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讀者書評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1
推薦序2
推薦序3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作 者 作 品

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
跨越斷層:人性與社會秩序重建
強國論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
政治秩序的起源(下卷)──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的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下卷不分售)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下)
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全新翻譯校對修訂版)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下卷: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的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套書
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

譯 者 作 品

戰之華:美國帝國主義大戰略
基因騙術
基因、女孩、華生:雙螺旋二部曲
Linux 傳奇:讓比爾‧蓋茲坐立難安的天才
死亡原因:法醫之神奇案祕錄
天使墜落的城市
正宗CIA詐騙術

科學

【類別最新出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未來自然史:生物法則所揭示的人類命運
有點噁的科學:尷尬又失控的生理現象
衝破慣性:善用分子心理行為法,治好你的3分鐘熱度
被蒙蔽的視野:科學全球發展史的真貌


後人類未來(BE0097)──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
Our Posthuman Future: Consequences of The Biotechnology Revolution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科學
叢書系列:NEXT
作者:法蘭西斯.福山
       Francis Fukuyama
譯者:杜默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05月27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80頁
ISBN:9571336610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1推薦序2推薦序3前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



  前言

一個近年來主要致力於文化和經濟問題的人寫本有關生物科技的書,乍看之下似是相當魯莽,其實,在這瘋狂行為中仍有理性存在(典出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1999年初,《國家利益》季刊〈National Interest〉主編哈里斯(Owen Harries),要我就他在一九八九年夏天首先刊出的拙作《歷史終結?》〈The End of Historys?〉寫篇十年回顧。我在那篇文章裏主張,黑格爾說歷史已在一八○六年結束,誠不我欺,因為自拿破崙在同一年的「耶拿之役」(Battle of Jena)中取得勝利,鞏固了「法國大革命」以降,實質的政治發展並沒有超越法國大革命所揭櫫的原則。一九八九年共主義崩潰,不過是象徵更廣幅地全球合流邁向自由民主罷了。

  該文刊出後引來許多批評,我詳加推敲後覺得,其中只有一個論點無可反駁
:除非終結科學,否則歷史不會終結。我在後來的《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The End od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中 提到,進行性的通史機制是,以現代自然科學的開展和由此衍生的技術為主要動力。二十世紀末葉的科技,如所謂的資訊革命,對普及自由民主有相當助益。但是,我們非但距科學末日尚遙,實則是置身在劃時代的生命科學進展期中。

  我主持一個研究小組,探討新科學對國際政治的影響已有多年,沈吟現代生物學對我們理解政治的影響也有一段時間,處理人性和規範問題,以及行為學、進化生物學和認知神經學等科學,如何形塑我們對它們的理解的《跨越斷層》〈The Great Disruption〉一書,所呈現的就是我在這個議題上的初步想法。

  但應邀就《歷史終結》寫篇回顧文章,是以比較有系統的方式思考未來的契機,結果就是一九九九年在《國家利益》刊出,題為《三思:瓶中最後一人》〈Second Thoughts:The Last Man in a Bottle》的文章,這本書則是將該文各項主題再擴而充之。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同時多起攻擊美國事件,再次引起各界質疑歷史終結的命題,只不過,這次是從眼見西方與伊斯蘭「文明衝突」(借用杭廷頓的說法)觀點立論罷了。我認為,這些事件根本無法證明這類衝突,且驅動這些攻擊的伊斯蘭激進主義乃是無望取勝的遏制行為,假以時日必會被更廣幅的民主化浪潮淹沒。然而,這些事件所指出的事實是,形成現代世界的科學與技術,本身就代表我們這個文化的主要弱點。航空公司、摩天大樓和生物實驗室等現代性的象徵,在惡意巧思手法中化為致命武器。本書雖不談生物武器,但生物恐怖主義崛起形成活生生的威脅,說明本書所揭櫫的擴大政治管理科技應用確有其必要。

  毋庸贅言,這次寫作計畫獲得很多協助,如大衛‧阿摩爾、賴利‧安哈特、史考特、巴瑞特、彼得‧柏考維茨、瑪麗‧坎農、艾瑞克‧柯恩、馬克‧柯多佛、李察‧杜爾弗林傑、比爾‧德雷克、泰瑞‧伊斯特蘭、安德魯‧富蘭克林 、法蘭哥‧傅格、強納森‧賈拉西、湯尼‧紀良德、李察‧哈辛、喬治、霍姆葛林、里昂‧卡斯、比爾‧柯里斯托爾、傑伊‧李夫考維茨、邁可‧馬蓋爾、大衛‧普蘭提斯、賈利‧施密特、亞伯拉罕‧舒斯基、喬治‧史托克、李察‧

魏克里、凱洛琳‧華格納、E. O. 威爾森、亞當‧沃弗森和馬克‧惠特等人,謹此致謝。我的著作經紀人艾絲妲‧紐格堡,以及多年來一直幫助我的「國際創意管理」諸君,無任感荷。研究助理麥克‧寇蒂斯、班恩‧亞倫、克莉絲汀‧波瑪瑞寧、桑傑‧馬瓦赫和布萊恩‧葛洛,提供寶貴協助。本書得以完稿得力於多才多藝的助理辛茜亞‧帕多克甚多,內人蘿拉在若干議題上極有主見,始終是心思細膩的批評者。

  本書寫作期間,家母福山淑子因病辭世。她在世最後幾個月備受折騰,再再提醒我生物醫藥的重要性;我對那些盡心看護她的保健專家深表感激,本書所述絕無貶抑他們在這方面的努力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