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導讀
推薦序
前 言
遺傳

攻擊

近代思想圖書館系列叢書

【類別最新出版】
明室:攝影札記
性史:第二卷 快感的使用
知識考古學
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身分顛覆
性史:第一卷 知識的意志


論人性(BD0047)
On Human Nature

類別: 人文‧思潮‧趨勢>近代思想圖書館系列叢書
叢書系列:近代思想圖書館系列叢書
作者:愛德華‧威爾森
       Edward O. Wilson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10月14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48頁
ISBN:9571329053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讀推薦序前 言遺傳攻擊



  性

性是人類生物學的重心。性也是多變的現象,深入生活各個層面,並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以新的形式出現。性的複雜與曖昧,肇因於性的首要目的並非為了繁殖此一事實。演化已為生物創造出遠較交配和受精更有效率的繁殖方法。細菌簡單地一分為二(許多種細菌每二十分鐘就可分裂一次),真菌排出大量孢子,水螅直接從軀幹冒出後代芽體。碎裂的海綿動物,每一塊碎片都能長成全新的生物體。如果生殖是繁殖行為的唯一目的,我們哺乳類祖先的演化就不需要有性的參與。每個人或許都沒有性別,可從中性的子宮表皮細胞萌生後代。即便是現在,快速、細菌式的無性繁殖還是發生在當受精卵分裂一次,卻產生同卵雙胞胎的稀有情況中。

性的首要功能,也不是性行為快感的施與受。絕大多數動物都是機械地進行性行為,也少有前戲。細菌和原生動物沒有神經系統的幫助,也能完成性的結合,而珊瑚、蛤蜊以及其他許多無脊椎動物,直接把性細胞排入附近的水中-實際上牠們從沒想過這件事,因為牠們並沒有大腦。因此,快感充其量只是對有交配行為動物的誘因,誘使具有多元神經系統的生物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用於求偶、性交和撫育後代。

甚且,性從各方面來說都是具有消耗性與風險性的無謂活動。人類生殖器官在解剖學上的複雜,使之容易罹患致命的機能障礙,諸如子宮外孕和性病。求愛活動的時間超過了傳達訊息的最低需求,這樣的活動耗費精力甚鉅,甚至會有危險,因為愈是衝動,被對手或掠食者殺死的風險就愈高。從微觀層次來看,決定性別的遺傳機制十分精微,也易受干擾。一種性染色體過少或過多,或者發育中的胎兒在賀爾蒙的平衡上出現細微的變化,都會導致人類生理和行為的異常。

因此,性本身並未明顯地直接賦予達爾文式演化的優勢。甚且,有性生殖還自動加上了遺傳的損失。生物體若行無性生殖,所有後代都跟親代完全相同;另一方面,生物體如果接納另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個體為性伴侶,每個後代就會有一半的基因是外來的。此後,傳給子孫的基因還將逐代減半。

既然有這麼多好理由支持無性生殖:獨力完成、直接、安全、節省精力而且利己,那麼,性為何會演化出現呢?

首要的答案是性創造了多樣性,而多樣性是親代為了應付變化無常的環境,多方下注的方法。設想有兩種動物,雙方所有的成員都有兩種基因,姑且標示為A基因與a基因。舉例來說,這或許是褐眼基因(A)和藍眼基因(a),也可能是慣用右手基因(A)和慣用左手基因(a)。所有成員都有兩種基因,因此都是Aa型。假設有個物種行無性生殖,則其所有親代的後代都會是Aa型。

另一個族群行有性生殖;個體產生性細胞,每個性細胞都只有一種基因。性細胞在個體交配時結合,因為性細胞帶的基因不是A就是a,因此可能產生三種後代:AA、Aa和aa型。於是,最開始全是Aa型的族群,無性生殖的親代只能產生Aa型後代,而有性生殖的親代則產生AA、Aa和aa型三種後代。現在假設環境發生變化-譬如嚴冬、洪水或者危險的掠食者入侵-變得對aa型個體有利。在下一代中,行有性生殖的族群就會占優勢,且是由具優勢的aa型個體構成,直到環境變得對AA或Aa型有利為止。

多樣化以及隨之而來的適應性(adaptability),解釋了為何有那麼多物種刻意行有性生殖,數量上遠遠超過依賴無性生殖的物種。無性生殖直接、簡單,但長遠來說卻是較不謹慎的方式。

那麼,為什麼通常只有兩種性別呢?理論上有可能根據單一性別演化出有性生殖的系統,即解剖學上一致的個體製造出同一形式的生殖細胞,無所區別地結合;有些低等植物正是如此。也可能出現幾百種性別,而這就是某些真菌(如蕈類)的情況。然而,盛行於大部分生物世界的是兩性系統,看來這種系統可能是最有效率的分工方式。

典型的雌性是專司製造卵細胞的個體。大型的卵能夠抗旱、在條件不利時利用卵黃的養分存活、能由親代移到安全處所,受精後在需要從外界攝取養分之前,至少會分裂好幾次。雄性的特徵是生產一種小小的配子(gamete):精子。精子是最小的細胞單元,簡化到只有一個裝載DNA的頭部,由尾巴推進;尾部所帶的能量恰足以將這個DNA載運器送到卵細胞裡。

受精時兩種配子結合,基因立即混合,並被卵細胞耐久的外層所包圍。雌性和雄性藉由合作製造受精卵,至少使部分後代比較可能在變動的環境中倖存。受精卵和無性生殖細胞在一個基本面上有所不同:受精卵含有新的基因組合。

這兩種性細胞經常有懸殊的解剖學差異,特別是人類的卵細胞為精子的八萬五千倍大。配子同種二形(dimorphism)的結果,遍布於人類的性生物學和性心理學中。至要的直接結果是,雌性為每個性細胞付出較多精力。女人一生約只能製造四百個卵細胞,其中最多約有二十個能轉化成健康的嬰孩;妊娠和之後照顧的代價相對極高。反之,男人每次可釋放出一億個精子,一旦完成受精,他的生理任務便告終了。他的基因和女性的基因同等受益,但付出卻遠不及女人,除非她能誘使他對照顧後代出力。如果男人有完全的行動自由,理論上一生能讓幾千個女人受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