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譯者簡介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序曲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譯 者 作 品

知識的騙局
共和危機
前衛藝術理論
揮灑烈愛

地球科學

【類別最新出版】
拯救地球:事實與真相
科學大師的失誤:璀璨成就背後的真實人生
地理課沒教的事(全四冊)
地理課沒教的事4:Google Earth全功能實作【Level Up版】
天氣製造愛:風與雲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以及地球的謎樣現象


改變世界的地圖(IN0019)──一位科學研究者的孤寂與榮耀
The Map that Changed the world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地球科學
叢書系列:INTO系列
作者:賽門‧溫契司特
       Simon Winchester
譯者:蔡佩君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09月16日
定價:320 元
售價:253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36頁
ISBN:9571337536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曲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書摘 4

所有榮耀歸於博士

「獎章要以純金打造,價值不要超過十基尼,表面左右兩邊要有胸像,佛拉斯東。」

1828年耶誕節前夕,威廉‧海德‧渥拉斯敦(William Hyde Wollaston)逝世於倫敦,享年62歲。在此兩個禮拜之前,他正式去函地質學會,宣佈他計劃提出一份遺產,價值一千英鎊的股票,希望可以創立一個獎項──第一年的收入用來鑄造鋼模──然後每年頒給一個人,獎勵他或她「對於地球礦物結構」的研究。

就某方面來說,這是個奇怪的抉擇。威廉‧渥拉斯敦並不是地質學家,而是一位化學家,雖然每個人都說他有非常敏銳的觀察力。他騎在馬背上的時候可以看見最小的花朵。他在刮鬍子的時候,在鏡子的裂縫中發現奇怪的東西,因而發明了明箱(Cameras Lucida)。他是少數幾個曾經注意到泰晤士河上有幻象的人。他是一位醫師,專長在腎結石以及礦物質引起的前列腺擴張。

在化學方面,他專研奇異而珍貴的重金屬。他發現了元素鈀(palladium),並從其玫瑰色鹽中發現精煉的銠(rhodium)。他發現了聰明的方法,使白金產生新的作用,因而致富。他發明了反射測角器,能精確地衡量極細緻水晶各面之間的確實度數。在他有生之年,還發表了不下五十六篇的學術論文,都是關於「病理學、生理學、化學、光學、礦物學、結晶學、天文學、電學、力學以及植物學」,但是對於地質學本身並沒有寫下任何文章。但是有一種礦物是以他來命名的──有一種鈣矽酸鹽,稱為矽礦石(wollastonite),將石灰石在另一塊岩石上用力撞碎就會形成。

但是他的獎章在地質學界是無可匹敵的。這個獎章從1831年開始每年頒發:獲頒渥拉斯敦獎章的人,就等於是諾貝爾獎的桂冠得主──令人困惑而羞愧的是,阿佛列特‧諾貝爾竟沒有遺贈獎項給這一門學科。渥拉斯敦是化石界的奧斯卡,眾人不屈不撓地爭取、激烈地競奪,而一旦獲頒此獎,就可以無所憂慮,事業和名譽將終生受到保障。

但是在鑄造獎章當時,其所要獎勵的科學猶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物理學、化學和醫學都已經發展成熟:諾貝爾提供獎金以獎勵這些領域的傑出表現時,這些學門都已經存在了好幾個世紀。相反地,渥拉斯敦的遺產計劃贈與的對象是地質學從事者,但是在僅僅六十年前,這還是一門完全未知的科學──至少就其名稱(即geology)來說是如此。而且此科學的發展過程,經歷了比平常更多的辛勞和痛苦,盲從頑固、缺乏容忍、教會反對以及其所挑戰的基本假設,都是主要原因──而痛苦,正反映在地質學會本身艱苦的進化過程。

學會在地質學仍搖晃學步時就成立了,最初的成員是做作的架勢多於實際成就。喬治‧格林諾夫說:在外面的世界,「地質學這名詞…很少有人理解。」「在我們這個小圈子的範圍以外,」他說,很少有人會渴望成為地質學家。學會的早期成員──或至少是他們之間比較有力的一些人──比較有興趣的是從事帶有優雅上流社會風尚的領域,而不是探索並傳播很嚴格的科學研究。大部分的人似乎都很樂得沒有想到,在收集化石和礦物、無意義的賞玩背後,事實上藏著一門非常真實、深具重要性的科學。

所以這裡存在著一股張力,當時沒有預想到的,但是一旦真正有價值的人(這些人知道他們是走在一門真實的新學科的前端)開始在學會的階層中攀升,事後看來,這種緊張性就相當可以理解。「小圈子」最開始的時候只是化石收藏者的餐會俱樂部而已;而如果上述的新興成員不只是按步攀升,而是氣勢浩大、並取代那沾沾自喜的「小圈子」時,張力就特別明顯。

很少有哪一門科學會像這樣充滿惡鬥。威廉‧史密斯的外甥約翰‧菲利普,1831年時第一次開始全時間定居倫敦,根據他的說法,所有的事情都非常有意思,他在日誌裡寫道:「這裡科學人之間的嫉妒感很奇妙。」有些人就比較不這麼認為。學會博物館的管理人,湯瑪斯‧魏伯斯特(Thomas Webster),寫道他周圍都是「一群忙碌、好嫉妒、活躍、喜歡報復又自以為聰明的人,他們對別人一方面輕蔑、一方面怠慢,由此贏得並確保自己不斷攀升的地位。」喬治‧格林諾夫是學會會長,他要對學會早期這種傾向的出現負責──過去的他甚受尊敬,現在卻被貶抑為是一個「不懂裝懂的頑固腦袋」;在他各類派系中的其他人則是「充內行」、「走狗」兼「小賊」。

雖然如此,激烈的情況逐漸消退;在1820年代晚期,新的菁英就位,地位許多年沒有被攻擊。爭論繼續激烈進行,就像在任何充滿啟發的環境裡一樣;不過從那時開始,比較多的是關於教條和發現的討論,而很少談到金錢、影響力及階級。學術的氣氛日漸升高:塞吉維克和穆奇森是這門學科的兩大砥柱,現在他們的地位很穩固,高高在上辯論一些如下古生代的排列順序之類的技術性問題。同時在位的還有一位,他或許是整個十九世紀最多采多姿、也最聰明的地質學家,一位偉大、好表現的科學家,他是約翰‧菲利普在牛津的前輩教授,威廉‧柏克蘭院長。

在今天,柏克蘭比較為人所知的應該是他的譁眾取寵的把戲,而不是他的發現和信念。他有雜食的慾求,什麼東西都想吃吃看。他努力吃遍整個動物王國,他把做成糊狀的鼠肉和野牛牛排及鱷魚排,給客人當早餐,但是把更可怕的東西留給自己;他說他覺得鼴鼠味道可怕得很,但是唯一比那個還糟的是肥肥的英國馬蠅,口語一般稱之為「青蠅」。他的味覺似乎沒有被這種種實驗所破壞──有一次,他的馬車被困在倫敦西部某個地方的夜霧當中,於是他從路上挖出一點土來嚐嚐,鬆了一口氣,向同行的人宣佈:「各位──這裡是烏克斯布里居(Uxbridge)!」

他是一個強烈的懷疑分子,特別是關於天主教徒。有一次,有人帶他去參觀一座義大利教堂石板上的一個暗點,當地的教士堅稱,這是一位著名殉道者剛剛化成的血滴,他屈膝跪下,舔一舔黑點,當眾宣佈,那是蝙蝠的尿液。

不過此人主要還是田野工作者──他在田野間跑來跑去、攀爬、敲掘。他最有名的發現是北約克郡一個洞窟裡的斷骨;他宣稱這些才是諾亞時期大洪水的證據──但是這些被沖到寒冷、多風的約克郡的骨頭,是熱帶動物的骨頭:鬣狗、大象、獅子等,所以這事件是發生在許多萬年前還處於熱帶氣候的時候,而不是根據烏舍爾那武斷的教義時間表。

他說,創世紀的六天,剛好可以想做是六個時代。毫無疑義地,科學的觀察現在已經顯示,聖經裡面的東西比嚴格的字面詮釋所可以得知的還多。換句話說,新的地質科學現在有能力提出真正的大問題──甚至有辦法回答,關於上帝、宇宙以及人類之深不可測的驚奇等問題。

威廉‧柏克蘭這位無比敏銳的觀察者最終得出的結論,即將永遠改變科學和宗教之間的關係。地質學這門全新的科學,加上全新的社會,以及渥拉斯敦現在提供的全新獎章,是解開幾千年受到禁梏和蒙蔽之偏見的關鍵。

地質學新上任的年輕大公──塞吉維克、穆奇森以及柏克蘭,三個人都不到四十五歲──是神聖的三位一體,他們促成威廉‧史密斯獲得有史以來第一面學會的渥拉斯敦獎章。

雖然他不是學會成員,也從來不曾受邀加入,而就在九年之前,他的會員資格申請還被格林諾夫等老衛士投票反對。也不論他的卑微出身、沒有受太多教育,他是一個鄉下人、被判過刑的負債者,還有更可憎的一點,是個實務工作者。不論他曾經控告地質組織裡面最有尊嚴的會員剽竊他的作品,騙走他應得的部分。不論已經累積了四分之一世紀的惡劣情緒,派系存在,在內部互相鬥爭,而帝國的整個地質世界都已經被攪亂。智者下令,現在是補償及和解的時候了。

消息由海克尼斯的約翰‧強史東爵士所發出,經由維爾農先生傳給羅德列克‧穆奇森,由穆奇森傳給威廉‧柏克蘭院長,再由柏克蘭到亞當‧塞吉維克,後者是劍橋的地質學教授,從1829年開始也是地質學會的會長。經過很簡短的辯論,事情就決定了。1831年1月11日,學會理事會召開特別會議,通過一項正式決議(雖然格林諾夫還是理事會的一員),內容有二:一是,把第一面獎章頒發給史密斯,二是,他應該獲得渥拉斯敦提供的獎金款項,這項獎金是所謂的「捐獻基金」,為了提供一筆適當的收入給以石為業──請允許其中可能包含的雙關語義──而本身研究無誤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