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線 上 試 閱

編者按
自序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View Point

【類別最新出版】
政治突圍
982 劍客之見血封喉
除魔與昇華
別笨了,問題在政治


除魔與昇華(BN0001)

類別: 人文‧思潮‧趨勢>View Point
叢書系列:View Point
作者:南方朔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4月09日
定價:150 元
售價:11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168頁
ISBN:9571333425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編者按自序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書摘 3

兩韓能 兩岸當然不能

南北韓高峰會已在世人的驚異讚賞中落幕,賡續其後,一步步的落實工作已在展開,包括意識型態敵對的解除,親友會晤辦法的草擬,經濟合作的法制化等。而南韓企業界的北向策略也陸續宣佈,在兩韓事務上一向先驅的「現代集團」已決定斥鉅資復建連結兩韓的鐵路,「三星集團」則宣佈五億美元的電子廠投資計畫等。

歷史峰會 西方視為「誇張的表演」

因此,兩韓高峰會並不像某些西方觀察家在高峰會之前所認為的只是一場「誇張的表演」。高峰會召開之前,兩韓都出現難得見到、且讓西方人無法理解的狂熱,因而遂只能一廂情願的稱之為「誇張的表演」。而今由兩金會談的表現,像專欄作者尼南(Edward Neilan)等,已認為高峰會所顯現的智慧與胸襟,已足夠讓金大中與金正日分享一座諾貝爾和平獎。

南北韓高峰會在人類解決衝突的經驗上,乃是一項重大的發明。它不是簡單的政治操作,而是義理上有著深刻認知的歷史實踐。由於南北韓都理解到今日的問題乃是過去歷史以及冷戰結構的延長,因此,指責歷史或耽於新冷戰的結構中將無助於朝鮮半島問題的解決。舊結構產生舊問題,舊問題的解決必須創造新結構。南北韓高峰會之所以傑出,乃是兩韓在意圖改變自己命運的過程中,一併也改變了它們周遭的世界。

而毫無疑問的,金大中大統領乃是整個過程中的樞紐。他以幾乎一生之力來推動南韓的自由民主。自從一九九七年年底當選大統領後,則以剩下的生命要推動兩韓的和解與統一。1998
年 2 月的就職演說裡,他首先揭櫫了後來不斷被反對黨抨擊的「陽光政策」。戰後的南北韓對峙,以及南韓成為美國冷戰結構的前進基地,使得南韓出現主流的反共論述,金大中的「陽光政策」走在他所屬的時代之前面,當然使得「陽光政策」在它的初期,必須面對將它拉回現況的阻力。

陽光政策 推動過程歷經重重考驗

然而,1998 年 8 月的北韓飛彈試射,以及由此而引發的危機,包括美國的 TMD 計畫,卻顯然促使金大中面臨重大的考驗:南韓究竟是延續者冷戰而加入美國的新冷戰結構,使朝鮮半島更加敵對呢?或者是拒絕加入美國為首的新冷戰結構,而嘗試走出自己的道路。而金大中的選擇是後者,1999 年的 8 月,南韓正式宣佈拒絕加入美國的 TMD 計畫,這是南韓的重大歷史性抉擇,它意圖走出舊新冷戰的結構。這是南韓取得北韓及中國信任的第一步。朝鮮半島後來的情勢發展,這乃是新的起點。

柏林演說 金大中提「大談判」概念

而真正促成高峰會的,乃是 2000 年 3 月 10 日金大中在訪問柏林時所做的演說與呼籲。他的演說內容與 1969 年西德前總理布朗德推動「東進政策」時有著相同的認知邏輯。當年的布朗德總統出身微賤,對東德有著深沉的同胞愛,他以反抗納粹的英雄形象而躍向政壇,出任總理後即拒絕成為冷戰結構中的一枚工具性棋子,因而違逆當時的結構,以「東進政策」取得東德及蘇聯的信任。布朗德於 1970 年訪問東德,舉行兩德高峰會,這是後來全球主流的「低盪」的開始。布朗德的「東進」,目的不在兩德統一,但卻無疑的是歐洲由「冷戰」走向「後冷戰」的過渡之始,兩德的和解與相互協助,則是兩德統一的基礎,布朗德的傑出,乃是他藉著自主的選擇,在改變兩德命運的同時,也改變了整個歐洲。

而金大中的柏林演說,則是布朗德主義的亞洲版,它的內容也更加具體,在演說中,金大中提出了「新低盪」與「大談判」的概念,在向北韓發出高峰會的籲求時,同時向北韓保證,將協助維護北韓之安全、經濟合作與援助,並將協助北韓進入國際貨幣基金與亞洲開發銀行,俾接近國際的開發資金市場。金大中的呼籲,由於較九九年八月拒絕加入美國的 TMD 計畫更具善意,因而牽動出一連串的反應,南北韓雙方藉著北京的管道,立即舉行至少三次以上的秘密會談,4 月 10 日雙方即宣佈了高峰會的日程。而北京在兩韓高峰會上,則無疑的扮演了極重要的推手角色。對北京而言,一個中立而以聯邦或邦聯模式統一的朝鮮半島,將使它無論在國際道義或國家安全上,都是比現況更好的選擇。

因此,兩韓高峰會的召開,對南北韓而言,乃是它們逐步擺脫舊新冷戰,走向自主命運的開始。成為別國的工具性棋子,服務的是別國的利益,南北韓應尋找自己的共同利益與共同命運。由於南北韓的高峰會,無論在歷史意識和民族發展的意義上都高於現狀,因而它是一種在道德上具有提升力量的行動,這也使得一切反對「陽光政策」的聲浪都為之噤然無言。

兩韓和解 美駐軍朝鮮必面臨挑戰

因此,人類的行為是一種進化的軌跡,不只是經濟上存在著以生產力為主軸的升級行為,在歷史形式上也同樣存在著以感情減少衝突、以共同大利益為主軸的升級。兩韓高峰會所創造的,即是一種更高的歷史形式,它自然而然的散發出一種會感動世人的力量。

因此,兩韓高峰會對亞洲而言,可謂是個先例,只要亞洲人自己有能力與視野,就能不假外人之手而解決自己的問題。而兩韓高峰會,除了讓朝鮮半島由全亞洲最危險的地區出現浪漫式的轉折外,更重要的,乃是當南北韓和解並快速接近,美軍駐在朝鮮半島中立化的趨勢下必將日益面臨挑戰。美國評論家曼寧(Robert Manning)即指出,高峰會後,以往那種「美國—北韓」的朝鮮半島軸線已易位為「南韓—北韓」,美國將從這個區域逐漸的邊緣化。而更值得注意的,乃是美國以北韓等「流氓國家」為口實的飛彈防禦計畫,日本以北韓飛彈為理由的右翼化,也都將日益受到挑戰。就中長程效應而言,南北韓的和解,南韓的反美國駐軍問題必將逐漸進入日程表;另外,則是南北韓和解,朝鮮半島中立,美國的島弧防線將向日本退縮,這意味著日本將不再是美軍的後備禁地,而成為前進基地,日本將會接受這樣的命運嗎?這意味著隨著南北韓和解的連鎖反應,日本右翼化的趨勢可能中挫,日本的和平運動可期。

基於此,兩韓高峰會的重要性不容低估,那是整個東北亞都必須像金大中一樣,學習不必外國掌控,而自行尋找自己及共同利益的開始。兩韓高峰會對亞洲的最大啟發乃是「自主」,那是一種主體性的尋找,而兩韓顯然正在接近這樣的目標。1970 年代布朗德總理在兩德間所創造的歷史奇蹟,以一種變貌而且可能是更好的形式,已在亞洲上演。

歷史情感 兩岸與兩韓難相提並論

隨著朝鮮半島形勢的緩和,舊新冷戰的結構已在東北亞難以為繼,亞洲的風險地帶則由朝鮮半島向台灣海峽轉移,這是一種新的難局,不但讓美國更加棘手,對台灣也同樣將造成極大的挑戰。「兩韓能」的問題,「台灣不一定能」。

「兩韓能,兩岸不能」,最關鍵的原因,乃在於儘管兩韓間經歷過可怖之韓戰,而且韓戰後雙方的對峙與衝突不斷,甚至到了 1999 年都還出現黃海危機,但兩韓在共同的歷史認知與民族感情上從未發生過任何扭變,因而遂能歷史的歸歷史,未來的歸未來,最後蛻變為改變歷史構造以開創共同未來的動力。但兩韓這種最基本的歷史與感情鎖鏈卻不存在於兩岸之間。

省思歷史 兩岸問題並非無法可解

因此,台灣的政治人物拒絕承認過去的內戰與冷戰結構,拒絕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這是近代後進國鮮見的「歷史意識大逃亡」,也正因此,台灣遂傾向於將自己的前途寄託於美中的衝突上,台灣在意識型態上與美國共和黨右翼和日本的右翼路線相同,在這樣的格局下,台灣汲汲於加入美國的 TMD 計畫和希望被納入日本安保體系遂不難理解。台灣被過去的舊新冷戰意識所束縛,這是一種「他主」的命運,除非台灣能像南韓一樣經由歷史意識的省思而重新出發,兩岸問題經由戰爭而解決終難避免。不同歷史意識者不可能對話,只會將問題本質化。

兩韓能,兩岸當然不能。一方狡賴,即無法避免另一方的蠻橫。然則兩岸終究並非毫無解決的方案。從兩德及兩韓的經驗裡學到歷史意識,堂堂正正的面對問題,藉著改變命運而改造世界,兩岸除了戰爭外,其實仍然有路可走,讓人擔憂的只是拒絕尋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