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導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作 者 作 品

梁山英雄榜:水滸傳
樂府:大地之歌
水滸傳:梁山英雄傳
一○八好漢忠義豪傑:水滸傳

古典文學

【類別最新出版】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精裝增訂限量簽名版)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上下冊)
西南聯大詩詞課
論語
莊子選


樂府(XO0051)──大地之歌

類別: 文學‧小說‧散文>古典文學
叢書系列: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
作者:傅錫壬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87年01月15日
定價:100 元
售價:79 元(約79折)
開本:菊32開/平裝/392頁
ISBN:9571316903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特 惠 推 薦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全集:(共42本)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



  書摘 5

.相和歌辭.

所謂相和歌的由來,據宋書樂志(卷廿一)說:

「相和,漢舊曲也。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本一部,魏明帝分為二,更遞夜宿。」

又古今樂錄(見樂府詩集卷廿六引)也說:

「凡相和,其器有笙、笛、節歌(鼓)、琴、瑟、琵琶、箏七種。」

可見「相和」當指樂器中的管樂(竹)和弦樂(絲)的相互合奏而言。按樂府詩集在相和歌辭下又細分為九類:

(一)相和六引(二)相和曲(三)吟歎曲(四)四弦曲(五)平調曲(六)清調曲(七)瑟調曲(八)楚調曲(九)大曲

然而其中的平、清、瑟三調,據唐書樂志說,都是周代房中樂之遺聲,漢代稱謂三調,應當是清商。而楚調曲,唐書樂志以為是漢房中樂,高祖樂楚聲,所以房中樂為楚聲。則楚調也屬清商。又大曲據宋志所載,一部分是瑟調,一部分是楚調,也應歸之清商。所以相和歌辭實際只有四類。現分別說明於下:

(一)相和六引:據樂府詩集引古今樂錄說:「張永技錄相和有四引,一曰箜篌,二日商引,三曰徵引,四日羽引。……古有六引,其宮引、角引二曲闕。」隋書音樂志上引了段很哀艷動人的傳說:

「箜篌引,朝鮮津卒霍里子高妻麗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而濯,有一白首狂夫,被髮提壺,亂流而渡。其妻隨呼止之,不及,遂墮河水死。於是箜篌而鼓之,作公無渡河之歌,聲甚悽愴。曲終,自投河而死。霍里子高還,以其聲語妻麗玉,玉傷之,乃引箜篌而寫其聲,聞者莫不墮淚飲泣焉。麗玉以其聲傳鄰女麗,名曰箜篌引焉。」這一傳說未必可信。但卻使後人誤以箜篌引即公無渡河。其實據古今樂錄:公無渡河應瑟調曲,則是清商。所以六引現已不存。

(二)相和曲:據樂府詩集引古今樂錄說:「張永元嘉技錄:相和有十五曲:一曰氣出唱,二曰精列,三曰江南,四曰度關山,五曰東光,六曰十五,七曰蓮露,八曰蒿里,九曰覲歌,十曰對酒,十一曰雞鳴,十二曰烏生,十三曰平陵東,十四曰東門,十五曰陌上桑,十三曲有辭:氣出唱、精列、度關山、薤露、蒿里、對酒,並魏武帝辭;十五,文帝辭,江南、東光、雞鳴、烏生、平陵東、陌上桑,並古辭是也。二曲無辭:覲歌、東門是也。」今本文所選譯的多屬古辭。

(三)吟歎曲:樂府詩集引古今樂錄說:「張永元嘉技錄有吟歎四曲:一曰大雅吟,二曰王明君,三曰楚妃歎,四曰王子喬。大雅吟、王明君、楚妃歎,並石崇辭。王子喬,古辭。王明君一曲,今有歌。大雅吟、楚妃歎二曲。古有八曲,其小雅吟、蜀琴頭、楚王吟、東武吟三曲闕。」今古辭只存王子喬一曲。

(四)四弦曲:樂府詩集引古今樂錄說:「張永元嘉技錄有四弦一曲,蜀國四弦是也,居相和之末,三調之首。古有四曲。其張女四弦、李延年四弦、嚴卯四弦三曲闕。蜀國四弦節家舊有六解,宋歌有五解,今亦闕。」


作品:陌上桑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氐樓。
秦氐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
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湘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
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一解)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
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妹?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頗有餘。使君謝羅敷,
寧可共載不?羅敷前置辭:
使君一何愚!何君自有婦,
羅敷自有夫。(二解)
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
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
青絲繫馬尾,黃金絡馬頭。
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餘。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鬚。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三解)

.語譯.

太陽高掛在東南方,照到了我秦氏的樓房。秦家有位姣好的女郎,本名叫羅敷。羅敷喜歡養蠶和採桑,採桑來到了城南。用青絲做籃子上的繩絡,用桂枝做籃子上的提柄。頭上梳著倭墮髻,耳上掛著明月珠。杏黃的綾羅做下裙,紫色的綾羅製短襖。當路上行人看到了羅敷,就放下擔子撫摩髭鬚。當少年看到了羅敷,就脫下帽子整理髮巾。使耕田的忘了犁耙,使鋤地的忘了鋤頭。回家都抱怨妻子醜陋,只因為多看了羅敷一眼。太守從南方過來,五匹馬都停下了腳步。太守派個小吏前往,請問是誰家的女子?秦家有位姣好的女郎,本名叫羅敷。請問羅敷今年幾歲?二十還不足,十五卻有餘。太守請問羅敷,能和我同生一車走嗎?羅敷親自上前回答:太守怎麼這麼傻!太守有自己的妻子,羅敷有自己的丈夫。東方出現了一千多車騎,我的夫婿就在最前頭。用什麼來辨識我的丈夫,那騎著白馬有黑馬跟隨的。馬尾上繫著青絲繩,馬頭上罩著黃金絡。腰中佩著鹿盧劍,可值千萬餘。十五歲做了府中的小吏,二十歲在朝為大夫。三十歲官拜侍中郎,四十歲做了一城的太守。他有潔白的皮膚,臉上略長一些髭鬚。在公所中邁著方步,在府衙裏慢慢走踱。在座有幾千人,都說我的丈夫特殊。

.賞析.

這是一首流傳民間的故事詩。敘述秦羅敷美艷動人,眾人為她傾倒。連太守也想追求她,但因羅敷有夫,而予以拒絕了。它最早著錄於宋書樂志,題為《艷歌羅敷行》。據宋書的原注說:「三解。前有艷詞曲,後有趨。」(按:解是樂歌的段落。一解猶言一章。艷詞曲猶前奏,趨猶尾聲。)玉臺新詠輯錄時,題為《日出東南隅行》。而樂府詩集則又題為《陌上桑》。

據崔豹古今注:「陌上桑者,出秦氐女子。秦氐邯鄲人,有女名羅敷,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後為趙王家令。羅敷出,採桑於陌上,趙王登臺,見而悅之,因置酒欲奪焉。羅敷巧彈箏,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趙王乃止。」不過,我們看崔豹的本事和原詩的內容也不甚符合,恐怕是後來衍生的傳說。

全詩分成三解(段),第一段誇飾羅敷的髮型、衣飾以及羅敷採桑時所用的籃子之潔美。以致引起眾人對她的喜愛。詩中首二句「日出東南稱,照我秦氐樓」恐怕是歌者對於聽眾的開場白,所以用第一人稱的口吻,藉以引起下文,這是民間歌謠特有常用的風格。這首詩大概也是用講唱的方式予以表現出來。至於詩中的主角秦羅敷也是民謠中慣用的美女姓名。如古詩焦仲卿妻有「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又漢書昌邑哀王傳:「嚴延年……女羅紨,前為故王妻」。周壽昌漢書注校補:「羅紨即羅敷,古美人名,故漢女子多取為名。」倭墮也作鬌、逶迤。蕭子顯的《日出東南隅行》中有「逶迤梁家髻」的句子,他用「梁家髻」來詮釋「倭墮髻」。按;後漢書梁冀傳:「冀妻孫壽……色美而善為妖態,作愁眉,啼妝、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李賢注引風俗通說:「墮馬髻者,側在一邊……始自冀家所為,京師翕然皆放效之。」崔豹古今注別說:「倭墮髻,一云墮馬之餘形也。」照這樣看來,倭墮髻有些類似現代女人的髮式,馬尾型,只是略偏一旁而已。

明月是珠寶名。楚辭九章沙江:「被明月兮珮寶璐」之句。

從「青絲為籠系」以下六句,都在誇飾秦羅敷的衣飾之華美以及髮型與手持物件等。之所以如此安排,用意在以此烘托主人公的突出。這也是民歌中慣用的手法。如《羽林郎》的描寫胡姬,《焦仲卿妻》的刻劃劉蘭芝等皆是。

第二段寫太守的邂逅羅敷,對羅敷十分傾慕,就向她魯莽的提出婚約,結果被拒。詩中「使君有婦,羅敷有夫」終於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句。詩中把羅敷的年齡,限制在「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之間,這也是漢代樂府中常見的描寫。如《東飛伯勞歌》中有「女兒年紀十五、六,窈窕無雙顏如玉」。但是,何以多有如是的描寫呢?據我考察,在禮記內則上說:「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聽從。執麻枲,冶絲繭,織紝組訓,學女事以共衣服……十有五年而拜,二十而嫁。……」當然,在十五到二十之間,正是女子適婚年齡,也是最美的年齡了。

第三段寫羅敷誇耀自己的夫婿,正好也是刻劃出了羅敷人格的完美。詩中「鹿盧」通作「轆轤」,是井上汲水用的滑輪。在漢書雋不疑傳,顏師古注引晉灼說:「古長劍首以玉作井鹿盧形,上刻木作山形,如蓮花初生未敷(開)時,今大劍木首,其狀似花。」鹿盧劍當指劍柄用絛帶纏繞起來,作鹿盧之形。

此段中羅敷把夫婿說成是一個身份地位都不太低的貴族。很有可能也是作者有用意的安排,因為前文既然說羅敷既採桑又養蠶,很可能誤以為她的出身低賤,如此寫來,則羅敷不但身份不低賤,還更能刻劃出她的勤儉。如此太守的唐突追求舉動就益顯得卑陋而輕佻了。至於羅敷必須具有何等身份,在詩中並不十分重要。

羅敷雖非貞烈婦女,但她婉拒太守追求的技巧卻十分高明。這種光明磊落的胸襟,不禁使人想起唐代瞎眼詩人張籍的一首《節婦吟》: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繫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達未嫁時。」

這位婦女能體會被愛的喜悅,而又不被愛情蒙蔽理智,應該是天下一等的節婦無疑。


作品: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語譯.

園中有長得青茂的向日葵,葵花上的晨露正等著陽光來曝曬。溫暖的春天布施出恩澤,使萬物發出生命的光輝。經常擔心秋天的到來,使花和葉都黃隕而衰落。百川皆東流向大海,不知何時才能回歸!少壯時不肯努力,老大時徒留傷悲。賞析

樂府詩集中長歌行古辭錄了三首,此僅錄第一首。屬相和歌平調曲。崔豹古今注:「長歌、短歌,言人壽命長短,各有定分,不可妄求。」樂府詩集引樂府解題說:「按古詩云:長歌正激烈。魏武帝燕歌行云:短歌微吟不能長。晉傅玄艷歌行云:咄來長歌續短歌。然則歌聲有長短,非言壽命也。」(李善文選注也有此種說法)

這一首長歌行,在說芳華不能長久,應當及時努力,不要等老大時再徒然悲歎傷感。那是於事無補的。所以全詩在思想上是積極的,在感情上也是健康的。

前二句以園中葵花起興,十分恰當,因為向日葵和代表時間的太陽,有著密切的關係。當向日葵長得青青茂盛時,正是少仕的象徵,但作者卻立刻在葵花的晨露上警示了生命的短促。三、四句寫陽春布施德澤,萬物都煥發出生命的光輝,表現了生命中最蓬勃的現象,然而到五、六句時,作者卻一反氣氛,寫秋天一到,百花盡謝的殘景,又藉對比作用,警示了生命的疲憊衰竭。透過了這雙重刻劃以後,自然時光似流水的結語意念就十分突出的被強化出來。最後作者揭示了本篇主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作結。

據清吳淇選訂定論說:「(此詩)全於時光短處寫長。人有一日之時,有一年之時,有一生之時。一日之時在於朝,一年之時在春,一生之時在少壯。三者,以為甚長,而玩愒則短,以為甚短,而勤修則長也……。苟自甘暴棄,謂今日不修而有來日,今年不修而有來年,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冉冉老至,恰如逝水赴海,豈有復西之日哉!經棄重寶,那不悲傷。」對此詩的體會深而明晰,可以幫助我們領會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