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線 上 試 閱

林則良 導讀
涂永清 新版《列那狐》 導讀
涂永清 舊版《列那狐》 導讀
諾伯爾國王召集眾臣民
布倫的使命(下場悽慘)
提伯特的使命(神父下體被咬)

譯 者 作 品

巴哈末世密碼

Fluffy系列

【類別最新出版】
牡蠣男孩憂鬱之死:提姆.波頓悲慘故事集(問世20週年紀念版)
列那狐
橫紋君洒落劇場
橫紋君與粉紅妹
小貂橫紋君


列那狐(FZ0109)
Reinaart de Vos: de felle met de rode baard.

類別: 圖文‧漫畫>Fluffy系列
叢書系列:Fluffy系列
作者:亨利.凡.達勒
       Henri van Daele
譯者:杜子倩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8月23日
定價:350 元
售價:276 元(約79折)
開本:變形18開/平裝/112頁
ISBN:9789571352275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林則良 導讀涂永清 新版《列那狐》 導讀涂永清 舊版《列那狐》 導讀諾伯爾國王召集眾臣民布倫的使命(下場悽慘)提伯特的使命(神父下體被咬)



  涂永清 舊版《列那狐》 導讀


狡狐列那的故事

導讀|涂永清(成大歷史系教授)

西方人以動物為題材描述人生百態的作品,自古有之,如古希臘時代的《伊索寓言》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著,而中古時期日耳曼地區也有以動物為主人翁的民間故事,這就是本文所要介紹的《列那狐》(Reynard the Fox)的故事。目前流傳的《列那狐》故事,主要是根據法國現存的《列那狐傳奇》(Roman de Renart)演化而來。至於故事的實際起源,迄今未有定論,有些人因中世紀時,歐洲有拉丁文及法文寫的《伊索寓言》,所以相信它對《列那狐》的創作有一定的影響;但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見,認為它是由自發性的民間故事演變而來。不論那一種說法正確,我們可以確定的是:西元十、十一世紀時,在法蘭德斯(Flanders)*和日耳曼地區,就已流傳一組紀以狐狸為中心的拉丁文故事詩,後來法國人以「八音節」詩句的形式重述部分故事。這部作品以後經過不斷的修改和增補,形成了長達十餘萬行,由二十七組寓言故事綴成的諷刺童話詩。

《列那狐》故事中的動物都有一個適合其身分並能表現其特徵的名字,他們的名字有的來自德語,如狼叫伊森格倫(Isengrin)……。有的則是法國人根據動物的性格特徵命名,如主角狐狸稱為「列那」、獅王諾伯爾(Nobel,高貴的意思)、雄獅叫費埃爾(Fier,驕傲之意)、熊叫伯倫(Bruno,棕色之意)……等。這些動物都圍繞著一隻狡猾、不道德、怯儒及自私自利的狐狸列那打轉。故事表面上是描寫動物世界,實則用人格化的動物,影射諷刺西歐中古社會的百態,同時暗喻世間有權勢的王侯貴族之無能與腐化。

《列那狐》故事經多次修改增補,故事很完整,人物性格十分鮮明。故事是說:列那狐誕生於亞當和夏娃被上帝逐出伊甸園之時。上帝把人類祖先逐出伊甸園後,基於憐憫而給予亞當一根「神棍」,只要拿它去打擊海面,就可以得到需要的動物,果然亞當得到不少有益的動物;此外,上帝並告誡亞當不能將神棍交給夏娃,因為她會帶來災禍。可是夏娃卻偷偷的使用神棍,結果變出了許多毒蛇猛獸,而狡狐列那和狼伊森格倫(本書稱為「葉格倫」)就是其中二隻有害的動物。

整個寓言故事的主要焦點,集中於列那狐和狼伊森格倫的鬥爭,而全書最精彩的章節是《列那狐偷魚》、《伊森格倫狼釣鰻魚》、《獅王諾伯爾的審判》等。在《列那狐偷魚》一節中,列那狐所顯現的狡猾本質,足以使讀者對後面故事發生興趣;《伊森格倫狼釣鰻魚》(本書章節為《想做「修道人」的狼》)是狐狼鬥爭的精彩序幕,故事中對狼的貪饞和愚蠢有深刻的描繪,如狼受騙而在冰天雪地的湖面上,以尾巴釣魚一事的出處即在此,目前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類似的故事;《獅王諾伯爾的審判》(即改寫作品中的《列那現身》與《列那自救》二節),所敘述的是列那狐因作惡多端,引起動物界普遍不滿,被欺負的狼伊森格倫、熊伯倫、山貓迪克……等,聯名向百獸之王獅子諾伯爾控告。列那狐在法庭中雖然極為謙卑,認罪並求寬恕,但仍被判死刑。在行刑前,狡狐列那卻故意高聲留下遺言,表示要將「寶藏」留給孩子,獅王一聽說有「寶藏」,便要狐狸說出究竟,因此給予列那轉危為安的機會,他乘機反咬一口,說狼、熊……是為了除掉知情者,才來告狀的。這一節除襯托出列那狐臨危不亂的鎮定工夫及善於抓住對手的心理外;對於社會的黑暗面及人性的貪婪;昏庸、好聽謊諛之言、殘暴自私,都刻畫得入木三分,所以有人認為,它具有高度的鑑賞價值。

這本寓言故事中的主角列那,儘管是狡滑,不講道德、怯懦、追求私利,然而因它象徵巧智戰勝蠻力,加以這個寓言或傳奇故事,有許多地方是影射中古歐洲的社會現實,此即「公權力不彰」,體型龐大但十分無能的獅王諾伯爾,無法有效的統治王國,以致臣僚常從事無謂的「私戰」,彼此冤冤相報,所以故事的情節很能投合中古歐洲封建制度下,受壓迫的下層民眾心理。此外,亦可由法國人今天以「列那」(renard)稱呼狐狸,取代了原來通用的「goupil」(狐狸)一字;十三世紀時,法蘭德斯的作家以法文本的《列那狐》故事,翻譯成荷蘭文及日耳曼文之散文著作;英國作家喬叟(Geoffrey Chaucer,1340年~1400年)的《坎特伯利故事集》(Tales of Canterbury)一書中《女修道院教士的故事》(Nun"s Priest"s Tale)一文,乃仿《列那狐故事》而成(按此故事敘述公雞、母雞與狡滑的狐狸間,彼此鬥智、欺騙……的故事);英國出版商威廉.卡克斯頓(Wolliam Caxton,1422年~1491年)發行廉價的《列那狐》普及版出售;以及德國大文豪歌德(Goethe,1749年~1832年)曾模仿為了《列那狐》(Reineke Fuchs)可以知道《列那狐》的故事受人歡迎的程度及流傳之廣。

《列那狐》是藉動物,而以諷刺幽默方式描繪中古社會百態的傳奇故事,由於它充分的表達了歐洲中古人民的心聲,所以深受中世紀人們之喜愛,這個寓言體故事長期演化結果,雖然有不少地方與原來的故事有所不符,但因故事生動有趣,而成為廣受歡迎的「世界童話故事」。這本世界童話故事,在國內並未受到童書出版商的青睞,因此沒有完整的著作問世,目前只有片斷的翻譯或改寫作品,如《法國童話》中的《狐狸的故事》,以致青少年無法閱讀到一本具有寓意的動物故事,也無法理解中古歐洲人,如何利用動物來反映時代並刻畫人性的作品,而今能有系統的改寫並出版這本膾炙人口的名著,是非常有意義的。

*法蘭德斯乃中古封建國家之一,位於北海沿岸,除一小部分在今法國北部,其地主要在今比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