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導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作 者 作 品

唐宋八大家:大塊文章

古典文學

【類別最新出版】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精裝增訂限量簽名版)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上下冊)
西南聯大詩詞課
論語
莊子選


唐宋八大家(XO0024)──大塊文章

類別: 文學‧小說‧散文>古典文學
叢書系列: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
作者:張健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87年01月15日
定價:100 元
售價:79 元(約79折)
開本:菊32開/平裝/368頁
ISBN:9571346926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特 惠 推 薦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全集:(共42本)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



  導讀

親愛的朋友:

中國是一個愛好數字的民族。我們愛數字,不是用來數錢算地,我們愛拿數字來潤飾人事、美化歷史。

大家聽了這話,也許會像丈二和尚似的,摸不著頭腦了。其實說破了也很簡單:讀歷史也好,讀小說也好,大家不是常會碰到一些用數字串連起來,聽上去很悅耳或者很響亮的名詞嗎?最多的是四個字的,其次是兩個字的,也有三個字、五個字的。比如說:「七星」、「八卦」、「三皇五帝」、「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八王之亂」、「建安七子」、「竹林七賢」、「竟陵八友」、「醉中八仙」、「竹溪六逸」、「五虎將」、「前後七子」、「詩壇三李」、「一百零八將」、「四維八德」、「九流十家」、「十八羅漢」、「八大金剛」等等,有時候覺得很有趣,有時候又覺得有點迷惑,可是,沒有人能夠對它們毫不動心,對不對?「竹林七賢」總比單單一個阮籍更有魅力吧?「前七子」總比一個李夢陽聲勢浩大吧?

稍微讀一點文學史的人,誰不知道唐宋八大家呢?「唐宋八大家」跟上面所舉的那些例子,都有些不同,它不但有五個字,而且自然而然地會給人一種「如雷貫耳」的印象。為什麼呢?「八」已經夠大了,下面還要加上「大家」兩個字——在直覺上,「家」比「子」強,「大」又是錦上添花。何況,他們這八位先生還是跨越兩個時代的呢!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朝人,中間隔一個五代,下面才依次出現歐陽修、蘇洵、曾鞏、王安石、蘇軾、蘇轍六位,最晚的蘇轍,去世的時候已經是北宋末了。韓愈生於西元七六八年,蘇轍死於西元一一一二年,這當中綿延了三個半世紀!除了近人所擬的「詞壇三李」(但是叫起來不太響亮)之外,這是在時間上包涵最廣的一組文學史人物!

而且,這八位大家當中,韓、柳、歐、王和蘇軾,都是能詩能文、多才多藝的天才。歐陽修和蘇軾的詞也寫得很出色。蘇洵、曾鞏、蘇轍的話名雖然不盛,也是人人能詩,蘇轍為的詩尤其多。所以他們組合在一起,更使人有「不作第二組想」的感覺。

這樣八位大文豪的文章,要想用十幾萬字的篇幅來選讀,本來就是一樁相當侷促的事。就像請八位奧運金牌選手到一所國小的操場上練習一樣地委屈他們。何況還要註釋、語譯和賞析呢。所以,我恨不得已地,只好每個人少選幾篇,大部分選代表作,而且是各種類型、各種內容的代表作,極少數幾篇是我個人偏愛的,也有一兩篇是特別適合青少年朋友閱讀的,像王安石的《傷仲永》。這樣一來,韓愈只選了四篇,乍看他的文章比柳宗元、蘇軾的還少,好像有點對不起他,可是仔細看著就知道了:因為《原道》很長,花費的篇幅也最多;而蘇軾的六篇裏,至少有三篇是短文章,柳宗元的遊記也比較短,實際上,韓愈在本書裏所佔的字數還是第一。

在註釋方面,注音是挑難字、破音字,以及一般人容易讀錯的字注。解釋力求簡潔清楚,完全用白話,儘量少注瑣屑的出典,有故事性的地方稍為加強。語譯一項,我把它叫做「譯述」,其實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很忠實、很流利的白話翻譯,只有百分之四、五,用白話直接翻譯幾乎不可能,翻出來簡直不像現在人常常唸的文章,那我就揣摩原來的意思,稍稍改寫,在文字的詳略和語氣上,略微有些變動,但絕對不損害原作的精神。如果在這種情形下,還有人「讀不懂」哪一小段或哪一句,恐怕就是原作的意思比較深奧了。

賞析力面,也努力做到深入淺出,除了說明題旨、段意之外,還進一步地發揮文意,分析作法。有時候,一篇很短的文章,我倒說了很多,因為它的內涵實在很豐富,有時還牽涉到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學問修養品性,所以不能不說得詳細一點,像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就是。這篇文章,我中學時代就很著迷,二十年前我大學畢業前夕,就是用這篇短文作題材來試教的。所以它不止是本身了不起,也連帶地跟我自己一段溫馨的記憶有關。還有曾鞏的《贈黎安二生字》本身也不太長,可是它使我想起一個青少年在當前社會裏,也會受到類似的考驗,遇到類似的問題,所以也多發揮了一些。但願這些文字,都能給讀者朋友們一些幫助,幫助大家學會不讀死書,一隅三反。

最有趣的是:我在寫蘇軾《喜雨亭記》的時候,總想著前一陣子本省嚴重乾旱、輪流停水的事,不料諾瑞斯颱風終於帶了一陣豪雨,解除了絕大部分地區的水荒,不論農友和小市民,都展開眉頭了。這跟《喜雨亭記》裏所記述的,不是很相似嗎?只不過我們的時代進步多了,可以請空軍相機製造人造雨,還有其他一些應急的措施;同時,現在大概也沒有一個雅人會為一座亭子取名為「喜雨」了——真不知有沒有人會把當天出生的小寶寶取一個「諾瑞斯」或「諾瑞士」的小名咧。

希望我這部書的讀者不限於青少年,也希望大家在讀完這部小書以後,能引起進一步的興趣,熱心地去請八大家其他的文章,甚至於他們的語、詞——那是文學史上的另一些芳鄰。這是我最大的願望,也將是我最大的快樂。

最後,還要請各位讀者指教,不管您的年齡是十一歲,還是八十一歲。

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