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譯 者 作 品

輕鬆說不
危險激情
輕鬆說NO!:讓你全身而退,不傷感情的拒絕法!
每月1500,輕鬆滾出3千萬:股利王致富心法
簡報像魔術般神奇:第一本結合魔術原理與溝通技巧的實用手冊
簡報現場力:Show Time!簡報三分鐘的20個零失敗技巧

其他

【類別最新出版】
區塊鏈完全攻略指南:區塊鏈是什麼?會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怪奇人體研究所:42個充滿問號的人體科學故事
隨機試驗:改變世界的大膽研究
醫魂:醫療現場的21則啟發(十周年紀念版)
生命的臉:從心臟到大腦,耶魯教授的臨床醫學課(二十二周年增譯新版)


超覺玄秘體驗(CK0025)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其他
叢書系列:科學人文系列
作者:安德魯.紐柏格&尤金.達基理
       文斯‧勞斯
譯者:鄭清榮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3年10月08日
定價:240 元
售價:19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16頁
ISBN:957133989X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書摘 3

第七章 宗教的起源

證據顯示,宗教最初源自玄祕體驗, 而且宗教能持續不斷發展, 是因為人腦的神經機制產生作用, 讓信徒們受到不同程度的超覺狀態, 而這種超越境界, 通常被解釋成上帝確實存在的保證。

尼采說:「上帝已死。」
上帝說:「尼采已死。」--塗鴉者

一八八五年,德國哲學家尼采做出名噪一時的「上帝已死」的聲明。當然,他指的是上帝從未真正在人世間活過。與十九世紀、二十世紀早期的偉大理性思想家,如馬克斯、佛洛伊德、弗雷澤(James Frazer)、費爾巴哈(Ludwig Feuerbach)和羅素(Bertrand Russell)等人一樣,尼采也將上帝視為科學不昌明時代殘留下來的餘緒。當時,大眾的教育水準逐漸提高,科學對神奇事件也能提出確實的解釋,因此許多思想家都期待人們對宗教不合理性訴求的熱情能逐漸退卻,讓上帝身影退位。

不過,上帝並沒有讓步。當人類進入科技發展神速的新世紀之後,宗教和靈修行為仍然非常昌盛。如果尼采與同一時代的理性人士活至今天,看到這種景象,他們很可能把人類仍然信仰上帝視為是愚昧凌駕理性的一大勝利。他們深信宗教信仰是迷信和自欺的行為。如許多當代理性人士一樣,他們認為人類依附上帝,是因為本身缺乏力量和勇氣去面對沒有神靈的世界。

這種帶有嘲諷意味的解讀,根深柢固地烙在理性唯物主義的思想裡,因此幾乎沒有理性思考者會質疑此一見解,然而,一項客觀的研究則顯示,此一看法並不像理性主義者所稱的那麼合乎理性。事實上,我們認為人類明顯的宗教依附行為,奠基於更深邃、更單純、更健康的層面,而非出於全然的心理依賴或怯懦的自我否定。

證據顯示,宗教的最初起源是源自於玄祕體驗,而且宗教能持續不斷發展,是因為人腦的神經機制產生作用,讓信徒感受不同程度的超覺狀態,而這種超越境界通常被解釋成上帝確實存在的保證。正如我們先前提到的觀點,人類之所以擁有進入超覺狀態的神經機制,並不是特別為了使人類能體驗更高層次的心靈經驗和精神境界而演化出來。至今我們仍相信,是因為這種神經機制具有演化的適應功能,亦即宗教信仰和行為有利於人類的生存活動,所以才演化出這樣的神經機制。

許多研究亦指出,上述論點是正確的。研究顯示,和其他人相比,信仰主流宗教的人壽命較長、較少中風、較少罹患心臟病、免疫力較強,血壓也較低。事實上,宗教信仰確實對維護健康具有顯著效果。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康恩(Harold Koenig)教授在讀過一千多篇關於宗教與健康關聯性的研究報告之後,最近向《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雜誌指出:「沒有參與宗教活動的人,其死亡率將深受影響,危險性相當於每天抽一包菸抽了四十年。」

除了有益身體健康,宗教信仰似乎也有益心理健康。越來越多研究指出,宗教信仰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有關。這個觀點頗令許多當代的精神科醫師吃驚,他們仍然追隨佛洛伊德的說法,一直將宗教行為視為一種精神依賴行為,甚至是一種變態行為。一直到一九九四年之前,美國精神醫學協會仍然正式將「強烈的宗教行為」視為精神疾病。

不過,根據新的資料顯示,宗教信仰和修行可以多方面改善心理和情緒的健康。有些研究亦指出,有宗教信仰的人,吸毒、酗酒、離婚、自殺的比率都比其他人低,較少出現憂鬱和焦慮的情形,即使有也較快恢復正常。宗教活動也會產生正面的心理效果,像打坐、祈禱或參加宗教性的服務奉獻活動,都顯著降低焦慮和憂鬱,並增進自尊心,改善人際關係,對人生有更積極的看法。

雖然研究人員並未明確指出,什麼原因促成宗教對健康具有正面效果,不過我們猜測,因為宗教而產生的行為和態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多數的宗教鼓吹不雜交,不吸毒,不酗酒,不沈迷不良嗜好,也鼓勵作息正常而平穩的家庭生活,這些行為本質上都是健康的。 此外,宗教還有一個益處,就是提供強而有力的社會支援網路。朋友和家人固然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持力量,但關係緊密的宗教團體對個人也能產生正面而實際的作用。這些功能對老年人特別重要。老年人和宗教團體往來越密切,越不會陷入孤獨,也有人提供三餐、醫療或送醫看病的服務。同時,宗教團體每天安排的其他活動也有助於老年人保持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