最後卻變成詩人艾略特所說:我漫長探索的終點,就是回到自己出發的原點。 十三|「我們的一份子;不是我們的一份子」 ▍這種感覺就像是:沒錯,他們被允許進入這幢房子,但還不能進到裡面最神聖的房間。我們接受他們的「美國人」身分,但也許他們還不像其他人那麼「美國」。也就是,他們還不完全算是「我們」的一份子。 十四|偉大的小戰士 ▍在那段攀爬的過程中,我發現洞穴的本質並非我原先想像的那樣,爬出洞穴並不只是長大成人,變成一個男子漢而已,而是成為命定的那個男人。
致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