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自序
書摘 1
書摘 2

作 者 作 品

沈屍.流亡.二二八
幌馬車之歌
日據時期台灣學生運動(1913-1945)
幌馬車之歌:增訂版
幌馬車之歌(第三版)

臺灣史

【類別最新出版】
黃旺成的林投帽:近代臺灣的物、日常生活與世界
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
開箱臺灣史:一本制霸中小學108課綱臺灣史學習內容!
再見.草山:陽明山的這些年那些事
閃耀台灣一套八冊(精裝套書,附贈明信片八張)


尋訪被湮滅的台灣史與台灣人(BC0053)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臺灣史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藍博洲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4年12月15日
定價:260 元
售價:205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28頁
ISBN:9571314870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自序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2

六堆各堡的客系聯合義軍

1895年10月11日,日軍第二師團自枋寮上陸,東港士紳守軍不戰而退。這時候,夙有軍事防禦歷史經驗的客系農業宗族公社——六堆各堡,早已組織了民眾武裝的聯合義軍,力戰來犯日軍,並在茄苳腳(今屏東佳冬)和頭溝水兩地展開尤其猛烈的戰鬥。據史書記載,這一戰,連婦女、兒童也都參加了戰鬥,使日軍付出巨大代價才得在五天後進佔鳳山。為此,日軍還展開火燒村舍的報復,今六堆地區有名「火燒庄」(今屏東市與長治鄉交界處)之地便是據此而來。

.林少貓

在北部武裝抗日游擊戰期間,年僅廿二歲的造紙工人—柯鐵,在今高雄大坪頂(舊稱「鐵國山」)據地經營抗日基地,時到各地借糧,所有槍械則購之清國;「日軍與戰不能勝……戰亦不敢近山」。到了1898年夏季,大坪之名因此威震遠近,四方響應。在鳳山下淡水溪左岸就有客系的鄭吉生、林少貓起而響應。

林少貓,世居阿猴街(今屏東)的客家人,平時以屠宰為業,乙未(1895年)秋,少貓目擊日軍取鳳山,奪阿猴,並攻今火燒庄之暴行,傷心之餘便號召同業起而抗日。

1897年2月10日凌晨,在鄭吉生率領下,林少貓等六百餘名抗日義軍從東港進攻鳳山衝,但不幸戰敗而向下蚶庄(今萬丹鄉廈北村)撤退;鄭吉生因槍械走火傷眼而死於新埔庄(今佳冬鄉)。然而,南部抗日軍並不因此而衰退,反而在林少貓領導下逐漸壯大。因此,林少貓與簡大獅、柯鐵同被號稱抗日「三猛」。

1898年,林少貓率眾攻打阿猴憲兵屯所失利,於是潛渡廈門,購買武器彈藥,不久於11月間,擊斃大目降(今台南新化)憲兵屯所所長,重創來援日軍;接著又於12月間與客家甲萬巒庄(今屏東萬巒)庄長林天福部會師,攻陷潮州辦務署,擊斃日人署長及警察多名,並乘勝圍困恆春三天。在這次戰鬥中,附近甲萬巒、四溝水、五溝水、鳳山厝及九塊厝等九庄的客家農民和萬金、赤山、清仔墘等部落的平埔人,也都踴躍參加戰鬥,聲勢十分浩大。

為此,日本帝國的第三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便由向來的「圍剿」而改採屠殺與欺騙相結合的策略,企圖各個擊破台灣的抗日義軍。

1899年,日帝先是以墾殖鳳山後壁林一帶,免除賦稅,官吏不得擅入,部眾犯法由少貓自行處理,並發給授產金二千元等優裕條件,招降勇敢善戰的林少貓;然後卻在1902年5月中部「大掃除」後五天,突然出動大批軍隊、憲兵、警察包圍後壁庄。林少貓率眾十餘人奮勇抵抗,全數死難;其後家屬、族人男女老幼共約兩百人亦被日帝施行報復性屠殺,狀極悲慘。

辛亥革命影響下的反日起義

總的來說,從 19 世紀末到廿世紀初客系人民武裝抗日游擊戰,在性質上來說,正如整體台灣人民的抗日游擊戰一般,是反日、不反清的大中國意識下的封建社會的「自力救濟」;儘管清廷棄置台灣,唐景崧逃跑,但台灣人民仍然或者「使用光緒年號」(胡嘉猶),或者以「開台灣,助清國」(詹振、林李成)等口號來號召抗日,甚至戰死猶言:「丈夫為國死,可以無憾!」(徐驤)、「生為大清之民,死為大清之鬼!」(簡大獅)。

這一階段的武裝抗日蜂起終於在日帝殲滅林少貓的抵抗後,告一個段落。然而,台灣人民要求推翻日本殖民統治、復歸祖國的意志和決心,並不因此而有絲毫的削弱或動搖。隨著滿清帝國的腐敗無能與孫逸仙領導的革命在大陸蓬勃展開,在辛亥革命前後,島內也先後爆發了十二次抗日起義事件,並且至少有十次都是在辛亥革命勝利的影響和鼓舞下發動起來的。其中以客系人民為主的1907年的北埔起義與1913年的苗栗起義,是規模和影響最大的幾次事件之一。

.蔡清琳

1907年11月,北埔一帶的客家人在蔡清琳領導下,再度點燃了死寂五年的烽火。14日半夜,他們攻佔北埔支廳,殺日人支廳長、各官署長宮、警察及日本人共數十名。總督府立即派遣警察隊大肆鎮壓,廿七歲的蔡清琳戰死,百餘部眾被捕,其中判處死刑者九名。

.羅福星

羅福星,1911年,大陸上的辛亥革命刺激了台灣,發展出新的抗日運動。羅福星事件(一稱「苗栗事件」)就是其中之一。

羅福星原籍廣東梅縣。台灣割日後,羅福星祖父一度自台渡海回廣東。一九0 三年,羅福星偕祖父再來台灣,進苗栗公學校,旋又返大陸。後來在同鄉丘逢甲的介紹下,入盟孫中山的「同盟會」,於1912年與十二位同志潛回台灣,密謀舉事抗日。1913年12月18日因事跡不密,在台北淡水被捕殉難。

羅福星事件在其現代抗日民族主義的思想、以及將台灣的抗日民族鬥爭與中國大陸國民革命互相聯結的各層次上,有重要的意義。

客系「農民組合」的鬥爭

台灣民眾的武裝抗日運動在1915年的西來庵事件後結束。一直要到1921年的「台灣文化協會」成立以後,台灣才又進入了以現代文化、思想和社會運動抗日的「文鬥」時代。在這個歷史階段,從史料上可以明顯地看到,在台灣社會中廣泛地分配在「佃丁.傭工」階級的客家人,在文化協會以降的右翼運動的政治光譜上,的確是相對地黯淡無光;然而,在左翼的、台灣人民階級的抗日民族解放運動重要環節的「農民組合」中,客家系貧困農民與進步知識份子卻留下了令人驚歎的、英雄的事蹟。

農組大湖支部

1927年12月4日,「台灣農民組合」宣告成立,提出「工農聯盟」的戰鬥綱領。

農民組合(以下簡稱「農組」)著名幹部簡吉和趙港到新竹大湖,領導農民反對日本政府不當放領官地給附日地主的鬥爭,同時展開農組大湖支部工作,迅速地發展了組織。

兩年後的2月12日,懍於全島農民反帝、反會社、反地主的農組的快速發展,日方施行了對農組的全面檢舉、鎮壓和逮捕行動,史稱「二.一二」事件。

被破壞的大湖支部在11月重建,更換原來的領導李木芳為年輕的農民階級戰士劉雙鼎,展開潑辣的運動。

常委劉雙鼎

1930年,農組北部各支部聯合會在今日的蘆洲秘密舉行。參加了聯合會的劉雙鼎,進一步促成大湖支部接受文協左翼郭常(苗栗街的客籍知識份子)的指導,並且展開各種組訓和農村鬥爭,使大湖支部在貧窮的山村中成為佃農抗爭活動的核心。

同年8月,農組進一步宣告為台灣工人階級堅定的同盟軍。1931年,為了躲過日本特警的偵察,劉雙鼎在農組的協助下,到竹南三灣庄永和山避風聲,同時籌組永和山支部。


民族解放的綱領

「二.一二」大檢舉後重建的農民組合,在反帝抗日的農民階級運動上日益地下化和激進化,而與當時台灣地下抗日民族解放勢力的「台共」產生日形密切的關係。

1931年5月,台共通過一項提綱,指出日帝對中國滿蒙的侵略,打開了第二次帝國主義國家間國際戰爭的序幕。台灣的民族解放,將以日本參與其中的世界帝國主義戰爭為重要契機。為了打倒日帝,在台灣建立工農人民的的政權,台共號召台灣工農階級做好武裝革命準備。

基本上支持台共提綱的農組,在郭常和劉雙鼎領導下,在1931年正式成立了竹南永和山農組支部。

準備武裝抗日鬥爭

1931年9月,「九.一八」事變勃發。農組認為帝國主義侵華戰爭和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戰爭的發展,勢必促成台灣人民反日帝民族解放鬥爭之勝利。農組永和山支部受命為中日戰爭深化時刻準備好武裝抗日的條件。

1932年2月,日本當局大舉檢肅和逮捕台共份子,台共勢力頓挫。但殘餘農組人員,仍祕密積極準備抗日武裝蜂起所必要的組織、調查與研究的工作。

獄死

日本特務對農組的鎮壓隨著日本侵華戰爭的發展而相應加強。3月,郭常被捕。但劉雙鼎仍繼續活動。永和山的農組旋即為日警破獲,組織瓦解,同志大量被捕。9月,劉雙鼎在一個農民家中被捕。

劉雙鼎落網後,日本特警在新竹州各客家庄展開全面、徹底的搜查與逮捕。永和山一案,計有92人被檢舉,其中71人遭正式起訴。1933年,被告增至百餘人。

1933年8月,文協左翼戰士郭常獄死;次年5月,農組農村工作委員邱天送也死在獄中。10月,大湖和永和山客系佃農階級的政治家劉雙鼎瘐死獄中。先此,永和山預謀武裝抗日案審判,二人刑死,餘三十四個客系農民判二年至八年有期徒刑。

農組客系農民組織大湖支部和永和山支部的鬥爭,至此終於落幕。