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譯者簡介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序曲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譯 者 作 品

知識的騙局
共和危機
前衛藝術理論
揮灑烈愛

地球科學

【類別最新出版】
拯救地球:事實與真相
科學大師的失誤:璀璨成就背後的真實人生
地理課沒教的事(全四冊)
地理課沒教的事4:Google Earth全功能實作【Level Up版】
天氣製造愛:風與雲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以及地球的謎樣現象


改變世界的地圖(IN0019)──一位科學研究者的孤寂與榮耀
The Map that Changed the world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地球科學
叢書系列:INTO系列
作者:賽門‧溫契司特
       Simon Winchester
譯者:蔡佩君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09月16日
定價:320 元
售價:253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36頁
ISBN:9571337536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曲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序曲

位於倫敦皮卡迪利大道(Piccadilly)北邊的柏林頓之家(Burlington House),是一座戒備森嚴的大宅,這座建築的東翼部分有許多宏偉的大理石階梯,其中一座階梯的最上方,掛著一道巨幅的天藍色絲絨布簾。雖然許多人走過去的時候會加以讚嘆,但是絕大部分上下樓梯的人,不會去問布廉後面有什麼東西。可能是一扇密閉的窗戶?還是一幅太過搞怪、難以示人的畫?還是一幅已因陽光過度照射而失去色澤的歐陸珍貴掛毯?

偶而會有一兩個好奇的人,要求看一下,這時候,工作人員就會從一個標示著「私宅」的門走裡出來,以熟練的手拉下一旁纏捲在一起的絲繩,繩上還綴有流蘇。絨布簾會緩緩向兩邊分開,露出一幅壯觀無比的英格蘭和威爾斯的大地圖,刻繪製成而且上了色──海藍色、綠色、金黃色、橙色、棕色──線條、色塊、點刻的形狀,通通以一種陌生的方式混在一起,令人目眩神迷。

在這面地圖上,英國海岸的東邊寫的是「日爾曼海」,不是今天所說的「北海」。其中,還嵌入一面小小的剖面圖,據稱是這個國家地底下的樣子,範圍從威爾斯到泰晤士河流域。除此之外,所有的東西看起來都很熟悉,輕輕鬆鬆就可以辨認。這面地圖充滿精緻之美,它的美是那超大尺寸造成的,長八英呎,寬六英呎,而且對於那些得以目睹的人來說,這面地圖簡直是罩在他們頭頂上。可以清楚看到製作地圖的人對於細節的注意:匠心獨具、手藝精巧,是經過多年的研究、數月的苦工,才完成的。

地圖右上方有說明,以工整的花體字鐫刻而成。英格蘭、威爾斯以及蘇格蘭部分地區之地層的描繪:標示出煤礦及鐵礦、海水氾濫造成的溼地和沼澤地,以及因底土的變化而產生的各類土壤;以描述性的基本名詞標示之。簽名者是:W‧史密斯。也有日期:一八一五年八月一日。

導覽的人會說,這是世界上第一面真正的地質學地圖。這張地圖為一門全新的科學揭開序幕,為財富的製造奠定基礎──這些財富就是原油、鐵、煤,在其他國家還會有鑽石、白金、銀等,探險家利用這種地圖,就會贏得上述這些財富。就是這張地圖,開啟了一個研究領域,最後成就了達爾文的理論。是這張地圖的完成,開啟了一個方興未艾的時代,一個充滿科學研究的興奮和驚喜的時代,從此,人類終於搖搖晃晃走出宗教獨斷的迷霧,開始比較了解人類和植物的起源。也是這張地圖,對於一門偉大的基礎科學──地質學──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是象徵的,也是實質的);地質學就像物理學和數學(雖然這說法不是大家都同意),是奠定所有知識、所有認知的一個知識領域。

從很多方面來說,這張地圖就是那個時代野心的標準展現。就像當時存留下來、而今得以為證的其他大型計畫──牛津英語大辭典、印度三角測量大計畫、曼哈頓計畫、協和號飛機、人類基因等;這也是一個幾乎無法想像的大規模計畫,需要遠大的眼光、充沛的精力、耐心以及奉獻精神才能完成。

但是卻有一件事使這張地圖有別於其他。上述每一個計畫都需要幾千名的人力,計畫的規模宏大、執行困難,在歷史上的重要性也不容置疑。牛津英語大辭典需要一整團的義工;建造協和號飛機需要政府全力投入;在印度三角測量大計畫執行期間,死去的人比在眾多小型戰爭中死掉的人還多。在洛薩拉摩斯(Los Alamos)的辦公室裡,鐵門後面可能關了許多模糊身影,而這些人有可能是未來的諾貝爾獎桂冠得主或間諜,現在卻被一大群物理學家所團團包圍。為了照顧到這些人的各種需求,不管是造飛機的人或編辭典的專家,人類化學的編碼者或測量土地者,都還要部署一批又一批的人力,跑腿的人、文書助手和一旁供差遣的人。

一八一五年的這面精美無比的地質學地圖,卻一樣也不需要。這面地圖對人類的未來有所貢獻,重要性高,也與眾不同──卻是僅有一個人,構思、發想、開工、執行,無視橫逆,獨立完成。繪製這幅地圖,這幅整個國家地底狀況的地圖,所要耗費的巨大勞力,不是一大堆人或一個委員會或是一個團隊所提供的,而完全是一個個人的投入,這個人就是最後在地圖上簽名的人──威廉‧史密斯(William Smith),那時候他四十六歲,來自牛津郡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教堂山(Churchill),他是一個孤兒,父親曾是村裡的鐵匠。

威廉‧史密斯憑一己之力製作了這面大地圖,從這份成果又衍生出各種利益──包括商業的、知識的、國家至上的利益,然而,史密斯卻真正是一位未獲榮耀加冠的先知。他沒有什麼可以為自己爭取的:他是一個純樸踏實的人,知識靠自學,他固執而有想像力、自動自發、專心一意。雖然在製作地圖的漫長時間裡,遭遇過嚴重的挫折,但他從未曾放棄,甚至想也沒想過。然而地圖一完成,他也毀了,完全毀了。

他被迫離開倫敦;但他是在倫敦進行地圖繪製工作並且完成的,也已經把這裡當做家。他的東西被充公,被迫好幾年無家可歸,完全未受到什麼認可。他的生活也很慘:他的妻子發瘋──其中一種症狀根據紀錄是花痴病;史密斯也病了,他沒有什麼朋友,工作對他來說好像沒什麼意義,得不到任何功勞。

諷刺又殘酷的是,他之所以遭遇這種屈辱,部分原因隱藏在懸掛於附近的另一套褪色的絲絨布簾後方,也掛在柏林頓之家另一座精緻階梯的上方。那裡藏著的是另一張地圖,在史密斯的地圖製成後不久完成,也公諸於大眾,這麼做的目的何在,答案並不明顯,但部分原因是,要摧毀這位來自牛津郡先驅者的名聲,摧毀這位偉大但出生寒微的人──他的身世不彰,因此必須像那時候的許多人一樣,接受他那個階級的卑微身分和連帶後果。

但是就長遠來看,威廉‧史密斯還是幸運的。地圖公諸大眾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有一位善心而開明的貴族接納他,他替這位貴族在約克郡(Yorkshire)一個小村莊的房子做工。這位貴族知道,是他創造了那面美麗不凡的地圖,而這面地圖,就像前面講的,是所有有教養的英國人和外面科學界人士都津津樂道的。

這一位頗具影響力而且關係良好的貴族,讓大家知道了他發現的這個人。他說他隱姓埋名,躲在英國鄉間,不期待有人會記得他曾經獨立完成的那幅大作,或認可他的成就。他想像自己注定遭人遺忘,而這不是他應該得到的待遇。

但是此時,他的悲觀可休矣。發散出去的訊息生效了──結果,威廉‧史密斯被說服回到倫敦,接受了他所應得的榮耀和獎勵,社會公認他是英國地質學這門全新科學的開山祖師,而這門科學一直到今天都是知識活動的核心。

威廉‧史密斯從開始繪製這面改變世界的地圖,到現在已經兩百年了。以下,從他的日記和書信中,我們會看到一個長久被遺忘者的面貌,以及他當時所生活的世界,也會聽到關於這面偉大地圖的故事,這個故事隱藏在倫敦那棟大宅的絲絨布簾後面,已經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