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導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作 者 作 品

唐宋八大家:大塊文章

古典文學

【類別最新出版】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精裝增訂限量簽名版)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上下冊)
西南聯大詩詞課
論語
莊子選


唐宋八大家(XO0024)──大塊文章

類別: 文學‧小說‧散文>古典文學
叢書系列: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
作者:張健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87年01月15日
定價:100 元
售價:79 元(約79折)
開本:菊32開/平裝/368頁
ISBN:9571346926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特 惠 推 薦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全集:(共42本)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



  書摘 4

.賞析.

天下萬事萬物的道理,從每個不同的角度看,都會有一種答案;答案愈多,愈使人懷疑什麼才是「絕對的真理」。如果每個有不同意見的人,能夠和睦相處,互相尊重,那當然是最理想不過的事了,可惜實際上往往不是這樣的,因此人世間便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爭論。爭論的範圍,從雞毛蒜皮的身邊小事,到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可說無所不包。不過其中最值得大家注意的,當然是關於人生的大道理。

本文的題目叫《原道》,「原」就是把某一樁事情或某一種道理原原本本的加以說明、分析,這可以說是古人作文的一種特殊文體,有點近乎「論」,也是一種論說文;「道」,在這兒是指儒家所主張、提倡的聖賢之道——也就是仁義。

全文的作法,是由仁義的定義說起,進而反駁道家、佛家所宣揚的道理,用比較的方法,反覆討論,最後提出一個作者認為最完整的結論。

韓愈的文章,就像我在本章總論中所指出的,條理既清楚,變化又豐富,往往波瀾起伏不已,使讀者不但被吸引,而且受感動。本文雖然是一篇很嚴肅的說理文章,由於作者的寫作技巧和文字氣勢,使它讀起來有聲有色,不會覺得枯燥乏味。

第一段解釋仁義道德的定義,接著就指出儒家之道和老子所說的道不同的地方。這是全篇文章的重心。開頭四句一貫排列,氣勢雄偉,等於為全篇奠定了很紮實的基礎。最後兩大句則用對比的排句,強勁有力,但又不流於浮躁。

第二段又可分四小節:第一節到「孰從而聽之?」為止,分析儒家之道衰落的第一個原因,那是由於孔子死後,各種別家的學說依靠政治的力量而得以流行,喧賓奪主。第二節到「其孰從而求之?」為止,是說即使儒家的學者本身,也往往妄自菲薄,認為孔子是老子的學生,儒家未必比別家高明,這是儒家思想衰落的第二個原因,跟第一節彼此呼應,好像兩座並立的山峰。第三小節只有五句,探究儒家學說不振興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人們都喜歡求怪,不喜歡平平正正的道理,無形間助長了佛家、道家的聲勢。第四小節總結本段,說因為佛、道盛行,四民變成了六民,吃飯的人多,生產和做事的人少,這是天下的大危機。到了這兒,整座山脈都顯現出來了。在第三、第四節之間,乍看好像連不起來,細看就知道,中間有密切的因果關係。第四節尤其參差變化,使人有眼花撩亂的感覺,可是條理還是很清晰。

第三段緊接著上段第四節,緊緊地扣住一個「民」字(有時用「人」),使讀者了解:作者力倡儒家之道,並不是出於主觀的偏愛,而是為整個的國計民生著想。全段的作法是用兩組對比交錯配合而成:一組是儒家對道家、佛家;一組是古對今。一正一反,反覆變化。

本段又可分四小節:第一節到「無爪牙以爭食也。」為止,暢述古代聖人教導人民如何生活的事,這正是合乎仁義的行為。反過來說,道家的主張卻是反文明的,不足以維持人民的生存。尤其最後五句話,更強而有力的點出了本段的主旨。在句法方面。這一段也變化很多:由「然後教之……為之……為之……」起,下接三個「然後為之」,這是一散一整的變化;下面又用「為之……以……」的句法八次,文氣始終不衰,是一種集腋成裘式的作法,又是一變;接著兩次用「相……也……為之……」的句法,又顯得活潑些;「害至而為之備,患生而為之防。」則是富有凝聚力的句子。「為之」兩字,一共出現了十七次,但始終充滿力量,絲毫不覺重複。這正是韓愈高明的地方。

第二節先論君、臣、人民各有職份,分工合作,社會才會上軌道;否則,如果像佛家、道家(重點在佛家)那樣的主張,恐怕生存都會有問題。這一節又分五個層次:第一層說儒家的正規作法,第二層說相反的情況,第三層說佛家、道家的主張,第四層說三代的聖人已不在,不致貶斥他們的怪說,第五層更進一步,慨歎三代的聖人不能規正他們。第四層裏用「其亦幸而」其實是為下一層的「其亦不幸而」設勢,使文章更有力量。

第三小節到「曷不為飲之之易也?」為止,先說「帝」、「王」名異實同,就像夏葛冬裘、渴飲饑食事殊智一,這是以前文陪襯後文。巧妙的是:上接「禹、湯、文、武……」一句,使得文章的轉折顯得天衣無縫。這兩個比喻是關係著人類最基本的需要——衣、食,因此格外有力。這一節雖短,也有三個轉折。

第四節訴諸權威——大學上的一段話,以及論語、詩經上的話,來駁斥佛家、道家的主張,嚴格說來,說服力反不如前面幾節。

第四段由上段末「先王之教」接榫,又響應第一段的主題。由此就可看出韓愈古文結構的嚴密。第一節到「而其為教易行也。」為止,中間用了「其╳……」的句法七次,因為整中有散,倒也不覺呆板;內容兼顧物質和精神,結論兩句,又簡潔而乾脆。第二節到「廟焉而人鬼饗」為止,講儒家之道的實際效果,也很週到,用了三種不同的句法,氣勢極壯。第三節到「故其說長」為止,語氣又和緩一點,把儒家的「道統」說明了一下。第四節是總結全文:用了兩個四字句,三個三字句,然後以三個較長的句子押陣,效果很好,給讀者的印象極深。

這篇文章,古人像王守仁、歸有光、劉大櫆等,都非常稱許,有的說他「立言正大,發先儒所未發」,有的說他「一正一反,錯綜震蕩,翻出許多議論波瀾」,有的說他「如長江大河,渾灝(浩浩蕩蕩的意思)流轉」,的確是一篇作法、氣勢、內容都很出色的作品。

不過在內容方面,我們也可以作一點比較嚴格的批評:那就是因為韓愈提倡儒家的道理太熱心了,全心全意要打擊道家、佛家的學說,所以只挑對方的弱點說,把他們的優點一概抹殺。這種作法當然情有可原,但未必是我們追求真理最理想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