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西洋史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譯 者 作 品

蘇格蘭人如何發明現代世界
看見聲音:走入失聰的寂靜世界
鏡頭下的情人
人性拼圖I:異常犯罪心理剖繪實錄
人性拼圖II:冷血殺手追緝實錄
我這樣一個間諜
簡單就是你的品牌力

西洋史

【類別最新出版】
反事實歷史小說:黃錦樹小說論
英國史
35個影響歷史的關鍵大事(暢銷新版)
游牧的歷史:塑造我們世界的流浪者
世界古文明之旅:來一場有趣的歷史大冒險吧!


所謂英國人(BA0164)
The English: A Portrait of People

類別: 西洋史
叢書系列:文化叢書
作者:傑瑞米.帕克斯曼
       Jeremy Paxman
譯者:韓文正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08月06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96頁
ISBN:9571337196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前言書摘 1 書摘 2書摘 3



  推薦序

我的沈默比你的沈默好

◎文/江靜玲(中國時報駐歐特派員)

五十一歲的英國音樂家麥克白特(Mike Batt),最近因為和美國作曲家約翰.凱吉(JohnCage)打官司而聲名大噪。

凱吉五十年前以一首《四分鐘三十三秒》(4’33")沈默樂轟動樂壇。白特在其最新創作的搖滾/古典專輯中,則出現了一分鐘的沈默。白特這一分鐘的沈默遭版權保護協會認定為「抄襲」。白特對此十分不滿,堅持自己音樂中的那一分鐘是「原創」,與凱吉無關。白特的英國老母親,更忍不住問兒子:「在凱吉的四分鐘三十三秒沈默中,他們到底指控你偷了那一分鐘?」

白特完全不理會外界的指控和認定,他說,「我的沈默遠比凱吉的沈默好。我的沈默是數位化的。」無論法律上如何判定,這位英國佬的結論是,「我的沈默是最好的!」

音樂裡什麼都沒有?「沈默無聲」的「音樂」,是不是像中國水墨畫中的留白呢?作為一個中國背景的東方人,我大概只能由這個角度來體會這層音樂創作了。至於誰的沈默比誰的沈默好?如何比較呢?又怎麼會想到如此的切割思考方式呢?可是,這就是英國人,而且是很典型的英式思考方式和幽默。英國人對白特的辯解,得意揚揚,「只有我們英國人會這麼想,這麼做,這麼說。」

英國和英國人未必是相關連的。我自己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到底是英國創造了英國人,還是英國人創造了英國?愈與所謂的「英國人」接觸,我就愈覺得英國人既清楚又模糊,既刻板又多變,既含蓄又最解放,最保守也可以最變態。

不僅外國人對英國人經常充滿霧裡看花的感覺,英國人面對全球大環境的改變,這個古老日不落帝國的子民,在國勢衰微後,也充斥著某種定位上的不確定性。英國首相布萊爾一九九七年時首次喊出「新工黨」的口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英國選民,重掌英國工黨失守了近二十年的執政江山。「新工黨」只是開端,「現代化英國」、「酷大不列顛」等,一連串的口號,紛紛出籠,響徹雲霄。

但是,什麼是這股新英國或新英國人的真正內涵和追求呢?「新工黨」是一個在傳統左派工黨中,立場左偏右的新政治思惟;「現代化英國」是朝野把辦公室和家中的那裡古董桌椅換成金屬材質的設計,地毯和厚重窗簾更新成為木板和百葉窗,在傳統下午茶宴會中,提供過去從來沒有人膽敢開口詢問的冰咖啡。至於「酷大不列顛」,就是「新工黨」下的「現代化英國」。可是,「酷」這個字在英國英文中,還有「愚蠢」和「笨蛋」的意思。所以,實在看不下二十世紀末亟欲顛覆英國的英國人面對這些改變,提出警告說,英國再如此一頭熱的改變下去,「酷大不列顛」可能要變成「笨蛋大不列顛」。

英國人是不是笨蛋呢?當然不是。英國人的外交行政,統籌治理手腕政策百年來獨步全球,一個島國得以獨霸世界,必有其過人處。這些歷史可以分析追探,不待多述。但只要稍做觀察,不難察覺,英國如今面臨的其實是美國的一股「反殖民」潮。美國不僅在政治經濟上與英國的密切度遠高於其他歐洲大陸主要國家,美國人對英國社會,甚至文化的影響,也使英國人的生活起了漣漪。美國人在英國主要媒體居要位者愈來愈多,英國國家劇院和其他主要文化藝術機構不再只是英國人的天下,美國人成為英國人文化堡壘的指揮官。

但是,這也還不是最令英國人和外國人驚訝的現象。當倫敦莎士比亞劇場中,出現第一個「黑人」李爾王時,許多英國人心中暗忖:「完了,『英國人』的英國終結了。」

更慘的是,這些做如是觀的英國人還不能在自己的社會中公開表態。否則,一定會被打到「種族歧視」的地獄中。這是白種英國人的現代痛苦。「有色英國人」其實是大英帝國的歷史承傳。英國人最擅長的統治手腕,便是任用自己人統治自己人。英國人把印度皇親貴族都同化成為盎格魯撒克遜人,再以這些有色的「印度英國人」去統治其印度子民,便是一例。

英國運用「有色英國人」打造大英帝國,到了二十一世紀,付出的代價愈來愈明顯。英國接收過去殖民地諸多難民定居英倫,然而,英國人的包容,卻使得這些定居在英國的其他種族,從來都沒有必需融入英國社會的壓力。現代英國人,尤其是英國政客流行宣稱英國是多種族國家與社會,這的確是事實。可是,英國的問題在於英國真的是一個「多種族」社會,是一個各族群獨善其身,素來拒絕與英國融合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這些「英國人」遇到阿富汗戰爭時,紛紛拾起槍桿與「英國人」對抗的主因。

缺乏融合性,是英國和英國人目前面臨最大的危機和挑戰。英國原有的沈穩受到干擾,英國人的定位讓許多英國人自己都覺得滿頭霧水,無以適從。英國人不再只是英格蘭、威爾斯和蘇格蘭的問題而已。

英國人的新定義到底是什麼呢?英國人的傳統特質在現今社會中還有什麼特點值得一書和討論的呢?帕克斯曼(Jeremy Paxman)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的資深記者,擔任新聞主播時以提問銳利敏快見長。帕克斯曼撰寫的《所謂英國人》(THE ENGLISH)以其個人特有的尖刻描寫英國人,幽默有趣。四分之一的蘇格蘭血統,讓以「英國人」自居的帕克斯曼在以英式幽默刺探「英國人」時,行文間更加添幾分肆無忌憚的快意。

做為一個派駐在倫敦的新聞工作者,閱讀帕克斯曼的《所謂英國人》,可以體會作者在新聞工作上的收集觀察,有時讀來,想起帕克斯曼的尖酸樣,不禁哈哈大笑。帕克斯曼描繪了許多英國人自己不願意面對、或不以為然的「英國人」形象。一般英國中產知識份子因而直評,該書貧乏。

這正是典型的「英國人」,只差點沒認定上帝是英國人而已。一本書當然無法描述全貌,但透過帕克斯曼的《所謂英國人》,可以一窺在皮膚表層下的英國紳士到底是何模樣。《所謂英國人》一書,遠比英國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