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文學小說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讀者書評

線 上 試 閱

唐諾序 1
唐諾序 2
唐諾序 3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譯序

文學小說

【類別最新出版】
假面的告白
巴奈回家:凱道.二二八公園的二六四四天
牛仔很忙: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精裝版)
托爾斯泰傳
金月蓮


查令十字路 84 號(AI0065)

類別: 文學小說
叢書系列:藍小說
作者:海蓮‧漢芙
       Helene Hanff
譯者:陳建銘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01月29日
定價:160 元
售價:12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136頁
ISBN:9789571335896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唐諾序 1唐諾序 2唐諾序 3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譯序



  唐諾序 1

有這一道街,它比整個世界還要大

◎文/唐諾

乍讀這本書稿時,我一直努力在回想,查令十字路84號這家小書店究竟是長什麼個模樣(我堅信寫書的海蓮‧漢芙不是胡謅的,在現實世界中必然有這麼一家「堅實」存在的書店),我一定不止一次從這家書店門口走過,甚至進去過,還取下架上的書翻閱過——《查令十字路84號》書中,通過一封1951年9月10日海蓮‧漢芙友人瑪莘的書店尋訪後的信,我們看到它是「一間活脫從狄更斯書裡頭蹦出來的可愛鋪子」,店門口陳列了幾架書(一定是較廉價的),店內則放眼全是直抵天花板的老橡木書架,撲鼻而來全是古書的氣味,那是「混雜著黴味兒、長年積塵的氣息,加上牆壁、地板散發的木頭香……」,當然,還有一位五十開外年紀、以老英國腔老英國禮儀淡淡招呼你的男仕(稱店員好像不禮貌也不適切)。

但這不也就是半世紀之後今天、查令十字路上一堆老書店的依然長相嗎?——如此懸念,讓我再次鼓起餘勇、生出遠志,很想再去查令十字路仔細查看一次,對一個有抽菸習性又加上輕微幽閉恐懼毛病如我者,這長達廿小時的飛行之旅,我自以為是個很大的衝動而且很英勇的企圖不是嗎?

然而,不真的只是84號書店的誘引,我真正想說的是,如果說從事出版工作的人,或僅僅只是喜愛書籍、樂於閱讀的人得有一處聖地,正如同麥加城之於穆斯林那樣,短短人生說什麼也都得想法子至少去它個一次,那我個人以為必定就是查令十字路,英國倫敦這道無以倫比的老書街,全世界書籍暨閱讀地圖最熠熠發光的一處所在,捨此不應該有第二個答案。
至少,本書的譯者一定會支持我的武斷——陳建銘,就我個人的認識,正是書籍閱讀世界的此道中人。一般,社會對他的粗淺身分辨識,是個優美、老英國典雅風味卻內向不擅長議價的絕佳書版美術設計者,但這本《查令十字路84號》充分暴露了他的原形,他跳出來翻譯了此書,而且還在沒跟任何出版社聯繫且尚未跟國外購買版權的情況下就先譯出了全書(因此,陳建銘其實正是本書的選書人),以他對出版作業程序的理解,不可能不曉得其後只要一個環節沒配合上,所有的心血當場成為白工,但安靜有條理的陳建銘就可以因為查令十字路忽然瘋狂起來。

這是我熟悉、喜歡、也經常心生感激的瘋子,在書籍和閱讀的世界中,他們人數不多但代代有人,是這些人的持續存在,且持續進行他們一己「哈薩克人式的小小遊擊戰」(借用赫爾岑的自況之言),才讓強大到幾近無堅不摧的市場法則,始終無法放心的遂行其專制統治,從而讓書籍和閱讀的世界,如漢娜‧鄂蘭談本雅明時說的,總是在最邊緣最異質的人身上,才得到自身最清晰的印記。

【在與不在的書街】

《查令十字路 84 號》這部美好的書,係以 1949 年至 1969 年止長達廿年流光,往復於美國紐約和這家小書店的來往信函交織而成——住紐約的女劇作家買書、任職「馬克與柯恩書店」的經理法蘭克‧鐸爾負責尋書寄書,原本是再乏味不過的商業行為往來,但很快的,書籍擊敗了商業,如約翰‧房龍說「一個馬槽擊敗了一個帝國」(當然,在書籍堆疊的基礎之上,一開始是漢芙以她莽撞如火的白羊座人熱情鑿開缺口,尤其她不斷寄送雞蛋、火腿等食物包裹給彼時因戰爭物資短缺、仰賴配給和黑市的可憐英國人),人的情感、心思乃至於咫尺天涯的友誼開始自由流竄漫溢開來。查令十字路那頭,他們全體職員陸續加入(共六名),然後是鐸爾自己的家人(妻子諾拉和兩個女兒),再來還有鄰居的刺繡老太太瑪麗‧褒頓;至於紐約這邊,則先後有舞台劇女演員瑪莘、友人吉妮和艾德替代漢芙實地造訪「她的書店」,惟遺憾且稍稍戲劇性的是,反倒漢芙本人終究沒能在一切落幕之前踩上英國,實踐她念念不忘的查令十字路之旅。全書結束於 1969 年 10 月鐸爾大女兒替代父親的一封回信,鐸爾本人已於 1968 年底腹膜炎病逝。

一樣產自於英國的了不起小說家葛林,在他的《哈瓦那特派員》中這麼說:「人口研究報告可以印出各種統計數值、計算城市人口,藉以描繪一個城市,但對城裡的每個人而言,一個城市不過是幾條巷道、幾間房子和幾個人的組合。沒有了這些,一個城市如同隕落,只剩下悲涼的記憶。」——是的,1969 年之後,對海蓮‧漢芙來說,這家書店、這道書街已不可能再一樣了,如同隕落,只因為「賣這些好書給我的好心人已在數月前去世了,書店老闆馬克先生也已不在人間」,這本《查令十字路 84 號》於是是一本哀悼傷逝的書,紀念人心在廿年書籍時光中的一場奇遇。

但海蓮‧漢芙把這一場寫成書,這一切便不容易再失去一次了,甚至自此比她自身的生命有了更堅強抵禦時間沖刷的力量——人類發明了文字,懂得寫成並印製成書籍,我們便不再徒然無策的只受時間的擺弄宰制,我們甚至可以局部的、甚富意義的擊敗時間。

書籍,確實是人類所成功擁有最好的記憶存留形式,記憶從此可置放於我們的身體之外,不隨我們肉身朽壞。

也因此,那家書店,當然更重要是用一本一本書舖起來的查令十字路便不會因這場人的奇遇嘎然中止而跟著消失,事實上,它還會多納入海蓮‧漢芙的美好記憶而更添一分光暈色澤,就像它從不間斷納入所有思維者、紀念者、張望者、夢想者的書寫一般,所以哀傷的漢芙仍能鼓起餘勇的說:「但是,書店還是在那兒,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路84號,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它良多……」

這是不會錯的,今天,包括我個人在內,很多人都可以證實,查令十字路的確還在那兒,我是又過了十多年之後的八○年代、九○年代去的,即便84號的「馬克與柯恩書店」很遺憾如書末註釋說的,沒再撐下去,而成為「科芬園唱片行」,但查令十字路的確還好好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