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譯 者 作 品

鉛筆
網路英雄
做繭自縛的女人:百般藉口,十種愚行
逆領導思考:傾聽追隨族工作哲學
創意人與管理人的戰爭
即興創意
熱愛工作:邁向成功的六大錦囊

行銷企管

【類別最新出版】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一本讀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走向上市上櫃之路
企劃學:打造企劃腦,讓你的方案更有說服力
【限量典藏】三度榮獲金書獎品牌大師叢書:《以MARTECH經營大數據會員行銷》+《ESG品牌創新六部曲》
叛逆,成就精彩: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旅遊創意


日不落行銷(DH0074)
Relentless : The Japanese Way of Marketing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行銷企管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強尼.約翰森、野中郁次郎
       Johny K. Johansson, Ikujiro Nonaka
譯者:楊幼蘭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9年02月08日
定價:220 元
售價:174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48頁
ISBN:9571328379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書摘 1

第一章 全方位行銷


許多顧客很訝異,原來行銷不僅是種技術性商業機能,還是一門學問。他們就如墨爾在《龍捲風暴》一書中所描述的矽谷工程師般,也認為行銷不過是推銷術,或蠱惑人的玩意兒,令人聯想到負面涵義。不過,在西歐與北美的現代企業裡,行銷策略和計畫之詳盡、深入,簡直有如超級杯中的球隊進攻計畫。例如,別克(Buick)高級跑車 Reatta 在 1988 年問世前,據說通用汽車(GM)曾於 1981 到 87 年間,進行十七項不同研究,以求在競爭品牌中,找出最有效的定位。儘管費了這麼大工夫,新車的定位依舊不明;就在預定問世前不久,通用進行了最後兩項研究,結果發現它最適合定位成豪華轎跑車。最初, Reatta 定位為「兩人的豪華車」還算成功;不過,自從日本的馬自達 Miata 上市,為跑車開啟物超所值的新紀元後,情況便幡然改觀。

隨著行銷日形重要,以及全球競爭影響企業,有些管理人這才心不甘情不願地承認,要完成任務,就得多了解行銷。當他們翻開一般行銷管理教課書時,對資料之豐富與複雜,真是又敬又畏。行銷似乎已成為一門科學,而重要的行銷更成了專家獨享的遊戲,是嗎?

行銷「科學」

事實上,許多直覺敏銳的非專業行銷者,如玫琳凱化妝品公司(Mary Kay"s cosmetics)、美體小舖(Body Shop),以及斑尼頓(Benetton)等,都有十分傑出的表現;相對的,許多專業行銷者的嘗試,如可口可樂的新可口可樂、福特汽車(Ford)的新款 Edsel 與 Taurus ,以及銳步(Reebok)的「作你自己」等行銷活動,都慘遭失敗。儘管有些專業行銷活動很吸引人,但靠相同的廣告商重施故技,卻很容易一敗塗地,例如: IBM 個人電腦推出 DOS 作業系統時,大獲成功,但接著推出 OS/2 作業系統時,卻慘遭滑鐵盧。日本迪士尼(Disney)十分成功,但歐洲迪士尼卻不見起色;美樂淡啤酒(Miller"s Light) 很受歡迎,但用以與百威啤酒(Budweiser)競爭的 High Life 美樂生啤酒,卻銷售不佳;寶僑(Procter & Gamble)的幫寶適(Pampers)雖是全球紙尿褲的第一品牌,但橘山(Citrus Hill)柳橙汁卻無以為繼。

重要到不能交給專家

從技術性眼光來看,日本行銷者並不專業。他們似乎認為,行銷重要到不能交給專家,而是組織內每位成員的職責;在與外界互動時,公司每位員工都是行銷員。這跟威名百貨、北歐航空公司(Scandinavian Airlines System),以及麗池—卡爾頓(Ritz-Carlton)等少數特立獨行的西方企業,頗有異曲同工之處。不過,許多企業至今仍無行銷經理或行銷部門,卻是日本的通則。

如新力的盛田昭夫,以及豐田汽車的豐田英二等日本企業領袖,都在自傳式的回憶錄中強調,行銷是組織中每位成員的事,而非專業功能。此外,一些更廣泛的研究中,也力陳這種觀念。無論在雇用基層員工或輪調職務時,日本企業通常都會假設對方缺乏特定的專業技能。這些作法有助於解釋,為何在日本製造業內,會有那麼多身具工程背景的人從事行銷,這在日本人的行銷研究中,無疑是重要因素。然而,員工在年屆三十五到四十歲,晉升至中級管理階層(課長)前,卻得接受廣泛而密集的社內訓練,以培養專業技能。儘管有愈來愈多管理人在國外學過行銷,同時日本也正在發展商學院;但傳統的基層員工雇用法,以及社內特定專業技能養成法,都使工商管理碩士(MBA)難以融入日本企業。日本企業大多把他們當作國際化的觸媒,而非技巧純熟的專家。

無論在日本或海外,日本人的行銷完全是常識運用。基本上,那些執行西方所謂行銷任務的日本「行銷者」,在跟西方對手相比時,總自視為外行人。沒錯,他們會為了某些特殊目的,而在西方市場借助如行銷研究,以及廣告等專業技能;不過,在多數情況下,他們仍寧願歸納,也不願分析;寧願用普通話,也不願用專業術語;寧願簡單,也不要複雜。以 Miata 為例,當初這款車是由一位加州設計師提出來的,他希望新車能兼具英國傳統跑車的外型,以及日本車的性能和品質。結果,馬自達根本沒在市調上浪費多少時間就答應了。

為何跟西方企業常見的行銷專家相比,日本行銷者總缺乏專業形象?最典型的答案是:日本缺乏訓練行銷者的商學院。但是,這答案並不具說服力,因為現今日本人確實已送學生到國外商學院進修。真正的解答在於:他們對顧客的觀念。對日本行銷者來說,顧客就是貴客,這些「神」的大駕光臨,簡直是商家無上的光榮。而要好好招待貴客,就得謙恭有禮、製造良好氣氛,並說淺顯易懂的話。然而,要表現專業,便意味把自己置在顧客之上。無論如何,日本顧客受禮遇的故事,在西方也是人人耳熟能詳的。

日本行銷者會很自然地跟顧客保持密切關係:他們會同時建立關係、培養忠誠度、解決困難,並排除障礙。你可以輕易想見,在可能少有顧客滿意的工商企業服務上,這一套有多管用。在消費品市場上,日本人也用同樣方式跟經銷商,以及其他中間商保持良好關係。至於對最終消費者,日本人則調整作風,運用大眾傳播媒體;不過,最終的行銷目的依舊在於使貴客龍心大悅。

日式行銷的思維大都直接來自這種「謙恭有禮」的作風。或許,對專家來說,要執行如店內促銷之類的任務很難,因為他們根本不想髒了自己的手;可是,對外行人卻很容易。專家很容易掌握諸如「成套銷售」之類的概念,但外行人卻難以了解。在專家強調分析與事前思考的同時,外行人卻力求親身體驗和嘗試錯誤。

也就是這種差異,使在技術或學術上看來外行的日本人,卻成了真正的專業行銷者,因為他們有「常識」。在行銷上,他們相信經驗甚於書本,並了解到:行銷不是科學,而可能是一種藝術或手腕。反之,對西方「專業」行銷者來說,分析學自然是無可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