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在從前,行事舉止要有英國風實在很簡單。英國人是這世上一眼可辨的民族之一,從他們的語言、舉止、服飾,還有成桶成桶地喝茶就看得出來。
現在的情況則複雜得多。我們偶爾得幸見到一個傲慢翹起上唇、穿著耐磨的鞋子或一身粗呢打扮的人,認定此人必是英格蘭人,心裡不免覺得好笑:因為我們認定為英格蘭的傳統特色已經不復存在啦,這個國家的使節更可能是歌手或作家,而非外交家或政治家。
帝國時代的英格蘭人手裡可能拿著英國護照--蘇格蘭人、威爾斯人和某些愛爾蘭人也是如此--不過他們倒無需想清楚「英格蘭」跟「英國」有何區別:這兩個詞其實是互通的。如今,蘇格蘭人最惱火的就是把英格蘭跟英國混為一談,因為英格蘭的凱爾特族鄰居越來越不甘忍氣吞聲。
而且,還有個歐洲問題。誰知道頭腦裡充滿野心幻像的歐洲政治精英會弄出什麼局面?如果成功的話,那麼歐洲合眾國會讓聯合王國顯得多餘。
資本能決定老百姓能否有飯吃,但是大家日漸意識到,不管是英國還是別的國家,都無法獨自控制資本的流向。政府的主要管的是百姓的文化,且日益如此。
帝國的沒落,所謂聯合王國出現的裂縫,英格蘭人被迫投入歐洲懷抱的壓力,加上無力插手國際事務--這四個因素讓我不禁好奇:當個英國人究竟意味著什麼?
雖然這些都是政治問題,但這本書不是字面上的政治書。我試圖追溯過去,追究那些打造一望而知是英格蘭人的因素,來發掘令今日英格蘭人感到焦慮的根由。然後,試著弄清楚他們已經變成什麼德行。
這些影響有的比較容易點出。他們生在海島、而非生活在大陸上,這件事顯然有一定影響。他們來自一個宗教改革牢牢確立教會地位的國家。他們承襲了對個人自由根深蒂固的信念。
有些就較難理解。比如,為什麼英格蘭人似乎在受迫害的感受中如此陶然自得?為什麼英格蘭人對體育比賽如此著迷?為什麼他們對性生活和飲食抱持如此古怪的態度?他們打哪兒學來那種虛偽矯飾的非凡本事?
我從旅遊、談話和閱讀來尋找答案。過了幾年,我多少學聰明些,有了另外一套問題。
我始終認為自己是其中一員,但我卻把英格蘭人寫成了「他們」,我才注意到這點。他們始終難以捉摸,直到地老天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