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導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

【類別最新出版】
唐代詩選:大唐文化的奇葩
世說新語:六朝異聞
山海經:神話的故鄉
鹽鐵論:漢代財經大辯論
孟子:儒者的良心


東京夢華錄(XO0058)──大城小調

類別: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
叢書系列: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
作者:王明蓀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87年01月15日
定價:100 元
售價:79 元(約79折)
開本:菊32開/平裝/352頁
ISBN:9571312398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書摘 4

由宣祐門外往西去為紫宸殿,這是正朔時皇帝受朝之地,其次為文德殿,是皇帝平常上朝之地,其次為垂拱殿、皇儀殿,還有皇帝舉行宴會,以及舉人科舉考試的集英殿。後殿為崇政殿、保和殿,內書閣的睿思殿。

後門稱為拱辰門。在東華門外的商店最多,是專為宮廷買賣的,有時新的花果、飲食等,如魚蝦鄨蟹、鶉兔雞鴨、臘肉、金玉珍玩、衣著等,都是罕見的天下珍品。若要下酒的飲食,隨時都可買到,至於歲時的瓜果、蔬菜新上市,每對可賣到三、五十千文,負責皇帝飲食的單位,都爭相出價採購。

關於皇宮大內的記載,孟元老作了如上的敘述,其中一些地方有作進一步說明的必要。

大內宮廷位置在裏城的西北,宮城的周圍有五里之長,原來是五代時後梁的建昌宮,後來成為後唐的宣武軍節度使之治所,也就是官府衙門的所在,後晉時為大寧宮。後周時曾修建過,到宋朝初的建隆3年(962年)五月,太祖命令擴充宮城,以洛陽宮殿為藍本,按圖來修建。

大內的單位繁雜,宮舍殿宇名目也多,在其他一些資料中所記載的情形,有些與《夢華錄》所說略有出入,這些在後面再作介紹,以便我們參考而比較之。現在來看幾個機構在大內的職責與位置。

樞密院是宋代掌軍機國防的重要機構,它位置在宮廷闕門的西南面,中書省的北方,號為西府,它與中書省分別掌握全國文、武二項政務,並稱為二府。東府即中書省,有參政來輔佐政務,西府的樞密院則有樞密副使為輔佐,官印也有東院、西院的分別。在神宗元豐年間改革官制時,曾將樞密院的地址遷移到中書省之西,這樣似乎更能合乎所謂東院、西院的稱呼,那時也有人建議廢除樞密院,把政務合併到兵部之中,兵部本是管軍事的,這樣可以裁省合併,但神宗以為早年太祖之意就是特別要分立樞密院,使軍令與軍政分開,可以互相維持牽制,不可廢除。於是將樞密院的首長定名為「知院」、「同知院」二人,除去國防軍機仍屬其主要職掌外,關於和外國(契丹)使節往來、民兵、牧馬等事也屬於它的職掌之內。

由於宋代官制複雜紊亂,又歷經幾次更改,就不再作詳細的說明。關於三省的位置有這樣的記載,中書省在左掖門之東,是宋代三省中較有實權的機構,處理政務的地方在都堂。門下省最初在嚴衹門外的學士院北方,在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被改成諫院的所在,把門下省遷到右掖門西方。尚書省在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移到大內的西方,靠近西角樓,這是所謂的「新省」,到徽宗崇寧年間又移往西南,該地就號稱為「舊省」了。

關於尚書省修建遷移的事情,在那時似乎較受人注意。初在五代時,尚書都省在興國坊,就是梁太祖以前居住的地方,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期(980年前後)時,遷移到利仁坊,這是五代時後蜀國主孟昶在首都的住宅,相當的宏麗。都堂、左右司、左右丞、郎中、員外郎等的辦公廳建在中間,東西兩廊分別為各部尚書、侍郎的兩間辦公廳,以及郎中、員外的六間辦公廳,這些部即六曹,指吏、戶、禮、兵、刑、工六單位。這樣看來,中間的是所謂都省,東、西兩旁分別為後省的各單位。直到北宋中期神宗改革時,應該都是如此。

神宗建新省,先拆除了二千四百六十間舊屋,這些是屬於殿前三班等衛侍單位的,重新興建的工程是由皇城使宋用臣來負責,他本人還有慶州團練使的頭銜。新省共造了三千一百多間房子,它們的分配是這樣子:都省仍然在前,總共有五百四十二間,中間是令廳,給最高首長尚書令所用的,有一百五十九間。東邊是左僕射廳的九十六間,其次為左丞廳五十五間,其次為左司郎中廳二十間,其次為員外郎廳二十間。西邊就是右僕射、右丞、右司郎中、右司員外郎等辦公室,恰與東邊對等,房間也相同。

在後面的分別為六部(六曹),每部有房四百二十間,作為辦公室之用。在東南方的為吏部尚書廳,有居中的六十四間,其次為侍郎廳四十間,向東的為郎中廳四十九間,其次為員外郎廳三十四間,在後面的是掌管勳賞的司勳郎中廳三十四間,其次為員外郎(司勳)廳三十四間。向西的為掌管封爵的司封郎中廳四十九間,其次為員外郎(司封)廳三十四間,在後面的是掌管考課的考功郎中廳三十四間,其次為員外郎(考功)廳三十四間。

以吏部為例,其餘五部的房舍分配也大都相仿,戶部在吏部的北方,再往北是禮部,西南方為兵部,兵部之北為刑部,再往北為工部。這些是尚書省的六部。

神宗所建的新省,規模相當雄麗,是宋朝建國以來各官府最壯觀的。房舍造好後,神宗還親自駕臨,命令文官才華出眾者,寫文章、提聯詞、作畫等以為慶賀。另外還增修改易一些門牆、窗壁等,連續修建了兩年時間,可見是相當講究的,就如照壁、屏下等地方,完全不用以往的紙糊,而採用幕簾,不能不說是華麗。

為什麼神宗的尚書省有如此講究呢?因為這是當時的宰相機構,原來宋初是沿用唐、五代的舊制,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正宰相,又設「參知政事」為副宰相,以政事堂為辦公室,這就是指中書省,而與樞密院並稱「二府」,分掌文、武大權。換言之,唐代的三省,宋代真正只有一省了。到神宗時實行新官制,用意在恢復唐代的三省,於是設三省的首長,尚書令、中書令、門下侍中等頭銜都有了,但是卻有官而不除人出任,也用了唐代的辦法,以尚書令之下的左、右僕射來代行尚書省首長之職,再以尚書左僕射,來兼門下侍郎而行使侍中之職,就是以尚書省的第二首長來行使第一首長的職權,但還兼任了門下省第二首長,也兼著行使門下省第一首長的職權。同樣地,以尚書省另一位第二首長,尚書右僕射,來兼中書侍郎而行使中書令之職,他也是代行尚書令之職權,而又兼任中書省第二首長,並兼著行使中書省第一首長的職權。如此三省有名無實,仍然是一省,只不過以往的一省是中書省,現在改成尚書省了,於是「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與「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成為新官制中的真宰相了。

《夢華錄》提到大內的單位與建築還有幾個地方要稍作說明。修國史院,在宋代制度中有「監修國史」一人,以宰相來兼任,這說明了中國歷代朝廷對修史的重視。另外有些修撰、直館、檢討等官員,但名額不定,大體上修撰是以朝宮出任,直館與檢討以京官以上出任,他們掌管修寫日曆(皇帝日記)、以及圖書等,凡是屬於國史部份的資料,另外設有「編修院」來收藏,位置在宣徽北院的東方,這個編修院就是一般俗稱為「史院」的,在仁宗天聖年間(1023-1031年)修前一代皇帝真宗的歷史時,為了加重這個職責,命令宰相來「提舉」,就是總負責人之意,而以參知政事與樞密副使為「修史」;另有「同修史」頭銜,是以各殿閣學士(翰林學士之類)以上的人來出任,編修官都是三館、秘閣等單位的校理官以上,以及京官來出任,這些官銜到修寫完畢時就停止,並不是始終不變的。

神宗元豐年改官制,把日曆歸於國史院,由於每次修前一朝的國史、實錄時,都另設有國史、實錄院等單位,編制大都同上面所述,工作都是在修寫前朝歷史,不過在隸屬上有時是屬門下省,有時設的國史院,以實際工作的編修官或修撰官等來負責,而隸屬於秘書省,秘書省就是掌管國家的經籍、圖書、天文、曆法等資料的地方,辦公室多在各館、閣等文藝單位的建築中,例如神宗時就把秘書省放在崇文院中。

東、西上閤門,號稱為「橫行班」,後改為左、右武大夫,屬於武官的官階身份,主要任務是宣布皇帝的書令,還有掌管朝廷宴會,安排皇帝接見臣下們以及外國使者,負責朝會的部份禮儀等,並且要糾彈失禮的情形。

御廚、御藥等是管理皇室的食物、醫藥等單位。

親從官是指「皇城親從官」,屬於皇城司這個單位,而皇城司掌管宮城出入,門禁、宿衛等職責,也連帶有酒掃、巡察等職責,親從官就是負責宮城內外酒掃、巡察之職,人數初期是二千二百七十人,分成幾個「指揮」為編制單位,在北宋晚年,人數為七百人。

泛索,是屬於「東門取索司」單位的人員,這單位在真宗景德3年(1006年)二月改名為「內東門司」,職掌是負責把貢獻的物品收到皇帝的倉庫中,以及賞賜物品的索取,修造工程、宴會等所需要的物品都歸它管理。

由於孟元老的記載是條例項目式的,也就是分作許多專題記載,內容相當繁雜,名詞都是當時所稱用的,有的地方會作些解說,或者注上數語的要點,有的就只寫下名稱,在秩序上也時會有重複提到之處,每一項目之下,記錄的繁簡也不一致,在歸類上大體還算整齊,但記載的並不完全,而且興其他資料中所見,時或有些出入。像《夢華錄》的第一卷,原書中分成東都外城、舊京城、河道、大內、內諸司、外諸司等六項,分別敘述都城建築與各中央的機構,我們在原則上也盡量照原書的意思,分成兩篇來說明。孟元老記的後面三項,就是皇城與政府的中央機構,所列的名詞不詳盡,解說也少,但我們也照他所列出的稍加補充說明,而不再將所有的機構完全介紹,以免變成作者個人全面的研究報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